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潮首岬に郭公の鳴く

日本推理小說家平石貴樹的長篇小說作品。自己過往曾經讀過作者「松谷警部シリーズ」的部分作品,所以有興趣想要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對自己來說,本書可以說是很中規中矩、不耍花招的本格推理小說,沒有特立獨行、形象鮮明、特質浮誇或性格乖張的登場人物,沒有駭人聽聞或離奇詭譎的犯罪手法,也沒有嘲諷幽默的人性觀察。本書故事所書寫的是一個地方望族之家族成員接二連三被殺害的事件,而警方在展開調查後開始挖掘出望族成員之間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本書故事描述一眼看去不可解、但其實是凶手縝密設計並故布疑陣的謎團事件,而凶手的動機則是出自執念與怨恨,是對不堪回首的過去所進行的報復。警方的辦案過程像是被拉進了一座迷宮,一直在尋找指向真相的出路,卻也一直被牽引進歧途或死路,直到最後思考較為靈活、可以從一團雜亂無章的線索中抽絲剝繭出真相的登場人物善盡其偵探應盡的責任,才讓謎團被解開。本書故事情節的大多篇幅都被用在描述警方的調查過程,其鋪陳出大量的線索,也讓許多人物登場並述說其遭遇,但是這些線索與人物遭遇很多都是煙霧彈,都只是帶開讀者的目光,讓故事情節的展開變得複雜曲折而已。
然而,或許就是因為作者用了太多篇幅在描述警方的辦案過程,讓本書故事中的警察查訪太多人物並獲得太多無關緊要的線索,所以讓本書故事讀來會給人一種節奏拖泥帶水的感覺。或許作者是想要去模擬出在現實生活中警方辦案的實情,也就是線索不會總是很巧合地在某個地方存在或在某個人的手上,等著警方去發現,而凶手也不會總是露出馬腳或破綻,等著被警方識破。但是作者的敗筆是,其讓本書故事中的警察走了太多冤枉路,去探究太多過去發生在地方望族周邊的事情,去訪問太多其實不太可能對案情有所知悉的人物,所以當讀者閱讀到本書故事情節的中段時,或許就會開始懷疑,本書故事所描述的警察辦案過程會不會一直在繞圈圈,也會開始擔心作者要怎麼樣才能有條理地收束自己所鋪陳出的雜亂線索。
而事實上,當讀者讀到本書故事情節的後段時,或許也會感覺,作者收尾故事的手法其實有些粗糙而潦草。作者讓一個來自外國的高中生,用不同於警察與當地人的視角去檢視所有線索,進而解開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但是前述高中生所找出的真相卻沒有收束所有在故事中被鋪陳出的線索,而警察太過著眼於釐清相關人士的人際關係,卻沒有對案發現場多做觀察與搜索,才會無法看到前述高中生所能看到的蛛絲馬跡。於是,讀完本書或許會感覺,故事情節的轉折有些生硬且突兀,不論是本書故事中的警察太過勤勉但思考太過僵化,又或者是本書故事中的偵探,即前述高中生,太晚涉入案情的調查,卻又太快看出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都會讓人讀來感覺本書故事的情節進展,在節奏上有點配速不佳。
自己在閱讀到在一個已經身故的登場人物是婦產科醫生,有女性登場人物不能生育,而地方望族的大家長一直希望有個繼承自己血脈的男性後代時,就有想到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應該會設計出運用人工協助生殖技術來誤導血緣關係的情節橋段,同時在本書故事中被殺害的三姐妹應該會有身世之謎,不見得會與地方望族的大家長之間有血緣關係。雖然作者在本書故事中安插了,地方望族大家長的外遇情節,以及其與地方上其他小型企業經營者間的利害糾葛,但是這些都只是作者用來為故事情節增色的裝飾,用來干擾或誤導讀者,讓讀者在閱讀時不會太快或太直接就可以預想到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然而,作者為本書故事情節做了太多裝飾,結果就發生了買櫝還珠的狀況,因為事件真相其實有點單薄,甚至有點不合乎情理,所以本是枝節的情節橋段,反而喧賓奪主地讓故事主軸情節相形失色。
例如被殺害之三姐妹中的小妹,跟與自己父親年齡相近的男性從事援助交際,以及三姐妹間約定,三人輪流各自與外祖父再婚後所收養的養子交往一年等,這些情節橋段或許都有可以再深入一點鋪陳的價值,但作者卻只是讓這些情節橋段成為本書故事情節的枝節,給人一種像是浪費了一手好牌的感覺。

2020年3月21日 星期六

クリーピー ラバーズ

日本推理小說家前川裕「クリーピーシリーズ」的短篇小說集,收錄6篇作品。根據本書最後所附〈解説〉,本書是系列作品的第4部,前兩部作品都是長篇小說,而第3部則是與本書同樣為短篇小說集。自己並未讀過同系列的其他作品,不過由於本書各篇故事有著自成一格、具連貫性的背景設定與世界觀,所以好像即使沒有讀過同系列其他作品,要理解本書各篇故事內容也不會有什麼困難。
主角是專攻犯罪心理學的大學教授,透過其所開設的「犯罪相談所」或者透過其人際關係,遇到一些犯了罪的人,這些人帶著他們刻意形塑出來、片面不完整的事實,挑戰主角的推理能力。因為在各篇故事中犯了罪的人都是第一人稱敘事者,所以主角的人物形象便只能透過這些人的視角來描述,如此便讓讀者透過閱讀在旁觀主角的言行舉止時會有種隔層紗的距離感,而且因為第一人稱敘事者對於主角往往心存猜疑與防備,所以又會帶著有色眼鏡在解讀主角的發言或行動,如此更讓讀者會感覺在霧裡看花,對於主角的性格與情緒無法確切掌握。主角人物形象被描繪得理智冷靜與內斂神秘,跟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選擇採用的敘事手法,兩者之間或許存在著一種相乘的作用。如果不是透過犯了罪的人的第一人稱視角,主角可能無法被描繪得這麼疏離與特立獨行,但也是因為主角的人物性格被設定成理智冷靜到讓人感覺恐怖的程度,所以才適合從旁人的視角出發去書寫,因為要寫出不知道心內在想什麼的人的模樣,透過一個想跟這個人鬥智、一直在揣測這個人心理的人來敘述,就會很有效果與張力。
作者讓每個在各篇故事中登場與主角鬥智的人物,都是從其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敘事,也可以說是一種挑戰讀者的行為,因為設下謎題的人都自己站到舞台中央來表演了,所以被其障眼法迷惑,或猜不到其為誤導或隱匿而說出的謊言,就是讀者自己的問題。設計這樣的挑戰對於作者來說也是種挑戰,因為這樣的寫作手法,與書寫倒敘推理並不相同,其並沒有一開始就讓讀者知道第一人稱敘事者的全貌、意圖或曾經做過什麼事,而是讓讀者與主角一起去揭開前述謎團,讀者不是只要去抓出作者所鋪陳的線索,證明敘事者就是眼前事件的犯人就好,而是必須要猜出,敘事者的真實身分、為何要接觸主角的動機、以及到底做了什麼事等等。
舉例來說,在〈不法監禁〉中,故事一開始便讓綁架主角身邊助手的犯人寫了一封自白書,但是卻沒有說明自己的身分與動機。而後主角登場,故事的敘事觀點也從第一人稱轉成第三人稱,以側寫的方式描述主角與事件關係人之間的互動。最後當主角揭開真相時,故事的敘事觀點又轉換回第一人稱,犯下罪行的人說明自己的心境與情感,並吐露自己對於主角的想法。讓在故事裡犯下罪行的人自己設局來挑戰主角與讀者,其實難度很高,因為很容易讓讀者感覺是故弄玄虛的匠氣,在鋪陳情節轉折時也很難做到讓人感覺意外卻又不會感覺突兀不合理的平衡。而要說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挑戰高難度寫作手法的表現如何,則自己的評價會是,不盡如人意但也還算是差強人意。
然而,要說本書各篇故事的最大賣點,應該還是作者透過描繪人類潛藏的扭曲慾望與異常情感,讓故事情節的展開帶有讓人感覺不舒服與驚悚的氣息吧!在〈倒錯者〉中,登場人物對於裝扮成少年模樣的女性有異常興奮的性慾,並且會在交媾的同時對對方施以暴力。而在〈気づいていなかっただけ〉中,主角的昔日同窗,曾經是警察卻變成黑道分子,透過偽裝成幫派因搶地盤而攻擊對手的事件,來殺害自己長年來想要報復的對象,但是這個報復行動的背後,卻是這個主角的昔日同窗對自己女兒所抱持之逾矩的情感與慾望。描述這樣的慾望與情感,就是要讓讀者有一種獵奇的感受,但是太過刻意斧鑿出來的獵奇感有時反而會減損閱讀樂趣。
在本書中自己讀來覺得比較有趣的是〈あなたの命〉以及〈アイヒマンの見た夕焼け〉,原因無他,就是這兩篇故事的情節轉折對自己來說是意外而巧妙。而〈動機なし〉則是自己覺得比較失敗的作品,因為情節轉折讓自己讀來感覺並不順暢,自己對於犯下罪行的人的心理與想法不太能理解。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紅蓮館の殺人

日本推理小說家阿津川辰海的長篇小說作品,目前是2020年第20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候補作。作者是1994年出生,畢業自東京大学,這些背景資訊讓自己在閱讀本書前,就會像是帶著有色眼鏡般地,直覺認為本書應該會很炫技甚至是匠氣。而讀完本書後,自己的直覺好像獲得了確證。
一對高中生偵探搭檔想要造訪知名推理作家建在深山裡的宅邸,途中遇到一名自稱是登山客的女子。三人進入宅邸後,見到臥病在床的作家以及其兒子、孫子與孫女,而住在宅邸附近的男子以及拜訪男子寓所的女性保險調查員,也一同來到宅邸。山上發生大火,即將延燒到推理作家的宅邸,而設有各種機關的宅邸據聞有一條秘密通道,可以讓被困在宅邸裡面的人,在火勢蔓延到宅邸前逃離。在眾人尋找秘密通道的同時,孫女在天花板可以升降的機關房裡被殺害,誰使用了天花板的機關、為了什麼理由殺人,便成為眾人在想辦法從被火圍困住之宅邸逃出時,必須解開的謎團。過去曾經發生過的連續殺人事件,雖然當時被認為是凶手的人已自殺身亡,但是在宅邸裡發現的證據卻指出,真正的犯人仍活著,並且人在宅邸中。除了高中生偵探搭檔外,被困在宅邸裡的人其實都有秘密,可能是說謊隱藏自己的真實身分與來到宅邸的真正意圖,也可能是知道了什麼事實卻隱匿不說,反而採取了秘密行動讓整個謎團變得更大更複雜。
把本書故事情節書寫得如此曲折而繁複,把複數事件整合在一起並讓其彼此牽連,鋪陳一場必須在有限時間內逃出的致命災難來增加故事情節的緊張感,這種種的寫作手法都可以看出作者的企圖心,感覺上是要盡可能地把推理小說的各種招式都一一施展出來。而成果雖然不能說是失敗或不有趣,但是就是流於刻意而炫技。
或許作者是年輕氣盛,可能閱讀過很多推理小說,卻還沒有什麼人生閱歷,讀完本書後會給自己這樣的感覺。作者筆下的人物角色形象缺乏細緻度與立體感,不管是頂替別人身分住進宅邸的詐欺犯,還是隱藏身分潛入宅邸的竊盜常業犯,都只是說了謊讓謎團更顯複雜,並且留下破綻讓偵探可以一一點破謊言,但是卻沒有性格上的特徵或任何人性情感的波動起伏,值得讀者去思索玩味。高中生偵探出身豪門世家,受過菁英教育,但也必須早熟地面對人性陰暗,所以他有著看破謊言的天賦,對他來說除了解開謎團之外沒有其他的長處。然而,這樣的人物設定其實很刻板而膚淺,感覺很脫離現實,卻又沒有虛構人物的魅力。作者用了一些篇幅,透過偵探角色的言行舉止來探討的偵探論,說實話讀起來是有點無趣,感覺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沒有什麼現實感,也引起不了什麼共鳴,更不可能啟發什麼思考。連續殺人犯的性格與心理可以歸結成就是像個幼稚的小孩,但是這樣推論其實是相當便宜行事,感覺只是為了讓故事情節有更多曲折,所以硬要多塞個有人格發展不健全的人物角色進來攪局。
不過,如果不去強求本書做為一本小說的品質,例如要有刻劃生動深刻的人物角色,要能透過說故事來觸發讀者思考人生與現實等,而只是去評價本書做為一本推理小說,是否描述出一個真相無法預想的謎團事件,是否一直讓故事情節展開有讓人意外的轉折,則本書的表現或許還能說是差強人意。雖然有些情節橋段的構思設計有點天真與超現實,但至少作者將其在本書故事中所鋪陳出的敘事軸線都有好好收束,所完成的敘事結構算是完整,讀起來就也還算有趣。

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霧島から来た刑事

日本推理小說家永瀬隼介的長篇小說作品。作者既不是自己有在持續追蹤的作家,本書也不是曾得過獎或自己曾在Amazon.co.jp網站上讀過介紹後納入購買清單的作品。或許是因為被書名所吸引,或許是因為在逛書店的當下很想買書,但是就算現在回想起來有各種可能的理由,坦白說自己會購入本書其實就是一次衝動購物。而讀完本書後自己對於這次的衝動購物是否有感到後悔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個很微妙的沒有,因為雖然做為一本推理小說,本書故事情節並不如自己所預期的懸疑曲折,但是做為一本娛樂小說,本書故事描述了單純直接的人性情感,即使不能說非常深刻或細膩,但至少讀來還算有趣,甚至能觸發一些省思。
作者在〈あとがき〉中言及,本書是其第一次描繪自己出生地的作品,而且是其以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做為原型所創作出來的警察小說。所以作者在本書故事裡,描述一名幾乎沒有離開過鹿児島的退休警察,因為擔心自己在警視庁工作卻突然失蹤的兒子而來到東京,一方面面對城鄉差距並不太能適應,另一方面想要調查自己兒子的下落卻也遇到不少的困難。從鄉村到都會區,很傳統甚至是很守舊地相信著親情與人情義理,退休警察有點笨拙地迎向冷嘲熱諷與世態炎涼,並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救出自己的兒子。雖然本書故事情節整體來看,是描述一個人生地不熟、一開始處處碰壁的父親,堅持要從東京的茫茫人海中找出因牽連上黑道而失蹤的警察兒子,但是自己讀來的感覺卻是,即使作者還是有想要為敘事情節製造點懸疑曲折與營造些緊張氛圍,但是其最後卻是著重於描述,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在離開自己生活的舒適圈後,面對格局全然不同的都會景象所帶來的衝擊,如何去反思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以及自己與家人之間的關係。
在本書故事中,退休警察的老婆曾經也是警察,卻在結婚後選擇辭職在家相夫教子,當個全職家庭主婦。因為擔心自己的兒子,所以在丈夫到東京後的幾天後,自己也隨後趕到,希望能一起親眼確認自己兒子的狀況。曾經懷抱著打擊犯罪、伸張正義的警察夢,雖然最後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但卻不是因為為家庭犧牲,而是因為認清自己的能力有限。而夢想無法實現的遺憾,退休警察的老婆在找兒子的過程中,算是有獲得些許補償,一方面其正面面對金盆洗手的黑道並大膽而義正辭嚴地與之論辯,另一方面在緊張地與手持武器的黑道分子對峙時,也毫無畏懼地採取適當的行動。只是要說是歲月不饒人,所以老朽的身體經不起過度的折騰,或者說是已經如願以償、了無遺憾,所以可以放下牽掛、安心離開,退休警察的老婆對丈夫隱瞞自己心臟出問題的狀況,而在返家途中的機場裡,心臟病發後回天乏術。
以這樣的死亡做為本書故事的結尾,或許是印證了,作者並沒有打算要聚焦在描述大都會黑白兩道間的紛爭,而是要著重於書寫家庭親情、人生際遇的平凡與不平凡。曾經以自己的兒子在東京仕途順遂為榮的父親,發現自己對於兒子還有老婆都不是那麼熟悉,在對自己的老婆有更深的理解並進而懷抱更深的情感時,卻已經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情意。或許這就是人生,時常以為自己的生活是簡單而質樸,但現實總是比自己所以為的還要來得複雜,無法一直守著自己的舒適圈,就考驗著人的應變能力,也為人帶來成長的契機。
本書故事飄著一股古樸而懷舊的氣息。退休警察一直將當下眼前的現實與自己記憶中的以往進行比對,特別是日本黑道的生態,在政府透過立法強化管制後,產生莫大的變化,而身在其中的人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因應變局。然而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的古樸氣息並不僅是來自於故事登場人物對今非昔比的感嘆而已,還有來自於作者筆下所描繪的人情冷暖。一個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而進入黑道、但之後又跟著自己老大脫離組織的男子,遇到退休警察夫妻開始說出自己過去所遭遇的各種不幸,並被退休警察夫妻對其兒子的親情所深深感動。最後男子把夫妻當成自己的父母,而這樣簡單直接的情感表達,或許會讓人感覺,其實人心也可以很溫暖與直率,即使這好像已經是在這人心不古的年代不太會發生的事。

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巴里マカロンの謎

日本推理小說家米澤穂信「小市民シリーズ」時隔11年的新作,共收錄4篇短篇小說。自己過往未曾閱讀過同系列的其他作品,對於系列作品的連貫性背景設定與敘事風格一無所知,所以對於兩名同為高中生的主角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默契或約定,兩人所要達到的互惠關係或所要維持的小市民狀態又是如何,即使在讀完本書後還是一知半解,而本書各篇故事所提供的零星資訊並無助於掌握細節與全貌。不過,即使少了前述理解,好像也並不會對閱讀本書所能獲得的樂趣產生太大影響,畢竟構思並鋪陳出有趣的日常生活謎團事件,以及用有適度轉折之方式描述兩名主角如何透過論理來突破盲點並解開謎團,或許才是本書各篇故事之價值與特色所在。本書各篇故事的標題都是以歐美城市名稱加上甜點名稱之結構來呈現,而在各篇故事標題中所出現的甜點,在該篇故事情節中亦會出現,只是所占的分量與所發揮的作用有落差。但不論所占分量如何,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並沒有賣弄太多甜點相關的知識,充其量甜點只是謎團事件的裝飾或陪襯,用來為故事情節增色而已。
書寫日常生活謎團事件的難度在於,要寫出答案不能太容易被推敲出來的謎團,又要並非是情節重大的犯罪事件,同時又要不能太過偏離現實,或許很難面面俱到。舉例來說,在書名同名作中,主角兩人光顧一家由知名法式甜點主廚所新開的分店,原本店家所販售的馬卡龍佐茶套餐組合只供應三顆馬卡龍,但是在送到主角兩人桌上的餐點裡竟然有四顆馬卡龍。在排除店員故意或意外多放一顆的可能性後,主角兩人發現多出來的馬卡龍是特製的,裡面還藏有一枚戒指,而這些線索讓謎團事件變成要去推敲出,到底是誰、在什麼樣的時機、出自什麼樣的動機將特製馬卡龍放進主角們的餐點中,以及戒指的主人是誰、戒指又為何會出現在店裡等問題的答案。點的餐點莫名其妙多出一份自然會讓人起了警覺心,而多出的餐點裡面竟然還有不尋常的異物,就更會讓人半是好奇、半是疑慮。前述故事所描述的日常生活謎團事件雖然稱不上是常會發生的事,但也不是什麼離奇或重大的犯罪案件,所以會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一方面讀者在閱讀時會感覺有生活感與鄰近感,但另一方面卻也可能無法憑藉其生活經驗就簡單找出事件發生的原因。
除了書寫日常生活謎團事件有難度,要描述為日常生活謎團事件推理出真相的過程也不是件簡單的事。由於不是什麼離奇或複雜的犯罪案件,也不是有什麼聰明的犯罪者所精心策劃的陰謀詭計,所以解決日常生活謎團事件的推理過程往往容易流於平淡無奇,也不太可能有什麼懸疑緊張或扣人心弦的氛圍可以被營造出來。或許對書寫日常生活謎團事件之解謎過程來說,最好的表現會是讓透過排除各種可能性來找出正解的辯證過程有適度的轉折,並讓被用來左右辯證方向之關鍵線索的出現有些許的波折。在〈伯林あげぱんの謎〉中,原本應該會有人吃到包著特製內餡之甜點,但是四個當事人卻都表示自己沒有吃到。當主角因緣際會地被找來為前述謎團事件尋求解答時,主角必須去回推出包著特製內餡之甜點的製作過程,以及甜點出現在現場時,當事人們的行動與當時現場的各種狀況。最後主角得出甜點其實不只四個而是五個的結論,包著特製內餡的那個是很巧合地被誤吃,但有五個甜點的事實卻也牽引出當事人別有意義的發言,並讓當事人之間微妙的人際關係被揭露出來。
其實,書寫日常生活謎團事件或許最能吸引人的不是謎團事件本身的巧妙複雜,也不是所描述解謎推理過程的起伏曲折,而是牽涉在謎團事件中的當事人,是出自何種心理或情感而行動,並進而讓謎團事件發生。〈花府シュークリームの謎〉或許是在本書中書寫到較多人性陰暗面與惡意的一篇故事,因為私怨或妒忌而合成照片來誣陷中學生參加不適當的活動,雖然這並不是一起殺人放火的重大案件,但是還是讓人可以感受到醜惡人性的殺傷力。主角兩人在〈紐育チーズケーキの謎〉中雖然讓柔道部高年級生不當管教低年級生的問題被公開,但是實現正義卻不見得總是一件會讓人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