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長篇小說作品,為系列作品的第四部。要讓身為男主角的警察再度偽裝成從業人員潛入飯店辦案並阻止犯罪事件發生,也要讓已經到美國飯店工作的女主角能回到東京來,並再度與男主角搭檔,或許都考驗著作者構思與鋪陳敘事情節的功力。
三起因為凶器與作案手法而被認為可能是連續犯案的殺人案件,在死者都曾經涉及刑案、但因為現行制度而沒有負起全部責任的情況下,當初死者所涉及刑案的被害人家屬,就會因爲其可能對死者懷恨在心而被懷疑。因此,當三個過去刑案的被害人家屬都預約要在同一時間入住在同一飯店時,因為不太可能會只是個巧合,所以警方就必須採取行動,就其是否有在密謀什麼展開調查。只是對自己來說,在事態完全混沌不明的情況下,警察組織動員許多人潛入飯店,監控不知道是否會有什麼動作的目標,好像不是什麼有效率或有成本效益的辦案方法。
而即使不吹毛求疵地深究,警方是否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地辦案,自己對於三名被害人家屬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在同一時間入住飯店的心態或動機,也還是感覺有些困惑不解。當被害人家屬所怨恨的對象在其有不在場證明的時間被殺害、但是其涉案的嫌疑卻又不會因此完全被洗清時,在其與被害人家屬進行交流與互相取暖的園地裡,另一個可能被殺害的人會入住在飯店的資訊被釋出,這樣或許是會讓被害人家屬聯想到會有什麼不好的事發生,且會讓其想要藉此機會釐清其所怨恨的對象為何與被誰所殺害。然而,疑心生暗鬼不一定會讓人在沒有把握會不會有事發生、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得知是否有事發生的情況下採取行動,而人也不一定會有勇氣想要去積極面對、雖然感到好奇卻不確定能否承受其重量的真相。因此讓怨恨對象被殺害之被害人家屬全員在飯店集合的敘事情節展開,自己讀來是感覺有些牽強。
不過,雖然作者把謎團事件的相關人事物牽連起來的敘事手法對自己來說有點勉強,但是卻沒有減損自己閱讀本書故事所能感覺到的樂趣。女子因為愛得太過用力而讓其精神狀態異常,甚至在用藥過量的情況下殺害對方,雖然其因為在行為時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而未負起刑責,但是其在該如何面對所犯下的罪卻成了其沉重枷鎖。因緣際會下,或者說是在多事之人的穿針引線下,女子用了假身分參與了被害人家屬交流的園地,也讓其找到可以贖罪的方法,也就是殺害那些犯了罪卻沒有負起全部責任的人然後再自殺。或許會對感情執著到讓其精神出現狀況的人,對於要消除罪惡感這件事也會有類似程度的執著,所以其想要替被道德良知所束縛而無法行動的被害人家屬討一個公道,同時用自殺的方式來還別人一個公道。雖然其牽引其他人配合其計畫的方法有點一廂情願,但是自己對於其會如此做的動機與心態卻還算能理解。
因為是女性所在辦案上會過度投入或太過力求表現的男主角同僚,為了監控入住飯店的被害人家屬,甚至用了違法的手段,在被害人家屬入住房間中偷偷安裝監聽器。而當一連串事件的真凶身分被調查出來,主角們要趕著進入真凶房間阻止悲劇發生時,前述女警官又因為其過於強烈的情緒,竟然提出要給真凶一些時間去實踐真凶所認定正義的提議。熱情可能變成過於激進,而不擇手段或者失去平衡思考的能力都是可能有的症狀,而女警官或許就是體現了這樣的人性特質。
對於傷害心愛之人的人,濃烈的悔恨與怨懟或許是難以被排解或釋放的情緒,但是其成因或許不僅是因為無法討回公道或無法救回心愛之人,也可能包括了被困在負面情緒中的處境,無法被其他人所理解,也無處可訴說。或許這個時候一個由有類似經歷所組成的團體,就能提供其所需的同理心與支持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