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 星期三

不協和音3 刑事の信念、検事の矜持

日本推理小說家大門剛明「不協和音シリーズ」的第3部作品。一人為警察、另一人為檢察官的兩名主角,因為兩人曾是警察之親生父親過去涉及冤案,被冠上「冤罪刑事」之不名譽稱號,所以兩人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有了不同的姓氏,同時也對其他人隱瞞兩人是親兄弟以及是「冤罪刑事」之小孩的事實。過去冤案的真正犯人是誰,是身為警察的哥哥持續探求的真相,也是系列作品的最大謎團。然而,在本書故事中,前述謎團的真相最後水落石出,身為檢察官的弟弟也即將被調動到其他地方任職,這是否意味著系列作品已完結,而如果作者還打算繼續運用系列作品的設定來發展出新故事,則其會如何描寫表面上不對盤、實際上卻仍維繫著兄弟情誼之兩名主角間的互動,或許也讓人好奇。

在本書中,主角在遂行其職責的日常中遭遇數起事件,而這些事件的案情雖然不能說是非常複雜,但卻都存在著一些隱情需要主角去揭露出來。本書各篇故事所鋪陳出的事件及其隱情,或許可以說都是比較偏向涉及人情世故、有現實感的事件,相較於其他推理小說追求讓讀者耳目一新、挑戰讀者常識或想像的謎團事件設計或敘事情節展開,或許讀來會有一種質樸無華的感覺。另一方面,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還是用了較多篇幅在書寫主角對於父親過去所涉冤案之真相的調查,所以其在單篇故事中可以用來描述個別事件的空間就受到擠壓。然而,雖然沒有寫出讓讀者感覺意外或甚至感覺受騙的敘事情節轉折或翻轉,但是作者所書寫出、存在個別事件背後的隱情,自己讀來覺得還算有趣,也可以啟發一些想像或省思,只是因為作者受限篇幅,鋪陳或描寫得沒那麼細膩或深入,反倒讓自己感覺有點可惜。

例如,在〈メドゥーサの証言〉中,目擊縱火案現場的小學生聲稱,縱火的人在其手臂上有刺青,而這樣的證言讓警方有機會證明,目前所偵辦之案件,跟先前所發生的連續縱火案件,都是警方鎖定的調查對象所為。然而,小學生所描繪出的刺青圖案,雖然用文字描述的話,是跟被鎖定調查對象的刺青圖案一致,但是卻在圖案的細節上有所不同,而檢察官弟弟便據此推論出,小學生所目擊到的人並非被鎖定的調查對象,而目前所偵辦之縱火案件的犯人另有其人。或許是人都可能會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所以會被影響或影響別人去做出,其實是偏離事實的陳述。在故事裡登場的小學生,其記憶像是被改寫般地加入不實的資訊,而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我們也會三人成虎地成為不實資訊的製造者或散布者,只是因為我們認定的事實其實是被偏見所扭曲?

一起因為煞車被破壞而發生的車禍,被害人宣稱目擊到,因為施加暴力而不應在其身邊出現之丈夫的身影,而主角著手進行調查後卻發現,丈夫先前也曾做出在約會過程中對對方施加暴力的行為,而這次破壞煞車的行為,其實是丈夫先前犯行之被害人家屬所進行的報復,雖然因為誤會而殃及池魚。〈かすり傷〉所描述的故事會讓人去思考,人對於自己的錯誤行為能有多少悔意,而又要有多少的悔意才是適當等問題。

而〈足跡〉則是提出了另一個問題:旁觀事件發生的人,是否真的有辦法可以確知,事件當事人的想法,以及事件是否真如自己所認為看到的樣子,自己又是否看到了事件的全貌?幫忙照顧妻子的人看起來像是要偷丈夫的皮夾,但其實其只是要把被妻子拿走的皮夾物歸原處而已。然而如果無法解釋妻子為何要拿走丈夫的皮夾,則前述主張便無法被相信或接受。雖然在故事的最後妻子之所以會如此做是有充滿感情的理由,但是在現實中,或許有時候人對於解開加諸在自己身上的誤會是相當無能為力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