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0日 星期日

ゆるキャラの恐怖 桑潟幸一准教授のスタイリッシュな生活3

日本推理小說家奥泉光的作品,收錄兩篇篇幅應該算是中篇小說的故事。本書為系列作品的最新作,所以作者在本書的兩篇故事中並沒有花什麼氣力去塑造人物的形象特徵或性格特質,而是很直接地就破題進入其誇張嘲諷特定領域現實生活的黑色幽默中。
對自己來說,要將本書歸類成一部推理小說,雖然不會太勉強,因為畢竟本書故事還是有鋪陳出謎團事件並敘述推理解謎的過程,甚至也有發揮偵探功能的角色人物登場,但如果只是純粹把本書當成一部推理小說來論斷其表現,則可能會給本書過低、不相稱且失之偏頗的評價。之所以會這樣說,原因無他,就是因為本書故事對現實的誇張嘲諷,表現得太過搶眼,導致其鋪陳謎團與描述解謎的敘事情節相形失色,所以如果只是把本書當成一本推理小說來評價,就會有一種喧賓奪主、買櫝還珠的感覺。更進一步來說,本書故事選擇運用荒謬的敘事元素來增加其幽默嘲諷的張力與渲染力,所以當這些元素因為在同一個故事裡而必須也被用在推理小說的敘事情節中時,就會與推理小說敘事情節在架構上必須要有的嚴謹產生衝突。白話一點地說,因為本書故事情節就是荒謬、好笑與不正經,這也是其有趣之處與賣點之所在,所以當故事中的謎團事件需要有個合理解釋來將之收尾時,這個解釋的「合理性」就很難被建立,畢竟整個故事就是一齣不斷在顛覆常識、挑戰常理的荒謬劇,那怎能期待一件本身就很荒謬的謎團事件,會有一個正經而嚴謹的結局?
舉例來說,在書名同名作中,在排名吊車尾之大學任教的主角,被迫要穿著學校吉祥物的人偶裝,參加大學吉祥物表演競賽。前述賽事是在一個以校園裡有養殖鹿而聞名的學校裡舉辦,而當主角的出賽順序被安排為壓軸出場,且主角一出場就被狂奔而來的鹿撞飛出舞台時,這樣的事件為何會發生,又到底是何人出於何種目的要對主角做出這種事,就成為在該篇故事中最後要被找出答案的謎團。尚不說主角所任教大學的吉祥物是個頭披金髮、長相是韓流明星風的地藏王菩薩,一場讓不同大學吉祥物人偶同台表演競技的活動,讀來雖然讓人感覺荒謬滑稽,卻也還是能想像得到作者這個誇張的發想是要去嘲諷怎麼樣的現實。只是正是因為作者的幽默頗為生動有趣,寫出一個讓人想像起來就會忍不住笑意的場景,所以即使在這樣的場景中發生讓人無法一眼看穿真相的謎團事件,也不會讓人讀起來有懸疑或驚悚的感覺,而只會感覺就算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是荒誕無稽也沒什麼問題,因為閱讀這篇故事就是要享受作者在其中所書寫出的荒謬喜感。作者最後向讀者說明的謎團事件背後真相是,有人為了求勝,意圖製造出會讓評審大笑的意外,藉以博取評審的好感。如果認真看待會覺得這樣的推理解謎情節有點輕浮不正經,也不夠懸疑曲折,但是放入荒謬無極限的故事情境中卻又無違和感。或許應該這麼說,只要不要執著地想讀到一篇情節轉折讓人拍案叫絕的推理小說,就可以好好享受透過作者的幽默嘲諷去直視生活現實的趣味。
在本書故事中,作者不斷地發揮創意,讓主角的生活狀況越來越悲慘淒涼。總是貧困的主角,即使在大學任教,卻也無法求得溫飽,所以總是在尋找免費的食材,例如去抓蟬或者去採野菇來吃。作者筆下的貧困生活或許是已經偏離現實的誇飾,但是其所要引導讀者去省思的事情是,在高等教育已逐漸功利化與商業化的今日,排名在後段班的學校重視招生遠超過重視研究與教學,所以當大學教師的地位不再崇高時,其所獲待遇自然也就不會太好。當去高中推銷學校、拉學生來就讀、辦活動做公關等營業行為已經成為大學教師的主要工作,而教學、研究甚至是行政工作都只是次要時,代筆寫論文、有專門業者幫忙設計教材等高教向下沈淪的現象,即使在作者的筆下是荒誕無稽到讓人發噱的故事情節橋段,但是在誇大的描述中還是不免帶著些許真實,會讓人笑但是卻無法真正開懷大笑,因為從這些誇大的描述中還是會看到殘酷的現實,而會讓人讀完感到有點心寒。

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美しき愚かものたちのタブロー

日本小說家原田マハ的長篇小說作品。以史實做為基礎,登場人物幾乎都是在歷史上曾實際存在的人物,連主角都是以實際存在之人物做為原型、改個名字、加點油添點醋後所形塑出來的虛構人物。閱讀這樣一本跟史實相當貼近的小說能有怎麼樣的趣味呢?對本書故事所言及史實毫無所知的自己,可以在不去細究本書故事情節到底幾分是真、幾分是想像的情況下,單純接受作者對於史實的詮釋與修飾,而即使自己有稍微查一下本書故事所言及史實的內容與背景,但是放任作者去潤色、增修甚至竄改,或許也是尊重作者身為一個創作者而非藝術史老師的立場,並讓作者發揮創作者應有的作用與價值。對自己來說,閱讀本書或許應該要著重的是,在本書故事中作者如何詮釋史實、如何聚焦在特定事實細節但略去其他、如何發揮想像力來潤色史實或填補史實未曾敘明部分等面向,也就是讓自己透過作者所使用的濾鏡與修圖軟體,去接觸作者基於史實材料所建構出來的敘事情節,並且從這樣的敘事情節中體會作者所要描繪與剖析的人性情感。
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敘述的史實,其實是很片段而粗略的,有些比較細微或枝節的事件被作者用工筆、幾近鉅細靡遺地描繪出來,而且其中或多或少有作者自己的加油添醋,但有些發生過程歷時多年的變動或波折,則是被作者在幾行字內就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整體來說,本書故事因為是立基於史實材料上所創作出來的產物,所以敘事情節並不會有太多的冒險色彩或起伏轉折,在故事中登場的人物也無法有天時地利人和來幫助其突破困境、逆轉局勢。本書故事不可能高潮迭起到多麼出人意料,因為其結局已底定,所以也就變不出什麼花樣來讓讀者跌破眼鏡、拍案叫絕。因此,閱讀本書或許是讓一個像自己一樣、原本對「松方コレクション」一無所知的人,如果有被激起好奇心的話,可以初步掌握一些線索,進而去找出更多相關資訊來增長見識。但是即使是個懶惰的讀者,沒有被激發出任何動力或熱情去自發性地考據相關史實,在無從比對本書故事與史實間異同的情況下,閱讀本書還是可以獲得另一種層次的趣味,其並非來自敘事情節的起伏轉折,而是來自於作者對於故事人物的描繪刻劃。
作者所描繪出、花費相當心力與財富在收購畫作等藝術品的富豪,給自己一個活在矛盾衝突中、本身也充滿矛盾衝突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富豪順應時勢、把握機會,所以快速累積財富,並且得以意氣風發、不可一世地做著,別人做不到或即使能做到也不會有氣魄與眼界去做的事。但另一方面,就算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國族大義,富豪還是屈從於軍事威權而選擇踰越界線,並且隨著時運走向轉變,其終究還是不敵命運的擺布,在情勢比人強的情況下失去所有,曾經的富裕如同鏡花水月般虛妄無常。此外,富豪大肆收購藝術品的舉動,看似是出自對藝術重要性的體認以及對提升社會文化素質的使命感,卻又看似只是在滿足自己無謂的競爭心理,以及暴發戶膚淺的野心與慾望。在選擇該收購哪一件作品時,富豪會聽從自己信任的專家所提供的意見,甚至因而改變自己一開始的決定,但富豪時而做出主觀而果決的判斷,卻又展現出霸氣的一面。雖然書寫出人物性格上的矛盾不見得會讓人物形象有立體感或有深度,但是作者所塑造出的富豪人物形象,卻可說是還算有血有肉,讓人讀來感覺生動有趣。
曾經是飛行員、但後來成為替富豪管理其留在巴黎之藝術品收藏的男子,在納粹占領法國的期間,雖早已失去來自富豪的資助,卻仍然盡心盡力保護藝術品收藏不受損傷。男子有著老派的忠誠性格,重情重諾,而其彷彿為了信守保護好藝術品之承諾而失去許多的人生,在作者的詮釋與再現下,變得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論斷或評價。留在法國或許有部分原因是為了自己所愛的女人,但是身為異鄉人,難以融入當地生活圈成為其必須背負的十字架,即使離群索居讓其更能妥善保護藝術品收藏。雖然稱不上擁有什麼藝術專業知識,但是出自自己的天性或直覺,男子被特定畫作的美感所吸引,而這樣愛上藝術的情感是更為純粹而樸實。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所描繪出的男子人生經歷,讓自己很能投入情感,所得到的觸發也不少。

2019年6月22日 星期六

検事の信義

日本推理小說家柚月裕子「佐方貞人シリーズ」的短篇小說集,共收錄4篇故事。之前曾閱讀過同系列的另一部作品《検事の本懐》,當時自己的讀後感是覺得,做為一本推理小說,故事情節較無轉折與懸疑;不過,這次閱讀完本書,卻彷彿可以感覺到系列作品的「進化」。在本書收錄故事中所描述的謎團事件,或許稱不上是多麼離奇或詭異,但即使這些故事是比較偏向社會寫實風格,並著重於側寫人性情感,其敘事情節卻仍然有讓人無法簡單預想得到的轉折,並非只是平鋪直敘而有營造出還算可以引人入勝的懸疑感。或許應該這麼說,本書收錄故事並非要挑戰讀者的推理能力或想像力,其並未追求要讓讀者讀到結尾處才知道原來作者的構思是如此機巧,其是讓讀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作者就是要書寫幽微曲折的人性情感,雖然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性情感,還是要等到讀者讀到最後才能掌握全貌。
舉例來說,在〈裁きを望む〉中,身為系列作品靈魂人物的檢察官,為其負責公訴之竊盜案件的被告,在言詞辯論的過程中做出無罪宣告,原因是經查證,原本被認為是失竊物的手錶,其實被害人送給被告的禮物,而被告其實是被害人的私生子。這樣戲劇化的展開,讓檢察官心生懷疑而決定深入調查整件事情的背後是否有任何隱情,特別是被告並未在一開始就提出對其有利的證據,即其在所認定之案發時間前就已經將手錶送修,表示手錶早在案發前就已經為其所有。而後經過檢察官的審慎調查,發現這一切都是被告的精心布局,其目的是要透過一事不再審的法律原則,讓其侵入民宅置換遺書的犯罪行為可以不被追訴,因為當其在被起訴侵入民宅竊取財物後被宣告無罪時,司法體系將無法就其侵入同一民宅的行為再行起訴或審理。前述情節轉折並非容易被預想得到,特別是一個人刻意要讓自己被起訴並讓自己所涉案件進入司法程序,這樣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行為在該篇故事中最後得以被解釋,不論這個解釋是否能讓自己覺得合情合理,作者所描述的行為動機是否讓自己可以接受或認同,但是至少前述情節轉折本身讀來讓人可以感覺有趣,而這或許就表示該篇故事做為一種娛樂算是有達到其效果。
不過,在本書各篇故事中,身為主角的檢察官,其人物形象的立體感或深度,讓自己讀來感覺上有點不足,或許是受到短篇小說的篇幅限制,所以作者選擇著重在故事情節的鋪陳而非人物性格的刻劃,但是當故事的靈魂人物讀來總是給人一個像是樣板一般的形象,或許就會讓故事讀起來給人一種在不斷複製既定模式的感覺。主角像是在背誦教條一般地,時而說出自己所堅信的正義是「罪を、まっとうに裁かせること」,而每當其在了解案情的過程中察覺到些微的不對勁,就會毫無顧慮地展開調查,想要為其感覺不對勁之處找出事情為何會有如此發展的原因。就算在體制裡總會有些理念不同的人,對主角的行為舉止抱持質疑態度或甚至感到不滿,也總有些現實狀況會成為主角伸張其正義的阻力,但是主角總是堅定其信念,認真對待其所經手的每件案件,並在感覺到異樣時,投入心力調查案件背後被隱藏的真相。主角應該要具備充滿正能量、聰明敏銳的正義凜然形象,這點無可厚非,但是當本書故事是偏向社會寫實風格並著重描寫人性情感時,主角的人物形象若能較接近凡人一點,較有七情六慾一點,或許會讓本書故事更可以觸動人心。
而如果主角的人物形象只是符合一個較為刻板的正義鬥士形象,同時故事情節又沒有太能引人入勝的懸疑感,這時候該篇故事可能就無法讓人讀來感覺非常有趣。例如,〈信義を守る〉描述一起55歲兒子殺害自己所照護、患有癡呆症之85歲母親的案件,主角在閱讀案情相關文件時,察覺被告行兇後有段時間的行為無法被合理解釋,於是便展開調查,希望找出整起案件背後是否有與表面上被認定之事實有所出入的隱情。由於主角只是負責公訴的檢察官,其太深入調查案件等於是對負責偵查的檢察官表達不信任與質疑,而最後當主角找出真相並在法庭上做出相當特例的求刑時,其與負責偵查的檢察官發生衝突也就無可避免。然而,當該篇故事所描述出的謎團其實不夠懸疑時,主角在故事裡排除萬難所實踐的正義,感覺上就好像有點膚淺、有點過於單純,進而讓該篇故事讀來有點索然無味。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悪の五輪

日本推理小說家月村了衛的長篇小說作品。雖然沒有像作者過往作品《東京輪舞》一樣的格局以及讓虛構與史實緊密扣合的以假亂真感,但是自己在讀完本書後,覺得本書的表現仍可說是有維持作者應有的水準。在本書中,作者將片段的史實拼貼在其所虛構出的故事上,並藉此傳達其對從日本敗戰後到1964年東京奧運間之社會政治情勢的詮釋與評價。當然本書是本娛樂小說,所以作者對前述時代的詮釋與評價絕非嚴謹而深入,其在本書故事中所言及之當時的政治局勢、社會風氣、甚至是各派黑道勢力的競逐與消長,不論有多少是作者從歷史資料中轉化而出、又有多少是作者自己的想像與杜撰,本質上都是作者要用來增加本書故事情節之戲劇張力的敘事元素,而非作者用來評論歷史的素材。只是雖然作者還是個說書人,所以在本書中還是要講述出一個高潮迭起的故事來娛樂讀者,但是在其偶爾認真嚴肅的須臾片刻裡,作者透過書寫歷史洪流中的涓滴,就算是其為了自己論述的方便而加油添醋出來的想像,還是展現了其對於社會變遷的省思以及對於人性的觀察。
一開始閱讀本書時,自己並不是很能將情感投射到故事情節中,因為自己不太能理解,本書故事的主角為什麼會答應,要幫助一個性格卑鄙自私的電影導演爭取負責拍攝東京奧運紀錄片的機會。但是當自己讀完本書時,卻對本書故事的結局有相當的共鳴與觸發。主角在用盡所有手段後卻還是像海中撈月般地徒勞無功,即使曾受到各方勢力出自不同理由在背後暗地支持,卻還是敗在自己所幫助的電影導演根本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作者書寫出這樣的結局,是透過創作出一個主角無法違抗命運的悲劇,來讓讀者目睹一個其實人再努力也勝不了天、夢想再美也終將幻滅的殘酷現實。主角為了實現一個其實很虛妄的目標賠上自己的一切,被人心難以掌握的算計權謀以及人性很難導正的醜陋卑劣所拖累,只能淒涼惆悵地追憶著再也不會出現在自己面前、只存在在自己記憶裡的人影,並無可奈何地接受自己是被遺留下來的一方,必須自己孑然一身地繼續活下去,即使前途茫茫,天地偌大卻沒有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當日本社會嘗試透過舉辦奧運來鼓舞因為戰敗而潰散的民心士氣時,一種景氣復甦而所有事物均在進步中的假象,掩蓋了其實過去從來不可能被澈底切割後斷裂,只是變成冤魂依附在現實上,被視而不見或刻意排除的事實。所以,舊勢力仍然擁有資源可以在檯面下操縱局勢或爭權奪利,政治上的派閥鬥爭,黑道幫派搶地盤與勢力,這些社會現實並沒有也從不會消失,而舉辦奧運的光鮮亮麗,只是在粉飾這些社會現實的存在,並且提供一個新的戰場讓鬥爭與掠奪可以持續進行。另一方面,因為歷史淵源或戰爭而來到日本國境內的外國人,即使背負著異鄉人的原罪卻還是在日本落地生根,但是這些人即使在戰後的日本社會裡,仍需要去面對被歧視與被排擠的困境。反對歧視與爭取被平等對待的運動雖然持續進行著,但是改變差別意識深入滲透的社會風氣並非簡單的事,特別是所有的抗爭都可能涉入不純正的動機,所採取的手段也不必然都如同所秉持的理念一樣正大光明。總之,社會現實的陰暗面沒有改變,人性的自私殘暴即使打著正義或理想的旗幟卻還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猛獸,作者在本書中所描繪的日本戰後光景,舉辦奧運只是場絢爛煙火,在一瞬煙火被照亮的夜空下,要踩著別人往上爬的人還是汲汲營營地展現其慾望,而在鬥爭中敗下陣來的人,其下場則是讓人不勝唏噓。
人心奸巧且慾望無窮是不太可能會有所改變的事,而即使時局持續變化著,跟不上變化後就被淘汰的人也只會不斷地出現。在本書故事中,一個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打架能力、單槍匹馬行走在黑道世界裡的流氓,曾經成為主角實現目標的一大助力。只是當局勢比人強,曾經是武器的長才在被現實綁手綁腳後還是只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時,曾經叱吒風雲、威風一時的人物,也終將無法與現實對抗而敗北。人都是在一個自己無法掌握的現實中求取生存,當所身處現實已經不再是或從來不曾是自己所能適應或能讓自己有所發揮的環境時,結果就可能是曾經風光但晚景淒涼,或者是生不逢時而總是懷才不遇。本書故事書寫主角的挫敗,也是要讀者去正視,人要逆勢而為就是螳臂當車的殘忍事實。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ノースライト

日本推理小說家横山秀夫的長篇小說作品。在本書故事中沒有偵探、沒有警察、甚至沒有犯罪嫌疑人登場,沒有蓄意謀殺、沒有犯罪計謀、沒有兇惡人性、甚至沒有意圖透過傷害他人來滿足私慾或謀取利益的惡意。雖然有些許情節涉及政治鬥爭以及新聞媒體預設立場的報導,讀來還是會讓人感覺有觸及到一些社會現實的陰暗面,但是整體來說,本書故事讀來是給人一種正向有希望的感覺,是在描述人性即使遭遇困境、陷入低潮或面對疑雲重重的狀況,也還是可以有溫暖的善意與積極的作為。不過本書故事並非天真與膚淺地歌頌人性本善、活著就有希望,而是透過寫實的筆觸與風格,書寫並沒有過人智慧或獨特性格的平凡人,在遭遇到稱不上獵奇犯罪事件的謎團以及日常生活的波折不順遂時,如何尋求突破困境與找出真相,並在過程中守住做人處事的原則,以及展現出人性的價值與正面意義。
本書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建築師,在日本泡沫經濟崩盤後受僱於昔日同窗所開設的小型建築師事務所,離婚且有一個與前妻同住的女兒。主角接受一對育有三子的夫妻委託,設計並建造出可讓一家五口居住的獨棟住宅,而這棟住宅後來還入選一項特色風格建築200選的活動。然而,當主角因緣際會地得知委託人一家人並沒有實際搬遷入住到該棟住宅內,甚至委託人還無法聯繫上、行蹤不明宛如人間蒸發時,主角一方面擔心委託人是否發生意外,另一方面則是想追問委託人一家人對其作品有何觀感與意見,便開始著手追查委託人的下落以及其當初為何要委託主角設計建造住宅的理由。
委託人的失蹤讓人感覺事情並不單純,而主角在調查過程中陸陸續續所獲得的資訊與線索,更是讓謎團事件所牽涉的隱情,格局放大與層次繁複化。舉例來說,主角在無人居住的前述住宅中發現一張椅子,這張椅子的設計有可能是出自歷史上實際存在、曾在1933年至1936年間待在日本的德國建築師ブルーノ.タウト(Bruno Julius Florian Taut)之手,而更深入追查之後主角發現,委託人家族中或許曾經有人與前述德國建築師有過交集。然而,對自己來說可惜的是,作者在本書故事中一開始鋪陳出一個看似內情並不簡單、甚至有可能是結合史實與虛構的謎團,但是當故事的情節敘事進展到最後時,作者在收束所有線索後為謎團事件所建構出的背後真相竟是,一對兄妹偽裝成夫妻,為了替曾衝動失手害死主角父親的兩人父親完成贖罪的遺願,透過管道找到主角,委託主角設計打造出主角自己想要的住宅。雖然這是讓人預想不到的轉折,用來收束故事中曾被鋪陳出的種種線索也並非不合情合理,但是當主角父親與委託人父親之間發生衝突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一隻做為寵物豢養的九官鳥時,對於這樣的機緣巧合,以及背後所涉及的人性情感,說實話自己並無法產生太多共感,進而就會讓自己感覺本書故事收尾得有點潦草,虎頭蛇尾。
本書故事情節的另一條敘事支線是,主角任職的建築師事務所參與設計建造女性畫家紀念碑的公共工程投標,但是卻被新聞媒體爆出,建築師事務所的負責人以酬庸地方政府官員的方式,取得參與投標的資格。在主角潦倒時對其伸出援手、同時也是主角昔日同窗的負責人因為前述事件而病倒住院,並在住院期間墜樓身亡,雖然無法確知是自殺或意外,卻讓事務所面臨無法繼續經營下去的危機。
前述敘事支線發展到最後,是主角接手事務所的經營,並在將已經死亡之負責人所遺留下來的紀念碑未完成設計稿完成後,與曾是競爭對手的建築師事務所談交易,要用對方的名義投標,並爭取保留負責人的兒子未來可以宣稱紀念碑是其父親遺作的空間。這樣的結尾給了主角一個耿直有擔當、能變通出方法妥善解決問題的正面英雄形象,但是卻也減弱了本書故事本來可以切入人性陰暗現實面的力道。或許應該這麼說,因為主角到最後證明是個大好人,也得到一個還算不錯的結局,所以就讓故事變得有點平庸與討好讀者,就算故事結局並非一開始就能預想得到,但是當情節轉折的方向是讓每個人物都可以正面思考與對未來懷抱希望時,作者消除了本書故事中本來可能會出現的惡意,也減弱了自己原本可能對本書故事所產生的興趣。

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

もういちどベートーヴェン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岬洋介シリーズ」的長篇小說作品。本書故事或許可以說是系列作品的前傳,因為系列作品的主角在本書故事中還是一名司法修習生,正值其決心要放棄投入法律相關工作而選擇成為音樂家的時期。由於系列作品主角的人物設定是個非等閒之輩的天才,所以作者往往使用旁觀側寫的敘事手法,透過在故事中登場之其他人物的視角,描繪出系列作品主角的與眾不同之處。或許單刀直入地切入並書寫所謂天才的想法或性格,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艱難任務,因為天才的特別必須透過平庸之人來評價與詮釋,其必須透過旁人的讚嘆、驚訝、嫉妒甚至恐懼等情緒才能被突顯或襯托出來,所以作者要在故事裡安排一個敘事者來負責解說與分析系列作品主角異於常人之處,或者是個不得不然的選擇。只是在本書故事中,作者描繪出一名因為資質平庸而放棄成為鋼琴演奏家、決心成為檢察官而重考數次終於通過國家考試的司法修習生,並由其來執行側寫系列作品主角的任務,雖然有其構思巧妙之處,因為可以去勾勒出,側寫主角之人物嫉妒主角天分與不甘心自己資質平庸等較為負面卻是人之常情的人性與情緒,但是卻也流於有些刻意與匠氣,畢竟這樣的對照過於極端,並讓主角的人物形象少了人情味,無法接地氣,變成有點被神格化而失去立體感與深度。
特別是本書故事描述系列作品主角如何決定棄法律就音樂的心路歷程,但是卻沒有描述到主角在心情或想法上任何的掙扎或猶疑,因為主角是被觀察與側寫的,所以讀者只能看到主角做出決定的結果,以及其為回應旁人質疑所提出的解釋,但是卻無緣得見主角較為情緒化、較貼近一般人的面向。作者在故事中鋪陳出兩個讓主角下定決心的契機,一是側寫主角的人物出自嫉妒心理,拐騙主角去聽古典音樂演奏會,一是主角因為調查繪本作家被殺害案件而接觸到死者的作品,並從中接收到死去的繪本作家想要活出真實自己的訊息。但是前述契機並不必然會誘發主角的想法或心態轉變,就算主角再怎麼天縱英明、異於常人,其因為前述契機便可以果斷明快、不計代價與後果地做出會左右自己未來人生的選擇,這樣的故事情節還是會讓自己讀來有點無法產生共鳴。
或許正是因為本書故事是在講述一個平凡人遇見天才的人生際遇,所以一開始讀起來完全沒有在閱讀推理小說的感覺,反而像是在從旁觀察兩名青年的成長過程。雖然不知道故事情節何時會發展到有需要登場人物抽絲剝繭、找出真相的謎團事件發生,或許也是種懸疑,讓人因為無法預期故事情節之展開而有所期待,但是有太多的篇幅在描述登場人物進行司法修習的日常以及參加鋼琴比賽的過程,即使不能說無趣,還是會讓人有種故事情節展開一直沒有進入關鍵部分的感覺。當然,如果從過於狹隘、期待讀到一本完全符合推理小說類型之小說的先入為主觀點跳開,或許就可以看到,作者在本書故事中嘗試融合不同敘事元素的意圖,以及作者落實前述意圖的表現其實並沒有讓人太過失望。或許應該這麼說,系列作品就是在嘗試在推理小說中融入音樂與個人成長等敘事元素,而本書的融合其實不會太過突兀,甚至可以說還有一些構思巧妙之處。只是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中不屬於推理小說類型之敘事元素占據篇幅的比例超過自己的預期,所以讓自己因為沒有讀到自己所預想要讀到的故事而感覺有點失落。
本書故事所描述的謎團事件是兇手另有其人的殺人案件,在檢方起訴主張自己無罪的嫌疑人後,系列作品主角推理出案件背後真相,並嘗試找出證據來揭露真兇的犯行。系列作品主角在本書故事中,是從步上自己不應走向之人生道路,迷途知返地轉向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人生目標,而本書故事裡的謎團事件,其所涉及的殺人動機,則是要阻止死者想不顧一切做回自己的行為。作者用即使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也要展現自己真正顏色的比喻,來連接主角與死者的心境,而這樣的連接做為融合敘事元素之黏著劑,讀來其實還算有趣。而真兇的身分對自己來說並不意外,因為也沒有其他登場人物可以與殺人案件扯上關係,但是其殺人是為了避免讓性向曝光,這樣的設定就會讓自己感覺有點淺薄與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