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潔白

根據本書書後「著者紹介」所言,本書作者青木俊在大學畢業後便進入「テレビ東京」從事新聞工作,有派駐香港與北京經驗,並在2013年離開電視台,而本書應該是其第二部小說。或許因為作者是新聞工作者出身,所以本書的文字風格可說是相當淺白直接,雖然有人物心理的描繪,但是通篇敘事並沒有華麗的裝飾,也沒有過度文藝腔的渲染與斧鑿,彷彿是作者投出一記快速直球,決定只靠故事情節來吸引讀者,而不靠文字修飾來增添敘事的韻味。
自己覺得,本書故事在敘述的情節是,龐大的司法體系如何阻止一場誤判無辜者死刑的冤罪得以昭雪,無辜者的女兒如何堅持一定要讓真相大白的信念,以及牽連其中的個人如何選擇做出認為符合正義的行動。當年犯下罪行卻讓他人代為受罰的真兇身分雖然是本書故事的最大謎團,但是本書故事的較多篇幅是在描述,想要翻案的人們如何突破司法體系的層層封鎖,而非當年罪行的重新調查;即使最後被揭露的當年真兇身分讓人意外,並且還是在故事中一開始就已登場的人物,但是這樣很符合本格推理小說原則的情節設計,卻因為本書故事鋪陳的手法,而讓真相的揭露顯得有點潦草而牽強。
其實,本書故事的敘事節奏明快,線性結構的進展讓人可以很輕鬆進入狀況,所以閱讀起來很容易感受到娛樂性,而情節的高潮起伏以及大快人心的橋段,都很恰如其分地讓人可以透過閱讀獲得情緒上的滿足。然而,也因為前述優點,對自己來說,本書犧牲了故事情節的厚度與質感,感覺上痛快來得太過容易,並且是建築在許多巧合之上,而正反兩方陣營也太過涇渭分明,意圖維護司法體系面子的勢力被描繪得刻板而平面。
本書言及了在1990年代被日本警方用來進行DNA鑑定的「MCT118法」,並提到了真實發生、透過再審重新進行DNA再鑑定來廢棄原有罪判決的「足利事件」。只是作者並沒有深入就這些真實事件或元素進行爬梳,而只是當做本書虛構故事的背景輕描淡寫帶過。自己並不會覺得這樣的處理有什麼問題,本書並非紀實報導,自然不應被苛責呈現真實的精準度與深度。然而,本書暗示性且單向地導引對「MCT118法」的全盤否定,以及將本書虛構事件的鑑定錯誤設定成資料造假,是讓自己覺得較為不妥之處,雖然為了營造戲劇效果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是由於自己對於科學理性與方法的侷限有所興趣,所以這樣的情節鋪陳就會讓自己覺得有些不足。
書中有提及日本「四大死刑冤罪事件」之一的「免田事件」(另外三件是財田川事件、松山事件、島田事件),並透過短短幾段的引用文去呈現出「無罪になっても、誰もが無実を信じるわけではないという現実」,雖然是個毫不起眼的過場橋段,卻反而引發自己較深的體悟與省思。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AX アックス

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殺し屋シリーズ」的作品,其中共收錄5篇短篇小說,3篇先前已發表過,2篇則為全新創作。已發表過的3篇具備較獨立完整的敘事結構,讓本書一開始看來像是短篇小說連作集,集結具備常態性登場人物與連貫性背景設定、但個別篇章所敘述者又是獨立完結故事的系列短篇小說作品。然而,全新創作的2篇讓本書變成一本長篇小說,其收束之前3篇故事中的元素,並讓故事情節跳脫一篇一事件的格局,發展出一個不在讀者預期內並將故事情節帶向高潮的完整結局。
但是本書讓自己感覺驚喜的部分,並不僅是前述故事敘事樣態的中途轉變,還有本書個別篇章故事所營造出來的世界觀,是層次多重且融合了不同類型小說的元素。主角是個以文具公司業務之職業隱藏殺手身分的丈夫與父親,準備入學考試的高中生兒子有其體貼父親的成熟面向,而同樣也有工作的老婆則是脾氣大且難以取悅,讓主角常常動輒得咎而必須小心翼翼應對。因此本書便是讓主角處在殺手任務與家居生活的平行世界中,只是故事的敘事是偏重在主角的「懼內」,被老婆的情緒所欺壓,並時不時被兒子伸手救援。
本書的第一篇故事〈AX〉,有完整的謎團事件,而主角在執行殺手任務之同時也透過推理找出真相,即使謎團並不複雜,但是推理小說的類型風格還是完整地被呈現。但是在第二篇跟第三篇故事中,主角的人性面逐漸被描繪得豐富而深厚。從第二篇故事〈BEE〉所書寫出、帶有荒謬感的黑色喜劇,到第三篇故事〈Crayon〉讓主角去面對其現實世界中的孤寂,以及得來不易之友誼如何脆弱如同泡沫的殘酷,推理小說的元素逐漸淡化,而家庭與社會小說的元素逐漸發酵出風味,讓本書故事染上多樣的色彩,也讓讀者無法預期,故事情節之後的走向。
第四篇與第五篇故事,讓主角從殺手轉變成有親情包袱與人性情感的血肉之軀;在第四篇故事〈EXIT〉中,主角想金盆洗手卻難逃一死,而第五篇故事〈FINE〉則是讓主角的兒子在主角過世的十年後,因緣際會地開始挖掘出主角當年看似自殺身亡之表象背後的真相。這兩篇故事將本書故事中的家庭與親情元素放大,雖然其還是有冒險小說的曲折、懸疑與驚險元素在其中,但是其對父子關係的書寫卻為本書故事渲染出另一種層次的色彩與明暗。
其實,本書故事中的各式元素,不論是推理、冒險、家庭、親情或人性等,個別來看都沒有突出或深刻到讓人可以驚豔或拍案叫絕的程度。只是本書的突出之處在於,其將所有元素毫無匠氣地融在一起,加上黑色幽默與人性觀察的調味料,把故事的風味烹調成別具特色且無法預想,但又一嘗便能體會其不強烈但恰如其分的美好。故事情節簡單不複雜,但閱讀起來卻又有娛樂性與樂趣,不是特別高潮迭起或刺激,但又有新鮮感與創意在其中,或者是本書能被給予正面評價之主因。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短編学校

集英社依據特定主題設定,挑選10位作家在2008至2012年間所發表的短篇小說,所集結成冊出版的短篇小說選集。然而,本書其實是將同一個出版社曾在2012年出版的一系列文庫本短篇小說選集所收錄內容進行二度編輯後的結果,所以既非作家們的最新力作,編輯理念亦非新的想法或構思。更重要的是,如果硬要說,本書所設定的主題或者是「青春小說」,但是用一個模糊而空泛的概念做為依據,來挑選出內容風格如此迥異而紛雜的10篇短篇小說,結果就是讓自己覺得,出版社不管原來所選擇的作品其實品質良莠不齊,且編輯理念也不夠細緻成熟,卻只是想要用舊酒裝新瓶的技倆再撈一筆,實在未免過於小看讀者。
自己之所以購入本書閱讀的原因是因為其中收錄了一篇米澤穂信的作品,同時自己也被一次可以讀到10位作家作品的「成本效益」所吸引。米澤穂信的〈913〉是本書中最具有本格推理風味的一篇作品,雖然當初是自己的誤解,本書其實並沒有被設定成推理小說選集,但是有這樣一篇質感還算不錯的短篇推理小說被收錄在其中,還是會讓自己的閱讀更有樂趣。
今野緒雪的〈ねむり姫の星〉是篇帶有科幻色彩的青春愛情小說,而之所以不倒過來說其是一篇描述愛情的科幻小說,原因是因為如果抽離科幻元素,則對自己來說本篇小說所描述的故事其實有點乏善可陳。
從某個角度來說,山本幸久的〈マニアの受難〉是本書中讓自己最有觸發的一篇故事,雖然其實就短篇小說而言其有很多缺陷,諸如敘事節奏不夠流暢,鋪陳過於凌亂而減損了故事主題所可以引發的共鳴等。一個人總會有那麼一刻,需要認清自己的生活雖然感覺像是在為自己而活,其實只是渾渾噩噩,而現實所要求的平庸無趣,卻是人可以踏實存在的最穩固基礎。即使是孤獨還是必須前進,正因為人生必須如此,所以從虛妄而薄弱的自我中解放,以從眾而了無特色的樣貌往前踏出每一步,或者才是穩紮穩打的過生活。自己以為,本篇故事或者也是最符合本書所設定主題的一篇故事,因為青春的青澀幻滅正是故事中所要敘說的狀態,所以即使敘事表現差強人意,但所傳達意念卻有可取之處。
吉田修一的〈少年前夜〉是把一個原本可以書寫出一些細膩情感的題材,處理得過於平庸。而辻村深月的〈サイリウム〉,則是把一個其實沒有什麼深入刻劃之必要性的題材,寫得偏執而極端。前述兩篇短篇小說對自己來說都是優點無法掩蓋缺點的作品,不過因為自己對於其所選擇題材也沒有太多的共鳴,所以對於其無法適當將題材既有素質做最好發揮這個問題,並不會感覺到太強烈的惋惜情緒。

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ネメシスの使者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的長篇小說作品。在以司法體系為背景的謎團事件中,加入死刑是否應該存廢以及對被害者與其家屬之正義應該如何被實踐等的論辯,本書想要藉此拉大推深其所書寫敘事之格局的企圖相當明顯。本書除了讓在作者其他作品中登場的人物出現在其敘事中外,也因為其敘事格局拉大推深的緣故,所以有看似並無太多關聯的人物出現在其中,如何收束這樣表面上有點雜亂的鋪陳,並且讓故事有層次與轉折,或者就是對作者寫作功力的一種考驗。
作者是否有成功地通過前述考驗?自己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作者表現差強人意。雖然故事的展開是讓人意外的轉折,同時這個轉折也讓所有看似散亂的鋪陳都有所歸納,但是太多透過書中人物之口所陳述的論辯或主張,既使不能說跟本書故事無關,但是還是影響到自己在閱讀時對本書的投入,讓本書故事對自己來說有種賣弄的匠氣。
已經定讞的殺人案件,其加害者家屬被人用當時殺人案件的同樣作案手法所殺害;這個不知身分的兇嫌在犯案現場留下「ネメシス」這個傳達報復意涵的訊息,讓辦案方向被導引到調查是否為當時殺人案件之被害者家屬所為。「ネメシス」犯下連續兩起案件,案件的共通點是死者均是過去殺人案件的加害者家屬,當時案件的加害者因為犯行太過殘酷而被認為應被判死刑,但是兩案均由同樣的法官審理,其僅對犯人判處無期徒刑,並因此獲得「温情判事」之名號。透過第三起案件之加害者家屬的協助,警方成功設下圈套逮捕「ネメシス」,其真實身分雖令人意外,但更大的轉折是這個兇嫌其實有真正的報復要完成。這樣的故事本身其實算是構思巧妙,只是由於其設定是兇嫌出自恨意而透過環環相扣的計謀來遂行原本很難完成的報復,兇嫌這樣的情緒強度,以及其計謀最後能夠成功的關鍵存在太過符合其預想的「剛好」,讓自己感覺是減損了故事本身能讓人有所共感的效果。
「温情判事」在故事中從未承認自己是死刑廢止論者,其孫女被人殺害的過去經歷,讓其不對犯人判處死刑的作為看來是出自對某種道德原則的堅持。本書故事的最後,讓「温情判事」告白其做出看似量刑較輕之判決的真正理由,而這個告白顯示出人心深層的陰暗。恨意真的可以消除?看似溫厚的人是否真的毫無殘忍的一面?人的舉止行動是否真的都如同所見的動機單純?對自己來說,前述本書故事的最後橋段是拋出這樣的問題,只是雖然其可以說是收尾性質的收束故事最後一條伏線,所以並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意義,但是要說其是為故事畫龍點睛也是過譽,自己的感覺比較偏向,其僅是點綴,有放煙火的效果但是餘韻有限。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恋愛仮免中

集結5位作家在2015年至2016年間所發表的短篇小說。雖說書名給人感覺各篇故事應該都是以「戀愛」為主題,但是實際讀來卻必須說,各篇故事並不僅像是羅曼史小說般地聚焦在美化與淺薄化戀愛這件事,而是觸及其他層面的人情與現實。「仮免」是個自己必須查字典來確認其意義的詞彙;當自己理解其意義應該是指一種具暫時過渡性質、讓人可以進行道路駕駛練習的駕駛執照時,書名的意涵便立體了起來,而5篇短篇小說被集結的核心意念也變得更清楚。或者這麼說,本書中各篇故事都是在書寫,書中人物在面對某種人生際遇的當下,學習、摸索或適應著自己的複雜情緒或幽微情懷。
〈シャンプー〉的作者是出過唱片的女演員中江有里,後來開始創作劇本與小說,但這個資訊自己在閱讀當時並無所悉,也因此可能少了一點偏見。一開始是少女暗戀在美髮店替人洗頭的青年,而後劇情一轉,少女在學校受到霸凌,而因為青年幫忙解決問題,導引少女去面對一個具衝擊性的真相。故事情節其實很肥皂劇,但是作者處理得並不煽情,故事收尾的方式也是點到為止地帶有餘韻,所以雖然故事情節可以觸發人省思的空間不大,但是閱讀所能獲得的娛樂性卻不差。
故事情節較有懸宕感的是原田マハ的〈ドライビング・ミス・アンジー〉。從大公司董事轉職為計程車司機的主角,遇到一名失婚的美國女性觀光客,在主角連日接送女性觀光客並為其導覽京都名勝風光的過程中,女性觀光客為何要來京都觀光的原因被揭露,而原本主角及其女兒之間存在尷尬與疏遠的關係,也因為女兒懷孕而有了轉變的契機。本篇故事從主角喪妻轉職開始鋪陳,感覺情節展開有許多可能卻又不會感覺凌亂,而最後結局的收束簡潔卻完整,給人一種愉悅但不刻意的感覺。
奥田英朗的〈あなたが大好き〉則對自己來說有點平庸。因為怕過了適婚年齡還未結婚而焦慮的女性,對於辭去正職工作跑去壯遊的男友絲毫沒有考慮現實與未來感到不滿,在友人介紹條件不錯的結婚對象後,決定與男友分手,但在分手後重新檢視愛與婚姻的意義,最後仍然回到男友身邊,決心一起面對未知的未來。這樣的故事就是四平八穩地說著陳腔濫調,只是作者說故事的功力不差,所以讀來也還不會太無趣。
在〈アポロ11号はまだ空を飛んでいるか〉裡,荻原浩帶著讀者去旁觀一對相識多年且無法生育的老夫老妻,丈夫在面對妻子因病來日無多的情況下,回憶起當初相識的點點滴滴,以及當下所懷抱的傷感、懊悔、不安等情緒。雖然故事情節沒有劇烈的起伏轉折,但是清淡平實的筆觸卻勾勒出很紮實的情感,是篇簡單卻有韻味的作品。
窪美澄的〈銀紙色のアンタレス〉講的是個單戀無法獲得回應的循環。在以海邊小鎮做為故事背景的情況下,作者雖然沒有進一步書寫故事中人際關係的可能糾葛,但是其所描述的人性與情感在海景的襯托下,有種淡雅的哀傷,不沉重卻能讓人有所觸動。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The Big Sleep

「經典推理小說探索計畫」(又是自己任意規劃的閱讀計畫,但其實其時程、選書等細節均沒有定案)的首部作品。本書被英國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選為「the Top 100 Crime Novels of All Time」的第2名,亦被美國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選為「the Top 100 Mystery Novels of All Time」的第8名,所以被稱為「經典推理小說」應該不會受到太多質疑。
據悉作者Raymond Chandler是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因為失業所以才在已逾40歲的年紀投身寫作。本書做為在1939年首次出版的作者第一本小說(當時作者已逾50歲,且作者生前僅出版過7本小說),其文字風格與故事情節或無法避免地有種時代感;但是映襯在前述時代感之上,作者個人的風格與特質還是能讓讀者清楚地感受到,雖然自己這樣說可能有些武斷,因為畢竟自己是第一次閱讀作者的作品,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支持自己所感知到的「作者風格特質」。
透過簡潔平實的文字,作者描繪出一個對自己來說其實是相當有格調、有為有守的硬漢型職業私家偵探來做為主角。作者沒有為這個主角設定太過難堪或者處處不順心如意的私生活,也沒有讓其有永遠演不完的內心小劇場或讓其總是深陷麻煩的人際關係中。在單刀直入而平鋪直敘的敘事裡,主角沒有動不動就展現出陰沉或負面的人性,也沒有總是在試探道德的底線,反而是常常謹守原則,呈現出一種正派角色該有的行事作風。
有趣的是,本書的敘事雖然可以說單刀直入到幾乎可以說是呈現出一種完美的線性結構,但即使作者是順著時序在描述主角的調查過程並讓主角遭逢不同事件,其情節轉折的懸疑性卻不能說是營造得不夠充分或深厚。一開始或者自己可以猜想到,那個一直行蹤成謎的失蹤者可能不是跟人私奔而是遭人殺害,但是為了什麼原因被殺以及被誰所殺,卻還是要等讀到最後故事結局時,被主角的推理所「告知」才恍然大悟,同時對於作者所寫出的意外真相並沒有不合情合理或先前敘事無法支撐之處,給予相當正面的評價。重點是,本書的故事絲毫不複雜,也沒有給人故弄玄虛或故布疑陣的炫技或匠氣感,但是對自己來說,在閱讀時還是無法輕易猜到故事情節的走向,有種雖然是沿著一條筆直的道路往前走,但是卻一直被一團淡淡的迷霧包圍,無法確知自己會被這條路帶到哪裡的感覺。
要說本書中最濃重的時代感,或者是作者筆下的女性角色。不論是主角委託人的兩位女兒,或者是其他涉及事件的重要關係人,書中的女性總是偏情緒化,甚至是完全無法控制自己脫序的行為,總是製造問題與麻煩,甚至引發書中故事所描寫的一連串事件。因此,要說本書有什麼瑕疵,對自己來說或許就是書中人物被刻劃的不夠立體,甚至是帶有偏頗價值的刻板印象在其中。當然這是本通俗娛樂小說,作者的創作活動不過就是為了餬口才發展出的事業第二春,所以強求作者應該花心思去發展人物性格特質或者反思人性課題,可能過於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