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スノーホワイト 名探偵三途川理と少女の鏡は千の目を持つ

2014年日本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受賞作。前述獎項是由「本格ミステリ作家クラブ」會員從候補作中投票選出受賞作,而2014年的開票結果,本書在有效投票數54票中獲得24票,感覺上不論是從絕對值(相較於近幾年的受賞作得票數,24票好像是個蠻高的數字)或相對值(得票數第二高的候補作是獲得14票,其他候補作得票數都是個位數)來看都是還算不錯的表現。而自己之所以會特別提及這些得票數,是因為自己對於本書的得獎感覺複雜矛盾。
這個複雜矛盾的感覺並不是說,自己覺得本書不該得獎,或自己不能理解其獲得高票數的原因。毋寧說,對自己而言,本書可以得獎的原因或許很明確,就是其構思發想相當獨特且充滿創意,不過或者就是因為太過獨特與有創意,而顯得匠氣炫技,讓自己有種無法認同或欣賞的衝突矛盾感。
在平行魔法世界的設定以及大量玩弄並顛覆白雪公主童話元素的敘事中,作者把魔鏡(なんでも知ることのできる鏡)這個概念推展延伸到不斷翻出新意與驚喜,從協助中學生女偵探及其小矮人助手探知委託人所涉事件真相,到被惡德狡詰的偵探應用來做為監視器、變聲器或遙控炸彈,並在現實世界中無人得知魔鏡功用與存在的前提條件下,成為惡德偵探用來達成謀害他人目的並遂行完全犯罪的工具。
只是作者這樣的巧思與一層層透過縝密邏輯論理來翻轉玩弄魔鏡概念的技巧功力,卻讓本書讀來令人感覺是作者設計邏輯謎題或推理遊戲的練習本。在故事設定的框架其實是膚淺空洞的天馬行空的狀況下,讀完本書就像是搭船遊歷沿途視野充滿繁複元素卻其實是一成不變的河岸風光,在很有創意想像、甚至令人拍案叫絕的論理設定中,人物角色沒有人性刻劃深度與情緒思想內涵,故事敘事沒有章法或者寓意。對自己來說這樣的小說並不是小說,雖然它並不是一本無趣的故事書,甚至應該說它是本讀來很有娛樂性的故事書,只是身為一個故事,本書卻又好像並不及格。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幻夏

2014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作者太田愛從1997年開始從事電視劇編劇之工作,並為知名警察劇或推理劇,諸如「トリック2」(還是自己印象最深的那個episode,「サイ・トレイラー」)、「相棒」等撰寫劇本。本書則是作者以推理小說家的身分所創作出版的第二部小說。
相較於得獎作〈金色機械〉,本書的社會寫實風格以及犯罪推理內容都濃重許多,而且在情節轉折的波折性與意外性、以及敘事結構的縝密度與設計感上,本書都比較接近「正統」推理小說且比較符合讀者對可以從閱讀一本推理小說中獲得樂趣與省思的「慣常」期待。而就算不去做這樣的比較,本書仍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值得一讀的社會派推理小說。
作者以「冤罪」做為主題發展出一個橫跨20多年的故事,從一個小學男生的失蹤事件到另一個小學女生的失蹤事件,前者懸而未決,而後者則是有個被迫做出虛偽自白、而即將為自己未曾犯下之罪行背負罪名的「嫌疑人」。
一個因為冤罪而入獄服刑的父親,其是扭曲司法制度的的犧牲者,在出獄後其冤情方獲得平反,但卻在得知自己妻子與一對兒子之現居所並趕去相見的過程中意外身亡。這個父親的大兒子不久後便失蹤,而在過了20多年後,當年那對兄弟的友人成為警察,而一組兩人的私家偵探則接受母親委託找出大兒子下落。此時負責當年父親冤罪案起訴之檢察官的孫女下落不明,負責領導偵辦的警察長官是當年用計讓父親自白的刑警,而後來被強硬冠上誘拐前述小女孩之罪名的冤罪受害者,則是當年審理父親冤罪案並做出有罪判決之法官的兒子。當年大兒子失蹤之現場與當下小女孩失蹤之現場都留有相同的印記,而身為當年兄弟友人之警察與私家偵探便開始合作調查,而後被身為當年兄弟友人之警察捲入案件調查的科學搜查人員,竟然意外地是當年失蹤的大兒子,於是兩件事件的真相與背後的動機,便逐漸以令人意外卻又合情合理的形式被揭露出來。
至於作者透過書中人物在討論冤罪以及批判日本司法體系的部分,自己覺得是有些匠氣而刻意,不過因為是通俗作品,所以作者的賣弄或者可以當成是種討好讀者的簡化,而可以說是瑕不掩瑜。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金色機械

2014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受賞作。在書後的「著者略歴」中,作者恒川光太郎被形容成「独特の幻想的・民話的世界観で読者を魅了する作家である」。而本書或者誠如同前述形容所說的,有種獨特幻想與古樸時代的奇幻融合感(雖然在amazon.co.jp上的讀者評價中,有些表明是作者粉絲並讀過其先前作品的人,感覺本書沒有其先前作品的質感,不過由於本書是自己閱讀這個作家的第一部作品,所以無從比較)。
要說本書是推理小說,其中既沒有布局縝密的謎團、也沒有抽絲剝繭的推理、更沒有特色鮮明的神探,殺人只是故事進展中每個階段情節的結果,背後的動機與人性,遠比真相大白來得被突顯。
要說本書是科幻小說,除了一個沒有背景被模糊交代之來自月亮的金色機械人外(只能說感覺是這樣,作者並沒有打算說得太清楚),就是靈異大於科幻風格的擁抱便能殺人的女人、以及可以預知心機與殺意的男人。
要說本書是時代小說,雖然作品的時空是設定在18世紀前半的日本封建時代,有藩地、流民等元素,但是民俗奇幻的風格完全蓋過特定時代的歷史寫實感。
要說本書是犯罪小說,書中死的人不少,因為不同動機而發生的殺人事件也是一件接著一件,但是人性的幽微陰暗以及人生被際遇翻弄所衍生出的各類情感,讓犯罪中的善與惡、正義與裁罰都被淡化。
書中的敘事是時序交錯的結構,但是所有的階段情節都匯流向最後的復仇式制裁。作者在書中所呈現出的獨特世界觀,有一部份是對避世隱居的桃花源式聚落,貼上看似平穩歡愉卻浮華虛妄的標籤,人性最後必然的扭曲、與時俱進的崩壞與衰退,讓全書中如影隨形的死亡氛圍,最後也降臨到那自給自足、自我封閉的深山中傳說之地。
本書故事雖不能說是高潮迭起,但其敘事進展也不能說是過於平淡或不引人入勝。或者對自己來說,本書閱讀上最大的樂趣是,感受作者那無法明確定義的文體、以及自始至終都模糊不明的敘事或創作意圖,在讀來虛幻飄忽的文字、以及不以緊湊縝密或波瀾起伏取勝的故事情節中,找尋可以感受或被啟發的人性或情懷。這樣的閱讀經驗不是不有趣,而是如何有趣無法被說明清楚,在幻想與曖昧的獨特小說世界中,連閱讀也不能踏實,所說出的感覺也好像只能是幻想而曖昧。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満願

日本推理作小說家米澤穂信的新作,是集結6篇作品的短篇推理小說集。書封面所附書帶上所寫的廣告詞是「入念に磨き上げられた流麗な文章と精緻なロジックで魅せる、ミステリ短篇集の新たな傑作誕生」,而很難得地,自己讀完本書後,覺得前述原本應該是溢美之言的廣告詞,竟然沒有那麼地言過其實。
本書中各篇故事的水準相當整齊,而且是在較高標準層次上的整齊。作者所架構的敘事相當完整縝密,讓閱讀節奏可以順暢而平穩,不會有枝節或斷裂來影響閱讀樂趣。除了《柘榴》是母親與女兒兩個角色交錯敘事外(不過個別角色仍然是以第一人稱視角在進行敘事),其他篇章均是以第一人稱的主觀視角出發,以回憶與當下故事敘說穿插的方式來開展故事並營造出各式各樣的謎題。從第一人稱視角來進行敘事,讓故事情節可以收斂凝聚並且讓有限數量的登場人物被描寫刻劃得深入而有質感。總的來說,本書中各篇故事都有個個性鮮活的主角,其遭遇或故事因為縝密敘事結構而引人入勝,加上作者構思之細緻巧妙,讓故事的最後走向總是出人意表,但又合情合理。
不過本書中的故事魅力不只如此,除了其敘事娛樂感足夠,其所描述的人性也很有現實感,讓讀者可以投射與共感。
在《夜警》中主角因為之前對下屬太過嚴苛而導致其自殺、所以被貶到地方派出所,之後在面對其認為不適任警察的新人便採取放任漠視問題的態度,故事一開始是主角出席新人警察的葬禮,但後來在新人警察開槍擊斃兇惡暴力犯卻同時被該犯人用刀刺傷致死之事件背後的真相,卻是新人警察扭曲而心眼狹隘的人格。
《万灯》的主角一心投入海外市場開拓與資源掠取,當其被公司派到孟加拉希望取得開採當地天然氣資源的權利時,其充滿鬥爭精神的自我人格讓他為了自己所認定的正確而犯下罪行,只是如果真的有所謂的天譴,那看著東京萬家燈火等待裁決到來的主角,又會是何種心情呢?從這個角度來看,故事有了開放結局也產生了韻味。
《柘榴》中的母親因為美貌,讓其在與受歡迎男子結婚時有種贏得獎盃的快感;然而失敗的婚姻讓其必須擔負家計並扶養兩名女兒,在進行離婚訴訟時,法院裁判的結果讓她遭受突擊,而故事真相後面所存在之大女兒的忌妒與佔有慾,讓故事收尾在一種恐怖且令人不快的氛圍中,因為跟著父親生活的姊姊會如何對待其妹妹,是讀者不得而知卻又會抗拒想像的後續發展。
至於書名同名之作《満願》坦白說不如預期精彩,雖然事件謎題與真相的設計還是有巧思且合情合理的出人意表,但是故事其中所涉及的背景與人物性格心理,相較於前述幾篇故事就有點平淡。《死人宿》與《関守》兩篇故事也還是水準之作,只是自己讀來並沒有與讀其他篇故事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