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ババヤガの夜

日本小說家王谷晶的作品,為2021年第74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其英譯本則被英國The 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選為Crime Fiction in Translation Dagger 2025的winner。日本小說家作品首度成為ダガー賞翻訳部門受賞作一事被算是很賣力地宣傳,所以自己也被點燃好奇心,想看看本書故事是有怎麼樣的特質,讓其在被翻譯成英文後,能跨越文化藩籬而受到英國評審的青睞。

對自己來說,作者用一個設計頗巧妙的「叙述トリック」,製造出本書故事最關鍵的敘事轉折,一方面重整並拉長敘事的時間軸,另一方面讓登場人物們的人生出現讓讀者意想不到的轉向,這樣的敘事是具備會讓讀者讀來感覺有趣的戲劇張力與娛樂效果。而這樣的敘事被作者放到一個用扭曲價值觀與獨特世界觀所構築出來的背景舞臺上,那是一個被過度到荒謬的暴力所宰制,人性尊嚴不斷被醜陋而汙穢的慾望踐踏與戕害的世界,在黑道幫派的階層結構下,位在階層下層的男人被奴役,女人則被嚴加控管與剝削。

前述可能不太貼近現實、卻又因為與現實有距離而變得有意思的設定,一方面讓登場人物們的選擇與行動變得有邏輯與脈絡,另一方面則設下了性別與權力宰制的對立與對抗結構。從順服與盲從中掙脫,逃離必須穿戴他人所加諸枷鎖的制約,自由但必須付出一直流亡的代價,或許作者沒有太深究這樣的命題,卻留下了讓自己可以去任意想像與思考的空白。

主角從小被祖父訓練成非常會打架的女性,卻因為具備這樣的特殊能力而被黑道綁架,並被強迫成為黑道老大女兒的保鑣。表面上看起來是黑道老大過度保護女兒,所以找一個不會對女兒出手但身手了得的女性來當保鑣,陪著女兒上學與學習才藝。女兒因為滿滿的行程,所以根本無暇交朋友或發展興趣,成為名符其實的養成深閨人未識,而女兒也因為不敢違抗父親或因為被洗腦到認為一切均理所當然,所以不做任何掙扎地逆來順受。女兒的生母與一名幫派分子私奔,即使過了多年黑道老大仍不放棄追殺。與生母和幫派分子同名、一直流浪各地、狀似在躲避他人追蹤的兩人,在一場車禍意外中救了人而被當地媒體報導,卻也因此行蹤曝光。

當隱姓埋名40年的兩人面對前來追殺的惡徒,一直用假名隱藏的真實身分便被迫曝光,原來用黑道老大女兒生母之姓名的女性是當年身手了得的女保鏢,而用幫派分子姓名的男性則是老大女兒女扮男裝。帶領黨羽前來追殺的惡人並不是黑道老大,而是當年老大安排要跟女兒結婚、性格凶殘的友人。當年女保鑣發現老大一直在性侵親生女兒,便出手相救,要讓其逃離恐怖的生活環境,而女兒也在這場衝突中覺醒,用一直有在練習的射箭,與女保鑣合力殺害黑道老大,並在之後逃離黑道巢穴,開始40年的流浪生活。前來追殺的惡徒讓扮成男性的黑道老大女兒受了重傷,其氣力逐漸衰弱的身軀被女保鑣用超市推車推著,兩人一起走向前途茫茫的明天。

故事的淒涼落寞結局,或許並不合所有人的意,但換個角度來看,兩人逃離充滿暴力與醜陋人性的黑道巢穴,卻過著無法展現真實自我的生活,看似獲得了自由,卻也像是被剝奪了自由,對只能有彼此的兩人來說,或許死亡才是真正的救贖與解脫。兩人沒有血緣關係,也不是戀人,一人女扮男裝,一人維持女性形象,為的是更務實的理由,因為符合在社會通念中兩人關係的應有樣貌,所以可以避免他人好奇目光,有利於隱姓埋名。在同樣無依無靠的兩人間所發展出來的深厚情誼,不是受到愛意或情慾所牽引,而是建立在長期的相互扶持之上。作者筆下的姊妹情,不煽情也不灑狗血、不激昂也不濃烈,卻有一種獨特的質地與韻味,讓讀者可以從不同視角做出不同詮釋,像是瞎子摸象,卻是可以觸發想像與反思、為閱讀帶來趣味與意義的瞎子摸象。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乱歩と千畝―RAMPOとSEMPO―

日本小說家青柳碧人的作品,為173回2025年上半期直木賞的候補作。由於這次芥川賞與直木賞的選考結果均為「該当作なし」,所以自己在閱讀本書時,不免會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會想雞蛋裡挑骨頭地找出讓本書無法獲獎的瑕疵。然而,自己在讀完本書後,感覺好像可以理解為何本書會成為候補作,卻不能成為受賞作。作者應該是虛構出,或至少是想像出,日本家喻戶曉的推理小說家江戸川乱歩,與有「東洋のシンドラー」之稱的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兩人不僅同樣身處在變動劇烈的時代,曾就讀過同一間學校,還結下影響彼此頗深的緣分。這樣可以說是頗為新鮮的發想,卻沒有被發展成產生有趣化學變化的敘事。或許是因為要忠於史實,所以無法為兩個知名人物的經歷做太多加油添醋,只能讓兩人走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即使偶有交集,卻不能迸出火花。

因此,就算作者想像出幾次江戸川乱歩與杉原千畝碰面並有所交流的場景,讓江戸川乱歩成為提議杉原千畝去報考外交官的人,甚至讓兩人在戰後帶著各自的妻子一同用餐敘舊,但是作者最後還是只能將本書大部分的篇幅,分配來描述兩人各自的生活與遭遇。作者用一篇故事去描寫兩個性格不同、際遇天差地別的知名人物,把原本可能不會被集結在一起的敘事元素放入同一個敘事情節中,但可惜的是,到頭來同一個敘事情節還是只是兩條敘事軸線的拼接,而沒有讓兩個時空發生如同蝴蝶效應一般的彼此牽引。

如果兩個人物各自的經歷,可以被作者從其獨特的視角切入,書寫成混雜虛構與史實的敘事,則本書故事的深度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對自己來說,作者對於兩個人物的描繪,雖然有其生動與細膩之處,卻少了一些可以觸發讀者去進一步思考或體悟的觸媒。本書故事一開始或許會讓人有所期待,想像著作者會如何創作出,兩個知名人物間牽動彼此人生的情誼,但是隨著敘事情節逐漸展開,兩人在作者筆下是情深緣淺,只是在各自的世界中有各自的關卡要過,但各自人生的波瀾壯闊,卻又好像沒有被寫出獨特的質地或韻味,反而像是被框限在中規中矩的框架裡。

不過,對於兩人生平事蹟一無所知的自己,雖然在閱讀本書時,不太能為作者的想像與虛構找出其巧妙或精彩之處,但卻還是因為從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與事件找到一些可以反思或感同身受的點,所以覺得閱讀本書還是有其趣味與價值。

作者筆下的江戸川乱歩是一個總是容易放棄或逃避、除了創作推理小說之外幾乎沒有一件事做得好的人。沒有一份工作能做得久、做得好,寫推理小說遇到瓶頸就會搞失蹤,連載到一半寫不下去就喊停,江戸川乱歩或許就是人如其作品,一個人如果可以在創作上讓想像力不受限地揮灑,則其在日常生活中或許也會像脫韁野馬般地只能忠於自我。當戰後許多才華洋溢的推理小說家紛紛嶄露頭角,可能已經江郎才盡的江戸川乱歩寫不出開創新格局的作品,只能持續發表以青少年為目標讀者群的系列作品,卻仍能為其所愛的推理小說,透過撰寫評論、提攜後進等盡一份心力。能夠留下被稱為經典的作品,對於日本推理小說界的發展有所貢獻,一個性格其實很有缺陷、社會化一直不夠完全的才子,不可避免地是會讓身邊的人做出一些犧牲,也會與他人產生矛盾並讓彼此受傷。

杉原千畝違抗上級命令,核發簽證給需要逃離歐洲之猶太人,成為其在日後被人頌揚的事蹟,即使其際遇並非一帆風順,也因為個人理念而與周遭環境有所衝突,或者是格格不入。是個人的努力,也受惠於語言天賦過人等特質與條件,杉原千畝展現能在異國蒐集豐富情報的能力,也完成對他人來說相當艱鉅的談判協商。只是人一旦與眾不同,或許就也不能避免會被套上想要加以控制的枷鎖,會被放逐到不對他人造成威脅的邊疆。才華是種資源,還是一種會轉化成使命感的詛咒,在評價一個人的功過時,往往會被忽略的是,這個人在做出他人做不到的事情時,是否有犧牲了什麼,或者有什麼不被看見的陰影藏在身後。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嘘と隣人

日本推理小説家芦沢央的作品,目前是173回2025年上半期直木賞的候補作。在職時並沒有特別突出表現、也沒有升官的警察,退休後想要平靜過生活,卻時而遇到一些表面上看來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件,或者因為一些契機而想起其過去曾經偵辦過的案件。因為過去的職業,時不時會有人來諮詢一些發生在其周遭、讓其困惑不解的狀況,而退休警察雖然總是想著不要介入他人事務太多或太深,但最後還是因為讓真相被揭露而讓某些人受傷。

本書各篇故事的敘事,或許可以說都是環繞著一個主題在開展,亦即是人心的算計或權衡,為了避免在其價值觀中更嚴重的狀況發生,或為了掩蓋其認定更不應該被人知道的祕密,所以人要說謊,把當時所發生的事扭曲成讓人無法用人之常情來解釋的狀況。人性並不善良,甚至相當自私,所以不只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更是會為了一己之私而虛構、誤導或造假。本書各篇故事在敘事上的另一個特色是,其所敘述的事件會像是植物生長般地開枝散葉,然後被拆穿的謊言會出現在事件的枝節而非主幹上。

〈かくれんぼ〉講述做為主角的退休警察,偶遇孫子同學的媽媽,被對方用虛構的理由借走腳踏車,且沒有依約定歸還。後來主角得知對方是被丈夫所傷,但讓人不解的是,原本對方在帶著小孩逃離丈夫後就把手機開啟飛航模式,卻在當天被丈夫用GPS找到了行蹤。在主角女兒的媽媽友人圈中,有一位總是熱心幫助其他人而受到敬重的媽媽,但證據顯示,就是這位媽媽把被害人手機的飛航模式關閉。一個看似說得過去的解釋被提出並被接受,但卻有不能成立的漏洞,而主角雖然推測出實情,卻因為不想讓人受傷而選擇隱瞞。受人敬重的媽媽其實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當被託付的小孩走失時,讓小孩有問題的爸爸找上門來,或許可以轉移眾人目光到其他地方。事件從主角腳踏車被騙走,發展到騙走腳踏車的人成為被害人,而主角不忍揭穿的謊言則是,那個總是被人認為是很善良或熱心的人,卻為了自保而置他人於險境。

敘事枝節延展得更偏更遠的故事是〈アイランドキッチン〉。任職於百貨公司的女子因為身心出狀況而請長假休養,卻被發現陳屍在所住寓所的樓下。女子被供應商職員的妻子騷擾與抹黑,原因是供應商職員在一次緊急調貨的過程中身亡,而妻子就牽拖是女子的責任,而後更造謠說女子與其丈夫有外遇。女子的死亡被懷疑不是自殺,而是被對其懷恨在心的職員妻子所殺害,但之後遺書被尋獲,發現女子是因為婚事受阻才會想不開。主角向女子住處的鄰居們打探消息,發現遺書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發現,其實是有個鄰居出於私心所造成的狀況。鄰居想要中止房屋買賣卻又不想賠上訂金,讓房子暫時變成凶宅,進而讓貸款審查無法通過,就是其想出來的妙計。女子被騷擾是一件事,其選擇自殺是另一件事,自殺後死因卻遲遲無法被確定則又是不同的事。敘事一再轉折,卻不是走向單一謎團的真相揭露,而是複數問題的個別解答。

〈祭り〉講述被不公平對待的移工,想要利用移工友人之屍體來告發老闆的惡行,卻讓老闆因為要掩蓋惡行而殺害有失智症之無辜老人。〈最善〉則是敘事結構較為工整、所埋伏筆有被回收與回應的故事。妻子找主角討論丈夫的奇特行徑,明明不是癡漢卻承認犯行,甚至還放走真犯人,但其實這一切都是為了不讓其真正做的壞事曝光。書名同名作則是講述時不時在網路上分享做好事經驗的媽媽,狀似被匿名網友留言指責其滿嘴謊言,但其實留言的人就是其女兒,因為女兒對於母親誇大與扭曲事實的行為感到困擾。而虛構事實的行為更被他人用來滿足一己之私,例如宣稱目擊根本沒有發生過的虛構事實,而不願承認其目擊真正發生的肇逃事件,因為害怕其詐領通勤津貼的行為會曝光。

在事件發生周遭有人不懷好意或自私自利地說謊,因此將一灘水攪得渾濁,或許這是人心從不清澈如鏡、人性本質從不善良的一種體現。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Nの逸脱

日本小說家夏木志朋的作品,目前是173回2025年上半期直木賞的候補作。自己讀完本書的感覺是,雖然作者在題材的選擇上有其獨到之處,書寫人們因為生存遭遇挫折或障礙,在即將踏入歧途時,因為突如其來的意外或變數而懸崖勒馬,但這樣描繪人心算不上光明的一面,以及人性不必然善良卻總是有些偏執或瘋狂之處的敘事,即使情節展開的確充滿轉折而讓人預想不到走向,卻有點讓人不知該如何去鑑賞或評價,好像要說有趣或有新意,的確也是蠻特別,但要說少了什麼,卻也的確有些空虛與平淡。或許就是自己不會觸類旁通,無法從作者筆下歪七扭八或光怪陸離的現實,領悟到可以用來檢視平庸日常生活的道理。

〈場違いな客〉講述一個剛滿二十歲但必須自食其力的年輕人,在專門販售爬蟲類動物的寵物店打工,不成材的老爸假借慶祝生日的名義將年輕人灌醉後,將年輕人打工轉來的錢洗劫一空。為了想要買下店裡一隻年邁的蜥蜴而想著要搶奪他人財物的年輕人,偶遇曾經來店裡買特殊光源、貌似上班族的男子,想到老闆曾說這樣只買特殊光源的人應該都是在種大麻,所以想要恐嚇對方取財,卻被對方制服,並聽到對方不為人知的祕密。男子給了年輕人一筆錢,年輕人沒有買成蜥蜴,卻與老闆把事情談開,並在老闆支持下轉成正職,並挑戰取得經營飼養與販售爬蟲類動物業務所需的專業證照。

敘事情節展開沒有明確或嚴謹的脈絡,反而總是天外飛來一筆、沒有線索或提示地出現轉彎或變化。不太能被預想的敘事走向、組合新鮮的敘事元素、登場人物的人性陰暗面等,會讓人讀來感覺有趣。然而,登場人物的情感流動太過隨意,少了點對其來龍去脈的描寫或讓人可以透過共感來理解的切入點,或許會讓人讀來感覺有點困惑,想要問作者,是期待讀者從這樣的敘事中感受或聯想到什麼呢?小說當然不一定非要文以載道、說出一番大道理,不一定要做現實的鏡像,也不一定要成為讓人逃避現實的一場鏡花水月,但是敘事展開太過恣意,少了讓讀者可以用來發展其意義體系的支點,登場人物太過特立獨行,少了讓讀者可以為其思考、情緒與行動找理由的參照點,或許都會讓閱讀經驗少了點餘韻。

對登場人物情感流動的描寫比較有鋪陳到其脈絡的故事是〈スタンドプレイ〉。主角的父母有智能障礙,沒能實現小時候夢想成為醫生但成為數學老師,在任職的學校遭到學生的嘲笑與欺侮。在返家途中的電車上感覺好像被陌生女子偷偷攻擊,所以就化身跟蹤狂尾隨該名女子到女子的住處,後來還被女子說成是都市傳說裡的鬼怪現身。主角到對其口出惡言的學生家中,還出手打了學生,加上一連串的風風雨雨,主角最後轉職,但生活卻像是撥雲見日般地開展出新的可能性。主角的「誤入歧途」稱不上犯罪,但是卻像是大病一場後痊癒般地,讓其心中積鬱得以消散。雖然主角的心境變化與情緒起伏是有被描寫得較為細膩,但是並沒有因此就讓敘事變得脈絡清楚。主角筆下的主角很特別,遭遇一些不太日常的狀況,這樣的敘事讀來雖感覺有趣,卻仍不免要問,那所以呢?

篇幅較長,不一定會被用來讓敘事的意義浮現得更為清晰,反而有可能被用來構築更多的敘事轉折,讓閱讀更像是走進一座迷宮。〈占い師B〉講述一個擅長觀察與推敲人心的算命師,被一個宣稱有靈感但不知如何控制的女子請託,希望算命師能幫助其活用能力來成為算命師。但出於防備、嫉妒或嫌惡,算命師是想方設法要陷害女子,甚至最後要置其於死地。女子曾經放任有失智症的祖母走失後身亡,但背負著這樣的罪惡感並沒有讓算命師對其改變想法或釋出更多的善意。故事好像一直有變化,不知道作者會想要帶讀者到什麼樣的終點,但是這樣一路走來,卻也有蠻深的空虛感,不知道這樣的閱讀到底能獲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