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マスカレード・ライフ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作品。系列作品的一部分主題或基調,在本書中有被延續下來,亦即是在飯店這個旅客來來去去的情境中,人會戴著面具偽裝,人心隔肚皮,需要花費相當心力才能一窺究竟。只是這次作者所鋪陳出來,登場人物刻意偽裝成另一種表情的容貌與隱藏起來的真意,讓人讀來感覺有點平淡而淺薄,少了一點直指人性複雜與人心晦澀的底蘊,也少了一點扎根於現實世界中、讓人可以感同身受的臨場感。

警方懷疑男子殺害其前女友並將屍體埋在郊外,但男子行蹤不明,所以無法讓其到案說明。男子參加推理小說新人獎並入圍最終決選,讓警方找到可以掌握其行蹤的方法,就是讓主辦新人獎的出版社將最後決選會議移師到主角任職的飯店舉辦,若男子得獎並接到出版社的通知,其便會現身在警方已做好埋伏的記者會現場。跟主角並不算親近的主角律師父親,在沒有告知主角的情況下入住飯店,而主角父親曾經幫忙辯護的重大刑案關係人母女,也同時入住飯店,曾經差點被其父親殺死的母親,突然讓其女兒找不到人。兩起事件並沒有被刻意或勉強地牽連起來,卻也因為如此,本書故事會讓人讀來感覺像是一幅拼貼畫,複數事件巧合地在同一個時間地點發生,而主角任職的飯店成為一個是非之地,主角則是會把事件吸引過來的瘟神。

然而,警方因為追查不到嫌疑人的所在之處,所以便要求出版社配合改變活動的舉辦地點與方式,讓警方有機會可以釣出嫌疑人現身,即使警方並不能確定嫌疑人實際涉案的可能性有多大,對於案情也還沒有完全釐清。主角跟其父親關係疏遠,所以其不會知道父親打算做一件吃力不討好、可能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的事,而在主角出手收拾已經有點失控的局面後,父子兩人以所發生的事為契機,有了好好談心的機會。兩起事件的鋪陳都有些讓人讀來感覺牽強的地方,不管是警方過於迂迴或強硬的辦案手法,還是主角父親過度介入當事人的人生,以及過於戲劇化的加害人/父親與被害人/女兒久別重逢場景。不夠懸疑、背後真相也不夠讓人感覺意外的謎團事件,想要用來支撐戲劇張力的情感渲染力不足,或許就是本書故事讓人讀來會感覺平淡而淺薄的原因。

當然,作者做為一個敘事功力深厚的小說家,即使創意有點枯竭,想不到可以翻出新意的故事梗概,還是會有幾把刷子可以把故事說得有一定程度的趣味、韻味與深度。

舉例來說,因為日積月累的怨恨而下手殺害其母親的男子,因為不想讓其女兒跟孫子因為是殺人犯的家屬而過得很辛苦,所以就狠下心來要置兩人於死地。男子逃過死刑,因為假釋而可以出獄,想要在當年辯護律師的安排下,見當年逃過死劫的女兒一面。男子當時是否真的有想要以死謝罪的悔悟,又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出自什麼樣的動機,想要殺害其並不怨恨的女兒跟孫子,這些問題旁人都只是從一些蛛絲馬跡中做出間接推論,因為人心不僅複雜還會變化,只要戴了面具裝模作樣,真心就很難被看見,甚至連真心本身都是難以捉摸、飄忽不定。前述敘事橋段讓讀者可以去想像與感受,一個人心中的想法或念頭,是包括當事人在內,沒有人能夠有十足把握辨別其真偽的事實。

不過,自己讀來感覺最有趣的敘事橋段,卻是其實跟鋪陳事件本身沒有很有關係的一段插曲,其描寫出版社為了阻止嫌疑人作品獲獎,要最有資歷的評審委員在決選會議中帶討論風向,但最後卻沒有成功。因為是專職舞文弄墨的資深作家,所以可以把原本是讚賞的正面評價,如「熱意と意欲に満ち溢れた傑作」、「大胆でユニーク」等,轉成帶有批判意味的負面評價,如「気合いが入りすぎている」、「リアリティがなさすぎる」等,但一旦其他評審委員的敏感神經被挑起,脆弱的權力結構便瞬間崩解,資深作家的努力就成了白忙一場。一場登場人物的個別性格特質被呈現得活靈活現的對話劇,有幽默的嘲諷,卻也相當程度反映現實,讀來便會讓人感覺有趣味也有質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