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凶犬の眼

日本推理小說家柚月裕子的長篇小說作品。作者的《孤狼の血》是2016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的受賞作,而本書則是該書的續篇。自己在讀過《孤狼の血》後,其實對該書並沒有給予太高的評價,而之所以自己在經過一番考慮後還是購入本書閱讀的原因是,一是因為在amazon.co.jp網站上本書的讀者評價有平均4.4顆星,二是因為自己好奇,作者會如何從感覺已經完結的《孤狼の血》所述故事,延續出一條新的故事軸線。
如果跟前作相比,本書的故事情節其實較不具戲劇張力,敘事較為線性而較沒有轉折或懸疑。主角是被調職到鄉下的警察,因緣際會地結識了因為在幫派爭鬥中殺害敵對派系當家而被通緝、變裝改名躲在鄉下工地現場的黑道。主角警察與黑道之間發展出厚實的情誼,而黑道透過假裝綁架主角警察做為人質之方法來爭取時間,讓幫派爭鬥可以被調解,結果是讓自己被判無期徒刑而入監服刑,並為主角警察升遷鋪路,但是黑道內的爭權仍未平息,透過殺戮來進行的冤冤相報仍在持續。或許作者在書寫本書時有更明確想要發展出系列作品的意圖,所以所寫出的故事就比較像是在主角警察與黑道糾葛之職涯中的一段插曲或軼事,其少了能製造出懸疑感的縝密敘事布局,卻多了對人性情感的描繪。簡而言之,本書所書寫故事是一齣主題為黑白兩道無法逕渭分明的人情義理劇,所以謎團與推理的成分占比並不如預期的多。
不過,本書所書寫故事雖然不是特別複雜或峰迴路轉,但是卻也不至於過於平淡或無趣。毋寧說,本書講一個簡單直接的故事,裡面的人物其實並非特別顯眼或突出,甚至因為不是很難被想像得出來所以有點落入既有的刻板印象;但是正因為如此,所以讀來反而有種輕快流暢感,可以無壓力地享受故事本書的質樸趣味。作者是個資深寫手,所以即使所構思出的故事情節稱不上是高潮迭起或想像力豐富,但是其寫作功力卻能將敘事處理得四平八穩,進而補強了故事情節的不足。
總而言之,或許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評量,本書的表現其實沒有前作來得精彩,但是從自己主觀的角度來看,本書讀來還不至於感覺無趣,更因為其有一種平實的感覺,所以讓自己覺得相較前作並不遜色。
然而,對自己來說,由於前作所設下的比較基礎其實並不高,所以如果不進行相對比較而是直接問自己對於本書的評價,那麼本書情節故事讓自己所感覺到的平實感,只是讓本書不至於過於無趣,但也無法讓本書的整體表現提升多少。作者或許是想要發展出一個系列作品,講述一名警察如何遊走在黑白兩道之間並貫徹自己對於正義的信念;但是,就好像再怎麼加料與調味,一盤主要食材並不新鮮的菜餚,終究成不了真正的美食,一個其實沒有太多深度與厚度的題材,就算作者可以妙筆生花,也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法讓最後作品變成讓人驚豔的佳作。本書中的黑道,連為什麼要進行派系鬥爭的動機或理由都沒有被說清楚,主角警察也是有點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地、沒有經過什麼內心交戰就跟黑道結為兄弟,這樣的故事情節就算讓人讀來流暢,也無法帶來太多的觸發或共鳴。

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道具箱はささやく

日本推理小說家長岡弘樹的作品。本書所收錄的短篇小說,篇幅大約在15頁左右,雖然稱不上是極短篇,但是相較於一般的短篇小說來說還是篇幅精簡許多。「短編の名手が挑む、原稿用紙たった20枚の世界」的宣傳文案明確告訴讀者,本書所收錄各篇故事的篇幅精簡,是作者用來展現其寫作功力的手段,但是本書所收錄各篇故事的表現是否真的有達到宣傳文案所稱的「緻密な伏線、鮮やかな切れ味、驚きと余韻の残る結末」,則是一個自己在讀完本書後感覺自己無法輕易做出非黑即白結論的問題。
首先,本書所收錄的多篇故事,其結局都可以說是令人意外而預想不到,甚至還可以說是會產生一種讓讀者必須去反芻消化的餘韻;只是令人意外的結局不見得能傳遞感動或讓人有所共鳴,而必須去反芻消化的餘韻有時候反而是帶給人負面的不舒服感覺而不是正向的啟發。例如,〈父の川〉描述一個即將結束婚姻關係的父親,為了決定自己應該要留下姊妹中哪一個在身邊扶養,而採取偏激到有點匪夷所思程度的手段來幫助自己選擇,但是最後這個手段卻導致自己喪命。這篇故事的轉折雖然不是從一開始閱讀時就可以預想得到,但是這個轉折所涉及的人性卻也不容易讓人有所共感。其他故事如〈不義の旋律〉、〈嫉妬のストラテジー〉、〈レコーディング・ダイエット〉等,其情節敘事是立基在對人類一種特定心理作用機制的描述上,而故事中的人物之所以會做出讓人不解或較為極端的行為,便是因為要去觸發或者實踐該心理作用機制。然而,這樣的情節敘事無法讓人產生共鳴之處在於,其所描述的人類心理作用機制並不盡然會讓人認同,特別是涉及到人類比較陰暗、極端或負面的情感,而故事中的人物用來觸發或實踐心理作用機制的行動,則是給人一種用大砲打蒼蠅的比例不對稱感,感覺是大費周章去解決一個人的鑽牛角尖問題,但是卻不是人們日常生活消除或排解負面或極端情感的慣常方法。
其次,本書所收錄的部分故事,其情節在開展時並不容易讓人看到其轉折的方向或路線,一方面是受限於篇幅,所以作者盡量僅交代必要的情節與敘事元素,而少了鋪陳與醞釀,另一方面則是作者刻意要製造懸疑,所以在鋪排與構築敘事架構時,會很有技巧地迴避線性敘事並使用製造斷裂與落差的手法。雖然作者的敘事功力,不論是運用精簡表現來製造戲劇張力最大化的效果,或者是使用簡單筆觸來勾勒出人物形象以及營造出別有獨特風味的敘事氛圍,都是有其突出之處,但是當故事的情節主題本身無法觸動情緒或啟發思考時,作者一味展現其敘事功力就會變得很炫技。一言以蔽之,這些故事都讓人感覺到匠氣,像是作者為了要展現其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說故事功力,所以就花招百出地製造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團事件與故事情節的轉折,然後再很不考慮現實或很不貼近真實人性地找出自圓其說的方法,雖然作者的構思是風格獨具,但是卻無法讓故事變得真的很有趣。
不過,本書還是有一些故事的情節內容趣味性與細膩度,與作者在該篇故事中所展現出的敘事功力,有達到一種較適當的平衡。例如在〈声探偵〉中,兩名警察監視綁架嫌疑犯的行動,卻一時不察讓嫌疑犯混入宴會場合而失去對其行動的監控,而原本像是在故事中被隨意帶到說明的人類心理作用機制,卻在故事最後起了關鍵作用,讓嫌疑犯無所遁形。另一方面,故事結局讓人感覺驚悚的〈虚飾の闇〉以及故事結局讓人感覺微微心酸的〈遠くて近い森〉,則是因為其故事情節內容有讓自己感覺比較可以產生共感的切入點,雖然也不是多麼貼近現實或日常,但至少其所書寫的內容不是涉及難以想像的人性心理。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福家警部補の考察

日本推理小說家大倉崇裕「福家警部補シリーズ」的第5部作品。在一個月內閱讀同一個作者兩本以上的作品,這樣的事情對自己來說並非很常會發生;不過好險自己在讀完《琴乃木山荘の不思議事件簿》後不久便閱讀了本書,讓自己對於作者創作功力的信心不會一下子被摧毀得太完全。作者時隔超過三年再推出系列作品的新作,或許是因為作者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在把構思落成文字時做更多的調整與修正,所以自己在閱讀前一部作品時對系列作品的走向與未來所產生的疑慮,在閱讀本書時被相當程度地破除。雖然本書所收錄的各篇故事並不能說是相當精彩或傑出的短篇偵探小說,但是整體表現維持在一定水準所帶給人的穩定感,以及作者時不時耍弄小花招來增加讀者在閱讀時所能獲得的趣味性,都讓本書做為一本通俗娛樂小說算是表現稱職。
前述的小花招是自己這次在閱讀本書時有比較明確感受到、作者在營造系列作品的特色風格時慣常使用的一種助攻手法,雖然可能在過往作品中作者已經開始使用,只是自己因為駑鈍而不察,但是閱讀本書的經驗讓自己覺得,這樣的小花招對於作品的趣味性與整體表現是有加分的效果。之所以稱之為小花招,是因為其對於系列作品的倒敘形式推理小說文體並沒有太多增色,並且對於描寫書中偵探如何與兇手鬥智、看穿兇手所做的偽裝工作並讓兇手俯首認罪的故事主軸情節,也不會增加什麼起伏或曲折;小花招讓故事變得更有趣的效果是發生在,其讓故事的情節敘事有了小小的脫軌,而這樣的脫軌可以讓故事裡多了一些人性觀察,並且讓書中人物有了更立體的形象。
例如,在《安息の場所》中,做為系列作品主角並負責破解兇手之故布疑陣的女性警察,為了獲得資訊來支持自己的推論,前往訊問被兇手利用、差點誤入歧途的配角人物;在訊問過程中女性警察讓配角人物一瞬間認清了自己崇拜黑道人物的虛妄與膚淺,並因而打消加入黑道的念頭。這樣的小橋段為該篇故事的情節敘事增加、除了描述在故弄玄虛與揭穿謊言間一進一退之偵探與犯人攻防過程外的敘事元素,不僅讓這個登場篇幅不多的配角人物有了性格與特質,讓配角人物的想法轉變帶給讀者一些可以延伸想像的空間,也讓做為主角之女性警察的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鮮明且多了趣味性。在前述同一篇故事中,讓死者在被殺害前曾經抽獎抽中一瓶酒之傳統商店的老老闆,以及經營傳統腳踏車店、被兇手利用來製造不在場證明的酒吧常客,本來可能對自己的人生都感覺有些茫然,但是在經過女性警察的訊問調查後,就好像突然看見光明與希望,對人生有了正向積極的想法。異於常人、總無法讓人不驚訝其職業竟是警察的主角,作者賦予其冷靜而疏離的人物形象,並利用這樣的人物形象,去書寫出無心插柳柳成蔭、辦案順便帶給人救贖的情節橋段,而這樣的橋段雖然對於主軸情節之展開來說只是過場,但是卻讓人讀起來有種像是走進深山小徑、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趣味。
至於本書各篇故事在倒敘形式推理小說情節上的表現,雖然沒有讓自己感覺驚豔,但也還算不失水準,所以讓自己對於系列作品接下去的發展還可以抱持相當期待。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希望が死んだ夜に

日本推理小說家天祢涼的長篇小說作品。作者過往作品《葬式組曲》為2013年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候補作,而其中收錄之〈父の葬式〉則是2013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候補作。自己過去閱讀《葬式組曲》的讀後感還算正面,所以當自己得知本書的出版訊息,並在看了amazon.co.jp網站上對本書的介紹後也覺得本書故事應該有可期待之處,便決定購入本書閱讀。而讀完本書後,感覺作者要走社會派推理小說家路線的意圖頗為強烈,而雖然本書可能只是作者發展多元創作風格的其中一次嘗試,但是就結果而論,自己並不覺得作者的嘗試沒有獲得預期的成果。
就一本推理小說來說,本書的敘事情節是有多重轉折的,但是本書所鋪陳出的謎團事件,以及本書透過情節轉折所製造出的懸疑感與起伏感,坦白說並不能算是表現得非常突出。一名主張自己殺害了同學的少女,卻不願意說明自己殺害同學的動機與原因;而前述謎團事件經過警察的調查與抽絲剝繭,其背後的真相有了數次翻轉,從兩人相約自殺但其中一人卻先自行了結生命,轉變成原本以為是自殺的死者,其實是被人殺害,而兇手在行兇後將現場偽裝成死者自殺。前述謎團事件相關細節隨著情節展開一一被釐清,而雖然有些事實資訊是讓人預想不到,但是由於其在情節展開中並沒有被適當地埋下線索或伏筆,也沒有被縝密地串接或構連到其他案情相關事實,所以沒有辦法讓自己讀來有種作者布局巧妙、敘事功力深厚的感覺。當然,作者讓本書敘事架構採雙軸線的型態,對自己來說或許也是個無法為故事情節加分或添色的選擇,因為兩條軸線交錯並行的敘事,反而減損了故事情節本身的起伏節奏,讓個別敘事軸線的展開都變得有點平鋪直敘,同時產生一種相互破梗的效果。
然而,本書可以引人入勝之處或不在於其推理小說的情節本身,而是其結合社會議題與推理小說情節的手法。作者在本書中探討了更不會為人所看見的城市中「貧窮家庭」問題,這些家庭無法落入「偏鄉學子力爭上游、只需要被拉一把」的刻板印象中,所以就更容易被城市看似富足舒適的「平均」生活所掩蓋。不夠社會化或者曾經有不幸遭遇的父母,常常是單親家庭,讓自己的子女無法獲得「健康で文化的な最低限度の生活」;而必須自求多福的子女們甚至必須照顧自己所依附的血親,要實現自我、追求夢想的希望其實是個奢侈而虛妄的念頭。應該要能提供協助的社會救助系統,在資源有限、社會觀感不佳等雙重壓力的夾擊下,往往無法提供這些城市中貧窮家庭所需要的援助。作者在本書中沒有探究什麼深刻或特別的理論或大道理,其只是表面地去觸及一個其實不複雜也不遙遠的社會問題,但是這樣的表面對通俗娛樂小說而言已經足夠,可以讓有點平淡的推理小說情節有了深度,也創造出讓讀者進一步省思的空間。
死者的父親在其母親死後變成單親爸爸,為了照顧女兒而必須減少工作量,但也因此導致收入減少,甚至後來成為被裁員的理由。無法忍受世俗批判眼光以及放不下自己的身段,這樣的單親家庭往往成為社會救助系統「撙節開支」的適格對象,而勉強維持一個華麗假象,只是這樣的家庭無法面對殘酷現實的逃避方法。雖然作者在本書中沒有把前述家庭的境遇描繪得很深入,也沒有去批判任何造成這樣境遇的人性或社會因素,但是這樣的深度或許就已足夠觸發同理心與省思。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琴乃木山荘の不思議事件簿

日本推理小說家大倉崇裕的作品。作者在本書中結合「山岳」與「日常の謎」兩種不同的敘事元素,意圖創作出具備系列作品性格與嶄新風格的短篇推理小說。作者以位於海拔2000多公尺的山中小屋為本書各篇故事的發生場景,並將故事情節設計成,由在山中小屋打工的新進女員工與資深男員工組成搭檔,負責解開不全然涉及犯罪卻讓人匪夷所思之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負責進行推理解謎的偵探是年齡不詳、來歷不明的資深男員工,而對山中小屋的過去並無太多了解、因為個人自身的因素選擇上山工作而對未來有著迷惘的新進女員工,則是對諸多事情均抱持疑問而等待被釐清的偵探助手。
整體來說,本書的各篇故事給自己一種過於「清淡」的感覺:兩種敘事元素在質量上都好像被處理得不夠到位,而各篇故事所涉及的人性情感被描寫得有些膚淺,所鋪陳出的謎團事件本身也似乎無法讓人感到緊張與懸疑。當然,前述論斷並非是要說作者所寫出、具備嶄新風格的短篇推理小說不夠水準;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或者就是因為作者把本書各篇故事寫得太過拘謹、正統與符合期待,才讓各篇故事反而變得有些「平淡無奇」。本書各篇故事並非是因為過於「日常」或「生活化」而給人平淡的感覺;對自己來說,各篇故事是因為敘事情節本身缺乏戲劇張力而無法讓讀者獲得閱讀的娛樂感。各篇故事所鋪陳的謎團事件並非完全沒有涉及惡意或刻意隱蔽事實的偽裝工作,但或許是受限於篇幅以及必須結合登山等敘事元素,各篇故事的敘事情節,並沒有製造出可以讓人讀起來可以感覺出乎意料或被誤導的轉折。
另一方面,作者所設計出的固定登場人物,對自己來說有點缺乏魅力,其被塑造出來的形象不夠突出、特質不夠鮮明。作者並沒有打算給在本書中負責推理解謎的偵探任何獨特的個性,所以反而是讓其形象有一種對讀者來說彷彿失去焦距的模糊感與距離感。偵探的行動是出自縝密思考的規劃,其所做出的正確推論也是基於其過人的觀察力以及分析能力;但是正因為如此,偵探就沒有人味,雖然或許作者是想賦予偵探一種神祕感,但是異於常人並不需要完全失去人的味道,在側寫與描繪本書各篇故事的固定登場人物時,讓這個人物沒有個性而流於平面單薄,對自己來說也是本書各篇故事讓自己感覺過於「清淡」的原因之一。
讓謎團事件發生在山上或許是本書的賣點,但是如果登山這樣一個敘事元素並沒有被活用來增加以謎團事件為基礎所形成之敘事情節的深度或趣味性,而謎團事件本身又只是被鋪陳得「四平八穩」的話,那本書中的各篇短篇推理小說或許是具備嶄新風格,但卻不會成為讓人感覺有趣的故事。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瑕疵借り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的作品,是其未曾在其他刊物上連載或發表過的全新創作。
塑造出可以讓其固定登場的特色人物,並圍繞著前述特色人物架構與延展出、可以一直被操作與演繹的情節元素、題材風格與世界觀,或許是發展出系列作品的一種手法。在本書所收錄的四篇故事中,均存在一個固定登場的特色人物、一項貫穿全書的關鍵情節元素、以及一種反覆出現的事件態樣,所以可說是具備了發展成為系列作品的條件與基礎。只是對自己來說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雖然作者的構思頗具創意而新穎,但是其是否能被持續操作與演繹來不斷產生不會落入窠臼的變化,或讓人存疑。
以台灣通用的概念來闡釋,在本書各篇故事中反覆出現的事件態樣是,如果一個不動產物件是曾經在裡面死過人的「凶宅」,則不動產管理公司為了要免除必須向後來的租屋者說明其為「凶宅」的義務,就會找個人頭租屋入住,藉以拉開與曾經發生過事故或案件的「過往」間相隔的時間,同時不讓該不動產物件荒廢過久。這個被安排入住的人頭就是本書所稱的「瑕疵借り」,而在本書各篇故事中固定登場的「瑕疵借り」是個謎樣男子,其無業、來歷不明且幾乎不會展現任何情緒,面對登門來訪、詢問之前房客遭遇什麼事的各色人物,其最後都能探究並推理出發生在之前房客身上的事件真相。
作者在本書中並不打算創作出充滿惡意或邪念的暗黑故事,反而是集中心力在撰寫能體現人性溫暖或帶給人正面力量的暖心故事,所以本書中沒有為了金錢或感情做出錯事的罪犯,死亡的原因也不是被謀殺,而是病死、自殺或事故。或許因為作者不想把故事寫得太像一般的推理小說,所以在本書的「凶宅」中所發生的謎團事件既不是讓人匪夷所思的密室殺人事件,也不是情節曲折或離奇的滅門血案;作者讓本身就是個謎團的「瑕疵借り」去探究的謎團是,自殺的人為何要尋死的動機、失蹤的人到底發生什麼事、其他人要隱匿跟死者相關的什麼資訊等等。不過,或許就是因為如此,所以本書各篇故事少了點懸疑與起伏,情節有點流於平淡,感覺是很努力地想要描述出有著濃厚人性情感的社會寫實劇,但是寫實的力道與深度不足,所鋪陳出的人性情感也不夠深刻或讓人可以產生共鳴。
自己在讀完之後比較有感覺的故事是〈保証人のスネップ〉。一名男子為了錢出賣自己的身分,當了一名女子在租屋時的保證人,而當女子失去聯絡並積欠房租時,男子必須負起清償責任,同時也出自怨懟的情緒而開始著手調查女子的下落。女子是因為遭遇意外而身亡,其所遺留、感謝男子幫其找到重生機會的一封信,成為鼓勵男子下定決心脫出現狀的契機。故事情節雖然缺乏明顯的起伏轉折,但至少所描繪的情感還算真誠,讓人可以有所共感。另一篇故事〈百尺竿頭にあり〉則是雖然死者自殺的動機還算出人意料,但是背後的情感卻有點偏激而非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