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說家垣谷美雨的長篇小說作品。本書故事的題材原本不應會引起自己太大的興趣,更正確地說,自己在閱讀本書之前,其實認為本書故事的情節內容,並太不可能會超出自己的想像範圍。而讀完本書之後,要說其故事情節內容有多麼讓自己意想不到,應該會是言過其實,但是沒有充滿創意與巧思的情節轉折可以讓自己感覺意外甚至驚豔,並不等於自己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沒有感覺到樂趣。當然這並不是說,本書對於人性與日常的刻劃與剖析,是有多麼地鞭辟入裡或發人深省;其實認真說起來,本書還是停留在通俗小說的程度,對於人生的觀察與體悟僅僅是老生常談或社會通念,說不上是能夠啟發出更深一層或具顛覆破壞性的想法或省思。
然而,通俗不見得就是粉飾現實、討好讀者,平庸也不見得就是膚淺、譁眾取寵。在本書中作者所展現出的風格或許是,用平鋪直敘的故事情節告訴讀者其實讀者原本就知道的社會現實與人性心理。只是雖然作者看似平淡無奇地在說故事,但是其所說出來的故事,卻又會讓人在讀完後感覺,好像對現實與人性有多了那麼一些體悟,即使這些體悟說破了,好像也不是多大的學問或道理。
由父母代替子女參加相親活動,是本書故事的主要內容。因為擔心獨生女會一輩子單身而過著辛苦與淒涼的晚年生活,所以主角及其丈夫便說服女兒應積極為自己找個可以共組家庭的結婚對象,並由主角出面參加父母代為相親的活動,為女兒物色對象。主角的女兒雖然還未滿三十,但外貌平凡,學歷與工作都不算出色,在相親活動這樣一個現實甚至功利的世界裡,其實並不太容易可以突破重圍,殺出血路。在被自己覺得不錯之對象拒絕、又得拒絕來接近自己但自己並不喜歡之對象的循環中,相親活動讓人看到了人性的自私與卑劣,以及人多麼容易活在自己的狹隘世界中,多麼容易會與其他人無法溝通。在相親時所提出的條件,不僅功利務實也反映出提出條件者的價值觀,而這個價值觀的歧異不只來自社經階級的差異,也來自世代的不同。對參加相親活動的父母來說,幫小孩找結婚對象是在找個人來為自己照料自己的小孩,甚至更自私地是在找個人來照顧自己的老年生活,而所謂的「匹配」其實不過是經濟條件或家世背景符合自己期待的現實考量,愛或喜歡則從來不是考量重點。
面對在參與相親活動時所感受到的赤裸人性,主角也重新觀察並省思自己周遭的人所選擇或被迫選擇的生活方式。主角的姐姐曾嫁入地方豪門,卻因為丈夫的外遇而離婚,帶著女兒回娘家,過著單親辛苦扶養女兒長大的日子。主角同學的女兒長相與內在都不出眾,卻能嫁入望族過起人人稱羨的生活,但是女兒卻因此瞧不起自己的母親,覺得母親讓自己沒有面子。主角另一個同學的女兒則是有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卻在一場相親活動中認識一個眼高手低的男人,奉子成婚後沒多久就因為幻滅而離婚。結婚真的能為自己甚至家人帶來幸福嗎?主角一家三口雖不富裕但還算和樂,只是這個和樂是因為他們的平凡、知足、認命、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對於前述問題作者在本書故事中並沒有深究,只有在結尾處透過主角的思考提醒讀者,想結婚的話,就集結周遭可得的力量來積極挑戰,因為結婚對象不好找且應該要慎選。
本書故事的最後一句話是「モテに関しては、人は生まれながらにして平等という憲法の定めに違反しているようだ」。作者平實而不誇飾的幽默風格也就是展現在這裡,雖然說的是再淺顯明白不過的道理,所使用的比喻手法也不算是多麼華麗或有特別突出的想像力,但是一句看似只是主角有感而發、說口說出的語句,卻有種讓人有所共感的力量,即使任誰都可以明白,受不受歡迎絕非可以靠自己積極努力就能澈底改變或扭轉的狀態。本書故事斷斷續續地在書寫,其實人是生而不平等的現實,在結不結得了婚的競賽中,有人享盡優勢,有人卻是用盡氣力也沒法勝出。或許就像運動或創作,在同等努力的基礎上有多少天賦決定了最後的結果,人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除了自己可以積極爭取的部分外,時也命也則是每個人都得妥協接受的現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