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ファーストラヴ

第159回2018年上半期直木賞的受賞作。總結來說,自己讀完本書後最直接的感想是,對本書為何能夠獲獎之原因感到困惑不解。
一開始作者鋪排出一個敘事進展方向之可能性很多的起頭,即一名努力想當上主播而正在從事相關求職活動的女大學生,用菜刀刺殺與自己其實沒有血緣關係的父親,但卻不肯說明為何殺人的動機,而一名女性臨床心理師受出版社的邀請,打算找出前述事件背後的真相並將之撰寫成書出版。這樣的故事起頭讓人會有所期待,想看看作者可以發展出什麼樣的敘事情節轉折、可以側寫出什麼樣的幽微人性心理。然而,閱讀本書故事到了後半段,開始察覺作者寫出的不過是個平庸淺薄的故事,既不夠煽情灑狗血,又不夠嚴肅深刻,其只是在書寫女大學生在父親絕對霸權的支配下,遭受了不當的對待並因而發展出自殘的習慣,而作者透過這樣的故事要探討或刻劃的人性心理,只是空洞、膚淺而破碎,不僅無法引起共鳴,甚至有讓人無法理解或接受之處。
本書故事的敘事架構亦稱不上工整或縝密。作者在前述描述女大學生弒父事件的主要敘事軸線外添加了一條敘事支線,即女性臨床心理師跟女大學生的辯護律師其實曾在大學時期發展出曖昧的關係,但是女性臨床心理師後來卻嫁給了辯護律師的哥哥,且兄弟兩人雖然感情深厚而融洽,但是其家庭關係卻有著複雜的一面。前述敘事支線跟主要敘事軸線之間並沒有產生任何相互牽引的相乘效果,也沒有因為有著什麼可以讓人相互參照的呼應情節、而讓人在閱讀時可以延展出更多的想像或觸發。更重要的是,敘事支線所描繪的三角關係既不深刻也不貼近現實,要從看肥皂劇的角度切入來看一段複雜激烈的情感糾葛是沒有,要從探討人性心理的角度切入來從中找出可以讓人一窺一個人過去經歷對其當下心情所產生之作用的蛛絲馬跡也是沒有。自己在讀完本書後所想問的問題是,作者寫這樣的故事到底是想帶給讀者什麼呢?情節不夠起伏曲折,更遑論有任何可以觸發人省思的廣度或深度,敘事節奏製造不出太多的懸疑感,人物形象也缺乏立體感,很難想像這樣的閱讀經驗可以讓人有什麼收穫。
自己在閱讀本書故事的前半段時,還一度幻想著,作者會在結局丟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事件真相,並在情節鋪陳的過程中,透過描述女性臨床心理師為探知真相而對事件所進行的抽絲剝繭,來製造出懸疑而引人入勝的戲劇張力。只是,伴隨自己的閱讀逐漸走到本書故事的後半段,自己漸漸認清本書從來都不是一本推理小說,其敘事情節的平鋪直敘讓自己了解到、自己曾經錯得離譜的事實。
當然,本書的故事並不是無趣或無聊到讓人無法閱讀下去的程度,只是因為其得了獎,所以讓自己有了過高的期待。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葬偽屋に涙はいらない 高浜セレナと4つの煩悩

日本推理小說家森晶麿「葬偽屋シリーズ」的第二部作品。自己尚未閱讀這個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而自己之所以會購入本書閱讀的原因,不外乎是被這個系列作品的背景設定所吸引,好奇作者可以從這樣的設定變出什麼花樣來。
本書共收錄4篇故事,其共通的背景設定是作者所虛構出來的一種特殊職業「葬偽屋」,從事這個職業的三名主角,主要是為上門的客戶提供舉辦假喪禮的服務,讓客戶可以透過假死來獲知只有人死後才會知道的資訊或事實。不過在本書各篇故事中委託主角們舉辦假喪禮的客戶,其真正的動機或許都不是其一開始所陳述的那樣簡單,這些客戶可能真正想要的是實現長久以來的願望、解決一個困難的現實問題、甚至是讓逍遙法外的罪犯露出馬腳等。前述客戶表面說出口的動機與心中暗自盤算的真正動機間的落差,就是作者透過本書各篇故事的情節鋪陳所要製造出的懸疑與轉折,而對自己來說,各篇故事的懸疑與轉折,在完成度與戲劇張力上是有滿明顯的好壞之別。
〈書物に頼りすぎた男〉是本書所收錄、最接近推理小說預設樣貌的一篇短篇小說,因為故事中有為了己身私欲而致人於死的罪犯,以及為尋求真相而設下陷阱讓罪犯之罪行無所遁形的關係人。在這篇故事中作者透過書中人物介紹了「プロバビリティの犯罪」的概念,其指涉犯罪者將其犯行的成功與否交由機率來決定,所以雖然犯罪者不能確定其犯行一定會成功,但一旦成功就會成立完全犯罪,因為無法完全確立犯罪者行動與所產生結果間的因果關係。此外,作者也安排書中人物賣弄了一下其在藝術方面的知識,其介紹矯飾主義(Mannerism,マニエリスム)代表性畫家Arcimboldo(アルチンボルド)。作者的掉書袋雖然不見得與故事之展開有多縝密的關聯,但至少讀來可以長點知識,填補故事情節本身的些許不足。
作者在〈カラス、なぜ泣くの?〉中則是探討血汗企業與過勞等較為嚴肅的社會議題,只是雖然其企圖心值得鼓勵,但成果卻差強人意。作者在該篇故事中所製造出的懸疑與轉折,即過勞的丈夫舉辦假喪禮不是為了控訴公司壓榨勞工的惡行而是要與自己老婆離婚,但是這個要求離婚的舉動其實是為了保護老婆不會因為自己之後的自殺行為而被公司索賠,這樣的情節展開對自己來說並不符合自己所認知到的人性心理。不過,自己對於作者收束這個故事的手法倒有些許共鳴:作者安排其中一名主角在街上巧遇當時已自殺身亡之過勞者的前妻,而前妻已有新的伴侶,主角請前妻不要忘記其前夫是因為不要讓其受到傷害才會提出離婚,但前妻回答既然已經離婚則這一切就都跟自己無關,只是在這樣冷淡的回應背後,主角認為其看到了前妻的濕潤眼眶。這樣的橋段某種程度寫出了在現實中亦有可能發生的幽微人性,人要務實地往前走,但是過去總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襲來,而雖然其或許衝擊不了任何現實,但卻也還是會為當事人帶來情緒上的微微波動。
〈亜麻色の髪の乙女〉裡面有個讓人會感到淡淡哀愁的愛戀故事,是不會獲得回應的單戀因為即將到來的死亡而有了個減少當事人遺憾的機會,只是這樣相較於死亡來說是虛妄而微小的幸福,卻已經是當事人可以求得的最大額度,如此便不免讓人感到淒涼。

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ふたえ

日本推理小說家白河三兎的作品。雖然本書所附解説將本書界定成「高校の修学旅行を題材とした六つの物語を収録した連作短編集」,不過自己在讀完之後,會比較傾向將本書界定為一本從多重人物視角出發來敘事的章回長篇小說,其所描述的故事為高中各種特立獨行之學生的所思所為,並且其以群像劇的方式,讓從不同人物之觀點所描述的各篇故事,最後收束在一個翻轉讀者預設想法的轉折結局上。雖然前述各篇故事或可以各自獨立並各自有完整的情節起承轉合,但是因為其有共通的敘事基調與人性觀察,所以對自己來說,各篇故事讀起來比較感覺到連貫性而非獨立感,其是通篇故事敘事主軸在展開過程中的鋪陳與曲折,而不僅僅是各自發展的單篇故事。
作者讓兩個不同的敘事時間交錯在各篇故事中,並藉此製造出混淆與誤導的效果,一方面是與書名的一種呼應,另一方面也是製造出懸疑感來增強轉折結局之衝擊性與戲劇張力的一種敘事手法。然而,由於作者採用多重人物視角的群像劇敘事架構,所以其無法聚焦於特定人物深層情感的勾勒與描繪,再加上轉折結局本身並沒有太具說服力的論理邏輯在支撐,因此當作者採取前述敘事手法想要讓轉折結局出人意料時,反而會讓自己有種被結局帶出各篇故事所共同營造出之敘事氛圍外的錯愕甚至是荒謬感,會疑惑不解於這樣的結局安排是為了什麼,並認為結局是畫蛇添足,破壞了各篇故事原本可以帶給自己在閱讀上的啟發與觸動。
如果結局不是讓自己這麼滿意的話,或許跟隨本書所附解説將本書界定為短篇小說集並忽略最後一篇描述出結局的故事,會是讓自己修正對本書之讀後感與評價的一種方法。而的確如果自己將各篇故事視為獨立的故事,並在閱讀過程中聚焦在作者如何去側寫出在校園群體生活中、因為個人特質半是自主被是被迫地過著離群索居生活之學生的不同樣貌,則自己對於本書的讀後感會正面許多。
舉例來說,〈素顔に重ねる〉就是一篇敘事情節雖不複雜但卻帶有青春哀愁感而具有情緒感染力的作品。一個沒有讓人感覺突出之特點到會讓人幾乎忘記其存在的女學生,因為參加學校校外教學活動來到了京都後,便策畫了一場透過裝扮成藝妓來改頭換面、靠近自己所心儀之男同學的行動。雖然完成裝扮後的藝妓成功吸引了心儀男同學的目光,但是那只是疊在自己所身處現實上的海市蜃樓,對於根本無心的人來說,是沒有機會從虛妄的幻影中看見任何的真實。人真的可以打破自己的特質為自己所設下的桎梏嗎?無法被人看見的平凡感是可以藉由努力作為來改變嗎?自己給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悲觀的否定。
或許由於自己也是有深深離群索居感的人,所以對於書中部分故事比較容易有所共鳴。〈偶然に重ねる〉是一篇讓自己有所省思的故事,其描述一個曾經被同儕視為愛算命之怪咖的女學生,在因緣際會下說中校外教學活動會發生意外後,便從此可以透過塔羅牌算命來吸引他人關注,進而脫離離群索居的處境。然而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自己是如何使用話術等技巧來製造算命準確的結果,而這樣虛構出來的形象,是否又是另一個束縛自我的囚籠呢?相較於離群索居的寂寞,是否站在人群中央的寂寞更讓人感到淒涼呢?

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The Mask of Dimitrios

「經典推理小說探索計畫」的第四部作品。本書的另一個書名是《A Coffin for Dimitrios》,其被英國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選為「the Top 100 Crime Novels of All Time」的第24名,亦被美國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選為「the Top 100 Mystery Novels of All Time」的第17名。本書故事背景是兩次世界大戰間的歐洲,主角為英國籍並曾在大學教授政治經濟學,但後來因為投身偵探小說的創作而轉職成為專業的小說家。主角在一次因緣際會下獲知有關一名僅知其名為Dimitrios之罪犯的片段資訊,進而對該名罪犯生平產生高度興趣,於是便展開一場橫跨歐洲的調查之旅,嘗試要拼湊出該名罪犯的行動軌跡並探知該名罪犯的想法與動機。然而原本被主角認為已經身亡的罪犯,不僅仍活在世上,還改名換姓並累積相當財富,主角在與自己道德原則有所牴觸的情況下,和曾經是罪犯之販毒同夥結盟,用黑函勒索罪犯,最後雖然成功引出罪犯現身,卻也製造出一場新的悲劇。
雖然本書故事被設定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間,但是對自己來說,那段期間的歷史氛圍以及歐陸政局變化,並不是在本書中很突出的情節敘事元素。即使這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歷史常識並不豐富,所以無法讀出作者在字裡行間所點綴的歷史風韻,但是自己在讀完本書後,感覺其故事主軸是在描述一名有相當智慧與操控人心能力、性格陰暗且未背負太多良知包袱的罪犯,如何順應情勢並利用所有可得資源,在不同國家境內從事不法勾當或犯下各種罪行來滿足其掌握權勢、掠奪金錢的慾望。
作者透過本書主角的跨國調查之旅,來鋪陳出該名罪犯百密一疏、未能澈底消滅的犯罪行為痕跡。這樣的敘事手法有製造懸疑的效果,讓圍繞在該名罪犯身上的謎團顯得深不可測。但除了製造懸疑的效果外,前述敘事手法亦產生了另外一種層次的效果,即透過曾涉及該名罪犯之犯罪行為的當事人向主角所陳述的事件內容,讓該名罪犯的人物像被側寫與勾勒出來,而這個邪惡、令人畏懼、會為一己私利構陷他人的人物像,雖然很鮮明地浮現,但卻又不是那麼明確而實在、完整而細緻地被描繪。這樣的敘事手法製造出一種引人入勝的朦朧美與距離感,雖然不是很特別或嶄新的手法,但是作者的運用與實踐卻也讓本書所獲讚譽並非浪得虛名。
然而,本書畢竟是在1939年所出版的作品,所以即使當時的時局是動盪不安,但是民風或許是「淳樸」的;更正確地說,或許在當時所發生的犯罪行為,是殘忍、非人道,但卻也是直接而原始的。殺人後讓人頂罪、密謀政治暗殺、毒品販賣、人口販運等等這些本書故事所描述的犯罪行為,其凶惡與泯滅人性都是沒有曲折而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其違反道德的程度都是可以明確被判定的。簡單來說,本書主角所追蹤調查的罪犯,就是智能甚高的一匹狼,遊走於國境之間,不對任何人或犯罪組織帶有感情或忠誠,只是被慾望驅使著,透過強取豪奪而壯大。對自己來說,當前世界的犯罪已經不再只是如此簡單,或更精準地說,當前世界的善惡已經不再只是二分,所以作者筆下的「頂級」罪犯,就是一個毫無良知與道義的個人黑道,其犯罪行為並沒有太值得自己去省思之處,也觸發不了太多的想像。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本書讓自己感覺有種陳舊感,有種故事裡的時間與世界離自己有段距離的感覺。即使距離有時是種美感,但是這次距離就是一種距離,本書故事寫一個好像天生就該是罪犯的人,其沒有掙扎或抗拒地就成為了罪犯,而這樣的人性對自己來說或許有點片面而淺薄。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噛みあわない会話と、ある過去について

日本推理小說家辻村深月的短篇小說集,收錄其4篇作品。
其中一篇〈ママ・はは〉是在一本由多位推理小說家聯手創作之短篇小說集《宮辻薬東宮》中初次發表,而自己過去閱讀該書時,比較重視的是該篇故事如何實踐該書所設定的編輯企劃,但這次閱讀本書,用本書其他篇故事所共同構築出的世界觀與共通主題來詮釋該篇故事,又有了不同的啟發與感觸。粗略地說,本書各篇故事的共通主題是小時候或學生時期的人際關係,在當事人成年後演變出不同的記憶版本,引發當事人間認知有所落差的對話,甚至導引出帶有衝突性、對不同當事人產生衝擊的行動。而從前述共通主題出發來重新詮釋〈ママ・はは〉的敘事情節,曾經吸引目光之幻想帶有驚悚意味的敘事元素不再是閱讀時著重的焦點,故事主角回憶其幼時如何承受母親嚴厲的掌控與管束,以及其與母親的關係如何因為某種未被解釋清楚的異變而發展成形成強烈對比的全新關係,這些情節反而啟發自己另一個方向的感觸與省思。
本書中讓自己感受到作者觀察人性有其獨到之處的故事是〈ナベちゃんのヨメ〉。該篇故事講述一名大學時期在眾多女性友人眼中是個草食男與工具人的男子,在有了交往對象並決定結婚後,接受對方的要求開始有些不近人情地逐步斷絕與過往女性友人、甚至是所有友人的往來。看在曾經自以為與該男子交情匪淺的大學時期女性友人們眼中,前述行動就是一種背叛,但是擔任敘事者的其中一名女性友人,開始比較冷靜不帶情緒地從客觀角度去解釋過去曾經有過的經歷以及當前所發生的事,便有了帶有反省意味的理解與釋懷。自以為自己是對方好友的女性友人們,在接受對方的付出時從未認知對方為自己可以交往的對象,也無法回應對方需要被當成唯一、需要成為視線焦點的期待,自然無法理解對方為何會接受把自己禁錮在封閉關係裡的感情。
另一篇故事〈パッとしない子〉則是讓自己有所共鳴。當紅炸子雞的國民偶像因為綜藝節目之企劃要重回過去曾就讀的小學訪問,而在小學中現職唯一一名曾教導過該偶像的老師,便被其他人問起過去教導過該偶像的點點滴滴。應偶像之要求,老師與其闢室單獨談話,此時偶像收起了燦爛的笑容,開始指出老師在其記憶中幾乎沒有印象的過去,而這些過去都是老師無心隨口的話語或舉止卻對偶像造成陰影甚至傷害。老師反覆述說偶像在過去其實是個不太起眼的小孩,但是這個「不太起眼」其實就是種漠視甚至輕蔑,而老師對其他人所說、過去一段算是美談的軼事,其實根本就是一場搞錯人的烏龍。其實人對於生命中的過客,即使有職業道德的要求,還是只有花費有限的心思,也難逃被主觀好惡所影響甚至左右;而人的記憶往往容易隨著世事變遷而被不斷改寫,但是自己記不得或記憶有誤的事情,對於其他人來說卻不見得是件可以記不得或記錯的小事,而記不得或記錯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傷害。

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風神の手

日本推理小說家道尾秀介的作品,是部敘事時間跨越數十年、描述一起有著秘密與謎團的事件如何牽引故事人物命運產生變化的長篇小說。
在amazon.co.jp網站上所揭載的本書廣宣中有這麼一句話:「道尾秀介にしか描けない世界観の傑作ミステリー」,而自己在讀完本書後認為,前述廣告文案或許沒有太言過其實。作者以撒網捕魚後收網的寫作手法,鋪陳出在有河流流經的小鎮上興建河堤時所發生的環保工安事件,如何讓一對年輕男女初萌芽的淡淡愛戀變成相隔兩地的各自生活,以及如何讓兩個小學生經歷一場將其中一人之親生父親從被監禁中救出的冒險,而後再以數十年後環保工安事件真相被揭開做為契機,讓前述兩條原本僅讓人感覺是發生在差不多時空背景中的平行敘事軸線有了交集與牽連。作者藉著前述故事情節的展開,帶出外在現實環境的情勢變化與人際關係的細膩互動是如何牽動幽微的人性情感,以及這樣的人性情感又如何讓故事人物做出選擇或採取行動,而前述選擇或行動會攪動現實並製造出改變,這樣的改變可能很劇烈,可能只是淡淡地在人物心口劃下一道淺淺傷痕,但不論如何,隨著時間流逝,真相有些已經被風化而不可考,再如何起伏的情緒在名為活下去的未來面前都是雲淡風輕。作者透過前述寫作手法,使用帶有其特色的文字筆觸與敘事語氣,傳達有其濃厚個人風格的世界觀,但是其所鋪陳出的故事情節展開卻仍然有相當的起伏轉折。從此角度來看,作者做為打滾多年的推理小說家並沒有在本書中砸了自己的招牌。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前述作者帶有其特色的文字筆觸與敘事語氣,有時會讓自己有種過於細膩幽微的感覺,在其撒網捕魚後收網的寫作手法中,產生一種讓自己感覺網撒得太遠、網目調整得太細的效果。在描寫故事人物間人際互動的時候,作者要放入之後故事情節在收網時必須用到的敘事伏線連接點,只是作者彷彿過於耽溺在自己所書寫橋段的獨特美學中,所以用了比較多的氣力在勾勒細節,而這樣過於工筆的技法讓部分故事情節變得對自己來說有點節奏拖泥帶水,閱讀起來不容易抓到焦點。作者想要營造出一種淡雅沉靜但又讓人感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敘事氛圍,但是這樣的氛圍卻有時影響到故事情節展開的流暢度。
作者意圖書寫出一個故事,在其中有複數因果關係在交錯著,而涉在其中的人所做出的選擇會無法預料地牽動另一個人的命運,且每個選擇都有相當程度的不由自主或迫於情勢。從這點來看,本書的表現是有實踐出作者所設定的意圖。作者進一步從前述所設定之意圖出發,構築出本書故事情節的曲折與懸宕,而整體說來,這樣的曲折與懸宕是有製造出戲劇張力,讓人讀來會有娛樂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