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屍人荘の殺人

2017年鮎川哲也賞受賞作。前述文學獎是由東京創元社所主辦,以未發表過的長篇推理小說為徵件對象,目的是募集「創意と情熱溢れる鮮烈な推理長編」。因此,前述文學獎實質上為文學新人獎,而本書則是作者今村昌弘的出道作品。
就第一部作品來說,本書的完成度其實算高,沒有太多嚴重或明顯的瑕疵,敘事節奏流暢,懸疑感維持得宜,情節轉折並無法被輕易猜想得到。不過本書能夠獲獎,應該不只是因為作者已臻成熟的筆力或技法,更主要的原因是本書構想的巧思與創新性。作者在本書敘事中結合幻想的殭屍元素以及正統的本格推理,在自行構築的世界觀中,讓謎團事件是緊密扣合自行設定的規則與邏輯,而這樣的表現不僅需要想像力,還需要嚴謹的情節構思與敘事推演能力。
其實坦白說,本書故事就是推理小說題材已經山窮水盡後的變通之道。一群人進入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封閉場域中,接二連三的殺人事件,殺人手法以及為何要如此殺人的理由均未明,每個人都有嫌疑也都有遇害的風險,這樣的故事其實是推理小說再制式或樣板不過的情節設定。人類被病毒感染後變成智能低下的殭屍,病毒是由神秘的研究組織所開發,並透過人為刻意的行為擴散開來,而殭屍攻擊人類的行為是為了透過傳染他人讓病毒繁衍而非為了吃人,這種種的幻想情節個別來看都很像是廉價通俗科幻小說的內容,但由於其被操作成故事中謎團事件所立基的情境條件,就會讓人有種脫胎換骨成為具創意巧思之故事情節一部分的感覺。總之,本書吸睛的地方在於,其所描繪的殺人事件是由殭屍與人類所協力完成,或者更正確地說,是人類利用殭屍的特性、把殭屍當成工具來實現其殺人意圖。這樣的融合不能說不有趣,並可說是實踐了運用自成一格與自有邏輯的虛構情境來製造謎團事件的推理小說敘事手法,進而為本書故事開出創新格局。
不過,本書有一點雖然不嚴重但是還是會讓自己在意的瑕疵,就是作者很有企圖心地設計一段第一人稱敘事者涉及隱匿案情的橋段,但是這個橋段的布局與鋪排其實並不嚴謹,讓人讀來有種像是在聽書中偵探角色講述其推理過程時被真相突襲了的感覺。應該這麼說,要讓敘事者隱匿案情相關重要線索或資訊,其實是推理小說創作的高階技法,而作者這次所說的故事已經因為融合殭屍與謀殺等元素而有足夠的新意,或許也就不用一次要把所有製造情節轉折的技法全部用上。
另一方面,本書或許受限於篇幅,而沒有好好運用部分情節來推展出對人性情感或道德衝突的描述,雖然這樣做會有點流俗,但卻也會讓本書有不同層次的深度與廣度。只是作者就是把朋友變殭屍的故事情節單純敘述出來,而沒有再深入點地去探究每個人物角色面對這樣狀況的心情或想法。這樣的結果要說可惜倒也還不至於,因為畢竟本書是通俗娛樂小說,懸疑緊張的氛圍是重點,深沉感則不是。

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崩れる脳を抱きしめて

日本推理小說家知念実希人的作品,目前是2018年本屋大賞的ノミネート作品。2018本屋大賞的評選機制是由日本504家書店的店員665人進行票選,所以其所選出的作品或會比較貼近潮流或市場,比較通俗且具娛樂性,而較不像由作家評審所選出者,會比較「專業」跟「有深度」。當然這是自己粗淺與武斷的見解,但是本書確實是某程度印證了自己的前述想法。
前述想法並非意指本書很平庸或無趣,而是要點出本書可以很輕鬆地閱讀,然後享受到相當的娛樂性。本書敘事節奏流暢,情節鋪陳簡潔明快,讓本書讀來就像在看一部娛樂電影,其中是在講述一個其實很浮濫的浪漫愛情故事,然後穿插了一些謎團事件,讓身為男主角之實習醫生的生活出現波瀾,並進而有了重大轉變。
如果太深入去檢視,本書在愛情故事中所穿插的謎團事件其實並無太多新意。男主角父親表面上看似拋家棄子的行為背後,其實有著對家庭貼心與無私的愛,並處心積慮地留下一筆可觀的錢財,雖然其所使用的手法其實是從已經可以說是經典的推理小說橋段轉化而來。因為腦部病變而像是在身上背著不定時炸彈、雖時都會身亡的女主角,突然的死訊讓男主角開始懷疑其死亡背後的真相,只是當男主角回到先前與女主角相遇的醫療照護機構、想要打聽一些消息時,所有人卻告知男主角,其與女主角曾經有過的回憶都是男主角自己的幻覺。一場透過交換身分來保護擁有龐大資產者人身安全的布局是所有人串通來欺騙男主角的背後真相,但是對女主角的心意讓男主角撥開了迷霧,解開了所有謎團,並讓自己的人生走出一片海闊天空。只是說實話,交換身分的布局其實很單薄,不僅是在閱讀過程中不難猜出真相,其細節其實也有點無法經得起認真的探究或檢證。
不過,本書的「不夠細緻」或「認真嚴肅」並沒有讓本書變得讀起來枯燥乏味,反而應該說,本書的「簡單」甚至「膚淺」讓本書變得很有娛樂效果。本書敘事情節有其起伏與轉折,雖然沒有那麼讓人拍案叫絕或完全意想不到,但卻也還可以讓人不用燒腦地單純跟著情節進展而享受到閱讀樂趣。相當一目瞭然的設定讓人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的世界觀中,而雖然愛情故事的浪漫以及謎團事件的懸疑,兩種氛圍都不是被營造得相當完全,但是在同一故事中以適當的比例將兩者融合,沒有衝突感或者其中一方影響到另一方的問題,並各自都達到了應有的效果,這樣的表現其實是不能說不好的。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いくさの底

本書目前是2018年第18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的候補作,並在amazon.co.jp網站上獲得7名讀者平均4.4顆星的評價,其中4人給了5顆星、2人4顆星、1人3顆星。對自己來說,本書獲得平均4.4顆星的評價算是公允的,而能夠成為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候補作也並非僥倖。
一個鄰近中緬邊境的緬甸小村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處在日本軍隊意圖強勢占領、中國游擊軍時而發動奇襲的不穩定局勢中。以這樣一個村落為舞台,本書故事一開始描述一名平民通譯跟著日本軍隊行軍至該村落,準備駐紮在該村落並防止中國游擊軍的勢力推進。然而,負責指揮該日本軍隊的軍官在半夜遭人殺害,雖然日本軍方試圖掩蓋真相,但隨後偽裝是該村落之村長的華僑亦被發現遭人謀害。兩起殺人事件牽連出村民、日本軍與中國游擊軍之間的複雜關係:對緬甸人來說,日本軍是殘暴的,而中國游擊軍則是狡猾的,因此如何跟雙方都保持安全距離,維持村落的自主性不受干擾,讓村民身家財產安全無受侵害之虞,便是相當重要的事。當緬甸村民自有盤算與考量,中國游擊軍可以忍住一時失敗但卻布下暗樁在村落裡伺機而動,而日本軍必須因應眼前發生殺人案件所導致的不安氛圍與腹背受敵時,殺害偽裝成村長的華僑,是該村落為求自保的必要選擇,但是殺害日本軍官的動機卻是出自復仇。
本書作者很有企圖心地挑戰一個不容易完成的任務,亦即是將推理小說情節設定是發生在一個自有邏輯的世界裡。如果作者寫的是一部故事發生在當代的推理小說,則雖然故事情節可能不容易有所突破與創新,但是要讓其可以被讀者所認知與理解,至少可以援引讀者對於自己所身處時代的知識。然而,作者讓其所創作的謎團事件發生在一個各方勢力角力拉鋸、人際關係與權力秩序都不能一目瞭然的背景情境中,就是考驗自己是否能把世界觀交代完整、是否能言之成理且邏輯清楚地將故事敘述出來。而作者不僅完成了前述任務,其更上一層樓地做到了,讓其所創作的推理小說情節,必須要在其所架構出來的世界觀中發展才能言之成理。
至於推理小說情節本身則雖然稱不上多麼峰迴路轉或架構繁複,但是卻也不是完全沒有懸疑或意外轉折,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已經能大致把握敘事發展的走向。如果硬要挑剔,則推理小說情節本身有點單薄是個瑕不掩瑜的小問題,因為描述情境與營造氣氛的鋪陳太多,所以讓對情節發展的敘述有點受到稀釋。

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刑事の約束

日本推理小說家薬丸岳「夏目信人シリーズ」的第3部作品。本書為收錄5篇作品的短篇小說集,其中包括2014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的候補作〈不惑〉。
自己過去曾經在其他短篇小說選集中讀過〈不惑〉,而這次重讀該篇作品,則有不同的感受。或許是因為該篇作品這次被與其他屬同一系列的短篇小說擺在一起,所以近似的風格與題材,讓該篇作品的優缺點都被突顯了出來。
系列作品的故事情節特色是,主角在調查並推理出犯罪事件真相的過程中,會同時挖掘出隱藏在事件背後的溫情與人性。整體來說,系列作品所敘述的故事通常是在傳達一個訊息,亦即是犯罪不見得都是窮凶惡極、冷血殘忍或者人心不足蛇吞象,犯罪者或許會有其犯案的動機或理由,而這個動機或理由往往是基於人性情感或甚至是善意利他的基礎。
只是,當犯罪者不再是出自於惡意、歹念、貪欲或甚至泯滅人性的扭曲動機而行動時,要創作出這樣的犯罪事件,發想出不同態樣與變化型,便是相當考驗作者創意與想像力的一件事。因為是走寫實風格與溫情主義的路線,所以作者所發想出的故事,即使是虛構,也要讓人覺得其在現實中是有可能發生,其中犯罪者的心理與想法是言之成理、至少讓人可以理解或有所共鳴。然而,當作者必須同時放入推理小說的必要元素,亦即是要有情節轉折與讓人料想不到的結局時,作者所面臨的挑戰就更加嚴峻,其所書寫出來的故事也就不見得能在寫實風格、溫情主義與推理解謎之間維持良好平衡。
包括〈不惑〉在內,本書的各篇故事或多或少都會讓人讀完有種這個事件未免太過「特別」的感覺。當然,不「特別」也就沒有書寫的必要,也引發不了讀者閱讀的興趣;但是本書各篇故事的太過「特別」之處在於,有過多「剛好」與「湊巧」,雖然讓故事情節得以發展,卻也同時讓故事情節少了現實感與讓人可以有所共鳴的地方。
以〈不惑〉來說,當事人要從束縛其多年的罪惡感中解脫,是其採取偏激行動的理由。然而,當事人被罪惡感糾纏許久卻沒有用其他可能的方式來排解,而是要一直等到一個其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時機到來才採取行動,或許是讀來會讓人覺得有點不合情理的地方,也因此影響了在閱讀時的情感投入。
〈被疑者死亡〉與〈無縁〉兩篇故事均涉及小孩的身世之謎,而為了隱藏與小孩有真正血緣關係的生父或生母身分,當事人或事件關係人採取了積極的作為,甚至進一步引發犯罪事件。只是在故事中小孩的複雜身世以及造成複雜身世的大人間的人際關係,雖然不是現實中不會發生的事,但是以此為原點迂迴而曲折地連接上後來發生的犯罪事件,進而讓身為系列作品故事主角的警察登場來抽絲剝繭並找出事件背後真相,這樣的敘事布局還是會讓自己讀來覺得有點過於匠氣,是刻意要製造出以人情義理為基礎的情節轉折。
書名同名作則是一篇敘事軸線繁複、顯示作者創作野心的作品。然而,對自己來說,作者的創作野心並沒有完全獲得實現,最後的成果其實只有差強人意的水準。

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A Murder is Announced

「My Agatha Christie Project」的第13部作品。本書為「Marple系列」的作品,亦為作者在1972年所自選的十本偏愛作品之一,其選擇理由為:「I thought all the characters interesting to write about and felt I knew them quite well by the time the book was finished」。
一則在報紙上刊登、預告謀殺即將在何時何地發生的廣告,吸引了社區小鎮中街坊鄰居的目光。好奇人士依據廣告內容來到謀殺被預告會發生的場所,而當廣告所指定的時間一到,燈光突然全滅,神秘男子出現在門口,一陣槍響後神秘男子被發現臥倒在地身亡。被預告會發生謀殺之場所的女主人被懷疑是神秘男子所計畫殺害的對象,而女主人曾經擔任富豪的秘書,讓其有機會可以繼承大筆遺產,卻也同時可能因此成為,下落不明之富豪的外甥女為了要爭奪遺產而欲謀害的對象。與女主人住在同一屋簷下的人們以及女主人的鄰居們,彼此之間的人際關係背後似乎存在許多秘密,而隨著第二起以及第三起殺人案件的發生,事件看似走進了迷宮,雖然所有的線索都已被鋪陳了出來。偵探最後透過設局,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讓真兇伏首認罪。偵探在指出真兇身分的同時,亦說明真兇為何要透過在報紙刊登廣告預告謀殺這樣複雜之布局來實行其殺人計畫,以及為何必須殺害後續兩名被害人之理由,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兇為了掩蓋其假冒他人身分、覬覦巨額遺產的行為。
本書的登場人物數量可以說是偏多的,而其中有部分特色人物,對自己來說是可以看出作者有用心在塑造這些人物的形象與特質,所以當作者說她偏愛本書的理由是她在寫完本書時對書中人物有熟悉感、覺得這些人物是有趣到值得被描寫,自己是可以理解作者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把許多有趣的人物加在同一篇故事中,並不見得會發揮出相乘效果,而讓整體故事變得有趣。即使作者已經是個裁剪枝節的高手,可以在說故事的時候有效率地鋪陳出必要的細節,並且不會讓敘事迷走到失去應有的軸線架構,但是本書故事還是不免給人一種敘事結構失去平衡的感覺,雖然是瑕不掩瑜,但是隱約感受到的雜亂感還是會稍稍影響到閱讀本書的樂趣。
除了因為敘事軸線複雜而稍稍在結構上失去平衡外,本書故事有更讓自己比較無法投入其中的一點是,本書故事所描述的人性讓自己較無法感同身受或認同。作者讓偵探使用了將近40頁的篇幅說明真兇的犯案動機與心理變化,但是在犯案時選擇太過迂迴的布局,以及對人好惡過於偏執的情感,都讓自己對於真兇這樣一個人物的人格特質有些不能理解或掌握。或者可以這麼說,因為過於扭曲或歪斜,所以真兇的人物側寫讓自己在閱讀本書這樣一個複雜的故事時,到了結尾反而有一種出了戲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