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ちょっと一杯のはずだったのに

日本推理小說家志駕晃的長篇小說作品。對自己來說,在同一個月內閱讀同一位作者兩本以上的作品是不太常見的事,而之所以這次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就只是因為自己一時衝動,購入作者至今所出版過的全部作品,雖然也就僅是三本文庫本小說而已。作者的第一本小說,雖然被說成是當年「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大賞的遺珠,但自己讀完之後並沒有給予太高的評價,所以自己竟會在不到一週的時間間隔內便選擇作者的第二本小說來閱讀,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被本書標題以及故事簡介勾起一定程度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作者的過往工作經歷,讓自己有所期待,想看看作者能有多大的能耐。
作者在ニッポン放送這家廣播電台任職超過30年以上,並在48歲的時候開始從事小說創作,而現在則仍然保有ニッポン放送關係企業董事跟小說家雙重身分。本書故事的男主角被設定成在廣播電台任職,而死者則是被設定成名利雙收的人氣女性漫畫家,在男主角任職的廣播電台主持深夜現場直播節目,並且與男主角發展出姐弟戀關係。這樣的設定與作者的過往工作經歷有所呼應,所以讓自己對本書的故事情節有所期待;然而,本書故事所鋪陳的謎團事件以及推理解謎過程,其實跟廣播電台並無太多關聯,所以作者的過往工作經歷,似乎也對提升本書故事內容的精緻度與娛樂性沒有太多實質幫助。
不過雖然作者的過往工作經歷沒有為本書表現增色太多,但是本書相較於作者的第一本小說,在故事敘事情節的結構縝密度上有相當長足的進步。作者在本書故事中不再放入太過龐雜的敘事元素,也把敘事軸線梳理成比較線性與單向的推展,所以本書讀來就不會跟在讀作者第一本小說時一樣,感覺故事很雜亂而且坑洞很多,而是感覺本書故事情節有比較明確的起承轉合,敘事推展的節奏也比較穩定。當然,就算不與作者第一本小說相比,本書的表現也還算稱得上是差強人意,雖然故事情節的轉折並沒有製造出太多的張力,但是在平穩展開的敘事中穿插著一些還算幽默有趣的橋段,讀來也就不至於感覺無趣。
例如,當本書故事的男主角因為喝醉而完全失去被認定發生殺人事件當晚的記憶,而警方在男主角嫌疑看似重大的情況下卻又只能蒐集到無法明確證明男主角犯案的狀況證據時,負責偵訊男主角的警察為了取得男主角的自白,竟然就和男主角開始一搭一唱地展開天馬行空甚至荒誕無稽的推理大亂鬥。男主角一直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犯下罪行但是完全記不起來,而警察則一直試圖突破無法解開的密室之謎,兩人對話就像是一場雙口相聲,有著裝傻與吐槽的一來一往,讀來感覺詼諧有趣。
本書故事進入後半段,傳統推理小說的形式開始浮現成形,死者身邊的關係人一一登場,而這群都有犯罪嫌疑的關係人後來被擔任偵探角色的律師集合到案發現場,律師在破解製造密室與混淆死亡時間等犯人所設下詭計的同時,也用計讓犯人坦承罪行。只是,本書所描述製造密室與混淆死亡時間等詭計,說實話有點平庸且新意不足,所以讓本書故事出現頭重腳輕的問題,讓自己感覺本書一開始所鋪陳出、男主角因喝酒喝到失憶而被懷疑犯下殺人罪行的有趣設定,到最後竟被收束成一個不太有創意且流於平淡的結局。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昭和探偵2

日本歷史時代小說家風野真知雄「昭和探偵シリーズ」的第二部作品。本書所收錄故事的章回數是從第五話到第八話,亦即是接續同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而由此或許可以推想,本系列作品應該是規劃要走章回小說的路線,即雖然各章回所敘述者均是獨立的故事,但會有一個貫穿全系列的大事件,並且這個大事件會在系列作品的情節發展至總結時帶出最大的高潮。
本書的第八話與第一部作品的第四話一樣,均點出與大事件有關的資訊,而這些資訊是由酒吧「遠い昭和」的媽媽桑以第一人稱敘事角度來敘說。該媽媽桑在每章回故事中均會登場,並會就主角偵探在該章回故事被委託調查之謎團事件提供推理提示給主角偵探。之所以該媽媽桑會如此神通廣大,因為其其實是雙胞胎姊妹,而兩人原本是美女刑警,退休後以酒吧媽媽桑身分做為掩護,隱身在市集中調查「昭和の巨悪」。目前對這個「昭和の巨悪」比較明確的說明是「昭和の暗闇に生きてきた巨悪の首魁」,但到底其是何方神聖,其又做了哪些窮凶惡極的壞事,則都還沒有被說明,而為什麼酒吧媽媽桑要如此大費周章且迂迴地試圖接近這個「昭和の巨悪」,也是要等到在本系列後續作品中才會有進一步的闡述。
對自己來說,本書中比較特別的故事是〈インベーダーゲームの取っ手泥棒?〉,原因無他,因為在該篇故事中主角偵探一開始被委託調查的奇妙事件,最後竟然連接到多年前發生的中國人社長墜樓身亡事件,並讓該事件變成一起精心設計的謀殺。本系列作品到目前為止,所描述的謎團事件都比較偏向是運用懷舊元素所設計出來的日常生活之謎,比較沒有犯罪的氣息,更不會有人被惡意的謀害;然而,該篇故事卻把系列作品的謎團事件拉到了一個不同的層次,有黑道登場,更有陰險的惡意在其中。
而另一篇故事〈脱がせたのはズロースか、ブルマーか?〉則是讓主角偵探受一名主業為建築營造不動產業的財團社長委託,去調查該社長在年輕時所陷入的初戀為何最後沒有開花結果的原因,以及社長初戀對象為什麼會拒絕社長的求歡並且毀棄婚約。然而,當主角偵探最後探出社長初戀對象的真意時,卻發現這個真意的背後是社長初戀對象嫌棄社長身上所帶有、昭和時代的貪婪與銅臭味,而這個貪婪與銅臭味,又是在向讀者暗示,「昭和の巨悪」不會只是懷舊或只是甜蜜帶點哀愁的回憶,而會是個更黑暗、更醜惡、更物慾橫流的凶險。也就是說,系列作品的走向會逐漸暗黑化,不會再只是書寫帶點幽默、讓人回憶古早時代的新奇謎團事件,而會開始走進陰暗深沉的政治經濟黑幕中。
本書故事所運用到、實際存在的敘事元素也好像是越來越多。例如,在〈お祖母ちゃんはなぜ、ラッタッタに乗った?〉中,宝塚歌劇団、日本知名女演員八千草薫等均被寫進故事裡,而將虛構人物與情節結合上實際存在的人物與敘事元素,除了可以增加故事的現實感外,也可以把系列作品所設定、不久之前的歷史情境,更立體而具象地營造出來。如果系列作品要書寫的是一個世代所共同擁有之集體記憶的話,把這個集體記憶中的最鮮明、最彷彿像是昨天才接觸到的人事物寫進故事裡,或許就能很直接而精準地達到喚起集體記憶的效果。舉例來說,「インベーダーゲーム」這款在台灣被俗稱為「小蜜蜂」的大型機台遊戲,當其被寫入故事時,或許就很能喚起自己所屬世代之兒時或少年時期的記憶,雖然後來該篇故事所謎團的謎團事件演變成一場謀殺,也就是前述〈インベーダーゲームの取っ手泥棒?〉所書寫的故事情節。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錆びた滑車

日本推理小說家若竹七海「葉村晶シリーズ」的長篇小說作品。在偵探小說專門書店擔任店員、同時兼任書店附屬偵探事務所之偵探的系列作品女主角,是個年過四十、生活貧困、總是有傷在身卻又常常因調查所需或捲入事件而必須搏命演出的特色人物,其形象鮮明且個性豐富。除了持續就前述女性偵探角色刻劃其人物特質並醞釀發酵其魅力外,系列作品的其他特色是,從看似雜亂且充滿窮酸氛圍的敘事軸線收束整合成前後呼應的縝密故事情節、充滿自虐性格的嘲諷與幽默、以及社會派冷硬偵探小說中該有的人情味與現實感。作者從孑然一身、身無長物之女性偵探的第一人稱視角出發來敘事,除了是讓系列作品有種遊走在社會底層或邊緣的獵奇但又帶著現實感的氛圍外,也是在走著社會派冷硬偵探小說路線的系列作品中加入較柔軟或較感情用事的調性。
然而,作者創作出前述富有特色的系列作品,對自己來說唯一的問題是,太過濃密與細緻的敘事,往往要求更高的閱讀專注度,而自己由於急性子追求快速與流暢的閱讀,則常常會因為無法跟上作者推展故事情節的節奏與步調,而有種像是被故事情節踢出來或拒在門外的閱讀挫敗感。不過,即便如此,自己還是會持續閱讀這個系列的作品,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其所具備的特有風格,讓即使在閱讀上有一點障礙的自己,還是會好奇想探知。作者還能用這樣具有特色的敘事元素,完成什麼樣的新意出來。
在本書中,作者還是展現其應有的寫作功力,先鋪陳出像是伏流般看似漫無章法的多重敘事軸線,而後透過埋藏其中之關鍵接點,將伏流一舉收束匯流成故事情節的大河,並讓其流向出乎讀者意料的結局出海口。女性偵探因為受委託調查某起事件而結識遭受車禍意外並因而負傷的男大學生,甚至捲入讓男大學生喪命的火災事件裡。在男大學生因車禍負傷與因火災致死的事件背後存在著謎團,包括男大學生的家庭隱情以及非法流通具鎮靜效果之處方藥或禁藥的犯罪事件等。本書所描述的個別事件是環環相扣卻又有各自的鋪陳與發展,而所構連起來的大事件卻又有其連貫性與整合感。另一方面,作者就其在本書中所拋出的謎團都有交待答案,而這些答案本身又是可以各自獨立卻也有所牽連。本書的敘事情節可以說是不負讀者對作者的期待,作者的應有實力算是有相當的發揮。
而人生已經算是走過一半、但是要說有什麼累積卻也乏善可陳的女性偵探,在本書中也持續表現其偶有帶刺嘲諷、偶有深沉人性體悟、偶有怨天尤人、但在無奈與勉為其難中仍積極應對難關與人生的生活態度與行事風格。作者讓女性偵探帶有某種兩面性格,一面是因為現實生活的艱難與殘酷而身心俱疲,所以難免會有點小惡毒且必須務實而堅強的過生活,另一面則是因為個性使然,所以仍然會帶著溫情的目光看待自己所遭逢的事件,並且還像是保有赤子之心般地,對人生還有積極應對的心情,同時也還懷抱的殘存的正義感。也是因為這樣的兩面性格,所以讓這個人物有了特色與魅力。而作者必須拿捏好火候地將這個兩面性格的魅力醞釀出來,在保持兩面性格可以平衡共存的情況下,又不至於讓其變得太過浮誇,或許這也是作者寫作功力的另一層展現吧!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スマホを落としただけなのに

本書是日本2016年第15回「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大賞的最終候補作《パスワード》改名後所出版的作品,除在日本已經被翻拍成電影外,中譯本也已經發行。對自己來說,因為電影宣傳讓自己有機會大致了解本書故事情節的梗概,所以便對本書感覺好奇,想知道作者如何將網路上個資外洩與虛構身分等議題結合連續殺人魔的題材而後玩出新意。
然而,當自己閱讀完本書後接著讀到書後所附的解説,發現解説給了本書相當的盛讚,只是即使如此,自己卻還是覺得前述大賞的評審們還是有點公信力,選擇讓本書停在最終選考的階段,因為畢竟本書給人的稚拙感還蠻強烈的,不論是在整合敘事元素或者構築敘事架構等面向,本書都有明顯瑕疵。
當然不可諱言,本書的題材算是新鮮有趣。故事的敘事情節從一個粗心大意的男性上班族掉了手機開始,竟牽連出犯案多起都不曾被發現的連續殺人犯,並讓男性上班族正在交往的美女派遣人員身陷危險當中。結合竊取個資、虛構身份、網路詐騙等手法,本書中的犯人讓每個被其殺害的人,雖然都是沒有什麼親友、離鄉背井隻身在東京打拼者,卻在死後仍被人認為其還活著,進而沒有人會去報案,警方也就不會展開調查,直到被埋藏在山裡的屍體因為自然環境的變化而被人發現為止。而因為犯人撿到手機而身陷危險的美女派遣人員,在犯人利用網路犯罪手法一步步逼近並讓其身陷千鈞一髮危機時,一個具有核彈效果的秘密被揭開,也讓本書故事情節進展到最後有了出人意料的轉折。
不過,因為挑戰新鮮有趣的題材,所以更顯出作者寫作功力的稚嫩,進而給人一種小孩開大車的感覺。作者選擇採用多重視角的敘事架構,分別從犯人、美女派遣人員以及警察的視角出發,交替著開展敘事,但是卻沒有辦法讓從不同視角出發所開展的敘事有相同的品質,同時作者對不同敘事軸線的整合也是相當潦草而凌亂。
作者或者犯下新人作家常見的錯誤,就是企圖心太大,想說的事情太多,但自己的能力卻是無法回應自己的企圖心,進而無法好好收拾整理自己所拋出來的所有敘事元素。作者有些敘事元素處理得虎頭蛇尾,有些敘事元素則是處理得沒有必要的深入,讓人讀來整體有種失衡感,同時會很明顯感受的作者在進行敘事時捉襟見肘的窘態。
雖然作者在描繪警方辦案過程上的敘事是本書很大的敗筆,但是自己最介意的是,作者很潦草地交待犯人如何犯下連續殺人案的動機與緣由。作者很廉價地讓犯人是因為其幼時處境而對母親產生報復情結,才會執意殺害與母親具備同樣樣貌的女性,但是這種情節寫得膚淺,就會讓人感覺粗糙,甚至會質疑作者的政治正確性。
因此,對自己來說閱讀本書就像是在淘金一般,要從被作者寫壞的故事裡,找到自己會覺得有趣的地方。不過,必須很持平地說,作者在本書中拋出的敘事元素,有些還算是有趣,甚至可以觸發人去想點什麼,所以閱讀本書也不能說是完全負面的經驗。例如,犯人留下被害人的手機,並藉由科技的協助,來製造被害人仍然活在世上的假象;雖然深入探究前述敘事情節還是會有在現實上說不太通的做作感,但是至少作者點出了,現代人聯絡感情的方式已不再是物理上的距離拉近,而是在電子通訊世界裡的資訊交流。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グアムの探偵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的作品。本書收錄5篇短篇小說,均是以在關島經營私家偵探社之三名男性偵探為主角。三名主角為祖孫三代的日裔美籍人士,亦可說是一脈單傳的世襲偵探,對於在其過往系列作品中多以女性偵探角色為主角的作者來說,或許可算是相當新鮮的設定。在本書結尾處有預告告知在2018年11月下旬將出版本系列作品的第二部,而本書的廣宣也以「待望の新シリーズ始動」來定位本書,看來作者開展新系列作品的意圖相當明顯,也就是說作者過往的系列作品應該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後續新作問世了。
本書一開始用類似引言的方式點出,關島的私家偵探與日本的私家偵探不同,前者不僅可以合法配槍,調查結果甚至在法庭上還可以被採為證據,所以其依法所擁有的權限跟後者有相當程度的落差。而作者把本書故事的背景拉到關島,或許就是要運用前述差別把其所創作之推理冒險小說的格局拉大。但作者的企圖心還不僅於此,其運用關島的特殊政治定位,例如居民是美國公民但不具備選舉美國總統的選舉權等,以及關島的經濟文化特色與歷史淵源,例如當年西班牙殖民勢力入侵、在屠殺大量非天主教徒後、又從菲律賓強制移民許多人口進來填補勞動力缺口等,嘗試讓本系列作品有更深一層的政治經濟批判與社會文化省思。當然,本書是通俗娛樂小說,再怎麼想要評論現況或探究現實也只能點到為止,故事敘事情節的轉折還是製造故事張力的最關鍵因素,所以雖然作者有顯現企圖心,但為求不減損故事的娛樂性與精彩度,其所有批判與省思都是觸到表面,不過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就是了。
那本書故事情節的轉折表現如何呢?整體來說是有相當水準。因為作者這次抱有擴大故事格局的企圖心,所以其所設計的敘事情節轉折都有構連到一些人性心理面、甚至是社會經濟文化面的課題,雖然深度不深、分量也非深厚,但是至少沒有刻意斧鑿的痕跡,也不會讓人讀來會感覺做作。
在〈ソリッド・シチュエーション〉中,日本女性觀光客被綁架,但隨著事件發展,卻發現綁架犯的行徑相當詭異而難以理解,到最後偵探解釋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才讓人驚覺,人心是可以如此狹隘與扭曲。另一篇故事〈ヨハネ・パウロニ世は踊らず〉則是道出菲律賓裔移民社群之間互助性高的緊密關係,但是當人心不敵慾望與貪婪,欺騙與背叛便將人性中相互扶持援助的美德消滅殆盡。而在〈アガニアショッピングセンター〉中,因投資虧損而簽下高利貸債務的一家人漏夜逃跑,而遺留下來的豪宅變成被霸凌的小孩離家出走的藏身之處,作者把兩種際遇所引發的事件縝密地扣連,讓敘事情節有峰迴路轉之處,也有人性心理的幽微,該篇故事或許可說是作者敘事功力的高度展現。
不過,或許是自己的吹毛求疵,自己感覺本書有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作者沒有很深入地刻劃或塑造本書主要登場人物的性格與特色,所以感覺上主角們的光芒有點被敘事情節的轉折所掩蓋。雖然應該可以有更多的發揮,但是自己感覺作者這次只是平面膚淺地把本書的主角們給帶進故事中,而沒有給他們更發光發熱的空間與可能。當然,因為會發展出系列作品,所以還來日方長有的是機會,但是作者在本書有嘗試讓祖孫父子三人透過相互吐槽來展現個人特色,而其效果對自己來說是力道不足,只有給自己畫蛇添足感而已。

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

The Friend

目前是the National Book Awards 2018 for Fiction的finalist。
自己在讀完本書後,雖然還沒有看過其他同場競爭的作品,不過直覺上覺得本書應該是陪榜而不太可能獲獎。會有這樣的感覺並非因為本書不精彩,而是因為其情節敘事對自己來說是有些鬆散與虎頭蛇尾,在題材選擇上也有點小眾而給人一種作者活在自己狹隘生活圈的觀感。不過,這些瑕疵都不算太過嚴重,本書對自己來說還是有可讀性,表現也還算不差,只要自己不要執著地想把本書界定成一本小說,期待其述說出一篇結構縝密而有轉折的故事,並且在其中的角色人物是被深刻刻劃而能觸發對人性的省思。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比較是把本書的敘事當成是一個作者的獨白式散文,雖然是虛構但是卻不是敘事而是在抒情,是種作者對其生活經驗進行省思或批判的隨筆,而這樣的認知對自己來說是比較能夠讓自己客觀評價本書表現的一種切入角度。雖然本書還是有故事情節,但是卻有些結構散漫而空洞貧瘠,如果自己太著眼於故事情節,就會拉低自己對本書的評價。
本書的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一名同時有在教授寫作的作家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曾經是其學生、現在則亦是作家兼老師身分的第一人稱敘事者,開始回顧並省思兩人之間亦師亦友、甚至觸碰到曖昧界線的關係。自殺的作家是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歷任三任老婆,但與第一人稱敘事者間則一直保持相當緊密的朋友關係。自殺的作家身後留下一隻老狗,第三任老婆無意飼養而半是勸說半是強迫地將老狗託付給第一人稱敘事者,但第一人稱敘事者所住公寓卻不允許房客飼養寵物。第一人稱敘事者一方面反思自己與自殺之作家間的關係、寫作的本質以及文學到底是什麼等課題,另一方面也與老狗從陌生到發展出情感上的羈絆,並且透過由心理諮商師開出證明第一人稱敘事者需要老狗陪伴的證明,來讓老狗可以繼續待在第一人稱敘事者所住的公寓中。
只是本書故事情節發展到了後段,作者做了一個翻轉,讓在故事中應該是自殺身亡的作家,其在現實中所投射的對象其實只是自殺未遂,並透過這個橋段來帶出敘事標的的轉換,讓原本故事中第一人稱敘事者一直用來指涉自殺之作家的第二人稱you,在最後的章節中變成是指涉老狗。然而,由於作者並沒有明確給本書中角色人物姓名(故事裡面唯一有名字的是老狗),所以前述轉換的發生其實是有點曖昧的,特別是當第一人稱敘事者從故事裡的虛構敘事跳到說明故事裡的現實時,第一人稱敘事者是將其敘事給第三人稱化,變成是在描述一個woman去探望一名自殺未遂的男性友人,後者詢問前者目前寫作的狀況,前者交代說自己在寫一篇主角是隻狗的故事。轉換後的第三人稱敘事與故事裡第一人稱敘事者所講述的敘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其實是有些曖昧不明確的。而故事到了最後,第一人稱敘事者的friend從原本的自殺身亡之作家變成了老狗,這樣的情感轉移,或者是說明了,第一人稱敘事者一直是自殺身亡之作家生命中距離最接近的旁觀者,直到老狗的出現才真正有了情感的寄託。
不看整體敘事而去看作者在書中時而丟出之對生活或文學創作的省思或批判,可能會讓閱讀本書變得比較有趣。「In the end, writing and photography probably destroy more of the past than they ever preserve of it」,這句話在本書倒數第3頁上出現,卻讓自己對本書敘事產生一個不同的認知。或者作者在書寫所謂的友情,不論是存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都是一種自我療癒或遺忘的過程,特別是當這段情感上相互依存的關係終將會因為其中一造的死亡或離去而必須告終時,書寫何嘗不是一種放下的儀式或程序?特別是當本書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者時而表達,自己從未確知老狗的內心真意時,所謂的書寫不過就是一種想像與自我慰藉的過程,其將眼前或記憶中的事物用自己所能理解或甚至所偏愛的方式組構,而當組構完成後,真實也就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