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6日 星期一

夫よ、死んでくれないか

日本小說家丸山正樹的作品。購入本書的単行本版本多時,但一直放在書堆中未閱讀,直到最近本書被翻拍成電視劇、文庫本亦出版後,才想到將其從書堆中翻出來閱讀。有新聞報導,沿用本書書名的電視劇劇名被部分人認為有點太過聳動或偏激,但本書在出版時並沒有引起什麼議論,或者說這樣的書名在出版業根本算不上什麼譁眾取寵,又或者相較於電視劇,小說還是小眾市場,激不起多大的漣漪。作者在〈あとがき〉中說,當人們看到本書書名跟故事梗概時,或會認為作者的文風丕變,但如果讀完本書後,或許就會發現本書與其過往作品是有共通之處,並且延續前作來傳達其最近所關心的課題與事物。對自己來說,作者是不是改走灑狗血路線可能不是太重要,在讀完本書後,自己感覺本書是與自己過往所讀作者其他作品有所不同,作者敘事的筆觸變得有點潦草,對於人物性格與情感的描繪變得有點僵硬與淺薄。

作者在〈あとがき〉中承認,其不是三十多歲女性,就算做了訪談,也無法真的完全體會與理解,三十多歲女性藏在社會化人格下的想法與情緒,所以在創作本書時遇到一些瓶頸。作者發出警語,要認為包括婚姻生活在內的世間萬事萬物都為其所牽引的丈夫們,在讀了本書後抱著恐懼入眠。作者挑戰從其不熟悉的女性視角切入,書寫存在於婚姻關係中的被壓抑、不滿、歧見與自以為是,並鋪陳出謎團事件來讓敘事情節有起伏與轉折,這樣的創作企圖心,或許並未偏離作者用推理小說這個文體,去書寫其所關懷之人性與社會課題的寫作風格,同時也是一種跨出舒適圈的積極作為。然而,挑戰不一定能成功,有積極作為的企圖心可能到頭來只是不完全燃燒,自己在讀完本書後有這樣的感覺,即使自己並不會覺得閱讀本書是一無所獲或浪費時間。

或許是因為想要製造懸疑感,想要讓讀者無法太快預想到敘事情節的走向,所以作者拋出不少混淆視聽、誤導登場人物也誤導讀者的資訊,更讓複數事件發生在登場人物的周遭,有些相關,有些則只是發生時間巧合地撞在一起。當然作者有把所鋪陳出來的敘事軸線都收束起來,但是因為沒有把所有敘事軸線都做足夠細緻而費工的處理,所以或許會讓人讀來有種敘事情節展開得有點凌亂的感覺。為了讓結局出乎意料,作者安排了一個或許讀者不太會特別關注的登場人物來做為謎團事件的幕後黑手,而因為生活被搞鬼的主角是一般人,不是全知全能而只是後知後覺,所以也只能猜想幕後黑手是為了什麼與做了什麼。然而,這樣的敘事或許比較「逼真」,即使所描述的事件可能不太能說是「寫實」,但是沒有好好說明幕後黑手的動機與實際上布了什麼局,還是會讓人讀來感覺本書故事的敘事有點虎頭蛇尾。

作者可能著重在描寫,女性在婚姻關係中所會感受的孤獨、虛偽、壓力與怨懟,所以並未花費太多心力在雕琢與精緻化,與謎團事件有關的敘述。這樣的選擇對於想讀到一本推理小說的讀者來說,或許是一個很大的缺失,但是對自己來說,卻是可以尊重的、作者在創作美學上所做出的價值判斷。不過,在作者筆下的夫妻關係,當然不必然會是存在在當前社會中的常態或多數,而作者選擇去切入,不到形同陌路但也沒有相敬如賓,兩個人比一個人還要孤單的婚姻關係,或許也是在考驗讀者能夠對這樣的經驗或狀態有多少的共鳴或觸發。

除了一方放棄個體性,讓關係變成一種支配或從屬,以及兩方維持個體性,讓無法妥協或拉近的歧異,消磨曾經讓彼此感覺親近的情感外,婚姻關係是否還能有什麼可能呢?一旦結婚不是兩個人而是兩家人的事情,那麼一方原生家庭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拿捏與另一方原生家庭之距離,或許讓婚姻關係的維繫更雪上加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