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ガリレオシリーズ」的長篇小說作品。本書可以說是作者的代表作,除了是第134回2005年下半期直木賞受賞作外,英譯本更在2012年入圍the Edgar Awards。自己曾經看過改編本書所拍攝而成的電影作品,所以在閱讀本書時已經大致知道敘事情節的進展會如何,同時也會把演出電影的演員形象投射到在閱讀時所形成的想像上。然而即使如此,自己在閱讀本書時所獲得的樂趣並沒有減損太多,而或許這就是本書故事所具備的獨特魅力。
一個過著孤單生活的高中數學老師,為了曾經在自己差點想不開時給了自己生存意義的鄰居,決定犧牲自己為鄰居頂罪。試圖要澈底掩飾住在隔壁之單親媽媽及其女兒失手殺害前夫的罪行,數學老師想出一個非一般人所能想到的計謀,即由自己殺害另一個死後不會有親人或朋友來指認其身分的流浪漢,再讓這個被殺害之流浪漢的屍體被認定為鄰居所殺害前夫的屍體,而後就算前夫屍體被發現,也只會被當成一具無法確認身分的無名屍。而被認定是鄰居前夫的死者,其實是被數學老師而非被鄰居所殺害,如此一來數學老師就可以毫無破綻地掩飾鄰居的罪行,因為即使之後事跡敗露,在被誤認成鄰居前夫的流浪漢被殺害時,鄰居母女是有不在場證明,因為雖然她們因為有動機而嫌疑重大,但是眼前的死者實際上並非被她們所殺害,而她們實際所殺害的人,其身分已經被假冒,且其屍體下落不明。
作者讓前述計謀是由一個學生時期曾經被認為是性格孤僻的天才、但卻懷才不遇的數學老師所構思出來並付諸實行,某種程度是為存在於前述計謀背後之異想天開的想法以及異於常人的情感增添合理性,進而讓讀者可以有所共感。
數學老師所設計的計謀很縝密卻也很簡潔,其製造出一個錯誤的前提來誤導調查案情的人,讓這些人一直嘗試要破解有重大嫌疑之母女看似有點問題的不在場證明,但卻從來不曾想過,其實死者根本就不是母女有動機要殺害的人。前述計謀是由一個對研究數學有熱情的高中老師所發想出來,這樣的情節設定會讓讀者讀來感覺沒有太多違和感,因為這個發想很像是一個數學老師在出考題,其想要測試來應試的學生是否真的是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還是只是死背公式、用反覆練習考古題所訓練出的熟練技巧來解題。當然,在本書故事中登場、被設定要發揮偵探角色功能的天才物理學家,自然是可以不受誤導,進而看到真相。而相較於自己先前所讀過同系列的其他作品,本書故事的敘事或許更能觸發讀者去思考科學的論理邏輯,而不是只是用看似時髦新穎、具科技感的敘事元素,來讓故事感覺是結合科幻與推理。
只是一個人會為了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太多實質交集的人做出這麼大的犧牲,或許有些不太符合人之常情。不過,作者嘗試給讀者一個解釋,也就是一個其實本來對活著這件事已經毫無眷戀的人,對於讓自己重新找回生存意義或價值的人事物,或許是會懷抱異於常人的強烈情感,因為這個人如果沒有前述人事物,其實也就失去活下去的意義或價值。對在本書故事中登場的數學老師來說,不惜殺害另一個無辜的人也要幫助鄰居母女脫罪,其實不只是出於自己對於鄰居單親媽媽的愛意,還包括對於對方為自己帶來生存意義或價值的感謝。前述情感或許不能讓每個人都理解或有共鳴,畢竟對於孤獨這件事每個人的感受程度並不相同。不過即使不能想像為何一個人能為另一個人做出這麼大的犧牲還不求回報,但至少還是可以在閱讀本書時認知到本書故事的特別之處,同時感受到閱讀本書是一件有趣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