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有侷限的判斷

今晨去訪談一位農業政策大老,對他所提之意見有些自己的想法。不過那也只是我個人的想法,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我的想法可以推翻他的意見。
另外,並不是說他有什麼問題,只是今晨他的一些態度引起自己的省思;人如何在菁英主義的立場上說著希望大家要多互相溝通?人又要如何在尊重別人的價值與歧見時做出分辨對錯的判斷?
當人說著別人不懂什麼的同時,就好像是阻絕了別人發言的機會與權利;所以菁英主義的人所要的溝通,只發生彼此都是菁英的人之間。所以既然農民不懂科技,就讓有創意的高科技人才或企管人才來思考農業的未來吧!
而因為人自覺自己見多識廣,所以可以對世界有很多確信的解讀與詮釋;時局該往哪走、大社會或經濟的方向是什麼,這些問題都無法迴避先預設價值方能提供答案,而有答案的人也等於是有了價值。
夾在矛盾價值中無法尋求平衡點的人,就好像很難有什麼vision可以提供給別人,充其量就只能做個憤世嫉俗者,書空咄咄地批判,卻毫無建樹。
選擇必然伴隨犧牲,那些因為不專業而失去發言權的人,可能就只能任憑宰割吧!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Let the Great World Spin

2009年National Book Awards小說類的得獎作,在還未獲知其得獎前,自己開始閱讀的時候,便覺得如果不是它得獎,那得獎作得要很優秀才行。
結構看似鬆散,情節看似斷簡殘篇,但其實是縝密的佈局,故事的流動輕盈卻能深刻地表彰人物的性格與情緒。
簡約的文字描述,卻功力深厚地刀刀入肉,時有巧思獨具的佳句出現。
裡面的人物生活與感觸都活靈活現,讀來很能觸動心情與思緒。
藝術家和法官的職業內容描繪與人生體悟;因越戰喪子的母親們聚會互相舔舐傷口,但是種族與階級的差距卻引發敏感互動,最後藩籬被推倒,友誼的建立與家庭的再造,作者未有任何著墨,卻有許多想像空間。
這本小說最令自己驚豔的地方是作者的文字功力,第一章的內容便是例證。
總之是自己近來讀到相當欣賞的小說,也總算有本好小說來救贖自己最近生活的慌亂與無奈。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思考是否重要是重要的

一個其實可有可無的政治人物,他的外遇事件處理得亂七八糟,卻佔據了好幾天的媒體版面,外遇對象是何方神聖,記者努力扒糞卻連個確定的事實都挖不到。
新聞做成這樣,把新聞故事重要資訊完整呈現這樣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也就不用去期待什麼令人認可的新聞價值判斷了。
當然自己是個怪咖,覺得重要的事情總是與世間人有所扞格;覺得自己學會unfriend這個新英文單字,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我管陪藍綠陣營的政客吃飯的女人有什麼風格,對於這樣的報導背後所隱含的男性沙文主義,以及所要複製的、對藍綠陣營的刻板印象,也只能冷眼旁觀。
一本好小說,一篇好的研究文章,世界上發生的有創意的事,人的歧異、深度與自我追求,我想這些對自己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吧!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正因為

正因為看得見自己死相甚為悽慘的屍體,才確知自己靈魂的存在。
正因為感知得到自己尷尬的格格不入,才知道自己再怎麼插科打諢也僅是東施效顰。
正因為自己總帶著勉強地對現實生活中虛應故事,才明白自己虛妄的想像是多麼重要的救贖。
正因為總是對自己的欲求不滿感覺慚愧,才驚覺其實自己有多少的慾望是未曾被滿足。
正因為有許多人與事都讓自己看不過去,才肯定自己也是凡夫俗子、有著怨懟人世的私心與執妄。
正因為有太多事情無處訴說,才發現自己所身處的是一片荒漠。
正因為夜裡醒來沒有回憶或故人可以思念,才看清自己的存在是多麼可有可無的不實在。

作物與雜草

這世界必須區別有用與沒有用;「百無一用是書生」,biopower的概念都說明了這個社會只需要能夠支撐其體制運作的技藝性人才。
儒生的概念是不切實際的,沒有辦法實踐的陳義過高都只是書空咄咄,再怎麼累積知識也不過就是坐困書城。
就像是田地裡面生長的植物,有些是天生就應該被呵護、就被賦予極高價值的作物,有些是努力苟延殘喘但其堅強卻被厭惡的雜草。
許許多多的技術都被發展來除去這些沒有存在價值、不能維繫體制的錯誤。
所以有的人一擲千金在製造環境負荷的消費品上,但是他刺激了物慾橫流的消費經濟,所以就可以原諒其負面影響而歌頌其過人的浪費。這種人的價值被宣揚,總讓人覺得莫名心酸。
自己早就已經落入無用的類別中,一直掙扎著不要窮困潦倒,但這一息尚存可以支撐多久?
當舌燦蓮花、指鹿為馬或者尸位素餐的人還在大言不慚,當消費力與外表變成判斷人價值的主要準據,當眼高手低與不踏實不會再被責難或質疑,當冷門知識再也無法謀生時,自己就會是被除草劑撲殺的雜草,立錐之地再也難尋。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Wolf Hall

2009 Man Booker Prize的得獎作,被稱為是今年一路被看好的佳作。
把英國1530年前後的歷史,以Cromwell的際遇和心理變化去描述,政治的波濤洶湧,得權與失勢的人事起伏,歷史人物的個人情緒與性格,都活靈活現地被鋪陳於奠基在史實上的解讀與想像,這部作品之所以被讚譽的原因或許在此。
不過對於英國歷史沒有太多知識的自己,雖然抓得到歷史事件的大概流變,但是因為缺乏深入體會的能力,所以一直進入不了故事裡面,無法掌握人物心情與想法的幽微變化。
一部厚重的書,但自己卻讀得勉強,只能囫圇吞棗,無法駕馭複雜的人物關係與多層次的故事情節。
不是自己風格的小說,超出自己能力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