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的作品,是作者新推出之系列作品的第1部,而同系列第2部作品亦已出版。雖然作者好像偏好以年輕女性為系列作品的主角,但是作者在不同的系列作品中還是會挑戰不同的題材。本書故事的主角是出版了三本輕小說但光靠寫作無法維生的新人作家,在一場對談中認識了出道作品獲得盛讚的大學講師,而當主角的新作找來大學講師為其推薦時,卻發生大學講師的第二部作品被懷疑抄襲的事件,大學講師因而行蹤不明。雖然講述的是發生在出版業的事件,所牽涉到的人物多半是以寫作為業的作家,而且作者也像是在掉書袋般地,闡述了一些有關太宰治、芥川龍之介等日本文學名家的其人其事,但是本書在本質上還是一本推理小說,敘述一起不知有何隱情、亦不知是如何發生的抄襲事件,甚至還讓牽涉其中的兩名當事人接連身亡。作者雖然透過新的系列作品來挑戰新題材,但是其還是沒有跳脫其推理小說家的身分,只是很有想像力地將描述謎團事件與分析日本文學結合在一起,為自己的創作開拓新局。
讓敘事情節一再翻轉,可能已經是推理小說的基本配備。所以在本書故事中,出道作品讓其一炮而紅的大學講師,從可以將自身文學批評理論體現在小說創作中的才子,變成用自己名義發表學生作品的卑鄙之人,甚至因此為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宣稱被抄襲之作品的原稿,竟留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其交稿給出版社的時間是在被指控抄襲之作品的三天前,這樣便會讓人感覺整起抄襲事件是事有蹊蹺,發生得太過剛好,也很刻意。而大學講師被指控抄襲的第二部作品,跟先前獲得盛讚的出道作品相比,根本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更讓整起事件疑雲重重。然而經過主角的奔走調查,整起事件的真相卻是與一開始所呈現出的樣貌有天壤之別,真正被抄襲的作品是獲得好評的出道作品,第二部作品的拙劣只是顯現了卑鄙之徒的才華平庸,而鬧得沸沸揚揚的抄襲事件只是一個陷阱,指控別人抄襲的人才是真正的抄襲者,是為了一夕成名才被牽扯起來,搞出這場鬧劇。前述敘事情節的翻轉與起伏,讓本書做為一部推理小說與通俗娛樂,可以說是表現出應有的水準。
雖然不是其敘事情節所講述的主要內容,但是本書故事在鋪陳出敘事背景時,或有點到一些讓人可以去反思現實的情節橋段。舉例來說,出版宣稱被抄襲之作品的出版社,規模較小且會為了衝高書籍銷量而不擇手段,所以在抄襲事件成功引發話題時,出版社就想著乘勝追擊,要趕快出版該作家的新作品,即使其內容膚淺且充滿瑕疵,但是對出版社來說,是能撈一筆就不放過。主角的新作會找上大學講師為其推薦,是本想憑藉跟大學講師扯上關係來為作品宣傳,但卻想不到發生抄襲事件,結果反而因為受到牽連而影響到書的銷量與所獲評價。幫主角出書的出版社,向主角提出以重要關係人的身分將抄襲事件寫成報導文學的邀約,而即使主角有些抗拒出版社的商業利益考量,但也無法否認這個提案是準確而即時地掌握到商機。僅有理想無法讓出版社獲利,好書可能曲高和寡而不一定會有市場。
主角做為一名小說家,在本書故事裡,因為深入調查抄襲事件的背後真相,而被其他登場人物看見其成長。誠如一名登場人物所言,能夠寫出好小說的作家,不會只是閉門造車,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一直自我辨證,其會積極與人互動,觀察分析別人的生活經驗來汲取創作所需的養分。主角調查抄襲事件,與形形色色的人接觸,開拓了視野,也讓自己變得更成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