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文藝青年

有人跟我說他看了梅蘭芳之後的感想,講的看似頭頭是道,但我聽來卻沒有辦法找到我覺得有意義的評論。
男主角演技平平、電影看完沒有餘味;個人主觀的判斷,其實就跟直接說好看不好看差不多。
如此評論的原因是什麼?從觀影經驗中可以延伸出什麼對自己人生或外在環境意義的思考(這應該是好片或爛片都有可能產生的效應)?不用去細究,追問太多只是讓彼此尷尬。
有些人在部落格寫影評,就像在賣弄知識一般地不斷堆砌事實背景知識,但是觀影經驗不應該是電影史的訓詁學,也不是電影本事的情節介紹,或許更深一層的思考才能更有啟發。
文藝青年可能不能只是從事藝文活動而已;那其實跟購買名牌的行為沒太大差別,或者說就是藝文戀物癖,跑藝文場子打發時間罷了。
所以我都不敢說我是小說青年,並不是因為我已經接近中年的關係,而是我在這個部落格所寫的讀後感都很沒有深度,所以我也只是小說戀物癖,看看小說打發時間而已。
不過我還是很想朝著言之有物、說話有意義的方向努力。2009年除了多寫些文章、存錢兩大目標外,從生活經驗中找出更富厚的人生意義,或許也該是個目標吧!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客運司機們

今早一上車,就聽見司機透過行動通訊與另一個司機在「爭論」(或說是解釋),表示他被排在59分發車,不是56分,他沒有要拖到下一班時間的意思云云;為什麼這些司機會這麼在乎這幾分鐘的誤差,好像是因為該客運公司是採取積分制,司機載越多人可以領越多的獎金,所以不按時間發車而拖下個班次的時間、超車趕近路影響各班次載客的順序等等,都是會影響其他司機權益的嚴重事情。
這可以說是制度影響人性嗎?常常聽客運司機在跟另一個司機抱怨第三個司機沒有道義云云,這些司機的關係因為競爭而緊張,對於同樣的乘客數量存在微妙的競爭關係,所以細微的動作就會產生排擠的效應,這樣的人際關係就暗暗地飄著著劍拔弩張的氛圍;但是人的韌性也在此展現,緊張的關係實質還是可以在外面包裹友好的關係,畢竟有些事情要抱怨要聊,還是要找有同樣生活經驗的司機同事們才行,時而同舟共濟、新亭對泣,時而背地抱怨、正面衝突,人就是這樣有彈性的動物。
想想自己在工作上也是常常抱怨,自己好像也脫不了這樣表面平和但私底下波濤洶湧的情緒表現。無法改變的人性劣根性、無法拉近的價值觀差異、無法挑戰的錯誤制度,都是讓工作不能盡如人意的原因。
2009年該是回歸本質的時候了,我只要盡量做我想做的快樂的事情;我不想再因為小事鑽牛角尖而去計較和抱怨了。如果沒有剩下多少好日子可以過,我又何必想太多?專注自己的輕鬆自在吧!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果然自己不是當中學老師的料


大阪關西行的第四天,來到京都的清水寺;到了現場才知道這是個多麼知名的觀光景點,充斥著大陸團、韓國團以及台灣團。
一位台灣觀光客對其朋友說,這個香爐沒有什麼照的,因為台灣也有。聽到這句話的我只能無言,因為這真是句可說對也可說是完全不對的陳述。
但是那天早上的心情並不是因為這種小事而有些許低落,恐怖的日本中學生見學團,才是讓我無法享受清水寺觀光的主要原因。
吵雜紛亂的中學生們,真是破壞了清水寺的寧靜悠然。
好險我沒有機會成為中學老師,不然我應該會因為殺害自己的學生而鋃鐺入獄吧!
為什麼我的清水寺之行不能如同其他景點一樣 ,都是跟老人家一起呢?年輕人就去逛街或者聽演唱會吧!
總而言之,在觀光上我是個偏向老人的中年人。

大橋卓弥的演唱會


就算是個很芭樂的故事,我還是飆了淚。
大橋卓弥說他在18歲高中畢業後,在家人的反對下堅持到東京發展其音樂事業,但是現實問題讓他還是要靠家人接濟;於是父母跟他談的條件是,在他18歲到28歲這十年間如果不能闖出番名堂,就要從29歲到30歲花兩年時間找工作,然後從30歲開始以一般社會人的形式重新出發。當然大橋卓弥很幸運地,在28歲前就已發片出道,而在他28歲生日當天,他母親所發的生日祝賀簡訊除了生日快樂外,還有這樣一句話:「ぎりぎり間に合ってよかった」,表明他母親對於他能實現夢想的安慰與肯定。對此他寫了一首歌「ありがとう」,感謝父母與其他人的支持。而聽到這個故事,並聽到他以雄厚的現場演唱實力詮釋這首歌,我也落下了淚。
感動的地方在於,我之前並沒有很喜歡這首歌的錄音版本,但是現場版本卻令人驚艷;自己這些年的遭遇,讓自己也深深體悟自己是如何被別人所支持著、所愛著,自己又是多麼地令人失望、多麼不能回應重要的人的付出。
我不是自己之前想的這麼獨立;我對不起對自己重要之人的地方有太多太多。
眼淚是因為這些想法而流的。
當然除此之外,演唱會讓自己聽得很享受;現場版本的「冷たい世界」、「温かい世界」、「Magic Gril」以及「塊」等歌曲都很棒,大橋個人版本的「たしかなこと」也是相當令人動容。


也是種中年


到大阪旅行的第三天,白天的我跟著一堆日本老先生老太太在宇治平等院參觀,晚上的我跟著一堆日本年輕人擠在大阪心齋橋的club裡面聽キマグレン的live。
工作日的白天可以跑到宇治平等院猛拍照的,應該很多都是退休的老人吧!應該埋首工作、擔起支撐國家經濟責任的與我同年紀的人,應該不太能像我一樣休閒觀光吧!況且還是選擇鄉間古蹟這樣的景點,就是一整個老派。
到了晚上像個大叔硬是要裝年輕,拍手搖擺弄得自己腰酸背痛。
就是這樣不上不下,想把一些矛盾的特質集結於一身,好像就是我的中年性格。

終於看了海角七號

從關西空港飛回台北的班機上,我終於有機會看了海角七號。
不知道是否是飛機放映版本,所以有被修剪過,感覺上故事情節好像有點斷續不夠緊密;如果原始版本就是這樣,那這還真是一部被過譽的電影。
日本老師的情書和現代的故事不能說是有所整合,而且其內容只能說是有點矯情;阿嘉與友子的愛情沒有發酵,就這樣兩個人就愛上了,說是有受到海角七號情書的啟發,其實相當牽強。
劇中的彩虹完全不自然,最好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彩虹。
如果說硬要解釋導演有社會批判意識,認為外地人與春吶把墾丁變成不是當地人的墾丁,那最後本地人以組成搖滾樂團的方式來回應,不也是一種鄉愿?難道墾丁就應該只是搖滾樂嗎?更別說海角樂團裡面應該都是些素人,最後的表演也太完美了些,短短的練習就能有如此默契,只能說大家都是天才。貝斯彈得很好的業務員,吉他彈得很好的警察,真是很不真實;配角的角色設定很片面,描寫得很淺,也沒有什麼交集可以激出令人深思的火花。
個人覺得,把不同人物的背景故事拼湊在一起,不能說是有結構的好故事;玩弄敘事結構或者貼近自然的敘事手法與拼湊是有所不同的。每個人物的背景故事至少在這些人物集結之時會彼此產生化學反應,如果每個角色都有其人生際遇,在加入樂團的時候應該會產生一些相互衝擊而導致質變,然而這部電影在這裡著墨太少也太弱,感覺就很片段而空泛。
阿嘉的憤怒很膚淺;男女主角演技真是不敢恭維。
總之我個人是找不出什麼點可以說是我喜歡的;票房好成這樣只能說多數台灣人的電影品味跟我不盡相同。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The End

如果amazon.com上的佳評如潮是可以相信的話,我想問題就是我是其中一個評論者所說的lazy reader,我沒有去細細咀嚼作者絕美而富有寓意的鍊句,也不了解作者艱澀的隱喻背後所要說明的深層情感。
我無法感同身受作者筆下的義大利移民世界,雖然關於年老、孤獨、隔閡等感懷,作者的確是有提供一些令人可以玩味的描寫。
只是作者對我來說過於自戀而單調的書寫風格,讓每個小說人物的獨白與意識流動都很沒有現實感,雖然作者意圖指涉某些歷史文化的現實,但是對我這個外國讀者來說,可以校對的背景知識指標過少,於是整本小說就剩下幾個主角很難令人投入的思緒與回憶,不斷流動卻淡而無味。
簡而言之,這本小說是我看不太懂哪裡好的小說。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Telex from Cuba

在amazon.com上瞄到一則評論,指出這本小說有許多歷史與地理上的錯誤;雖然沒有細看這篇評論,所以不明其所指涉的錯誤內容,但是本書所隱含的政治立場,可能會讓部分人無法欣賞其虛構情節之鋪陳吧!
姑不論歷史背景的正確與否,也不去細究政治上的價值與立場,這本小說可以說是好看嗎?一開始我其實並非很肯定這本小說,但到了結尾,我想我還是願意說這本小說值得一讀,雖然我並沒有很深的感動,也沒有很受到牽引的角色人物。
唯一的例外是,Mrs Mackey天真地幻想自己與古巴人Gonzalez之間的外遇關係發展,而最後發現Gonzalez玩弄兩面手法要霸佔美國製糖公司在當地之物產的一段故事支線。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A Fraction of the Whole

比預期中深刻而有趣的小說,不能得獎或許是因為太過瘋狂而說教了吧!
故事情節相當天馬行空,但是人物的性格與象徵性卻是相當引人共感並省思。
孤獨與尋找存在意義,不算愛也不算恨、但卻有著濃厚而矛盾情感的父子關係,對世界尖銳的嘲諷與一針見血的批判,每一頁都讓人翻得很期待下一頁的故事將會如何開展。
作者的第一部小說就如此繁複而深沉,下一部又會是如何呢?希望這部小說也是他整體文學功力的一塊斷片。
誰形塑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存在有多少的自由可去把握?自己身為一個整體有多少斷片可以去追本溯源?
好書讓人想去多問問題。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練就沉默

喜歡說話,喜歡透過聊別人的事情來思索人生,喜歡與別人討論意義。
不過這好像都不是自己這把年紀該做的事情,與別人漸行漸遠地分道揚鑣,就是註定要離群索居。
即使自己有那樣的意願為別人思考人生的方向,但如何拿捏與批判、過份干預、雞婆等負面印象之間的分寸呢?
最後還是只能自己築牆,像是住在迷宮中央的瘋子,別人走不進來,也毫無意願走進來。
所以,該是學會沉默了;即使不是自己的本性,但是真的是多說無益,成人的世界是自掃門前雪的世界,別人的瓦上霜是別人想要的戶外造景,自己又何須把氣氛弄僵?
就是自己的孤島,無法歸屬於任何的群島。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Sea of Poppies

看到快接近結尾時,不小心看到書封底內面的作者簡介,才發現這本小說只是三部曲的第一部,這樣的話,作者選擇請看下回分解的段落處,也還算有良心,因為即使有些伏筆沒能獲得延展,但至少第一部的情節是有完整之結構。
我這樣幾乎不看簡介就埋首閱讀的人,想享受慢慢玩味與發掘小說內涵與背景的好玩之處,只是這次好險有碰巧瞄到三部曲的資訊,不然可就會對這本小說妄下不公允的判斷了!
這種放置在歷史背景中的虛構小說,通常都不會太偏離我的口味;結構恢弘,人物與情節伏線繁多龐雜,也好像是必要的特色。就這點來說,我應該是會偏愛此書更勝The White Tiger,不過就作者巧思與創意的角度來看,The White Tiger還是有其得獎的過人之處。
不過一個虛構的航海故事,一艘航行在作者虛擬之歷史時空中的船,在看過這麼多年後還是讓我無法讓我不說是我的最愛之一的The Sacred Hunger面前,Sea of Poppies是很難帶給我亮眼的感覺的。不過這樣的比較也不算公平,畢竟閱讀Sea of Poppies仍是相當有樂趣的一件事情。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秩序

我是需要在秩序中尋求變動的人,所有變化必須可以在秩序中被賦予意義並被框限。
厭煩於太多脫逸自己所設定軌道的事情,也厭煩太多在軌道中出現,會影響行進的絆腳石或障礙。
必須架設結構,必須建立論述邏輯,必須讓意義增生。
因此這幾個月的生活狀態,就像是逐漸崩壞的建築物,疲於維持秩序,疲於整理,疲於應付許多令自己情緒沮喪或失控的大小雜事,疲於從意外或己身無法控制的事情中將自己拉回所設定的軌道。
但是,事情只是每下愈況的發展,感覺自己的世界不斷地往混亂與頹圮中崩解。
我要提起勁來,除了自己好好整理,建構自己完整而需要保護的世界,又能如何脫出這樣治絲益棼的混亂生活呢?
持續的閱讀、穩定的產出、適可而止地應付工作、儲蓄並盡量開源節流、從自己厭煩的人群中抽身。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The White Tiger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這句話我的解讀是,看一本書是否能看到心領神會,是取決於人生閱歷與際遇的差別。
The White Tiger是作者的處女作,是部很憤世嫉俗地針砭印度社會的小說。犯罪的情節或只是增添故事的戲劇張力,主角對所處社會的批判與觀察,才是這本書的重點。
但是太明確的憤怒,太涇渭分明的批判,對一個其生命基調已漸從不滿現實轉為悲觀妥協的讀者來說,會是太過醒目甚至刺眼的閱讀經驗。
所以這本書是不是好作品呢?這裡不會有個簡單的答案,但是至少可以說的是,如果可以年輕一點的時候看這本書,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情緒共鳴吧!

應有的轉變

什麼時候才能從「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怨懟轉變成「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聯」的豁然?
即使是「平生肺腑無言處,白髮吾唐一逸人」,也要謙虛或自我解嘲地說,「不是長卿終慢世,只緣多病又非才」。
因為「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却英雄似等閒」,還有「文章功用不經世,何異絲窠綴露珠」,所以無須怨嘆「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只須明白「阿堵元知不受呼,忍貧閉戶亦良圖」。
自己如果終將隱埋於茫茫人海中,沉默而形單影隻地掩門閉戶,構築自己的家徒四壁、惟幾疊書,那麼就應看得很開,別去濯足於自己絲毫不能適應的渾水之中。
就像是還在掙扎著破蛹而出的蝴蝶,現在的自己應該就是身處開始變態卻未能完全變態的尷尬過度期吧!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Cheating at Canasta

William Trevor的短篇小說有其能魅惑人的風格,至少我讀來會有很想去釐清其風格特質所在的衝動。
利用主角的回憶、或者軼事的敘述技巧,感覺上將所有戲劇化的情緒都很輕描淡寫,冷冷地甚至有點過於殘酷地用一段一段的事件,時空跳接式地劈鋪陳出通篇短篇小說的前因後果。
然而,輕描淡寫卻是感染力強烈,因為不是猛烈的撞擊,而是因為有很多文字未有點明的蹊徑,必須由讀者自己體會想像,因此讀者可以感受的情緒便更加綿長細緻。
當然還是有缺點的:整本短篇小說集所書寫的題材有點流於平庸,類似風格的重複操弄也會讓人讀到最後有些疲乏。
個人推薦:The Room、Cheating at Canasta、Old Flame三篇。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MSN裡該刪還是不該刪的連絡人

我很懶得跟人連絡,其實也不喜歡與人聊MSN,暱稱也總是讓人無法捉摸,如果是久疏連絡的人,是很難從我的暱稱看出我的真實身分。
然而,反正我就是被動等人家連絡,所以我也OK,沒人敲我也是無妨。
但是如果有人與我失去連絡了好一陣子,突然在MSN上問我是誰,然後又很難掌握親疏而尷尬地聊了一下,這時候我就會想問自己,是不是該整理一下自己的連絡人清單了呢?
也不是討厭對方,也不是不能再繼續當朋友,只是在表明自己身分後,又不知要多久才會再有對方消息,才會再被問自己是誰。
這種緣份,就算不從功利的角度來看,也好像沒有什麼保存的需要與價值。
但是既然如此,就也好像無須花力氣去做個了斷。
於是我的MSN裡就會一直有著一大堆不會連絡、也或許根本不知道我是誰的連絡人。
或者他們早已將我刪除或封鎖也說不定。這樣也好,也是個輕鬆簡單的結局。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De Niro's Game

在愛爾蘭Cork機場離境前所買的小說,就衝著它是IMPAC國際文學獎2008年的得主。
敘事的文字技巧有些花俏,但是還頗能讓人感覺到作者的意圖與巧思。作者把歷史、隱喻與想像織入敘事的手法,其實是相當流暢而引人思索的。
只是,故事題材本身無法讓我太過融入,故事本身是有趣的,但是共感度卻很淺薄。
我想藉由閱讀小說來思考的人性,在這本小說中成分比重並不多。
是本好看的小說,是本刺激度高於感染力的小說,是本我會推薦國內出版社翻譯出版、但是不會列入我個人最愛的小說。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Them

作者說,這本小說裏面的them是美國與黑人與移民一同混居在貧民區的貧窮白人階級;然而我卻看到的是,可能也包括某一個面向的我自己在其中的、孤獨同時總與自己無法辨別為愛或暴力的欲求對抗的them。
有時候會覺得小說有點過於拖泥帶水;有時候覺得某些可以深入挖掘的東西,突然沒有餘韻地嘎然中止;但是,作者呈現書中角色性格的張力,卻讓本書成了瑕不掩瑜的佳作。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Seeing

一開始這本小說真是令人驚豔,構思的發想與情節的推演都很特別,寓言的深意也讓人有相當思考的空間。
只是當小說的故事和作者上一部小說Blindness的情節開始扣合後,情節的轉向就彷彿從雲端跌落地面,轉折的有些突兀,因而削落了小說前半段的劇情張力。
也不能說是虎頭蛇尾,也不能說是潦草收場,但是小說後半部的收束,卻還是讓人有些失望。
不過這本小說讀來還是相當有趣的。尤其是其中有關於國家的敵人這樣一個指涉,有很多讓人深思的空間與角度。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別人的文章

雖然很不想讓自己變得這麼有偏見,但是在這個反正也沒人知道的blog裡,就讓自己醜惡一下吧!
是自己標準很高,還是自己很容易看不起人呢?雖然自己也不想得罪人,但是過不去的東西,還是過不去。
僅是一堆堆砌拼湊的文字,難道非要整合不可嗎?真想就當成是顆腫瘤,毅然決然地開刀切除算了。
寫份有架構、有論述鋪陳、有一些深度的文章,真的有這麼難嗎?自己就是捅了個馬蜂窩,進退維谷很難收拾。
如何解套,我需要神仙的幫助!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The Successor

必須說,這是近來讀到很難得的有趣小說。
角色雖然是抽象化的象徵式人物,但是寫來卻沒有流於刻板或通俗的匠氣,反而是為在獨裁體制下的人性幽微,描寫出一番新意與深度。
最後建築師與繼承人的告白,點出作者全書想要在虛構與想像的鋪陳中描述的真實,獨裁體制放大了某種人性的扭曲,而嫉妒是人性永遠的暗面。
然而全書的走文,時有歧路,但也或深或淺點出有趣的次主題;作者的敏銳觀察與思維,給予讀者相當的發想空間與啟示。
他的作品,值得繼續follow。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歐塔庫愛讀詩,專欄開張!

其實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是沒有人看、也沒有人會投稿的會內電子報,之前不知道到哪根筋不對地決定以古典詩詞賞析的短文在上面成立一個專欄,還用歐塔庫的筆名,取了一個很不濟的專欄名稱:歐塔庫愛讀詩。
不過,一個字稿費三元的傳言如果是事實,這樣一個月也可多個三千元外快,這也是最原始的動機,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筆錢才能確定進帳就是。
雖然這樣的文章寫來很快,但是在原本已有的概念均已文字化後,要蒐集新資料與確定新主題還是要花些功夫,不過讀詩對我來說本來就是種樂趣,所以這樣是多個藉口花錢買詩集,上網找詩作,生活又多了一件事可以做。
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還可以賺錢,至於文章有沒有人看就不是這麼重要了。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Beer in the Snooker Club

人是真的會變的,雖然察覺這樣的改變總讓人五味雜陳。
如果幾年前,我應該會有很多悸動吧!在閱讀Beer in the Snooker Club的時候,會有許多的觸發,情緒也會被翻攪起來。
雖然它是本不錯的小說,但是我這次卻是很平靜地將之讀完,對於自我迷失、定位錯置、空有大志等等命題好像不會再有什麼共鳴。
只剩下那人性的自私、過於殘忍的誠實,會讓自己在掩上書頁時有一些玩味。
所以說我變了,是好是壞就無須妄下定論了。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一星如月看多時

黃仲則的這句詩總讓我有許多觸動。
這些日子感覺自己跟許多人都失去了連絡,自己的個性好像得罪了許多人,自己的無趣和被動好像也總將人越推越遠。
沒有什麼朋友也並非什麼需要感嘆的事情,總是把一個黯淡的星當成皎潔明月在欣賞的人,要怎麼與人溝通呢?總是讓話題搔不到癢處,對對話者彼此來說都是吃力不討好。
也不喜歡與人彼此標榜,也無意故作姿態地孤芳自賞;如果在熱鬧塵世中無人相知相識的話,那麼就還是看著那顆黯淡的星,遙想著某種不切實際的淒涼幸福感吧!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誤解的美學

How endlessly we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 so that we must go on talking forever, thank god.
然後,有一天,
Our misunderstandings which used to be an intellectual pleasure and excitement turn into weapons when you use your absolutes against me.
adapted from Shakespeare's Kitchen, by Lore Segal
有著愛的時候,任何的誤解都很美麗,因為你會很努力地從誤解中去試圖增進了解,雖然或許是增生更多的誤解讓情緒起伏延宕,但是卻仍是一種有趣的消磨時間的方式。
只是當愛開始磨損時,無力無心去消弭誤解的你,便被誤解壓得喘不過氣來;誤解成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後兩敗俱傷收場。
在這世界上,誰能讓我幸福快樂地誤解,誰的誤解又會讓我感到可愛或有趣呢?
於是寂寞的人,是沒有辦法體會誤解的美學的。

江郎才盡還有得救嗎?

最近這幾月來一直沒有辦法找到適合用來寫稿的題材,連短短的兩千字生醫稿都產製不出來。
抗氣候變遷作物基因專利、日本特許法修正、基改林木等題材都胎死腹中,無法從其中找出可以串成一篇像樣文章的素材。
查核點應該不是理由吧!自己好像沒有了嗅到有趣題材的敏感,查核點寫來也不甚順暢。
江郎才盡了吧!靈感被人藏了起來似的,那文思泉湧的自來水龍頭就這樣到了被限水的枯水期。
提不起勁來的、找不到方向的、少了點什麼的失落感。
這是否表示,我真的是個我思故我在、我寫故我在的人呢?
沒有想像與思考的題材與活力,我好像也活得不太成人形了。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怎能不憤世嫉俗地批評一下?

今天看了一則網路新聞,報導了侯佩岑的新歡男友。該報導指出,這位男友的特點是「有著身高183公分,體重73公斤的高挺身材,還有著如混血兒的輪廓,長的相當英俊,像是蔣友柏和彭于妟的綜合體,也是優質的天秤座A型男性,再加上頂著柏克萊大學政治碩士的高學歷」、「John雖然家境優渥,父母在國外開設公司,也算是小開級人物」,通篇新聞看下來,這個男友相當優質,字裡行間透露出侯小姐真是找到了金龜婿的感覺。
只是新聞中有些訊息是沒有明說的,那就是這位優質男友的職業是?這個答案只能從以下敘述去推論:「(男友)動了結婚的念頭,目前還在鑽研美國股市,想趕緊致富」,也就是說這位先生目前是無業在家鑽研股市了。
這世界真是變了,一個富家少爺空有外表學歷,卻不事生產只想致富,這樣的人僅因為他是侯小姐的男友,就可以被吹捧上天?還是這個社會已經覺得,這樣的人是優質的結婚對象?
千萬別說這是別人家的私事,我想憤世嫉俗地批判的是那背後的價值觀;至於那位少爺與侯小姐,我仍衷心給予祝福。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otakuness與otakudom

閱讀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時,看到otakuness這個單字,而後又在上網搜尋時看到otakudom這個單字,當然這兩個單字都是從日文的「御宅」衍生出來,可以說是英文中的外來語。這樣的詞彙增生及其語源,可以看出這種社會現象的起源,還有現今在此次文化中具有定義現象的優勢權力者為誰。
otakuness與otakudom的差異何在呢?從英文來說,-ness的語尾表示一種狀況或狀態,通常加於形容詞之後,而-dom則是表示某種地位、階級、職務或特徵的全貌或通稱,通常加於名詞之後。
不過我不是語言學者,所以我探討兩者差異的興趣就到此為止。還是繼續閱讀我才剛開始的小說吧!似乎是頗為有趣的作品。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閱讀的試誤與機運

讀完去年美國國家書卷獎與英國布克獎得獎作品的失落感,卻在閱讀其他入圍決選而落敗的作品中得到補償。這個經驗讓我了解,我真不是當文學獎評審的料。
接連著閱讀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Animal's People、Then We Came to the End以及Fieldwork,雖然這四部作品都不能說是讓我激賞或感到餘韻繚繞的自選經典(也就是不若The Scared Hunger、A Heart so White以及Last Order等、會讓我想放入我自選十大當代小說書單中的作品),但是閱讀它們的經驗卻是深刻而饒富趣味的。有創意的情節、有巧思的結構與行文、以及有值得思考的人性與價值歧異,都讓我覺得閱讀這些作品的經驗,可以適切填補我貧乏而蒼白的生活。
剛讀完的Fieldwork,一本玩著人類學的虛構小說,一個以為人類學是其救贖、最後卻迷失在其田野調查中的女人類學者,一篇有著我最鍾情之主題「失落」的故事,也於是對我來說是一部好作品。
閱讀也是種經驗累積,總是要嘗試錯誤,也會有在期待不高的情況下偶遇佳作的美好。從翻開第一頁到闔上最後一頁,我會被眼前這本書帶到哪裡,只有在故事走到最後,別離在所難免的時候,我才會得到我要的答案;也或者,我只得到我以為是我要的答案。

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Then We Came to the End

一部比預期好看不少的小說,雖然其中對美國當代人問題與病態的描述還是有些落於俗套與刻板。
有趣的是,整本小說的敘事都是以複數第一人稱we來進行,雖然你從來也不知道那個真正的敘事者在故事中是什麼角色,到了最後你才知道,這個we指的是我們,包括作者與讀者,都是屬於故事想要描述的那群人。
那那群人是什麼樣的呢?每個人去讀這本小說,或者都會找到一些自己想看到、能看到、看到會思考的所謂we的特質吧!這就是這部小說好的地方。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一場婚禮與一場喪禮

上週連續地參加一場又是只認識新郎的婚禮與一場又是親族長輩過世的喪禮。
和新郎其他的同學友人同桌,勉強談笑卻處處可見尷尬、破綻與不自然。
看到歲月流動在親族間被具象化:老了,病了,大不如前了;嘻鬧的不再是同輩,聊天的話題多了的是沉重與負荷。
而我,還是一樣的疏離,婚宴時看著窗外燈火點點的夜景,祭祀時想著那個容貌陌生的人到底和自己是什麼關係。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從你的眼睛中我看到無數雙眼睛

Your eyes full of eyes. Thousands staring at me through the holes in your head.
Indra Sinha, Animal's People
這個意象對我而言相當震懾。試想這千萬雙的眼睛是好奇地、批判地還是鄙夷地在檢視著你所面對的我?
而你以及你眼睛裡面所存在的無數個他們,是如何在注視我的同時,評價我、制約我、讓我不寒而慄且必須迎合這些眼光?
面前的你,能與這無數個他們有多少的不同?而如果你也只是無數個他們中的一個,我是否該漠然以對我無法抑止的失落?
而在我看你的眼裡,是否也有無數的他們呢?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日劇史上最高的三角關係?

看到一篇可說是相當專業、討論日劇男女演員身高問題的網路文章,其中提到日劇史上最高的三角關係,是「天體觀測」裡面,伊藤英明(182cm)、小雪(172cm)與坂口憲二(185cm)的組合。
文中尚有詳盡的資料,將男女演員分別分成高、略高、普通與略低四個身高等級,並討論分析日劇中男女身高搭配的類型。
這樣的研究(如果看官願意接受這樣僭越的界定的話),正是不健康研究員的努力目標之一;平易近人卻有蘊含個人風格與巧思,資料的堆疊也看得到用心的痕跡,其背後應該還是有相當功力的基礎的。台灣談話節目裡那些名嘴們,在不論就何種議題均大放厥詞的同時,或者該學學別人的認真與專業吧!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そろそろいかなくちゃ

”電話くらいよこせ”と家族はいう
話せることは 別に何もないけど
”つまらない”とよく彼女はいう
もうすぐ正午 そろそろいかなくちゃ

”あいしているの?”と彼女はいう
いつもうまく 返事はできない
”シケた顔をするな”と友達はいう
タメ息はもういい そろそろいかなくちゃ

”大人になれよ”と誰もがいう
ぼくにしか見えない ユメはもういい
”ゴメン”と口ぐせのようにぼくはいう
言い訳はいい そろそろいかなくちゃ

大橋卓弥首張單曲的第三首歌,歌詞雖說是俗套,卻反映出某種現代現象。
當然,大橋卓弥和秦基博的聲音也是這首歌的一項加分。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邏輯的沉淪與有發言權者的暴力

或許是新聞媒體摘錄訪談的斷章取義吧!只是這樣的答非所問、推諉塞責,如果真的是這位仁兄的言論,那他的理直氣壯實在令人無法認同。
話說今日報載蔣友柏首度回應好神公仔被控抄襲一事,並做出如下表示:
(蔣友柏)認為是台灣教育出了問題,「常有人會說我先想到、我先這樣,但其實做設計的人都知道這是個無解的困境,你沒有辦法證明我抄襲你,我也沒有辦法證明我沒有抄襲你。」他認為,現在很多老師都鼓勵學生去「發聲」,藉此炒作,「如果他們是想藉此得到別人的注意,我可以理解,但我覺得這對設計界是很嚴重的傷害。」
這是什麼回答呢?沒有辦法證明抄襲跟有沒有抄襲是兩回事吧!抄襲者自己的心證最清楚,自己的創意有沒有參考別人,是不是受到別人啟發,在受啟發過程中自己做了多少的修正或改良,這些都是設計者必須對質問自己的問題;然而蔣先生卻不是如此思考,反而說是這些學生是為了想出名,得到別人注意才這樣出面指控,所以台灣教育真是問題重重(蔣先生這樣的推論才是真的沒有辦法證明,何種證據顯示,老師是因為要學生受到注意才去鼓勵學生發聲,學生是否受到老師「鼓勵」,又學生是為了引起注意才發聲的呢?),而設計界會因此受到傷害(是大家的創意都很類似的傷害較大,還是大家彼此抄襲的傷害較大,亦或是有人跳出來指出有人抄襲的傷害較大?這個問題應該不會是無解的困境吧!)。可是到頭來,蔣先生沒有說明的是,當自己的創意與別人類似的時候,自己是否有參考甚至抄襲的問題呢?如果相似是事實,那舉證責任應該就在蔣先生身上吧!
因為他是蔣友柏,才有這樣的版面讓他去指控或者批評台灣的教育,然而有這樣的發言權卻說出這樣的話,如何能如此理直氣壯?無意指控蔣先生抄襲,創意相近也不是犯罪,只是,事實真相是什麼,只有原創者心裡明白,要澄清也無須殃及無辜的台灣教育(就算台灣教育真的是問題重重,也請不要以欲加之罪來讓其雪上加霜)吧!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押尾爸爸賣肉去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曾經也是個偶像劇咖的押尾學(他自己應該是希望別人稱他為歌手,但是抱歉的是,他的音樂作品實在沒有什麼令人有印象的代表作,所以姑且還是強調他之前是拍偶像劇的演員好了),為日本一家運動用品公司ボディーメーカー擔任形象代言人,並在本月13日將發行的健康雜誌Tarzan中展現自豪的筋肉美,也會在運動用品公司4月份的型錄中大膽展現胸腹肌。這段看來是在描述一線女星為挽救下滑人氣而為男人幫或者花花公子拍攝清涼寫真的文字,用在一個男星身上,應該可以說就是此則新聞的最大爆點吧!
別誤會,這不是性別歧視,男星當然也可以甩掉五花肉,為女粉絲賣弄性感(近期偶像劇裡有本錢脫的男偶像,紛紛以洗澡或換衣服來搏收視率,尤其是韓劇,真是男星不洗澡,人氣不會高,多洗多保佑,上衣請脫掉),只是這個曾經說要專注音樂事業而不在接拍偶像劇的男星,為了奶粉錢改走筋肉男路線,大賣熟男健美性感,背後的辛酸也真是令人感嘆。
當然,這裡所謂的辛酸只是揣測,不過當年豪氣干雲地說要實現自己的音樂理想,不能僅滿足於帥氣偶像的他,如今要靠展現胸腹肌來爭得新聞版面,只能說是現實殘酷,人貴自知,理想不是人人可說的(當然肉也不是人人可賣的)。

キサラギ

キサラギ絕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作品,結局很廉價,導演手法與編劇硬要說起來也是相當俗套,尤其是那用遠雷或驟雨來製造戲劇張力的方式
只是,它的娛樂效果在於,如何讓細節前後呼應,如何讓真相拼貼與開展的過程饒富趣味,而這兩點,它還算是有心之作。
五個素昧平生的男子,透過偶像粉絲自設網站結識,並相約在該偶像自殺後一週年忌日時,相聚來表達哀悼之意,結果卻變成追查該偶像死因真相的討論會,而這五個人與該偶像的關係也一一被揭露
果然不是什麼寓意高深或動人深刻的情節,而這也再度證明,我真的不是文藝青年,因為我會給它肯定正面的評價。

The crime is the punishment

The crime is the punishment, from FIMA by Amos Oz

閱讀至此,思索何謂犯罪便是懲罰的意義,
膚淺地猜測,背負自覺罪孽深重的罪惡感,並非作者所欲描述的情況,
而是無可奈何、不由自主地犯下毫無意義、損己不利人的罪惡時,
或者犯下自以為完美、最後卻證實是荒謬虛妄的罪行時,
犯罪的愚昧,便沉重得令人無力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