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The Moor's Account

2015年the Pulitzer Prize在fiction類的finalist,目前也是2015年the Man Booker Prize的longlister。
本書主角為一個生長摩洛哥的黑人,其在葡萄牙人占領摩洛哥之時、為了支撐家計將自己販賣為奴;在歷經一個快速致富卻沉溺賭博而敗家的主人後,主角被轉賣給一名西班牙貴族並加入了意圖在美洲新大陸淘金的探險隊。讓主角失去自由的主奴關係,傲慢無知的探險隊領導階層,探險隊成員的意見不合與各有私心,讓主角在未知土地上的旅程有著詭譎與不安的氛圍。錯誤的決策,與印地安部落的敵對,不熟悉的地理環境,致命的莫名傳染病,讓探險隊在尋找印地安黃金之都的幻夢破碎之餘,陷入犧牲者不斷出現、必須與險惡環境掙扎的生存惡鬥。
主角與其他的倖存者必須依靠印地安部落才能存活,而成為自己眼中野蠻人的附屬品與累贅,對倖存的西班牙貴族而言是必須適應的困境。主角透過在印地安部落工作而逐漸習得印地安語言,並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成為旅行於各印第安部落間的醫生,與其他三個倖存的西班牙人透過提供醫療服務來累積聲望與信任。主角與三個西班牙人逐漸成為印地安人所信奉的偶像,主角與另兩人甚至娶了印地安女人為妻(但對西班牙人而言並非有效的婚姻),而其旅行醫療團隊甚至有了許多懷抱近似宗教信仰之信念的印地安跟隨者。
在歷經多年的新大陸遊歷後,主角與三個西班牙人回到了西班牙人在新大陸所建立的殖民地城市,而脫離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體關係以及重回到意味著階級與野心的「文明」社會,主角與其他三人的平等關係逐漸崩壞,而三人也各自走上自己選擇的前途。主角在不敵殖民地首長的壓力下,因為其語言與熟悉地理環境之優勢,被命令帶領由神父與親西班牙人之印地安人所組成的探險隊再度深入新大陸印地安人的居住地;透過計謀的使用,主角嘗試找回其失落已久的人身自由。
本書故事的設定是,主角嘗試以自己的觀點來書寫敘述前述整段經歷,藉以提供與主流殖民史觀不同的「事實」呈現;取材歷史文本有所著墨描述的事件,作者的虛構雖然表面上是要挑戰或顛覆既定「史實」封閉可能另類詮釋的霸權性格,但是對自己來說,其實質上是在將「史實」從經濟與權力驅動的大歷史,拉到個人層次來書寫個體如何對抗時代與鞏固自我存在。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作者即使在敘事上平鋪直敘而不見精煉細緻的文字功力,但是其所描述故事本身的精彩度便可以讓貧瘠的敘述變成只是瑕不掩瑜的枝節問題。
作者處理這樣一個龐雜而繁複的故事卻仍能維持一個穩定而不紊亂的敘事節奏,並在點出人性與存在課題的深度與廣度上拿捏得有層次且面向多元,所以自己一路閱讀下來,並不會覺得故事張力在逐漸流失而讓全篇故事變成虎頭蛇尾。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リバース

日本女性推理小說家湊かなえ的長篇新作。
一封宣告主角曾經殺人的匿名告發信,讓主角向自己因為在常去咖啡店相遇進而交往的女友坦承,過去所發生、在自己大學畢業前的一次旅行中好友駕車翻落山谷身亡的事件。當時天候不佳,但去世好友在喝了酒的情況下仍接下在危險山路上開車去接人的任務,而事件發生後參與旅行的旅伴協議隱瞞去世好友有飲酒的事實,讓事件被認定是意外來收場。主角的坦承揭開了主角內心的罪惡感,也讓主角結束了與女友的關係。參與旅行的旅伴,其身邊的人都有收到同樣的匿名告發信,甚至有一名旅伴發生墜落電車軌道的意外,讓主角決定去找出寄發匿名告發信者的真實身分。
在探查過程中,主角一點一滴、一塊一片地拼湊出去世好友不為自己所知的過往經歷與個性喜好,並在最後主角找出了誰是寄發匿名告發信的人以及其與去世好友間的關係。然而,故事走到了終章的最後兩頁,一個大翻轉讓事件的發生有了完全出人意料的原因以及可以明確歸屬的責任。作者成功埋下伏筆製造出讀者不易猜到的意外結局,而這個結局對自己而言,不只是作者對於推理小說讀者的挑戰,也不只是作者展現說故事功力來滿足讀者期待出人意表情節的胃口,更是故事被呼應地收束在作者所嘗試描述、貫穿在通篇故事中的意旨,亦即是人的複雜會是如何不容易地在終究是淺薄單面的人際關係中被認識與揭開。
自己比較不會想把本書僅是認知成推理小說,並執著於評價其情節多麼曲折繁複、謎團解謎設計如何縝密創新,因為這樣認知或會讓本書顯得平庸,其謎團與解謎推理的鋪陳過程其實有些鬆散,而除了結局之外,事件描述其實很平淡且少有驚喜。然而,如果把本書認知成是作者在書寫孤獨疏離者尋求慰藉與救贖的虛妄感以及人如何不容易被理解與認識等課題,或者便更能體認到,作者如何透過一個其實簡單的虛構事件去探究人性與存在的嘗試與努力。當然本書還是通俗娛樂小說,對於存在課題的探究只要恰到好處的蜻蜓點水即可,而以這樣的標準來說,本書還算恰如其分。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ミステリー・アリーナ

日本推理小說家深水黎一郎的長篇新作。如同自己之前所讀過、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像是〈最後のトリック〉、〈大癋見警部の事件簿〉等,本書對自己而言也是作者在展現挑戰本格推理小說框架與教條的企圖,利用想像創意與刻意斧鑿出的敘事設計,來探索並實際檢證推理小說變形或變種的可能性。
一開始是很平庸的推理小說設定:曾同為推理研究社成員的一群人定期在其中一人所擁有的郊外豪宅聚會,一場暴雨破壞了豪宅對外交通的橋樑而讓豪宅成為與外部隔絕的密室;刻意模仿歐洲風格的建築設計,特別是通向豪宅主人房間的螺旋樓梯,為故事增加有點庸俗老派的神秘感與非現實感;參加聚會的其中一人登上螺旋階梯尋找一直不露面的主人,卻發現主人已變成一具屍體……
然後,故事一轉,場景變成了電視台的攝影棚:一個存在於虛構近未來的日本新年除夕直播推理競賽節目,參賽者在前述謎題事件敘述進展的過程中嘗試推理說出事件真相,解答出正解者便可以獲得高額獎金。隨著14名參賽者穿插在敘事章回進展中陸續提出各式各樣的解答推論,謎題事件的敘事文本開始有了多義性、多向性與曖昧性,其中一些荒謬與牽強的解釋是作者刻意留下的幽默笑點,而作者玩弄文字遊戲與賣弄冷門知識的興趣在本書也算是有相當展現。
然後,故事又再一轉,節目本身變成一個陰謀,參賽者變成隱藏真實身分的犯罪調查者,與實為幕後黑手的主持人展開鬥智交鋒。而伴隨前述轉折,謎題事件敘事文本的多義性與多向性變成為了規避參賽者所提出解答推論接近真相的手法,書中的謎題事件不是為了導引出透過縝密推理所得到的真相,其所提供的線索是刻意混淆視聽、可以因應情勢變化而隨意塗改的不可靠資訊。
本書這樣的炫技匠氣,並完全成為作者推理小說創作論與實驗性訴求的實踐場域,卻還不至於因為過於前衛或失去故事應有敘事起伏而讀來無味。作者這次在書中所點到的嘲諷與幽默,對自己而言算是尚可讓人莞爾一笑。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極悪専用

日本推理小說家大沢在昌的新作,是集結其在〈オール讀物〉雜誌上從2010年5月号到2015年4月号所連載的系列作品。本書故事描述一個青年,其在黑道甚具威望的祖父因為看不過去其生活渾噩、以強硬手段逼迫其到一間乍看並不特別的住宅大廈擔任管理員助手,而管理員則是一個因臉上刀疤而變得口齒不清、外表如同大猩猩般的壯漢。然而,這間乍看並不特別的住宅大廈,裡面卻是住著各種凶神惡煞,例如職業殺手、詐欺師、流亡獨裁者、恐怖分子等,這些惡人支付高額租金入住,在外人絕對無法進入、完全不過問或插手住戶隱私、會有特約業者負責處理在大廈中所出現的屍體等特別入住條件下,獲得不被仇家追殺、不被警察調查等可以安全避禍的生活。
這樣誇張且天馬行空的設定,雖然就通俗小說而言會是娛樂感與戲劇張力的基礎所在,但是在閱讀過程中仍不免會讓人擔心,作者可以在這樣的設定中翻出多少的新意,又是否可以在章回架構中不會讓故事流於虎頭蛇尾或想像枯竭的窘境。
而讀完本書後,自己的感覺是前述擔心或者是種多慮。作者在其所設定的敘事時間、即主角青年被迫工作的一年期間內,先是敘述數起獨立事件讓讀者熟悉並進入故事設定的情境與邏輯中,同時讓個別事件有著出人意表的轉折起伏而讀來不失趣味,之後再鋪陳彼此串接而有敘事連貫性的幾個事件,藉以點出管理員的過往經歷,並製造出故事收尾的最大危機與最終高潮。從這樣的角度切入評價,本書可以說是有一定水準的娛樂小說,而作者闖蕩小說界多年的敘事功力也是不容小覷。
當然自己會界定本書是通俗娛樂小說,就表示自己是比較著重其在閱讀過程中所能製造出來的輕鬆愉悅感,對於其情節設計的縝密度與細緻度、人物性格側寫的深度與複雜度以及事件背景意涵的探究與挖掘等,也就不會太過強求與批判。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謎解き広報課

日本推理小說家天祢涼的新作。本書的架構乍看之下,像是典型以短篇小說集結成長篇單行本但不預計發展成系列化的型態,亦即是在具連貫性的主要登場人物與情境設定中,串聯其實可以分別獨立閱讀、描述個別事件的短篇故事,並在最後收束到一個合理的敘事結尾。不過在閱讀完全書後,自己反而會偏向將之歸類於章回形式的長篇小說,因為其各篇故事所描述的個別事件,彼此間在整體敘事進展中有密切的關聯度與呼應性,而這樣由關聯個別事件所集結成的貫時性敘事發展,便形成一部可以被說是成長小說的長篇小說。
之所以說本書是部成長小說,因為其所敘述的故事,概略地說就是一個原本對工作甚至生活不抱熱情的女性新人公務員,因為某些原因從東京到鄉下地方任職,並在表面理由有點牽強的情況下被分派到負責編輯地方誌之工作,在遭遇謎題事件以及各色人物後,女性新人公務員發覺鄉下地方引人入勝之處,並改變其原本預計只在鄉下待一年且只想把地方誌工作敷衍過去之打算,除了更積極進行地方誌企劃採訪工作外,更在地方誌因為預算吃緊而遭逢存廢危機時以小詭計保住地方誌,並朝向讓更多居民喜歡閱讀地方誌、透過地方誌來讓地方居民更愛自己土地的目標投入努力。
雖然這樣的概略敘述讓本書的故事顯得很通俗、浮濫甚至廉價,但是實際讀來卻不會覺得本書的故事太過陳腐或一廂情願,毋寧說是具備娛樂效果卻又偶有讓人可以進一步思考的點,就算稱不上是意味深長或開拓視野之作,但就娛樂小說而言已是足夠。
至於女性新人公務員在事件採訪過程中所解開的生活謎團,由於不是什麼兇惡的犯罪事件或者具備相當獵奇性的詭計設計,所以要求看到本格推理應有水準之縝密辯證與創意想像,或者過於強求。但是作者仍遵循偵探與讀者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在所有資訊均有交代的情況下,作者活用文字敘述些許差異便有相當落差的盲點,讓身為主角也是解謎偵探的女性新人公務員可以解開謎團事件背後的真相,所以即使不是匠心獨具或縝密繁複的推理設計,但是有著一致風格與獨特風味的生活謎團與解謎論理,讀來仍是不失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