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冬雷

日本推理小說家遠田潤子的長篇小說作品,是2018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的候補作,但是最後並未能獲獎。
一個封閉且人口規模不大的海邊小鎮,一直維持著舉辦特定文化祭典活動的傳統,藉以鎮壓傳說中會帶來災厄的怪魚。在前述祭典活動裡有兩個核心人物,一是負責馴養老鷹的職人,另一則是在祭典跳舞的巫女。兩個核心人物的背後存在著世襲該職務的家族,而對小鎮居民來說,這兩個家族是特別的存在,也因此小鎮居民對家族成員會有複雜的情緒甚至是心結。在這樣的背景設定中,負責馴養老鷹的家族因為當家夫妻不孕,而從孤兒院收養了一名少年做為養子來繼承馴養老鷹的職務,但是之後當家夫妻的親生兒子出生,養子的價值與功能盡失,原本以為已經獲得的家庭關係一夕破滅。當家夫妻的親生兒子失蹤,讓養子受到懷疑並因此被趕出家門,其與同年紀的巫女原本有私奔的約定,卻因為巫女的臨陣脫逃而變成養子一個人離開。多年後,當家夫妻親生兒子的屍體被發現,養子接到警察的聯絡而重回小鎮,並開始揭開跨越兩代人的複雜人際關係與情感糾葛,進而發現當年當家夫妻親生兒子被殺害案件的背後真相。
有著祭典、傳說等元素,並讓故事發生在一個封閉的小鎮裡,本書就這樣帶著懷舊風情、甚至像是有點時代錯置般地,讓自己一開始讀來會誤以為其是一部已經出版多年的小說。但是隨著閱讀的進展而開始進入書中的文字世界後,會發現作者其實是用很當代的視角去切入這樣一個時代錯置的故事情節。例如,養子在重回小鎮前,即使工作地點在城市的郊外,其寧願花時間通勤也要住在城市內,因為「全員が顔見知りのようなところは息が詰まる。隣近所、誰一人名も顔も知らない都会がいい」。雖然作者看起來是在寫一個有點老套、帶著濃厚日本風情的推理人情小說,但是其也讓本書故事有了一些比較現代的觀察與省思,讓書中人物是用現代人的思維與價值觀去對人處事,並且試圖書寫出因為時代潮流的演變,傳統再也無法束縛人心與應付變革、勢必終會崩壞消逝的現實。
自己閱讀本書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或衝擊,而是很平順地將之讀完。但是讀完後回想起來,卻又有那麼一些淡淡淺淺的餘韻,有點可以反芻的想法,雖然即不深刻也沒有帶給自己太多省思空間。或許應該說,本書就是一部不走創意構思、沒有企圖開拓格局的日本推理小說,守著以日本風土民情包裹謎團事件與推理情節的正統路線,但是讀進去後會發現那一點點與眾不同的細緻之處,雖然是一點點而已。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悪徳の輪舞曲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御子柴礼司シリーズ」的第四部作品。
少年時期曾經犯下殺人分屍案件、在接受感化教育後改名換姓並成為律師的系列作品主角,在本書故事中接受其親生妹妹的委託,為其親生母親被指控殺害再婚對象的案件進行辯護。前述設定讓自己對於本書故事的情節推展有了些小小期待,希望作者可以多花點心思在描述主角的內心矛盾與掙扎。例如,自己希望能讀到一些橋段是在描寫,雖然過往經歷不可能被完全抹滅,甚至已經因為先前故事所描述事件被攤在陽光底下,但是只想往前看、不想再被舊名與過去罪行所束縛的主角,面對因為自己過去的行為而陷入人生困境的母親跟妹妹,還是一再堅持自己跟對方只是辯護律師跟當事人的公務關係、自己不會再使用過去的舊名等等立場,只是即便如此,主角內心裡的動搖與五味雜陳自然不可能完全被掩飾。然而,讀完本書後,雖然不能說作者沒有著墨於主角的心境與情緒,但是只能說作者的筆法過於粗糙潦草,所以讀來不太能夠產生共鳴。
前述期待落空可以說是例示了自己閱讀本書的整體讀後感。作者近期的多產與品質良莠不齊,讓自己擔心這個系列的後續作品會不會也受到影響,所以當自己購入本書閱讀時,其實是有些忐忑不安的。而當自己讀完本書時,感覺作者並沒有認真負責地善用一個其實還不錯的情節設定,反而是讓本書故事原本可以有的深度變得膚淺片面。另一方面,即使本書故事有開出具廣度的敘事格局,卻還是敗在敘事結構的鬆散與頭重腳輕。
本書故事情節的重點在於主角如何證明,其母親並沒有在殺害再婚對象後再將之偽裝成自殺。在描寫最後交互詰問過程的橋段中,作者讓主角透過現場再現的方式,實證出檢方所設想之犯罪手法在物理性上的不可能,並舉出證據來證明死者其實有羅織主角母親入罪的動機。前述橋段是要收束本書故事情節的最大懸疑,並製造出讓讀者意想不到的轉折。雖然並不能說作者所設計的情節轉折沒有創意或很平庸,但是作者在描述最後的交互詰問過程時卻是有些潦草,讓檢方因過於自信而疏於準備,對於主角的突襲竟毫無對策,甚至對主角就死者心理基於薄弱證據所做出的主觀臆測毫無反駁餘地。這樣的潦草讓自己讀來感覺作者太過便宜行事,一方面讓情節發展顯得跳躍而不夠緊湊,另一方面也沒有好好營造出可以更有戲劇張力的衝突場面。
死者意欲羅織主角母親入罪的報復心理,是作者想要製造爆炸性效果的構思,卻讓自己讀來感覺牽強。想要透過撕下善人面具、揭穿其內心陰暗負面想法的情節設定來帶給讀者衝擊,這樣的手法當然應該要受到肯定,但是如果是太過簡單直線的鋪陳,沒有多加著墨人性的幽微複雜,則前述手法還是會讓人感覺粗糙。
本書像是起手握有一首好牌卻因為打得毫無章法而輸牌,讓人感覺失落與遺憾。或許作者真的應該愛惜羽毛,不要再為求量產而粗製濫造了。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祈りのカルテ

日本推理小說家知念実希人的作品,是收錄5篇故事的短篇小說連作集。因為作者的醫學背景,所以在本書各篇故事中登場的主角是一名實習醫生,而故事內容也是以解開在醫療現場發生之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為主要核心。
本書各篇故事描寫的是人情世故,醫院背景只是用來賦予登場人物進行道德抉擇一個合理情境而已。因此,雖然在amazon.co.jp網站上有讀者評論指摘出,本書故事的考據不夠講究而有錯誤,但是自己讀完後卻覺得,即使這個指摘是正確的,也是個可以被忽略的瑕不掩瑜。更正確地說,其實自己在閱讀時也有對情節設定產生些許疑問,並認為部分敘事內容有點過於淺薄且流於方便行事,但是這些對於自己閱讀本書故事所能得到的樂趣卻都不至於產生太大影響;原因無他,就只是因為本書故事其實是醫療肥皂劇,是以溫情為賣點,所以無須苛責其醫學或其他知識的不夠精準或正確。
本書會不會發展系列作品尚且未知,因為身為主角的實習醫生已經結束實習並選擇成為一名內科醫生,這樣就無法再像在本書各篇故事中一樣,因為在不同科別實習所以可以遇到不同的人情世故與謎團事件。不過,本書或許是很適合改編成電視劇,因為各篇故事的敘事架構與節奏其實很一致,很適合當前在日本蔚為主流的一話完結式電視劇型態。本書各篇故事均是將謎團事件鋪陳完,便讓主角找到可以突破表象的蛛絲馬跡,並在揭開真相後簡單交代事件的後續發展來做為收尾;這樣一話完結的敘事架構不會造成閱讀上的負擔,雖然可能會流於單調與陷入窠臼,但是至少可以預期閱讀完會獲得一定的樂趣。安定但制式的敘事,符合期待但是不會有驚喜,平庸可掌握但是不至於無趣的情節,簡單的人情世故,可以觸發一點點省思但是不會有太多的餘韻。
簡單來說,本書各篇故事都是在講述病患的「難言之隱」。多次謊稱自己吞服過量但不會致死之助眠藥物來讓自己住院的女性,其實是為了要躲避前夫的暴力行為。希望能夠領取保險金來解決家人經濟困境的老人,提出在自己生日前一定要動手術的看似無理要求。為了能夠再婚並重獲幸福的女子,自己製造火傷來去除身上的刺青。期待與親生父親見面的女孩,刻意不服用藥物來讓自己住院。當紅女演員所罹患疾病是除了接受心臟移植外別無其他治療方法,其謊稱要赴美接受心臟移植並向大眾募款籌措醫藥費,其實是希望將這筆錢捐出去來幫助更多的人。這些因為難言之隱而說出的謊言或做出的行為舉動,雖然被寫成故事後並沒有成為多麼曲折離奇的峰迴路轉,但至少還帶有一點溫情主義,讀來也還算新鮮有趣。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サーチライトと誘蛾灯

日本推理小說家櫻田智也的短篇推理小說連作集,其中書名同名作是2013年第10回ミステリーズ!新人賞的受賞作,而〈火事と標本〉則是2018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候補作。
本書應該會被發展成系列作品,只要作者不要靈感枯竭或者落入窠臼就好。本書中各篇故事的情節是從一個概略的共通設定向外擴展延伸:一個背景經歷、職業現況等均不詳的神秘男子,因為對於昆蟲的著迷而神出鬼沒地出現在各種事件發生的現場;這名昆蟲男子憑藉其敏銳的眼光與縝密的思考邏輯,往往能點破導致事件發展成謎團的盲點,指出可以推論出事件背後真相的蛛絲馬跡,並讓事件的發展在象徵與隱喻的層次上與昆蟲的形象或特質產生連結。
前述設定為作者所構思的故事情節增添些許文藝氣息,因為昆蟲的形象或特質與故事情節的某個面向或元素有所疊合,推深了故事情節本身的深度,提供讀者更大的想像空間去思考故事情節所點出的人性與社會課題。舉例來說,在〈ナナフシの夜〉中,作者透過昆蟲男子帶出竹節蟲這樣的昆蟲,並且點出其擬態成樹枝的生物特性。在其實有些與世隔絕的特定封閉場域中,一對自稱是夫妻的男女其實是將其外遇關係「擬態」成婚姻關係,但是兩人之間一個有些不自然的舉動讓其偽裝被昆蟲男子所識破,而女方出自忌妒或怨憤的情緒所使出的心機,讓男方被其有情緒問題的正牌妻子所殺害。將「擬態」這個概念拉進這個故事中,讓故事給人的想像與省思空間頓時擴大了不少,而生物特性與人性心理的疊合,便讓故事情節的開展,給人一種不只是解謎、更是在說書的層次感。
另一個例子則是〈アドベントの繭〉,其使用已被馴化的蠶失去在自然環境中自我生存能力的現象,去比喻因為過去所發生之悲劇而無法走出作繭自縛的兒子,在發現父親被人殺害的遺體後,又把自己封閉在隱密空間的動機與心情。不過這篇故事所使用的昆蟲形象與特質,感覺上與故事情節的疊合度有點不夠緊密,所以讓讀者會想更多、看故事可以看更深的效果也就比較有限。
當然,本書中各篇故事的賣點並非只有使用昆蟲形象與特質來為推理小說情節增色而已,推理小說情節本身的表現也有相當水準。可以成為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的候補作,就算〈火事と標本〉最後並未得獎,其仍不失為一篇讀來有相當娛樂性的短篇推理小說。原本以為是兒子與母親一同引火自焚的事件,但是卻被昆蟲男子找出蛛絲馬跡來推論出更細膩的真相,而製作昆蟲標本的意象在這篇故事中也被運用來說明兒子採取特定行動的動機與心情。情節轉折出人意料,敘事軸線開展與收束的節奏平順、結構工整,這篇故事是有一定可看性的短篇推理小說。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友達以上探偵未満

日本推理小說家麻耶雄嵩的作品。本書雖然還沒有被發展成系列作品,但感覺作者應該是有這樣的企圖。
以兩個女子高中生所組成的偵探搭檔做為主角,再搭配一個配角,即其中一個女子高中生的警察哥哥,作者設定出這樣的主要登場人物組合,感覺上是有很多路線可以發展。然而,本書所收錄的三篇故事,除了最後一篇外,卻讓自己感覺作者是選擇一條安全的路,也就是讓故事中的本格推理小說元素占比較重的比重,而比較不去著墨於人物性格特質的勾勒,也不去玩弄可以展現幽默感或產生嘲諷效果的趣味元素。當然,也不能說作者完全沒有運用其所型塑出來的主要登場人物來為其所構築的本格推理小說世界增添色彩,只是作者筆下的女子高中生少了點立體感,形象雖然不是不夠鮮明,卻是有點過於粗糙。或許作者是認為其不要工筆而要潑墨寫意,所以只打算偶有點綴地書寫主要登場人物的想法與心境,然後把較多篇幅留給自己所擅長的謎團事件設計與推理情節鋪陳。
只是,當自己感覺作者還是想把本書故事界定為本格推理小說,並且要用本格推理小說的元素來帶給讀者娛樂性時,自己就免不了期待本書故事的謎團事件與推理情節能讓自己耳目一新,或至少不會感覺流於俗套。而自己若是從這樣的角度出發來閱讀本書中各篇故事時,就會有種失落感,因為作者設計謎團事件其實設計得有點匠氣。對自己來說,作者就像是為了有屍體而讓人被殺,為了製造出一群嫌疑犯而群聚一群人,但不論是殺人動機或者是登場人物之間的關係都有點膚淺,所以即使推理過程的鋪陳是有峰迴路轉與縝密論理,仍導正不了謎團事件本身的貧乏與刻意。
〈夏の合宿殺人事件〉是本書最後一篇故事,卻也是有著畫龍點睛效果的一篇故事,因為作者在這篇故事中嘗試把兩名主角各自的性格與特質書寫出來,並且透過描寫其中一名主角的想法,就推理小說中偵探角色應具備何種素質這樣一個課題進行了一場粗淺的分析。冷靜而細膩的觀察,並從觀察出的蛛絲馬跡中,透過有邏輯的串聯,推理出謎團背後的真相,這是認定自己最適合偵探角色的主角所引以為傲的素質與能力。只是當這名主角遇到了一直要挑戰自己、卻是使用野性直覺而沒有縝密推論能力的另一名主角時,從一開始看不起對方、認為對方只能當自己助手的想法,逐漸轉變成認知到或許對方具備與自己不同但不見得不如自己的能力,這樣的心境轉變,可以說就是一種成長。當自己沒有從閱讀本書故事中的本格推理小說元素得到太多趣味時,前述或許只是作者無心插柳柳成蔭而來的青春小說元素,就反而帶給自己一種閱讀上的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