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岡瞬的作品,目前為2025年第78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讓賣點不同而風格迥異的作品同場競技,是要用什麼樣的度量衡來丈量個別作品的表現後,才能讓其可以相互比較?是要把每個作品放回與其屬性相近的作品群中,檢視其出類拔萃或開創新局的幅度,然後再來比較每個作品出類拔萃或開創新局的幅度大小?還是要讓因為機緣而獲得發言權的所謂評審們,用其偏好來區分作品好壞,投其所好者平步青雲,不受青睞者白髮郎潛?雖然沒有讀過要與本書角逐同一獎項的所有作品,但自己讀過之著重發揮想像力而非探究社會現實的兩部候補作,都讓自己感覺本書像是熱血青年闖入逃避現實的化裝舞會,要用大地色系的實用輕便裝扮,跟裝飾繁複、用色大膽的變裝,爭奪誰最出色的稱號。
對自己來說,本書是一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其敘事跟描繪發生在憑空想像出的場景中、既不日常也不太貼近現實之謎團事件的敘事,是青菜蘿蔔,若要比出一個高下,只能訴諸個人喜好。不過,如果檢視本書做為一本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完成度,則或許可以得出一個較有比較基礎的評價。與其說本書故事是要去討論高齡駕駛這個社會課題,不如說其是在書寫,人為了維護己身的社會性,會如何地對於周遭的人事物視而不見。本書故事在這部分的書寫可說是細膩生動,對人性的卑劣與人心的幽暗有所刻劃,雖然在執行上有些不足,例如敘事節奏有點不夠明快、敘事焦點有點太過集中而讓配角變得像道具等。為了平衡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以及對謎團事件的鋪陳,社會派推理小說或許會稍稍弱化後者來成就前者,本書故事亦不例外,只是其所敘述的謎團事件與背後真相,可能因為著墨不夠而讀來感覺有點質地粗糙而內容淺薄。
教育工作者或因為太過在意以身作則而作繭自縛,太過習慣於指導他人的尊卑關係而不太能誠實面對己身的不足或缺陷。擔心校長退休的父親開始出現失智症的症狀,卻固執地不願放棄開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就會成為社會公審對象,並帶來影響家人社會生活的嚴重後果,所以之前因為涉入交通事故而被迫離開公立學校、現任教於私立學校的主角,便開始調查父親平常開車的狀況,並在得知父親可能撞到人時,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判斷並採取適當行動。戴著有色眼鏡的主角,懷疑接近父親的美魔女別有意圖,但卻誤判情勢,錯估對方真正的謀劃。自以為是但實則像是隻無頭蒼蠅般地慌亂行動,對於父親、妻子、兒子都幾乎一無所知,最後不僅無法降低意外所帶來的傷害,更讓事情發展成最糟糕的結果。老師這個職業如何框限住人的視野與自我認知、如何牽動人的行動模式,本書故事或書寫出一番獨到見解。
人到頭來都是自我中心,就算是家人也不一定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所有的盤算或許都還是侷限在個人的進退,看不見身邊的人在做什麼。在本書故事中主角的妻子譴責主角從來不曾嘗試掌握家人的想法與行動,但是其似乎也並沒有完成坦誠面對主角,而讓埋怨取代了原本可以做到的開誠布公。主角的兒子認定父親不會支持而偷偷用祖父的資源來發展興趣,並在察覺父親正在默默調查祖父時,做出一些干擾動作來導致父親產生致命的誤解。或許主角的家庭早已走上終將分崩離析的路,而父親的失智症狀、肇事與被人利用,都只是在加速每個人的自私長大成危及家庭和諧的怪物而已。
一個失去寬容性的社會,對於某些錯誤嚴厲譴責,但又對某些陰暗面視而不見。社會大眾要為所發生的不幸追究責任,但誰應負責、誰又是被轉嫁責任的代罪羔羊、誰在帶動認定責任歸屬的言論風向,或許都不是社會大眾有機會或意願去認真思考的問題。主角因為父親肇事而成為眾矢之的,家庭也因此破碎,但是這樣簡單的歸因或無助於改善狀況、喚起意識或阻止不幸再發生,而只是引起一陣騷動後留下殘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