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小說家水生大海的作品,其中收錄的〈あの日、キャンプ場で〉,目前為2025年第78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候補作。在廣告文案中,本書賣點被強調是「どんでん返し」,也就是各篇故事均具備「物語のラストでこれまでの景色は一変する」的特色。
對自己來說,要在敘事結尾製造翻轉或顛覆的手法或許不只一種,而作者所使用的可以說是較為直接且不炫技的一種。作者先從敘事者受到限制的視角出發,讓敘事者觀察並解讀發生在其眼前的現象,進而形成心證,再拋出爆炸性資訊,讓敘事者解構與重整其認知,也讓讀者感覺敘事情節的最後一哩路,像是過了一個髮夾彎。作者沒有用敘述上的障眼法,沒有刻意誤導讀者的想像,更沒有透過營造氣氛,來將敘事的翻轉或顛覆,渲染得讓人感覺驚悚或不愉快。說得好聽一點,作者是用敘事情節本身的質地細緻與結構縝密來與讀者直球對決,但說得難聽一點,作者並沒有把故事說得精彩到,可以讓讀者讀來不會感覺敘事有些平淡無奇,而敘事轉折有點勉強。
舉例來說,雖然用了較複雜的敘事結構,亦即是讓兩個敘事者交替登場,但〈三年二組パニック〉卻沒有製造出讓人拍案叫絕的敘事轉折,而只是鋪陳出一個有點拖泥帶水的懸疑。出現傳聞說有人要在畢業典禮上向另一個人報復,害怕出事的老師嘗試找出是誰想如此做,並將懷疑目光投向曾因為被誣陷中傷他人而遭排擠、甚至因而短暫不到學校上課的女學生身上。曾與女學生關係不錯的同學被老師請託採取行動,其便在自我質疑與懷抱愧疚的複雜情緒中,開始向關係人探詢一些資訊。到了畢業典禮當天,出現指責他人罪行的不是學生,而是被老師霸凌的前同事。兩個敘事者都因為身在其中而看不到事實,曾是女學生朋友的同學因為良心不安而逃避面對事實,老師則是因為要維持自我認同而對所作所為有選擇性記憶。但不論如何,最後的敘事轉折與主要敘事軸線之間的斷裂不連續,還是形成無法不去計較或批判的瑕疵。
〈家族になろう〉講述地方政治世家的叛逆女兒,覺得不受父母疼愛,並選擇與父親反對的人選結婚。父親死後,母親也過世,身為敘事者的女婿代替女兒整理母親遺物,並透過一疊書信,得知當時岳父岳母也是在受到反對的情況下結婚。當女婿想著岳父不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時,最後一封書信卻很殘酷地揭露,岳母不愛女兒的理由,以及藏在岳母支持兩人結婚背後的惡意。這個敘事翻轉雖然出人意料,但是卻不免讓人讀來感覺被偷襲,像是用機關槍掃射赤手空拳跟其比武的對手般勝之不武。
或許作者最擅長或處理得最出色的敘事手法是,用真相沒有完全被證實或闡明的曖昧或缺漏,來為敘事製造可以延伸想像的空間,〈あの日、キャンプ場で〉便是一例。電影社到露營地拍片,沒有跟著大家一起離開的女社員,後來被發現陳屍在河邊。有人批評其他社員是狠心不管他人死活,但在這場看似是意外事件的背後,卻好像有著更複雜的真相。當敘事者被人推入險境時,其回想著曾經說過的謊,並期待著如果其死亡可以如願被誤解就好,這樣的自白不僅翻轉了敘事,也在暗示出真相的同時留下多種解釋的可能。
〈妻は嘘をついている〉則是把前述製造曖昧與留白的手法進一步活用的作品。在妻子公司任職的丈夫,回到家中發現陌生男子的屍體,而警方認定該男子是行竊時猝死。對妻子產生諸多懷疑的丈夫,也開始檢視兩人婚姻的現實狀況,而想透過丈夫在公司有更多發展的女下屬,吃了妻子的料理後嚴重過敏,丈夫在錯失急救機會的同時想著這件事有多少是意外、又有多少是妻子的算計,也想著要偽裝成行竊時猝死應該是不太可能。丈夫的妄想是否有點到真相,登場人物們的真意跟丈夫所做出的揣測有多大落差,就留給讀者想像與判斷。
自己較喜歡的故事是〈まだ間にあうならば〉。描寫有機會與偶像共事的歌迷、渣男本性與人設不符的樂團成員、活在妄想中的跟蹤狂等特質鮮明的登場人物們,並將敘事收束在,敘事者對誤解昔日同窗之善意感到懊悔,嘗試要挽回已出手之惡意報復的行動上,作者不僅製造出沒有太多斧鑿或刻意的敘事翻轉,更說了一個讓人讀完可以有些省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