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罪の轍

日本推理小說家奥田英朗的長篇小說作品。本書或許可以說是獲得相當正面的評價:在amazon.co.jp網站上,本書所獲得的讀者評價平均分數是4.3顆星(滿分為5顆星),而在總計31則讀者評價中,有24則給予5顆星,雖然亦有少數的4則給予3顆星,2則給予1顆星。然而,在讀完本書後,如果以自己的主觀標準來衡量,則雖然對於多數派給予本書盛讚的理由也不是完全無法理解,但還是會比較傾向於認同少數派的評價。少數派中1則給予1顆星的讀者評價,將本書界定為「驚きも何もない長い長い警察小説」,而雖然自己覺得前述評價是有些過於嚴苛,但卻也找不出太多可以反駁其論斷的依據。
本書故事的時空背景是設定在1964年東京奧運舉辦前的數年間,在北海道長大並有竊盜前科的主角,僥倖逃出他人所設下的陷阱而輾轉到了東京,但是在東京謀生不易,主角只能重操闖空門行竊的舊業,進而開啟了與一連串犯罪糾結不清的際遇。本以為這樣的情節展開,會讓自己看到作者對那個時代社會底層或邊陲人物的觀察與描繪,但是出乎自己意料的是,作者只是隔靴搔癢地,偶爾在本書故事裡點綴一些對當時社會文化民情的輕描淡寫,當故事情節發展到接近結尾的高潮階段時,作者是將敘事焦點置放在書寫主角轉變成凶惡罪犯的過程上。一開始原以為,作者是要書寫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如何被現實或命運所擺弄而無法與犯罪劃清界線,但是在本書故事前段只是闖空門盜取財物的主角,到了後段卻是涉嫌綁架了無辜的孩童,還殺害跟自己有關係的女子。雖然作者對於藏在主角看似有記憶障礙之外貌下的殘暴冷血性格,有說明是因為主角小時候被繼父利用所造成的創傷,但是以這樣薄弱的說明帶出敘事情節的重大轉折,對自己來說就是顯示出本書故事敘事結構的不夠嚴謹。
在本書故事中,作者讓數個主要角色人物從其不同視角,交錯接續地進行敘事,藉此鋪陳出故事情節的進展。這樣的敘事手法,會讓人期待,作者會適度地深入描寫個別角色人物的心理與思緒,把該角色人物的性格特質刻劃得較為立體,並較為完整地說明該角色人物的背景與際遇。然而,雖然一開始作者是有這麼做的企圖,也的確用了一些篇幅來書寫個別角色人物的想法與背景,但是當該角色人物的特質或形象好像開始要有較為明確的輪廓以及較為複雜的內涵時,作者就筆鋒一轉,開始著重在描寫警察的辦案過程。如果作者所設計出來的謎團事件有足以製造出懸疑、讓讀者無法輕易看清的複雜度,則作者的筆鋒一轉,並不會讓人讀來有種拖泥帶水、避重就輕的感覺。但是當讀者很熱切地期待,作者所描述的犯罪是有與表面看來有所出入的背後真相時,如果作者只是讓故事中的犯罪者一如讀者所預期,而故事中的警察又是很費力地才能掌握讀者其實已經對之不太有懸念的真相,則即使本書故事的情節展開還是有起伏與曲折,卻不免還是會讓人讀來感覺有點平淡。
作者筆下的一個女性角色,是歸化日本的韓僑,在家中所經營的民宿幫忙,卻想著總有一天會離家展開自己的獨立生活。這樣的設定讓人期待作者會對該角色人物進行更具深度與廣度的描繪,或許是探討當時韓裔日籍人士所面對的社會現實,又或許是描述被困在某種限制中的人會如何掙扎與力求脫出。只是作者並沒有順應前述期待,雖然作者持續書寫著該名女性角色,但是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其人物性格特質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只是一味地不與警方積極合作,擔心自己的弟弟卻又無法做出什麼具體作為。此外,作者在本書故事中也從一名警察角色的視角出發來敘述故事情節,而雖然作者有約略說明,該名警察角色的經歷、家庭狀況以及在警察組織中的定位,但是其並沒有讓該名警察角色有更鮮明或突出的形象,更遑論讓該名警察角色有細膩的心理或情感,可以引起讀者的共感或啟發讀者更進一步的思考。
不過。作者還是有一定水準的敘事功力,所以其描述故事主角的意圖逃亡,是會讓人讀來感覺緊張,因為想要盡快知道逃亡是否成功的結果而一口氣讀到該段敘事的結尾。或許這就是讓本書獲得好評的原因之一,雖然對自己來說這樣的閱讀樂趣並不足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