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遺産ゲーム

日本搞笑團體「ライセンス」成員藤原一裕的第一本小說。本書在amazon.co.jp網站上獲得相當正面的讀者評價,16則中有15則給予5顆星,只有1則是3顆星。這是自己購入本書閱讀的主要原因,因為自己相當好奇,搞笑藝人不走文青路線但認真書寫的通俗娛樂小說,會有怎樣的表現而可以獲得如此正面的評價。
坦白說,本書的表現超過自己的預期,作者走的就是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路線,把小說寫得像是在錄製綜藝節目,誇張的喜感、喧鬧華麗甚至是火花四射的嘲諷、層層疊疊的爆點,就是要把故事的娛樂效果與戲劇張力做到最足最滿。以〈別荘〉這篇故事為例,一開始作者像是要幽黑道人生一默,把黑社會的眾生相描繪得像是上班族的荒謬日常,有虛張聲勢又愚蠢到令人發噱程度的組織幹部,以及總是做著毫無意義甚至是浪費人生之事務的底層人員,但是作者卻在結尾處,將故事驟然變調成一場預謀叛亂,即使細節沒有被交待而情節發展也在此煞車,但是所開啟的想像空間卻有十足的張力效果。
誇張但是饒富趣味可以說是本書的一項特質。例如,在〈渋滞〉中,一場一家四口的家族旅行其實是母親為了報復父親外遇所計畫的「報復」行動,母親透過廣播節目公開外遇一事,讓抱持探知八卦心態的民眾可以去追蹤塞在車陣中的車子以及正在駕駛的偷腥父親;父親在路上順路載了一名男子,但是這名男子卻是在巴士劫持事件中殺害數人的殺人犯;兩條荒謬瘋狂的敘事軸線交集在警方對殺人犯的追捕上,並進一步收束在父親相當狀況外卻又讓人莞爾一笑的滑稽反應上。
作者在最後一篇與書名同名的故事中,企圖將先前各自獨立的各篇故事串接成脈絡相互牽連的敘事。這樣的企圖當然是出自作者不滿足於僅透過單篇短篇小說來展現自己說故事跟娛樂他人之功力的野心,然而對自己來說,這樣的企圖卻有些畫蛇添足,過於炫技、匠氣而刻意。雖然作者很有邏輯也不勉強地讓之前各篇故事的登場人物在最後一篇故事中登場,但是把所有故事收束成一篇故事的結果,並沒有為各篇故事增色。更重要的是,自己個人主觀見解,最後一篇故事其實是本書中最沒有娛樂效果的一篇,雖然奇會讓人無法猜想進而好奇,作者要如何串接各篇故事並安排個別人物登場,但是一旦好奇心獲得解答,該篇故事就再也無法產生更多的效果。
不過,瑕不掩瑜,本書所製造的娛樂效果還是讓其有可看性。簡單來說,本書所呈現出來的風味很有作者身為搞笑藝人的特質,甚至可以誇張地說,本書就是只有搞笑藝人才能寫出的作品。搞笑表演所要求的插科打諢與一針見血,或許可以說是在通俗甚至是帶有刻板印象的社會通念上,製造出不流於平庸、可以讓人拍案叫絕的娛樂效果,而這也正是本書所呈現出的獨特風格。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ホワイトラビット

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坂幸太郎的長篇小說作品。因為本書在amazon.co.jp網站上獲得相當不錯的讀者評價,14人中有9人給予五顆星,再加上自己前一次閱讀作者另一部作品的經驗也算正面,所以便購入本書閱讀,好奇作者這次又會玩出什麼樣的新把戲。
作者這次可以說是相當炫技地使用了不容易駕馭的敘事手法。就結果來說,作者的表現是成功的,或者至少是沒有聰明反被聰明誤,沒有落得像是小孩玩大刀,而是舞刀舞得有模有樣,招式俐落且力道拿捏得宜。作者把自己弄成一個說書人,時不時亂入敘事中指點讀者該如何閱讀本書故事;作者也刻意擾亂敘事的時序,讓敘事軸線不再線性發展且表面上看來顯得脫序而紊亂。然而作者挑戰這種亂中有序的敘事手法,成功的話就是讓故事變得很懸疑緊張,讓讀者無法摸清楚作者在情節鋪陳上會打出的最後底牌,然後一直被作者不按牌理出牌的招數所擊中而驚喜意外不斷。
而作者這次的挑戰之所以能夠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這次在創作故事上有發揮相當的想像力與創意。不只是將計就計、連環計中計的設計而已,作者很刻意地一再使用《悲慘世界》的小說故事情節以及獵戶座相關的背景知識與意象,雖然有點離題且不自然,但是這樣的離題與不自然卻也產生了一種唐突的喜感效果,更重要的是,這兩個看似累贅的敘事元素,卻也時不時地拉開了故事的深度與廣度,為故事帶入了一些人生哲理。作者讓故事情節峰迴路轉,讓每個登場的主要角色都不是完全沒有犯罪的正派人物,而是帶著些許不純成分的灰色人物。最後的結局雖然可以說是某種形式或意義上的喜劇收場,但是實際上卻又有相當大比例的角色,其後來的發展並不能說是正面的。本書故事有趣的地方在於,其實它有些荒謬,甚至是與現實沒有太多交集的天馬行空,但是除了娛樂性與偶爾穿插其中的黑色幽默外,卻也還多了一些啟發與省思,而不至於讓通篇故事過於輕浮而少了重量。
然而,即使適當的調和可以讓原本可能會過量進而產生負面效果的特質有所改善,但是如果比例拿捏得不夠精準的話,那麼調和的效果就還是有限,無法完全發揮。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是有娛樂性與戲劇張力的,但是不在現實裡的想像力與創意飛得過高過遠,所以就算加入了有點道理的生活觀察或人生體悟,也無法讓敘事有讓自己不覺得那麼輕浮的現實感與厚重感,無法像是被風箏線拉住的風箏般,讓自己感覺還是連接著地面。應該說,本書故事高潮迭起而時時有爆點,作者使用了欺敵戰術般的敘事手法,製造出因為亂中有序所以更懸疑曲折的效果,但是故事說得精彩,卻不等於故事本身也是精彩的。少了點現實感,讀完後雖然感覺有被娛樂到卻沒有太多餘韻,像是一盤擺盤細緻、滿足視覺與嗅覺的菜餚,品嘗完卻不覺得口感有多特別或讓人唇齒留香。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黒い波紋

日本推理小說家曽根圭介的長篇小說作品。自己曾經欣賞過作者的幾篇短篇小說,不過後來接續閱讀了作者的幾部長篇小說,感覺作者開始有江郎才盡的危機,特別是這些長篇小說的故事情節精彩度或敘事架構完整度,都不能說是具相當水準,讓自己不免懷疑,作者其實不適合創作長篇小說,同時其靈感也有枯竭的趨勢。而本書的表現,對自己來說,並沒有為作者扳回一城,雖然不是真的表現得非常糟糕,但是過於明顯的瑕疵,減損了故事情節原本可以有的娛樂感與張力。
一個其實是因為擔起收賄責任而離開警界的主角,在投資失利並與妻子離婚後,在朋友所經營的便利商店工作;在其年幼時便因為女人問題而離家的父親,多年來音訊全無卻到頭來成為一具屍體等待主角指認其身分。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父親使用假名定期收受來路不明的資金,同時父親藏有一捲錄影帶,其中記錄一名女性身亡當時的影像。主角經過抽絲剝繭後找到影像所拍攝的時間地點以及其中人物的身分,並著手進行恐嚇取財的計畫。另一個主角則是從小在育幼院長大、被政治世家第一代所賞識並帶在身邊的混血兒,在離開第一線工作後,受政治世家目前當家的女主人所託,調查並處理目前擔任議員的第三代受到黑函恐嚇的事件。兩條並行的敘事軸線,預期會有所交集,但是卻又不能完全預想其開展的方向,所以本書一開始讀來,對自己來說確實有種引人入勝的懸疑感。
只是,本書最大的敗筆在於,太過於想要製造一個出人意表的結局,所以打亂自己原本已經鋪陳好的敘事軸線,而讓人感覺虎頭蛇尾,結尾收束得潦草。不知是刻意要語不驚人死不休還是只是野心太大卻力有未逮,作者捨棄走敘事結構工整的傳統路線,一方面讓故事前半有帶出的部分敘事伏線停留在個別事件的層次,另一方面則是部分敘事伏線不走向收束而是發展成獨立的展開。於是,曾經是警察的主角因為踏入其無法預想的黑幕中而慘遭殺害,而受政治世家恩情的主角則或許是因為良心譴責,又或許是因為對第三代的不滿,設了局要讓第三代為自己的罪行負責,卻導致第三代的身亡。本書結局可以說是超展開,但是相關的敘事元素先前沒有被妥善鋪陳出來,而人物的心理變化或思考邏輯也沒有被好好闡述,就會讓敘事的轉折顯得很突兀,進而讓讀者有種許多疑惑無法被解答的遺憾感。
或許自己本來是希望本書可以對作者江河日下的表現有所拉抬,所以因為期待過高而更不容易獲得滿足吧!坦白說,本書的故事情節並非不有趣,也有些人物角色的塑造可以讓人有進一步省思或想像的空間,所以讀完後即使有種結局燃燒不完全的失落感,但是也不至於感覺到這次的閱讀經驗是完全的負面。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陸王

日本小說家池井戸潤的長篇小說作品。本書故事描述一間生產「足袋」的百年中小企業,因為主力產品逐漸不受市場青睞而營運遇到瓶頸,其經營者,也是本書的主角,為求突破而決定開發跑步鞋產品,在先天資源有限而後天競爭激烈的險惡現實中,如何殺出一條血路讓企業透過轉型而存活下去。
前述情節設定可以處理得很熱血勵志,也可以處理得很灑狗血,但是對自己來說,本書讀來卻有一種平靜與樸實的感覺,多了許多人性溫情的描繪,而較沒有算計或鬥爭的情節。本書相較於過去自己所讀過的作者其他作品,敘事節奏雖然是仍然明快,但是風格卻較為洗練成熟,感覺上作者這次是比較側重對人情的描述,而較少對黑幕或者利益對立的書寫。如果硬要說本書中的反派,大概就只有跨國運動鞋品牌廠的日本區業務負責人,其為了阻止主角成功開發出跑步鞋產品並拓展新興業務,使用計謀來截斷主角製造跑步鞋產品所必要之原料的供應。但是整體來說,本書主角並沒有遭遇什麼力量強大的黑手或兇惡奸詐的敵人,其所面對的就是令人無奈的殘酷現實,雖然最後機運是站在其這邊,到頭來其還是獲得了會支援其行動的夥伴以及適時伸出的援手。
只是,故事情節的洗練成熟,在火候沒有拿捏得宜時,就會變得平淡,即使作者的敘事節奏明快,但是在情節沒有製造出太多高潮起伏的情況下,閱讀起來就會少了娛樂性跟緊張感。主角在故事中所面對的難關並非容易克服,但是這樣的難關卻也過於現實或日常,所以少了戲劇張力。亦即是說,因為營運不佳而有籌資困難,開發新產品卻缺乏資源與資金,關鍵技術掌握在他人手裡,競爭對手出招阻撓等等,這些問題或許讓人頭痛也很真實,但是做為通俗娛樂小說的題材,卻會有張力不足的問題。總歸一句,本書故事有些落入俗套,情節發展容易預想得到,所以讀來就少了點緊張與新鮮。
本書敘事軸線之一是職業長跑選手的傷後復出與自我實現。與運動有關的故事可以寫得很熱血,甚至是激勵人心,讓人讀來達到釋放壓力的療癒效果。然而同樣地,本書所書寫的長跑選手奮鬥故事,雖然有從谷底再爬起、在被競爭對手無視後再度勝過對手等橋段,但是讀來就還是感覺少了一味,就像是調味不足的菜餚或者烹煮過久的肉食,品嘗起來讓人有點得不到預期應得到的滿足。
坦白說,不知道是作者刻意選擇讓本書故事顯得較為平實,還是作者這次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處理好這次所選擇的題材,而讓故事的張力拉不到應有的緊繃程度,本書就是讓自己讀來覺得有所不足,感覺不是作者該有的水準。

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黒蟻 警視庁捜査第一課・蟻塚博史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村啓的長篇小說作品。自己會購入本書閱讀的原因,是因為其在amazon.co.jp網站上的4則讀者評價均是5顆星,感覺上會是一本應該還不錯的文庫本警察小説。而自己讀完本書的感想是,雖然可以理解前述讀者評價為何會如此正面,但是有些瑕疵卻是自己無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放過,甚至影響了自己對故事情節的投入程度。
一個讓自己無法不在意的瑕疵是敘事節奏的拖泥帶水。雖然是自己很主觀的認定,但是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的進展並不明快與俐落,彷彿像是飛機一直在半空中不斷繞圈圈,而後突然一下子失速後迫降落地,本書敘事從開始用了太多篇幅在瑣碎的細節上徘徊,甚至讓自己覺得是到了迷路的程度,而後真相卻又很快甚至是潦草地被闡明,讓自己不免覺得是頭重腳輕、虎頭蛇尾。
其實前述自己認為本書處理得不夠俐落的細節並非不精彩,甚至還可以說是本書的吸睛亮點之一,只是作者並沒有有效地架構出一個敘事結構來統整這些細節,讓有特色的人物及其應對事件的方式、主角的過去經歷與心境等原本可以更加亮眼的故事情節,變得有點平庸,讀來感覺有點雜亂而破碎。或者更正確地說,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想要鋪排過量的元素,所以在權力黑幕、利益勾結等對自己來說並未脫出窠臼的情節之外,本來可以比較展現出作者人性觀察或想像創意之功力的人物設定,反而因為所能分到的舞台有限,無法唱成一齣好戲,只剩下一些讓人意猶未盡的片段,無法串連整合到讓人可以感覺其質感與存在感。
當然,本書的故事情節是有其懸疑轉折與情感層次,不然也不會獲得正面的讀者評價。只是對自己來說,本書所描述的主要故事情節,也就是炸彈爆破致死事件本身以及警察調查案情卻受到高層壓力等,其實並不特別,甚至有點陳腐。不管是警察與黑道之間的利益糾葛,或者是掌握政商資源並隱身於暗處的巨大權力組織,讀來就是有揮之不去的邯鄲學步感,感覺有著許多其他故事的影子,而少了些獨特性或特別的韻味。
本書最具獨特風格之處在於主角的人物背景設定。主角是被警界受人敬重之退役警官所收養的養子,因為對養父所懷抱的欽慕與感念,所以也選擇了警察這個職業,但是與養父有真正血緣關係的菁英哥哥,以及雖然有盡到照顧義務卻無法真正付出情感的養母,讓主角有了複雜的情緒與心結。這個元素作者並不能說是處理得不好,只是因為主要故事情節不夠突出,所以就有些掩蓋了這個元素所能發出的亮度。

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マスカレード・ナイト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長篇小說新作,為「『マスカレード』シリーズ」的第三部作品。
本書故事以高級飯店為舞台,主角則是偽裝成飯店工作人員的男性警察以及女性飯店工作人員。這樣的設定雖然有趣,可以把飯店裡會發生的人情劇與充滿謎樣風味的犯罪事件相結合,並藉以製造出不同層次的敘事複雜度與戲劇張力,但是如何讓這樣的結合言之成理,卻也是一個考驗作者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課題。本書故事以警方接獲告發特定殺人案件之兇手會出現在飯店的匿名密報為起點,讓警方進駐飯店,並讓男主角再度偽裝成工作人員臥底在飯店中,雖然不能說這樣的情節發展完全不合理,但自己還是會覺得,為了一起案情混沌的殺人案件以及來歷不明的密報,警方便如此大費周章、嚴陣以待,好像還是有點脫離現實。
雖然本書故事持續敘述著殺人案件的調查過程,但是閱讀起來卻會覺得其敘事重心是放在女主角如何應付,形形色色之飯店賓客所提出、無理甚至是荒謬的要求。當然這些登場的賓客都是殺人案件的嫌疑犯,而讀者也會預期,作者會把這些看似零散的敘事伏線收束在案件謎團最後被揭開的真相中。只是,或許自己把前述預期拉得太高太滿,所以對於作者最後的表現有些失望。作者讓所有敘事伏線收束在兩個不同的真相上,雖然兩者有所交集,但是對自己而言卻是薄弱而無關緊要。一個真相是某個奧客的種種要求,結果都是為了測試女主角是否適任新職位所設下的考驗,而這樣的情節只能說一點都不真實,畢竟飯店工作人員如此浪費資源只為了摸清女主角的能耐,根本不合情理。另一個真相則是密報者與殺人兇手之間的爾虞我詐,密報者想要脅迫兇手獲利並借刀殺人,而兇手則想封口並逍遙法外;只是作者鋪陳出殺人兇手真實身分與犯案動機的方式,讓自己覺得是相當便宜行事,因為過於曲折的情節設定,反而犧牲掉了敘事應有的沉穩與踏實,讓最後的真相變得太天馬行空而一廂情願,驚奇有餘但毫無驚喜。
本系列作品的基調或許可以說是「面具」。來飯店的人或多或少都掩藏著真實身分或內心想法,而給予這樣的掩藏適當的距離與尊重,或許就是飯店工作人員的「專業」。然而,當總是試圖要剝下犯人偽裝的警察加入其中時,某種程度的矛盾衝突或許就是無可避免。在本書故事所描述的臥底調查中,作者嘗試去描繪前述的矛盾衝突,而其表現平心而論是有一定水準。只是,作者設計通篇故事情節的野心過於強大,太多的曲折讓整體故事像是飄在作者自己的想像世界中,浮在雲端上而沒有落入現實的感覺。自己並非苛責作者想像力太過豐富,而是要表達出自己覺得作者讓本書故事變得過於潦草而頭重腳輕的讀後感。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ワルツを踊ろう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的長篇小說新作。本書並非系列作品,也沒有系列作品的登場人物出現在其中。
一個被所任職之外資金融企業裁員的39歲單身男子,因為在城市中已無棲身之所,所以只能返回出生地,住進從死去父親手中繼承而來的老屋。主角的出身地雖然是在東京都內,卻是偏僻到連手機訊號都沒有、整個地區算入主角自己只有7戶人家與9名人口、所有居民除主角外均為老人的老舊沒落地區。在這樣的地區中,固執而各有怪僻的老人們,住在已經年久失修的破落房屋中,懷抱著負面甚至醜惡的各種人性與情緒,例如傲慢、自私、殘酷、冷漠、貪婪、忌妒等,甚至其中5戶還聯手排擠其中一戶被認為是告發當地人溢領津貼作為的老人。
主角自認是來自都市的菁英分子,卻不斷被老人們冷嘲熱諷、蠻橫對待、甚至是豪奪強取;在不願意與這個終將走向荒廢之地區一同破敗的情況下,主角嘗試在當地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甚至有了振興地區經濟的野心。然而,從嘗試為老人們進行理財規劃、分享古典音樂、舉辦卡拉OK同樂會、到透過網路販售有機農產品等行動,不僅均以失敗收場,更是加深了主角與地區其他老人之間的隔閡,同時也將主角逼到萬劫不復的地獄中。在導火線事件的誘發下,主角累積的怨恨最後如同火山一般的爆發,進而釀成了一場殘忍而血腥的悲劇;只是,這樣殘暴的「制裁」行動背後,卻存在著更強大、扭曲而醜陋的報復心,主角不過只是借刀殺人的工具,表面像是親切盟友的人,卻是在背後把主角當傀儡般牽動的黑手。
如果就本書故事的最大轉折、亦即是最後悲劇幕後黑手的真實身分來說,其實並沒有讓人太過意外,或者說,作者的布局太過淺顯,讓人很快就能有所猜想。本書要說是本推理小說,不如說是一齣社會諷刺劇,作者更想表現,亦是花更多氣力在表現的是,人性的愚昧與荒謬,不論是主角自身或者是被封閉在地區內的老人們,其視野的偏狹、目光的短淺、或者性格的缺陷,雖然不能說是反映共通的人性或社會的常態,卻也是在書中所設定情境中所可能存在之真實的縮影。例如主角所籌辦的卡拉OK大會,老人們受邀只是為了滿足其貪婪,搜刮主角所準備的酒與食材,而主角天真地以為會大成功的有機農產品網路販售,在面對大量退貨時,老人們便要求主角吸收損失,如此自以為理直氣壯的霸凌,不都是社會上可能真實發生的場景?
主角不斷意識到自己的菁英身分,鄙夷著周遭的老人們,但是對於他們的蠻橫與粗暴卻又無計可施,只能不斷退回自己的保護殼中,累積負面情緒並自我取暖。現實中,這樣的人或者並非不常見,離開自己的同溫層或者舒適圈後,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與狹隘。
總之,閱讀本書要著眼的應該是作者的社會觀察與人性嘲諷,至於故事情節的鋪陳或轉折,或者就不用那麼計較其表現僅是差強人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