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說家平野啓一郎的作品,收錄篇幅長短不一的5篇短篇小說。如果用讀者可以加油添醋、穿鑿附會來詮釋作品的特權,給本書各篇故事一個共通主題,則自己可能會說是從不同的視角、運用強度有別的想像力,來探究人類存在的盲目選擇與偶然機緣。人不可能預見未來,所以任何的選擇都受限於當下無法控制的情勢,然後也無法確定選擇會導致什麼。人無法用意志左右己身之外的人事物,所以會遭遇什麼,又會需要如何因應,或許也只能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態度來面對了。
〈ストレス・リレー〉是一篇作者用了有點匠氣的寫作手法,卻因為其想像力發揮得讓人佩服,所以讀來會感覺有趣的故事。一開始作者便直接破題,點出有一名女子的作為是很適合被寫成故事,而製造出讓該名女子有所作為之事件的男子,並不知道其行為舉止激起了一陣漣漪。人會把所承受的壓力,轉化成向他人爆發的負面情緒,所以男子從西雅圖搭機回日本,便把在旅途中所遇到的不順轉成怒氣,遷怒到機場拉麵店的店員身上。壓力與怒氣透過店員移轉到其母親身上,而母親因此已讀不回調查同學會出席意願的訊息,並讓壓力與怨氣透過母親同學移轉給同學的年輕同事。這個怒氣移轉的連鎖,最後傳給女子,但女子懂得釋放壓力,所以排解了怒氣,也中斷了連鎖。現代人壓力大、負面情緒多,而作者所虛構出的怒氣連鎖或許有些誇大而荒謬,但仍可說是一幅浮世繪。
在本書中篇幅最短的故事是〈手先が器用〉,但其敘事卻有一種深入淺出、用簡單幾筆便畫出寫意山水的韻味。母親稱讚女兒手很靈巧,讓女兒在不管其實際上是否比一般人還要擅長手工藝製作,都逐漸開始相信其是真的很適合做要動手的工作,並在積極投入練習的同時,真的讓其手工變得靈巧。無法確知奶奶跟母親是否是有意為之、隨口說說還是真心稱讚,但女兒在成為母親後,對其女兒也說出同樣的讚美,就很難說不是有意識地想要在女兒身上複製其過往經驗。一句簡單的話引導一個人走向不一樣的未來,這可以說是一個偶然,也可以說是一個後來回想起來才會覺得意義非凡的歧路。
對自己來說,敘事結構有點鬆散的故事是〈鏡と自画像〉。或許作者是想要書寫人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偏激的念頭而鑄下大錯,但其一開始想像出一個荒謬但可以延伸出不少讓人思考之處的有趣設定,卻沒有好好運用來製造出可以讓人有所省思的敘事,或許就是讓人讀來會感覺可惜的小瑕疵。
雖然〈息吹〉是一篇自己讀來會感覺有趣的故事,但卻因為其敘事開展的節奏不夠明快,而覺得有點美中不足。已屆中年之主角因為想去吃刨冰的店沒有位子而改去速食店,卻因此聽到鄰桌的客人在談論大腸鏡檢查,並進而去做了檢查,切除了有可能發展成癌細胞的大腸息肉。想到其因為偶然的機緣而可以擺脫罹癌的命運,主角的記憶開始有了變化,記得其有去吃冰、因而沒有去檢查的印象越來越清楚,甚至記得其得癌症且不久人世的狀態。主角開始認為,其目前的幸福生活只是一個虛擬景象,其在現實世界中並沒有去速食店,也沒有做檢查,而是在與癌症抗爭。故事的結局是一天早上,主角的妻兒發現其已人間蒸發,彷彿因為在現實世界裡的主角已經病故,所以在虛擬世界的分身也就不復存在。人生路途上一個轉彎,是偶然卻也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分歧,而如果當初不是這樣而是那樣的提問,是否就是人類想要想像有平行時空存在的基礎呢?
書名同名作講述一個事業有成的女子,透過交友軟體認識一名年收入僅有其三分之一的男子。女子對於男子並不滿意,而在交往期間的一次出遊,因為男子沒有跟著女子去解救被誘拐的女孩,所以兩人就無緣再一起走下去。但之後男子在一場隨機殺人事件中因為保護他人而喪命,讓女子有了罪惡感,覺得是其所強加的道德觀害死了男子。人作為或不作為的選擇,到底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而認為影響了他人選擇的人,是否是因為其某種優越意識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