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真実の10メートル手前

日本推理小說家米澤穂信的新作,是以自由撰稿記者太刀洗万智為主角的短篇小說集。
作者在書後的あとがき中說明,本書中所收錄的六篇作品是在何種演進脈絡下被完成:作者在2007年發表本書中最早完稿的作品(當時的標題是《失礼、お見苦しいところを》,但被收錄於本書中已被改題為《正義漢》)時,並無意圖以本書主角為核心發展出系列短篇小說;而後在2010年,作者參與了複數作家以同一街區為背景各自撰寫短篇故事的同人誌作品,發表了《ナイフを失われた思い出の中に》,作者認為這時是其確立這個系列作品基調的轉捩點。本書中收錄了作者跨越八年所發表的同一系列短篇小說,雖然書中章節順序似乎是刻意不依編年順序編排,但是自己依據書後所附之原出處紀錄將所閱讀作品排序後,不知是否是心理作用,的確是有感覺到作品風格的演進:早期的作品中主角比較像是個謎樣而令人困惑的女性,但後期作品中主角的性格特質便逐漸深刻與鮮明。
這樣可能是錯覺或心理作用的感覺或者也是因為作者在あとがき中所做的另一項說明所導致:除了作者在2015年首度發表,與書名同題的本書第一篇故事外,在其他五篇故事中作者都是設定出一個敘事者來側寫主角的調查推理過程,而這樣的敘事手法是讓主角的特質與性格被間接勾勒出來,有距離感且資訊較為片段,所以主角的形象會比較模糊曖昧且有神秘感。
與書名同題的第一篇故事讓主角以第一人稱敘事者的形式登場,根據作者的說明,該篇故事原本是早先出版之長篇小說《王とサーカス》的一部分內容,後來才被切割出來成為獨立的故事。因為是讓主角做第一人稱自述,所以作者必須更花氣力與心思去讓主角的角色性格與特質更具深度與厚度。誠如作者自己所說,「一人称の物語を書けば太刀洗は謎のヴェールを取り去られ、その器をはかられ、底を知られることになる。それこそが、彼女が生きている世界だろうと考えたからだ」,當作者選擇讓太刀洗万智這個主角開始為自己述說故事時,也就等於是決定讓主角這個虛構人物變得更加有人性而立體。
說實話,本書中故事所涉情節並不能說是多麼懸疑或者讓人意外,作者在敘事鋪陳時所置放的線索,往往可以讓讀者預想到故事中事件真相的大概樣貌。所以如果要說本書值得一讀之處,則可能不會在作者構想推理情節的巧思與創意,而是在其他的地方。
作者不愧是寫手,即使故事情節不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驚天奇想,但是敘事結構之嚴謹、伏線鋪排與收束之工整與細膩,都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力並讓讀者可以讀出興致。特別是作者安排讓太刀洗万智展現獨特而敏銳的洞察能力:主角往往是從文本資訊讀出矛盾或盲點,例如嫌犯的自白書、電話通話內容、死者的遺書、甚至是雜誌問卷的填寫結果等,進而找出事件背後的真相。而這樣的設計布局,便是呈現作者功力之所在。
此外,作者也透過主角的職業設定,對新聞調查報導這樣的活動做了一些省思,雖然不夠深入但也沒有太過刻意矯情,做為娛樂小說的背景,增添事件調查推理之外的社會面向觀察,可以說還算恰如其分。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光のない海

曾在2010年獲得直木賞之日本小說家白石一文的新作。自己過去並未讀過作者的其他作品,而上網查了一下作者的背景資料,發現其父親跟雙胞胎弟弟都是小說家,並且其跟父親還創下父子兩代都獲得直木賞的紀錄。
本書的主角是年屆50的建材公司社長,其在與妻子離婚後,繼承岳母的位置而成為妻子家事業的實際經營者,並在岳母逝世後繼承了相當比例的股份。主角父親跟著小三逃跑後失去音訊,母親則是在其高中時因病去世;主角唯一的妹妹因車禍而受到不可回復的腳傷,並在一次到峇里島的海外旅行中命喪大海。因為妹妹的車禍而與妻子的家庭結緣,當時還不是主角岳父的建材公司前前代社長因為是車禍的肇事者所以覺得有照顧主角家庭的責任;前前代社長死後其妻子繼任成為公司經營者,主角也在母親死後且不滿20歲時便進入公司從事業務方面的工作。然而,這個時候的公司經營者,也就是主角後來的岳母,與主角之間的關係不只是保護者與被保護者間的關係,還包括持續相當一段時間的肉體關係。主角的妻子曾經與有婦之夫談過一場不倫戀,但是後來在對方妻子到公司企圖引火自焚後關係被迫中止,並與主角成為夫妻;在結婚前一段時間主角與後來岳母的肉體關係便已結束,然而主角與妻子間所育有的兒子,卻是妻子不倫戀之對象的小孩,而離婚後主角妻子便帶著小孩與不倫戀對象在一起。
因為這樣複雜的過往,讓主角孑然一身並感覺被過去緊緊囚禁;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書中故事的敘事當下時間中,主角遇到了一個30歲出頭的女性叫賣人員,開始嘗試照顧這個女性的生活並解決其所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曾經是妻子家庭世交的建築公司社長,因為成功以小吃大地併購大公司的建築改裝事業部門而成為新興經營典範,但是這個成功併購的假象背後是隱匿虧損的不正行為。前述不正行為成為了主角必須去處理與面對的問題,其中包括主角妻子的不倫戀對象嘗試要吃下主角公司的報復行動,而主角成功阻止了報復行動,並藉此機會將手中股份賣回給公司,讓出社長位子,從過去沉重而無法擺脫的陰影與束縛中解放。只是這個解放讓主角更深刻與直接地面對自己的孤獨無依,並讓主角想起了自己妹妹曾經說過,想被海緊緊抱住的感覺。故事的結尾停在主角走向湖中的片刻,是自殺又是否獲救,作者並不想交代清楚。
在這樣肥皂劇的情節中,作者所要描繪的是一種孤身天涯淪落人的處境與感懷,還有依賴與被依賴關係的幽微與矛盾。作者要描繪的是被因為過去而形成的現狀所束縛的人以及這樣的人所必須面對的孤獨感與複雜情緒。作者並未交代太多細節,許多事情都是概略地透過回憶或者人物交談的方式平鋪直敘而過,而其中人物的心境或情感,作者選擇留白給讀者自行體察。作者用來填補原本可以大灑狗血之敘事空間的是描述主角周遭人物的經歷或事件,而這些原本看來是讓敘事結構顯得鬆散的橋段,最後卻也成為挹注故事敘事主題使其更具厚度與深度的資源。作者是在述說著主角看來有著許多「錯誤」的人生(以及其周遭人物同樣也是有所「錯誤」的人生),這些「錯誤」不見得是因為當事人所作所為而發生,更多的是命運與機遇所造成。
本書可以說是說了一個「特別」的故事;只是這樣的故事情節可以帶給讀者,或者更正確地說,帶給閱讀完本書的自己,什麼樣的體會或省思,對這個問題自己的答案並不確定。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兒童新樂園

在微寒陰天的週六午後,錯過同事的午餐邀約,想要出門走走的念頭霎時間轉成不太合常規邏輯的舉動:搭乘基隆到士林的客運並在終點站下了車,以孤單中年大叔的身分,走進了裡面人群多半是觀光客、家庭或情侶的兒童新樂園。
自己總共乘坐了5項遊樂設施:「銀河號」、「魔法星際飛車」(雲霄飛車)、「幸福碰碰車」、「尋寶船」(海盜船)以及「水果摩天輪」。自己追求的當然不是刺激緊張、釋放壓力或歡愉快感;如果硬要說自己坐在這些遊樂設施上想的或感受到的是什麼,那大概是把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錯置感與疏離感推到極致,在荒謬與無法放開的尷尬中品味被透明但堅硬的外殼所包覆的孤獨感。因為透明所以可以看得很清楚別人的結伴與歡樂,因為堅硬所以完全無法釋放自己的情緒,無法融入只能冷眼旁觀。
此外,人真的不能不服老,或者說必須正視自己身體狀況真的變得很差的警訊,乘坐其實刺激度已經隨著設施尺寸等比例縮小的遊樂設施,竟然還是讓自己出現頭暈想吐的症狀,顯示自己的健康狀態著實亮起了紅燈。
在繞著環形軌道慢速行進的列車型遊樂設施「銀河號」上,自己跟一家三口的香港觀光客共乘一個其實空間有點狹窄的車廂。戴著耳機聆聽indigo la End的《幸せが溢れたら》,眺望著園區外馬路與橋樑上的車流,一種虛妄而詭異的感覺油然而生:無法確實理解自己為何在這個當下做著這件事情的理由,但又有點自虐地享受著自己感覺到莫名其妙與荒謬的感覺。
在排隊要乘坐「尋寶船」時,後面的男生與身旁女伴從男方乘坐遊樂設施的經驗聊到女方曾經想要買房,男方看來年紀應該不比自己大,卻說著自己把自己名下的房子出租賺租金來抵房貸,這樣的聊天內容聽在自己耳裡,只覺得這世界中的貧富差距真的越來越明顯,那些靠著資產與上一代累積財富的人,或者真的是冬蟲不能語冰寒地無法體察沒有資源者的辛苦。
乘坐「水果摩天輪」,因為自己孤家寡人所以必須要跟人家共乘。排隊時排在自己後面的一對情侶因為非常荒唐的理由起了爭執,然後兩人就各自看著手機,沒有交談甚至沒有眼神交流。自己和這對情侶待在密閉空間中,在摩天輪旋轉期間自己原本會因為當人電燈泡而尷尬的感覺,卻因為這對情侶之間的僵硬與不自然而產生了質變,要說變得更尷尬也是真的變得更尷尬,但卻也可以說因為看著好戲所以有種帶著淺淺惡意的快感。
好一陣子沒有在這個地方寫除了讀後感之外的東西;之前分別被友人與同事找去看的兩部電影,在看完後也沒有寫觀後感,而上個月的生日自己也沒有依循往例地寫篇感言。之所以要寫出這次造訪兒童新樂園的經驗,實在是因為荒謬而矛盾的感觸讓自己太有感觸,不嘗試用文字來捕捉實在有點可惜。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ナオミとカナコ

日本推理小說家奥田英朗的長篇作品。本書將被翻拍成電視連續劇(フジテレビ2016年1月期木曜劇場),由広末涼子與内田有紀主演,而演出其他主要人物的演員尚包括吉田羊、高畑淳子、佐藤隆太等。在自己讀完本書後,開始想像這些演員會如何詮釋書中人物;不過,書中人物設定與演員本身的落差、除主角之外的其他人物在書中故事出現的篇幅有限、書中敘事分成從主角兩人個別視角切入並著重於該主角心理描寫的前後半部等課題,讓自己推想電視劇為配合日本連續劇體例,其改編應會有相當幅度。
對家暴有個人過去不好經驗的百貨公司職員,在得知自己的昔日同窗好友因為老公家暴而受傷時,決定策劃一項排除友人老公的犯罪計畫,並與友人一同實行。只是紙上談兵的完美犯罪到了現實中卻是漏洞百出,在友人小姑對於自己自己兄長失聯之原因有所起疑並委託徵信社進行調查的情況下,真相是紙包不住火地被揭穿,而變成共犯的兩人決意遠走他鄉。
前述故事設定其實相當通俗而肥皂,家暴的丈夫、年輕便結婚步入家庭的弱女子、在職場上有所發揮的自主女性等,人物的描繪與側寫其實很符合刻板的想像。故事主角所想到的犯罪計畫其實也是簡單而天真,但是雖然這樣的犯罪計畫讓閱讀少了一些懸疑感與緊張感,不過由於本書的轉折是要發生在天真的犯罪計畫很容易就被拆穿的過程中,所以犯罪計畫的「單純」與「漏洞百出」也是故事設定的一環,而作者是置放更多的心力在鋪陳,犯罪者成為犯罪者以及犯罪者緊張真相被揭穿的心理歷程上。
故事中出現了在日中國人的社群,有偷渡到日本打黑工的男子以及帶著神秘感並在日本經營看似有背後黑幕之古董買賣生意的女社長。作者在書中對中國社群之民風以及中國人文化人格特質的描寫,或者反映出日本人對於中國的某種既定想像與價值評斷。自己無意去深究甚至批判這樣其實有點淺薄甚至偏頗的想像,但是看到在日本大眾娛樂小說中中國元素逐漸滲透得越來越深,或者可以想見中國對日本社會而言已經是不得不去正視的矛盾性存在。
自己對於書中最有感覺的橋段是,主角亦是犯罪者之一的受家暴妻子,在面對其小姑,也就是成功在職場上有所表現的被害老公妹妹,咄咄逼人地要求主角承認其罪行並逼迫其以自殺來收場時的故事環節。小姑早就知道自己兄長有對伴侶施暴的傾向與前科,但是為了掩蓋這樣的醜事,所以其不希望透過司法來為其兄長的身亡尋求正義與救濟,而是希望以其大嫂認罪自殺來私了這場悲劇。這其中所觸及的自私人性以及人對於具備不同於自己特質的人所存在的敵意與厭惡,或者帶給了自己一些觸發。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人魚の眠る家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長篇新作。根據amazon.co.jp網站所揭露的資訊,本書是「作家デビュー30周年記念作品」。
不過對自己來說,本書完全不是一本推理小說,雖然本書有高潮也有懸宕,但是那是讓人想要知道書中人物最後到底會變成怎樣、書中主要事件到底會如何收場的敘事效果,而不是因為書中有什麼犯罪事件或生活謎團,必須讓某個具備過人推理能力的人來抽絲剝繭地揭露真相。而由於本書說的故事其實是個帶點科幻色彩(只有一點點)的人情劇,而不是受限於某些文體規則的推理小說,所以本書的敘事結構雖然是由一段段軼事所串連而成,但是這些軼事並不是最後會被收束的敘事伏線,其是鋪陳情緒與意念而不是把線索編織成最後的真相。因此,在自己為本書做出前述定性的情況下,自然也會轉變自己書寫本書讀後感的切入角度與價值立場。
既然是本通俗娛樂小說,便不能太多有倫理學的哲學性辯證,而是要尺度拿捏得深淺適中地、淺顯但不膚淺地、可啟人省思但不至於沉重艱深地,把一個價值衝突表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檢視本書,本書算是有不辱作者的名聲,在不是結構很縝密嚴謹的敘事架構中,作者使用了一些時代感不是很未來的科技元素,去呈現出並層次還算適中地探討有關「腦死」與「真正死亡」的課題。
一對原本已經因為丈夫外遇而協議離婚將成定局的夫妻,卻因為成為推遲離婚並讓夫妻偽裝感情和睦之原因的女兒在游泳池發生意外,而有了際遇上的大翻轉。本來要讓女兒接受腦死判定並同意捐贈器官的兩人,卻在最後一刻因為老婆看到女兒有所動作而改變心意,並且借助科技以及不可解的天意,讓女兒在腦部沒有作用的情況下可以自主呼吸地存活下來。
在女兒存活期間,被牽扯到的人物與事件或者像是插曲或間奏,只是用來醞釀最後的敘事高潮。當貌似「存活」的女兒其實只是像是個被科技的絲線所牽動的傀儡時,這時候這個女兒到底是還活著的「病患」還是已經身亡的「屍體」,整個事件到底是場自我滿足的荒謬劇還是不願放棄奇蹟會出現的希望與信念,就是故事要表現的價值衝突。而這個價值衝突,本書寫得算是有故事性與戲劇張力,是很好消化的對立但又不至於太過二分。
總之,如果可以接受作者是在挑戰不同文體,是在擴展寫作題材與路線,則在不會硬要把本書塞進推理小說文體規則所設定框架的情況下,或者可以看出本書值得一讀,有娛樂性同時又觸發人思考之處。

水鏡推理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的新作,而之前自己曾閱讀過作者另一系列作品之前兩部,〈探偵の探偵〉與〈探偵の探偵II〉。根據amazon.co.jp網站的介紹,本書是「殺人のないミステリ」。
相較於自己之前曾讀過的〈探偵の探偵〉,或者可以看到本書與作者先前作品相似的某種模式:主角是有著過往創傷的年輕貌美女子,帶著過人的能力,在過往創傷時不時涉入當前工作的情況下,投入需要推理解謎、打擊不公不義、時而身陷危機的工作中,而主角在突破層層關卡後會在每本書的最後階段遇上大魔王。但本書與〈探偵の探偵〉比較不同的是,暴力元素少了,女主角與男性配角的曖昧氛圍多了(不像在〈探偵の探偵〉中有淡淡的蕾絲感),也因此故事柔軟了些。
本書故事的背景情境設定是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研究における不正行為・研究費の不正使用に関するタスクフォース」,而女主角與男性配角是所謂「一般職」的公務員事務官,在被調職到前述任務編組後,於公務員存在潛規則的世界中,揭露一樁又一樁詐騙稅金的假科學研究案。女主角透過過人的觀察力以及紮實的知識基礎與推理能力,把那些偽裝依循嚴謹科學方法、謊稱做出突破性成果的假實驗一一揭穿,雖然這樣的舉動衝撞體制也讓其因為不見容於體制而受到阻礙,但是其也因此拉攏到任務編組中其他成員的人心,並讓任務編組團結一致為揪出不當研究行為而奮戰。
不過,本書中被女主角看穿的假科學實驗,對自己來說,其所使用的詭計很像出現在很多年前的日劇〈トリック〉中,那些靈媒或超能力者所使用的詭計,帶著魔術成分,使用誤導、置換等手法,讓乍看是真正發生的奇蹟其實是被操弄出來的一場騙局。這樣的詭計套在科學研究實驗上,其實有點不切實際又有點過於天真,即使作者不斷藉由強調有權力者不等於專家,而專家又被以實驗需保密而被排除在檢證實驗過程與結果之外等原因,來合理化書中有點天真幼稚的「實驗」可以被用來詐騙巨額研究補助,但是自己就是不能接受,這些如果出現在帶著喜劇色彩的推理劇中便合情合理的把戲,可以毫不突兀或荒謬地出現在科學研究的世界中。
本書讀來可以給人大快人心的感覺,有相當的娛樂性,或許是不錯的通俗娛樂小說,但是自己可能比較喜歡推理成分要多點現實感的推理小說。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我が家のヒミツ

日本推理小說家奥田英朗的短篇小說集。在對作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會購入本書閱讀的原因是,從新聞得知明年1月期フジテレビ的木曜劇場將推出改編自作者長篇小說〈ナオミとカナコ〉的電視劇,由広末涼子與内田有紀主演;在購入前述長篇小說作品之同時,碰巧看到本書便一併購入,然後在這個忙亂到身心俱疲,所有事情皆崩壞失序的時期,覺得自己如果要勉強閱讀一本小說,本書各篇故事的篇幅與題材,或者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然而本書並非推理小說,其中六篇故事都是講述家庭或人際關係的小品。沒有高潮迭起或意外轉折,作者在其所營造出的日常與平凡感中,質樸但洗鍊地說著一個事件,有懸宕但是不激情,雖然可以灑狗血卻選擇不慍不火地淡出。事件有現實感卻也有通俗娛樂性,是肥皂劇卻又不只是煽情,有點可以觸動人心但又不會溫情走偏到了濫情。總之,作者在本書的故事中拿捏出一個微妙的平衡,讓人說不出故事多麼戲劇性引人入勝,但也讓人說不出平淡無味的負評,讀者有著距離,淡然而泰然地觀看著故事中人物的情緒與思維,不用走太近投入太多感情,也不用拉開安全距離以免被太繁複的特效所誤傷。
《正雄の秋》裡中年男子的敗北與失意,一度攪動著人的情緒,讓人覺得天地一瞬間風雲驟變,但是到頭來卻又在人無可避免的死亡面前顯得微不足道。《手紙に乗せて》中母親突然死亡的一家三口,只有曾經同病相憐才能感同身受,才能不會夏蟲不可語冰寒,才能做對的事,撫慰突然空了一大塊的人心。《妻と選挙》中曾經風光的作家嘗試適應自己的逐漸平庸以及時代對文字書寫的不友善,老婆突然產生的熱情卻差點被潑冷水澆熄,勾出了作家久違的積極,也成為把家人拉近的牽線。
這樣輕鬆的閱讀或者正適合當前的自己,有點人性但不沉重,沒有憂國憂民或者批判社會,只有個人軟弱而無奈、不夠理智也被情緒所牽引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