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的長篇小說作品。本書已經發展成系列作品,自己在閱讀本書前已經購入第二集,而第三集也已經在日前出版。自己曾讀過的作者其他系列作品,均是以女性主角為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而本書亦不例外。只是,本書故事主角的人物設定,或許可以說是作者相當大膽與有企圖心的嘗試。一個窮凶惡極的犯罪集團首腦在伏法後,其女兒長大到上高中的年紀,但是背負著父親的「盛名」,這個女兒,也就是本書故事的主角,最後只能就讀位於神奈川県之一所學生課業成績表現不算太好的高中。在父親的「熏陶」下,本書故事主角雖然只是高中生卻有過人的戰鬥技能,在所就讀高中面臨空前危機時,可以處變不驚,上陣殺敵,最後化解危機,甚至解救了差點要被殺害的日本内閣総理大臣。雖然作者在本書中所展現的寫作功力有其一定水準,在敘事節奏的掌控、情節起伏轉折的設計、以及戰鬥場面的描繪等方面,都可說是表現得不俗,但是把故事主角設定為未成年高中女生,有著宛如馬蓋先般的知識與技能,還擅長使用武器,甚至可以面不改色的殺人,就算是虛構的角色人物,還是會讓自己讀起來感覺有點太過誇張。
作者創作本書故事或許不僅是想要述說一個緊張刺激的故事,還有想要省思日本政治與社會現實的意圖。做為本書故事舞台的高中,因為讓歸化為日本人的越南裔羽球天才入學,而被認為是所尊重人權的學校,並因此一時之間受到世間的關注。為了展現親民、對教育懷抱理念、同時也重視人權課題,内閣総理大臣接受提議,在行程不公開的情況下造訪該所高中。另一方面,被認為是問題人物的主角,即使受到相當爭議最後還是得以就讀該所高中,但會有這樣的發展,除了人權團體的奔走外,校方想要維護尊重人權之形象的盤算,或許才是主角得以入學的主因。在故事情節發展到武裝分子攻入學校之前,作者為本書故事鋪陳了前述背景,而這樣的背景或許正是帶出作者想要針砭的社會現實,即公眾人物沽名釣譽的偽善,以及社會大眾難以擺脫的偏見與歧視。
或許作者在本書故事中較著重在描寫,武裝分子占據學校以及主角運用各種方法解除學校危機等過程,所以便沒有花費太多心思氣力去刻劃登場人物的性格與心理。武裝分子們比較像是本書故事中的臨時演員,雖然擁有武力也凶惡殘暴,但是其犯案並非出自什麼崇高的理念或深厚的情感,所以其人物形象就顯得平面,缺乏立體感。此外,這些武裝分子為何要大費周章把事情搞個這麼複雜,牽連範圍這麼大,雖然不能說本書故事沒有就此提出說明,但這個說明其實頗不具說服力。想奪取政權的女性国務大臣雖然是覬覦莫大的利益,同時想要藉由解決危機來把自己塑造成英雄,但是其在本書故事中被描繪出的形象,對自己來說僅僅是符合奸詐狡猾政客的刻板印象,太過簡單也太過膚淺。做為最大反派,国務大臣不選擇採取更具成本效益的權謀手段,而是選擇採取會製造許多死傷、幾近恐怖攻擊的大規模暴力行動,這樣的情節展開,也是讓人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反派人物心理的理由之一。最後被安然救出的内閣総理大臣,其心情轉折在本書故事中也沒有被更深入或更細緻地描寫。
本書故事的最大賣點或引人入勝的魅力或許在於,其節奏明快與高潮迭起的敘事情節展開。不過閱讀本書所會得到的樂趣,可能不僅是來自讀到一篇戲劇張力十足的故事,也還有可能是來自作者所書寫的形形色色高中生活。雖然沒有用到太多篇幅,但是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描述的高中學生與老師,相較於前述反派人物,可能還算是形象較為立體而鮮明,可以讓讀者對人性心理有多一些的思考。舉例來說,當武裝分子要強拉高中女生做慰安婦時,有高中女生為了保全自己與得到食物等物資,在對於性的道德觀念並不強烈的情況下,便自願用身體來換取自己所想要的事物。在學校裡會偷拍學生的問題老師,其卑劣的性格在面對危機時完全展露,而即使一項職業在社會通念裡被認為是應該受到較高的道德標準檢視,但是這不等於所有從事這項職業的人都可以符合高道德標準的要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