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ギフテッド

日本推理小說家山田宗樹的最新長篇小說。之前讀過作者得到2013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的作品〈百年法〉,而這次作者又選擇了一個帶有濃厚科幻色彩、又有強烈社會與政治意識的題材。
在本書中作者虛構出一種名為「ギフテッド」的人類,其腎臟上方長出作用功能不明的腫瘍;一開始科學家對於這個「未知的臟器」有著相當期待,日本政府進行全面篩檢,並全額補助設立專門學校聚集被篩檢出的學生。身為「ギフテッド」的主角在普通小學因為一件意外被稱為怪物並被排擠而提早入學專門學校,並結識一群同窗好友,其中一人嘗試為自己的身分認同找出意義,從樓頂跳下想證明自己的超能力而受到輕傷。之後因為找出腫瘍功能的研究毫無所獲,對「ギフテッド」的投資與補助變成一種失去正當性的浪費,社會也開始批判「ギフテッド」;在專門學校關閉後,同窗好友回歸社會並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跳樓的其中一人集結一些「ギフテッド」成立開發「ギフテッド」超能力的團體。
然而,覺醒的「ギフテッド」確實有超能力,可以瞬間移動並能自由控制物質變化。社會的批判引發黑道圍攻前述「ギフテッド」團體,並進而造成「ギフテッド」用超能力進行大規模殺戮。社會的批判變成恐懼、仇視與憎惡,「ギフテッド」與一般人開始深刻對立,「ギフテッド」變成一種必須被醫治的疾病,而一場發生於集中治療「ギフテッド」之醫院的殘酷悲劇,讓事態變得更加嚴重。國家機制特別立法限制「ギフテッド」人權並強制「ギフテッド」進行去除超能力的所謂「無害化」治療。「ギフテッド」與一般人間的相互包容變得幾乎不可能,即使書中幾個主要人物均用自己方式嘗試改變現狀;主角那個曾跳樓的同窗好友變成激進的恐怖份子,為訴求修法而弄彎東京鐵塔,並在修法未過之時佔領國會,主角在千鈞一髮之際阻止了自己的好友,兩人一同失去蹤影。
本書的敘事流暢易讀,故事複雜卻能說得條理清楚,可見作者的敘事功力。故事不能說是多麼新奇或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在有點落入俗套、進展可以預期的故事中,卻又有不少的細節可以引人反思,從此可以看出作者對人類社會觀察與批判的深度與火侯。
研究對「ギフテッド」進行「無害化」之方法以及研究將全人類「ギフテッド化」之方法,兩者背後所存在的不同價值觀;為了挑戰體制或爭取改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暴力,如何可以被正當化與合理化的大哉問;當自己擁有不見容於世的與眾不同性質時,在自我懷疑與勇敢面對差異之間,在溫和訴求認同與積極反抗體制之間,個人的取捨與選擇;以上種種或者是在本書的設定下,作者所企圖點出的課題。即使因為受限娛樂小說之性質以及故事以深度換取敘事流暢節奏與高潮迭起,所以前述課題的探討本不可能太深入,但是作者的企圖仍然為讀者開了扇自行深入思辨的門。本書讀來輕鬆有趣,有娛樂效果卻又可以讓人想些事情,自然不能說是不值得正面評價的娛樂小說。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We Are All Completely Beside Ourselves

2014年The Man Booker Prize的shortlister。The Man Booker Prize在2014年放寬參選作品之資格,只要是原始以英文寫作並在英國出版的小說,不論作者之國籍均有資格角逐該獎項。本書的作者是現居在美國加州、已為人祖母的美國女性作家,而由於The Man Booker Prize放寬參賽資格,才有機會獲選進入shortlist,雖然最後並未能獲得評審青睞而勝出。
本書一開始,主角一邊討論著述說個人回憶與經歷的曖昧、不確定與易受操弄性,一邊讓讀者看到主角不擅人際社交、孤僻以及與家庭雙親的疏離關係。一場被牽連而遭到拘留的意外,讓主角結識了一名外放自我的戲劇系學生,同時也帶出了主角研究心理學與生物發展的教授父親;訪鄉過節,與雙親和親戚的交流互動,主角逐漸透露出其並非獨生女,但是其兄長與姊妹均離開家庭,並成為家人間無法面對或迴避談論的禁忌話題。
然而,故事逐漸走到中盤,一個峰迴路轉的爆炸性資訊被揭露:在主角五歲前與主角一起被養大的姊妹是隻黑猩猩,而黑猩猩與人類小孩一起被扶養的觀察研究計畫,是當時研究靈長類生物發展與心智能力的一種研究方法。黑猩猩姊妹被送離家庭,主角兄長無法諒解而離家,主角雙親亦搬離可以扶養黑猩猩的農場式大房子。
隨著故事敘事的進展,越來越多的資訊被提供給讀者:黑猩猩姊妹被送到研究靈長類的實驗室,不再像人類小孩一樣被扶養而是被關在囚籠裡,兄長離家後追查黑猩猩姊妹的下落,並成為攻擊動物實驗室的動物權恐怖份子,最後被法辦但選擇以沉默的非人類動物身分接受訊問。主角畢業後成為幼稚園老師,選擇在黑猩猩姊妹被豢養的實驗室附近工作,並和母親合作將扶養黑猩猩姊妹的經驗創作成兒童文學作品出版。
本書是個題材特別也特別有趣與豐富的故事,敘事中所牽連的軼事與插曲複雜而無法一言以蔽之。人類應該如何與動物交流、應如何對待動物、是否真的能理解動物等或者是個大哉問,但是人類是否真的理解自己為何會是當下的自己、理解自己的過去與回憶、是否能從過去與回憶之中找出當下自己的丈量,卻是人類不得不自我省思與追問的問題。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活路:妒忌私家偵探社

週六下午四點多的場次,一間座位總數不到60個的小廳戲院裡坐著不到20個的觀眾;自己相當不足的看電影經驗,讓自己無從判斷這樣的狀況對一部甫上映兩天的國片來說,票房表現算是如何。至於自己這個近年來進電影院看電影的次數屈指可數、對上次進電影院的印象因為時間有點久遠而模糊的人,為何會選擇購票進電影觀賞這部國片,原因不外乎是處自好奇,想看看以改編國產推理小說做為題材的電影,到底會續說出怎麼樣水準的故事。
一如自己所預期的,這部電影整體來說推理成分並不濃重。雖然有兩名死者,數名嫌疑人,以及一個峰迴路轉的真相與試圖讓人省思人性並呼應標題的動機,但是謎題的難度並不高,線索與推理的鋪陳亦不縝密懸宕,敘事架構也說不上是精心設計、故佈疑陣而懸疑吊人胃口。或者推理破案本來就只是這個故事的一部分重點,偵探女主角的性格特質側寫、與帥哥富二代男助理間沒有結果的姊弟戀、殺人事件所涉及之人際關係、人物描繪與人性心理等,反而是在故事中發揮將觀眾觀影焦點從推理出謎團背後真相轉移分散開來的作用。
故事中有些戲謔嘲諷引人發噱、也有一些會稍微觸動情緒或引人省思的細節,但是對自己來說都太過微量,讓故事雖然說得流暢卻也過於簡單。故事的簡單也讓演員沒有太多發揮演技深度的空間,當然或許這對一些演員來說反而是件好事,因為不需有深厚的演技基礎就可以把角色表現到還說得過去的水準。女主角的表演對自己來說有點牽強而做作,男主角進入角色的層次也顯得過於膚淺。
不過,這部電影並不能說是難看或無聊,輕鬆而不雞蛋裡挑骨頭地觀賞,或者還是有相當的娛樂價值。同時,這部電影也讓自己對於原著小說有了好奇,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其是系列作品,已出版了三、四本,或者自己之後會至少購入一本來閱讀。
此外,導演設定故事場景的意識形態讓自己覺得相當有趣,有些外省也有些眷村的元素,國旗、戰爭士兵銅像、雲南民族風舞蹈等,或者反映出了導演的背景。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大癋見警部の事件簿

日本推理小說家深水黎一郎的作品,集結其在2011年至2013年間,於推理小說期刊〈ジャーロ〉上所發表,以「大癋見警部」及其警察部下為主要人物的短篇小說。自己曾在閱讀〈ザ・ベストミステリーズ2012(推理小説年鑑)〉時閱讀過其中一篇名為《現場の見取り図》的作品,當時自己的評價是「是個文字遊戲的惡趣味,但是作者太過想要幽默的企圖讓其敘事結構顯得潦草」。
大癋見警部是個總是在現場或搜查會議上打瞌睡並發出巨大鼾聲、對部下惡言甚至暴力相向、但卻擁有超高破案率的奇特警察,而其部下也是特色各異,例如做為推理小說迷的江草刑事,往往就是扮演說出之後會被打破或顛覆之推理小說法則的重要角色。
作者這系列的短篇小說是所謂黑色幽默的怪作,因為其所挑戰的是將本格推理小說的諸多法則,以嘲諷戲謔的方式一一顛覆,所以故事本身的謎團設計、推理進展或敘事結構均並非重點,讀者應該著眼的是作者如何嘲諷或翻弄本格推理小說被要求遵守的法則,例如沒有被賦予名字的角色不能是犯人、僕役不能是犯人、不能在結局使用必須以複雜科學說明的道具等。而作者也是明白表示其撰寫這個系列短篇小說所設定的意圖,因為其開宗明義便抄錄出「ノックスの十戒」、「ヴァン・ダインの二十則」等推理小說名家所設下的法則,做為其所欲顛覆的對象。
此外,作者除了顛覆推理小說法則外,也用反諷的方式、基於其對於推理小說文體發展的認知、說明其推理小說理論。例如,大癋見警部說,讓登場人物探訪名勝古蹟、吃喝美食,就能任意消化所想消化的篇幅,寫旅行推理小說(トラベルミステリー)真是輕鬆,而其部下便吐槽說,不要說一些無謂的發言來樹立更多的敵人。又例如,推理小說迷說,比擬(見立て)殺人是讓推理小說家可以從故事中段開始便無需持續說明殺人動機、並可以用重複場景大量產製屍體的便利手法。
然而,如果從個別故事的敘事內容來看,只能說品質是參差不齊。部分篇章的故事太過嘲諷與戲謔,反而沒有故事的韻味。《耶蘇聖誕節の夜の殺人》、《図像学と変形ダイイング・メッセージ》、《テトロドトキシン連続毒殺事件》、《薔薇は語る》、《青森キリストの墓殺人事件》等是自己覺得故事情節較為有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