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破門

2014年(平成26年度)上半期第151回直木三十五賞授賞作。為作者「疫病神」シリーズ的第五作。
父親生前是黑道幹部、現以從事所謂「建設コンサルタント」業務(為建築業者、黑道組織等多方利益者進行斡旋牽線的角色)為生的主角,與被其稱為疫病神的黑道,兩人聯手追查以拍攝電影籌資名義詐騙資金後潛逃的電影製作人下落。從大阪到澳門到北海道,黑道拉著不情願被涉入案件的主角,多次囚禁身為詐欺師的電影製作人並試圖從其身上取回被騙走的投資金,亦捲入複數黑道組織之利益鬥爭中,黑道還曾經肺部被刺傷而手術了兩次。最後總是盤算著自己利弊得失的黑道雖然拿到了部分的金錢,但是在黑道組織的利益權衡下,其受到懲罰而被組織「破門」(即從組織流放而不再能使用組織的名號,但是與「絶縁」不同的是,其有「復縁」之可能)。
閱讀本書學到了一些黑道行話(?),例如「堅気」(不屬於黑道組織的外部人士)、「シノギ」(黑道營利謀生的手段)等。書中描述了黑道世界中組織弱肉強食的現狀,也透過書中人物的設定點出了,日本黑道謀生的現實與困境,例如日本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暴力団排除条例」等會衝擊到黑道組織營運,而主角的工作也首當其衝地陷入沒有生意上門的絕境。
本書敘事節奏明快緊湊,文字描述簡潔鮮明,讓人可以很容易一氣呵成地讀完,並且很容易地被其明快節奏所帶入,而享受其故事世界所帶來的緊張感與娛樂感。或者這是本書做為通俗娛樂小說的最大優點吧!
在amazon.co.jp網站上的書評可以說是幾近一面倒地給予好評:「直木賞受賞遅すぎ」、「飽きさせないテンポの良さ」、「すぐさま再読したいおもしろさ」。不過對自己來說,節奏明快而發展緊湊的故事,只是像是主角與黑道兩人四處奔走的廉價B級動作電影,雖然兩人之間的互動有其生動有趣之處,而對於做為故事背景之黑道世界實情的描述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但是總括來說,故事本身沒有太多可以讓人投射其中的深度或廣度,讀完只有就是這樣的空虛感,也沒有什麼高潮迭起或者情節轉折可以讓人拍案叫絕。只能說本書是部自己看不到熱鬧也看不懂門道的作品,得獎與好評讓自己有些意外。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The Goldfinch

2014年the Pulitzer Prizes for Fiction的得獎作,亦是2014年the Baileys Women’s Prize for Fiction的shortlister。
即使不願意浪費篇幅說題外話,但是還是得交代一下自己目前不是很好的生活狀態:雖然這是一部700多頁的大部頭小說,但是自己花了將近3個月的時間才將之讀完,讓自己打破維持一個月至少能讀完一本英文小說的生活習慣。過著這樣讓自己都覺得厭惡的生活狀態,並不是因為這本書不夠精彩或好看所造成,亦不能說完全是因為日本推理小說的閱讀而瓜分掉自己的時間(雖然的確會有影響),而是因為自己受到生活紛擾所影響的情緒,放大自己的自怨自艾,並任由自己的惰性將自己拉著往下沉淪。
書中主角在本書故事即將結束的自我省思中是如此說著:「[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own hearts. We can't make ourselves want what's good for us or what's good for other people. We don't get to choose the people we are」;「Sometimes we want what we want even if we know it's going to kill us. We can't escape who we are」。這樣被動妥協的被決定論,似乎某種程度地呼應著自己用來說服自己無法脫出目前心神不寧與生活散漫狀態的藉口。
撇開投射自身處境的部分不談,本書的故事其實可以說是想像力豐富、情節有高潮轉折但卻沒有複雜交纏的多元敘事軸線、敘事結構是線性清晰卻又不流於單調的縝密連貫。
在父親離家出走音訊全無後,當時年僅13歲的主角與母親因緣際會地踏入了遭受恐怖攻擊的博物館,主角母親死亡而生還的主角頓時失去依靠。在博物館爆炸的現場,主角接受瀕死的長者委託,將戒指送還給他的親人,而在自行脫離博物館爆炸現場之同時,主角帶走了一幅名畫。在主角祖父不願意扶養主角之同時,主角寄宿在一個家境尚稱富裕的朋友家中,而後主角父親的突然出現,讓主角必須搬離紐約而隨著父親及其女友到拉斯維加斯生活。在拉斯維加斯主角結識了俄羅斯籍的友人,並在以賭博為業的父親發生意外身亡後,拿走父親女友的錢而逃回紐約。回到紐約後,主角開始跟著透過博物館瀕死長者之機緣而結識的古董家具商一起生活,並投入古董家具買賣的行業。與當年寄宿的家庭成員重逢後方得知自己的友人已經意外身亡的消息,主角無法得到瀕死長者之孫女愛情的回應,而轉向與當年寄宿家庭中友人之妹妹締結婚約。主角在古董家具買賣上從事詐欺的行為,並讓自己招惹上注意到自己當年曾帶走名畫的麻煩人物。在拉斯維加斯認識之俄羅斯籍友人的再度出現,揭露了令主角頓時無法接受的事實:友人當年已經將名畫掉包,而名畫已落入他人之手。俄羅斯籍友人因為從事非法藥物買賣而累積財富(主角也有藥物成癮之問題),為了彌補主角,友人帶著主角到了荷蘭追回被他人帶到歐洲的名畫,並在因緣際會下通報警方破獲竊取多項名畫的竊盜集團。最後主角回到紐約並開始四處旅行的生活,並透過書寫自己經歷的方式來省思人生。
與其說書中主角這樣高潮起伏的經歷是為讀者歸結出怎麼樣的人生體悟,還不如說主角在每一個階段中所遭遇的經歷細節、在不同經歷中被描繪出之有鮮活人物性格的複數角色、以及主角輾轉流離的生活逐漸向下陷落的發展趨勢,產生了讓讀者無法覺得故事冗長或複雜的閱讀吸引力與樂趣。與其說自己在看完本書後有多深或多廣的啟發或觸動,還不如說自己是在這個有趣的故事裡,對於主角無從選擇己身際遇的處境,以及往往是孤立無援而毫無掙扎地隨波逐流,有著層次不同、或深或淺的共鳴感受。最後主角的自我省思讓自己覺得有點畫蛇添足且過於匠氣,但是故事本身的有趣、以及可以讓讀者選擇從中找出自己意義與價值的敘事厚度與深度,已經讓其他的小瑕疵顯得無足輕重。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パリ症候群 愛と殺人のレシピ

日本女性推理小說家岸田るり子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五篇作品,其中《青い絹の人形》為2013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候補作。當時在閱讀這篇候補作時,覺得其出人意表的敘事鋪陳勝過當年的受賞作、若竹七海的《暗い越流》,不過當自己有機會重讀這兩篇作品時,卻感受到受賞作在第一次閱讀時未能感受的底蘊,而候補作則是在早有預期情節會有翻轉的情況下感覺韻味淡了不少。
根據wikipedia,作者在13歲時因為父親工作之關係而舉家移居法國,並且在當地生活到大學畢業。或許因為這樣的經歷,讓本書中的各篇故事都與法國有著密切的關連性,連書名都取為「巴黎症候群」(パリ症候群,亦是書中首篇故事的標題,其為精神醫學用語,意指對法國文化有憧憬者,到現地受到文化衝擊而致生之類似憂鬱症的症狀)。而這樣的文化背景設定,並不全然只是錦上添花式地增添異國情調,雖然因為是通俗小說作品而未能細膩深刻地描繪在異文化矛盾中所顯現的人性與現象,但是作者還是將某些文化差異以及族群匯集的特質寫進了故事之中。
不過也是前述的文化背景設定,讓作者在推理小說情節或謎團解謎設計上的不足顯得越發明顯;書中各篇故事與其說是在設計鋪陳令人意想不到的解謎過程,還不如說是在講述襯托在日法文化交流與衝突之背景上的人性與犯罪,是更接近通俗劇而非本格推理。不過這樣的偏向並不會讓這些故事變得失去閱讀的價值,只是讀者或不應過度期待其推理情節所帶來的閱讀娛樂性,反而要多聚焦在其所書寫的現象與人性情感。
《すべては二人のために》的敘事轉折手法與《青い絹の人形》類似,都是在事件的一部分真相被揭露後,再轉折出一個更具惡意而令人意外的真相;不過前者的事件推理成分較嫌不足,一些情節之設計顯得有些一廂情願而不夠細緻與合情合理。《砂の住人2 ――依頼人――》把《パリ症候群》故事中登場的配角拉進在《砂の住人1 ――クロテロワ――》出現的殺人委託事件中,用這樣的結合去描述自我滿足的獻身迷思、以及出自誤解與自我否定所產生的偏狹與絕望,所以其雖不能說是一篇成功的推理故事,因為其推理成分過於平淡,但卻可以說是篇有趣的通俗短篇小說,雖沒有深刻的人性刻劃,卻還是有可以引人省思的啟發。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下戸は勘定に入れません

日本推理小說家西澤保彦的新作。自己當然稱不上是西澤保彦的書迷,畢竟自己並沒有讀過這位作家的多數作品。最多只能說,自己有在follow「腕貫探偵シリーズ」的出版動態,但這樣並不能算是窺見了這位作家的創作概貌,因為至少本書融合時空穿越之科幻老梗與推理解謎的題材風格,便不同於「腕貫探偵シリーズ」的異色安樂椅偵探設定。
作者為本書主角設定了一種、在各項條件完備下、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タイムスリップ)的能力。而前述條件包括:必須有同行者,而這個同行者必須是在當下與所穿越回去之過去時空中、均與主角同樣處在一定範圍的空間裡;所回去的時間必須與當下時間是同樣的日期(月日以及星期幾都必須一樣);同行者與主角必須在當下與所回去的時空中均飲用著相同的酒類飲品等。不過,本書中的穿越並不能改變過去的任何事,因為穿越時空者在過去時空中並沒有實體性的存在,而只能如同旁觀者般觀察著在當時時空中的人事物。
而另外一項主角在本書故事發展過程中方才發現的前述能力附屬設定是,當主角能力發揮而穿越回過去時,若在所回去之過去時空中也正有人引發時空穿越現象(在本書中穿越時空的能力是會遺傳的)時,則所旁觀的景象會只是靜止的影像,而在該景象中正在穿越回到另一個過去的同行者,便會獲得穿越而來到景象中之擁有能力者的全部記憶;亦即是說,這個同行者就有了知悉一段時間後未來的知識。
在前述設定下,作者讓主角與其身邊的人,在條件完備下,便有了機會回到過去的特定事件場景中,旁觀當時所不曾注意到、或者已被遺忘的事件另外一面,並進而解釋或推論出事件的真相與所涉人物的行為動機。而隨著敘事的發展,在機緣巧合下,主角的記憶被故事的其他人物所獲得,而這些人物擁有了來自未來的記憶,在不更動未來的情況下,這些人物採取了能讓未來穿越時空發生條件完備的動作,並在知悉事件真相的情況下,選擇最不干擾現實的生存之道。此外,作者也不斷挑戰與玩弄其所設定的條件,例如同行者的條件如何能夠成立等。
看作者如何在自己的設定中將設定的可能性玩弄發揮到最大,或者就是本書閱讀趣味之所在。只是,在設定之外的故事內容,或者就顯得有些淺薄而鬆散。若本書的賣點就是作者設定的巧思以及其架構論理的創意,則或許比較重視故事情節面的自己,便不能說是書不好(自己在閱讀過程中也蠻享受於發掘作者還能玩出什麼把戲),而只能說不是這麼符合自己對於閱讀這件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