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水魑の如き沈むもの

日本推理小說家三津田信三的「刀城言耶シリーズ」第5部長篇小說作品,也是2010年日本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的共同受賞作。
該系列擔任偵探角色的是怪奇幻想小說與變體推理小說作家刀城言耶,其基於獲取創作素材與滿足個人興趣等緣由而在日本各地行腳旅行,蒐集各地之奇風異俗或鄉野怪談。本書延續著作者一貫獨特的創作風格,揉合詭異恐怖之故事背景與本格推理之謎團設計在一篇故事中,所以除了在獨立航行於湖面上進行祭祀儀式的船上發生殺人事件、而形成難解的密室殺人謎團外,封閉而自成一格的聚落、詭異原始的宗教觀與祭祀風俗、殘忍的肉身獻祭等故事情節元素,都是在營造作者獨有的想像世界與敘事氛圍。
本書的謎團詭計設計相當曲折:刀城言耶的推理風格不走傳統神探風格、一針見血地直指出凶手身分與事件真相,而是採取試行錯誤的迂迴推理方式,在其所設下的犯案條件中套入所有可能的嫌疑犯,再一一舉證將其犯案可能性推翻,最後找到唯一符合所有條件可能的真犯人。而這樣百轉千折之推理過程之所以可以成立,也是因為作者為本書謎團設計了超過40個以上的問題,而讓偵探必須抽絲剝繭的糾結顯得非常龐雜而晦澀。
只是這樣的設計到後來卻讓自己的閱讀顯得疲乏,因為讀著讀著彷彿就是進入了作者透過偵探角色的論理所建置出的詭辯世界中,那來來回回的可能與不可能辯證,雖然邏輯成立也有相當曲折度,卻也好像是作者在玩弄著讀者,嘲弄著讀者所有自行嘗試推理出來的真相、都會在其所設計之許多轉折的推理過程中被提出而後推翻,到頭來這樣的閱讀經驗就變得很拖泥帶水,不夠乾脆明快。
更重要的是,許多背景資訊的鋪陳顯得冗長;超過700頁的文庫本篇幅,雖然可以說是作者在營造其擅長的詭異恐怖氣氛,但是過於繁瑣的對話與情節細節,就顯得累贅而散漫。
本書或者可以說是作者獨特風格的成熟展現,以及其獨有文字敘事功力與謎團設計複雜巧思的相當極致發揮。只是對自己來說,這樣的展現與發揮多了匠氣與炫技,少了讓讀者可以樂在其中的閱讀空間與深度。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The Testament of Mary

2013年the Man Booker Prize的shortlister,是愛爾蘭作家Colm Tóibín的作品,整本書的篇幅僅100多頁。但必須說本書雖然篇幅精簡但卻是想像力相當馳騁、創作野心相當恢弘、格局超出其篇幅所能侷限。
作者一開始描繪出一個老婦人宛若被軟禁般地受人監視探查、而其離家出走的兒子似乎在其記憶中模糊而晦暗;但隨後讀者便被帶進了作者想像構圖所指涉的世界,老婦人是聖母瑪利亞,而她的兒子是離家去行使神蹟的耶穌。在耶穌喚醒死而復生的Larazus(自己對於聖經故事毫無所悉,所以對於作者是否寫入了什麼隱喻或者重新詮釋了什麼典故,完全無法掌握而只能看到表面的敘事)後,老婦人開始面對到這個身陷被迫害風險的兒子、其實對自己來說已經是個陌生人的事實,在其無能為力改變任何現實的同時,耶穌被釘上了十字架,而母親卻只能逃亡並且連兒子的屍體都無法收屍埋葬。
當作者從一個人性的角度切入聖母瑪利亞做為一個母親的遭遇,其所試圖描述出來的那種無可奈何、無力、驚慌、恐懼、疏離甚至是莫名其妙的荒謬感,在神與宗教信仰的對比下反而顯得鮮明、讓人觸動卻又驚悚莫名。
對於母親來說,是神的兒子可以行使神蹟卻無法讓她回到其所認定的平凡又幸福的時光;她只是毫無能力的凡人,對於有信仰的追隨者來說並非是同一族類而無法融入,但對於其他平民來說卻又是個危險、甚至是個應被加害的標的。母是無法處理這樣複雜的難題,她只能被動配合情勢而存活下去,在夢與現實中呢喃著自己五味雜陳的情緒。
只是雖然作者用著他深厚的文字功力、優美地描寫出前述複雜的人性糾結與複雜情懷,而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是讚賞著作者的創作能力與翻出新意的功力,但是讀完以後自己卻不免感覺,這樣的故事對於沒有泛基督宗教信仰的自己來說,除了閱讀到作者優美的想像力外,還能有什麼樣子的啟發或感動?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祈りの幕が下りる時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最新作品,是其「加賀恭一郎シリーズ」的第10部作品。
配合主角被設定的人物特徵,這個系列的作品有著所謂human drama的氛圍,犯罪背後的謎團總是糾葛著一段無奈或者悲哀的遭遇。主角刑警低調卻踏實縝密地搜查,其帶著溫厚卻不失銳利的目光總是可以射進人性晦暗的迷霧中而直指真相,從原本是毫無頭緒的表象中抽絲剝繭地找出那連結所有事實環節的missing link。
前述這樣的特質必須有具感染力且複雜卻不亂的故事情節來支撐。這次的故事雖然有著過往日本核能發電從業人員的工作實情等背景、可以看出作者有做功課來為其故事增加新元素,但是從比較抽象概觀的層次來看故事內容,並不會覺得有太多令人特別觸發之處,而謎團的鋪排或者missing link的設計也並非到達讓人有所驚喜或者眼睛為之一亮的程度。一個有著過去經歷的舞台劇女演員,一個隱姓埋名用著別人身分過著人生的男子,讀起來就像是在看之前依據松本清張原著所改編的幾部電視劇一樣,好像脫不出這類型以質樸睿智刑警為主角之社會人情派推理小說的框架。
故事中交代了主角加賀恭一郎離家出走母親當年離家的背景以及之後的際遇,而這段情節被作者仔細地交織入本書的故事主要軸線(也就是隱姓埋名父親與女演員女兒的人生遭遇)中。做為一個系列作品,作者透過不斷揭露與深入主角的人生經歷,來製造一種故事的連貫性以及強化主角的性格設定與人物刻劃,但是在這次的故事中,主角如何面對母親的過往以及去接回母親遺骨時的心情卻鮮少被交代,雖然主角是個沉穩而不易展露情感的人,但作者有點方便行事地略去這個部分的書寫描繪,或讓主角自己的經歷在通篇故事中失去重量。當然這是雞蛋裡挑骨頭的苛責,閱讀這本應該還是被定位成大眾通俗小說的作品,或者本來就應該是娛樂紓壓多於被觸動或啟發。
雖然好像有著一些不滿足之處,但本書讀來其實還是有趣且有韻味的。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Harvest

目前是2013年The Man Booker Prize的shortlister。
一個歷史時空未被明確交代(應該是中世紀的封建時代,還有領地與領主制度存在的時代)的鄉村小鎮,一場火災的意外引發了當地居民對於兩男一女三名外來客的懲罰:兩名男子被綁上桎梏而女子則逃逸失蹤。第一人稱敘事主角是跟著當時的領主從外地而來的居民,一方面其與領主是主僕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關係有其尷尬曖昧之處,二方面其與封閉甚至是近親聯姻的當地社群間有著其永遠無法融入的隔閡感。而從外地前來繪製領地小鎮地圖的單身漢讓主角有著同樣是天涯飄零客的共感。
因為領地繼承的規範讓主角所跟隨的領主失去擁有領地的資格,新任的領主則是其死去妻子的姪子。新任領主打算將農耕的領地改成放牧羊群,同時一匹牲口的死亡引發獵女巫的行動。當地住民中三名女性(包括一名小孩以及主角在喪偶後持續發生關係的寡婦)被新領主的隨從認為涉嫌女巫行為而遭到監禁刑求,而這樣的行動引發當地住民的暴動並導致一名新領主的隨從受傷(主角也遭到波及)。在暴動發生後當地住民紛紛離開領地,而新領主也帶著其人馬離開;留下來的主角解開了僅一名存活之外來客的桎梏並與其一起從事耕作,這名外來客與失蹤的外來女性(兩人是夫妻關係)重逢後,掠奪了已人去樓空的領地並放火焚燒,而在這場火中已經是孑然一身的主角,便也離開原本勉強算是其安身立命之所的領地而展開未知的旅程。
這個故事背景時空均未明確交代的故事,自己讀來的感覺是一篇寓言,在其中作者所要描繪讓讀者共感的是那格格不入的疏離感,以及主角永遠在尋求歸屬感的渴求與徒勞。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是成功的,因為自己有被這樣的情感所觸及,對於主角永遠必須是旁觀者、永遠必須是被別人賦予意義與價值的邊陲感有所感同身受。
「'If we stay within our bounds, there are no bounds to stay us.' One further step beyond, however, and everything you have is left behind. You are disowned」,在不完整而片斷的歸屬感中主角嘗試根留在領地上,而一連串事件發生後,主角只能「I have to take this first step out of bounds. I have to carry on alone until I reach wherever is awaiting me, until I gain wherever is awaiting us.」,而這樣不確定且孤獨的探求,不也就是一種人存在的狀態?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殺し屋.com

日本推理小說家(或者說是恐怖小說家)曽根圭介的最新作品。自己因為先前讀他的短篇小說集有蠻愉悅的閱讀經驗,所以開始follow他的作品,不過先前閱讀他的長篇作品,卻感覺其在短篇故事中所設計的縝密敘事結構與所展現之出人意表卻合乎論理邏輯的過人想像,在長篇小說中有些許遜色。
本書總共分成四話,講述的是一個神秘組織透過網路競標的方式,讓以殺人為職業或副業的人,可以藉由投注最低報酬來得標,進而實行殺人來賺取報酬。四篇故事感覺各自獨立,但在細節上卻又有所呼應,而第四話的結尾又構連回到第一話中沒有被釋明的故事情節上,作者處理敘事軸線之開展與收束以及鋪排情節之出乎意料轉折的功力,展現得相當鮮明。
在第一話《佐分利吾郎の決断》中主角是警察兼營殺手的副業,在被稱為不良警察流放地的邊緣警署中,被偏執的女上司要求去調查身邊發生多起男性意外死亡事件的女性是否清白;而主角警察離婚後與媽媽同住的兒子,利用其在「殺し屋.com」上的帳號購入槍枝並用於射殺流浪漢,而主角為了掩蓋其兒子連續殺人的罪行,製造了調查該案的資深警察與被其羅織入罪的「跟蹤狂」間因互相對峙而雙雙身亡的事件。本篇故事在閱讀過程中會感覺故事情節走向可以有多種可能而無法預期,但其結果卻收得出乎意料卻又令人拍案,同時其中又有些許幽默情節與人性觀察,讀來可說是饒富趣味。
第二話與第三話則是描述兩個際遇與風格完全不同之參加組織從事殺手行業的人,前者是因為丈夫失業而因緣際會投身殺手行業的老人居家看護,後者則是犯下一次失誤而轉成接受組織指派工作的資深職業殺手。在兩篇故事中作者增加了一些生活現實氣味以及人情劇的氛圍,特別是主角面對其生活課題的觀察與省思,有些甚至可以說是脫逸出推理小說的虛構色彩而進入寫實的範疇內。兩篇故事同樣地都是以出人意表卻又是情節合理發展的結局來收尾,也再度展現了作者過人的想像力與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說故事能力。
第四話中一開始則是身為主角的私家偵探因為友人而被捲入調查與組織有關的殺人案件,最後演變成其必須改頭換面、改變身分地逃離居所而開始過起第二人生。然而敘事一轉,偵探主角所改換的身分竟是第一話中的「跟蹤狂」(正確地說是被第一話主角誤解為「跟蹤狂」),而第一話中沒有被解開的謎團也因此有了交代。
自己閱讀本書除了感覺作者實在是個說故事的高手外,對於其在各篇故事中所增加的生活現實觀察與人性省思也有超出預期的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