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富士山

日本小說家平野啓一郎的作品,收錄篇幅長短不一的5篇短篇小說。如果用讀者可以加油添醋、穿鑿附會來詮釋作品的特權,給本書各篇故事一個共通主題,則自己可能會說是從不同的視角、運用強度有別的想像力,來探究人類存在的盲目選擇與偶然機緣。人不可能預見未來,所以任何的選擇都受限於當下無法控制的情勢,然後也無法確定選擇會導致什麼。人無法用意志左右己身之外的人事物,所以會遭遇什麼,又會需要如何因應,或許也只能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態度來面對了。

〈ストレス・リレー〉是一篇作者用了有點匠氣的寫作手法,卻因為其想像力發揮得讓人佩服,所以讀來會感覺有趣的故事。一開始作者便直接破題,點出有一名女子的作為是很適合被寫成故事,而製造出讓該名女子有所作為之事件的男子,並不知道其行為舉止激起了一陣漣漪。人會把所承受的壓力,轉化成向他人爆發的負面情緒,所以男子從西雅圖搭機回日本,便把在旅途中所遇到的不順轉成怒氣,遷怒到機場拉麵店的店員身上。壓力與怒氣透過店員移轉到其母親身上,而母親因此已讀不回調查同學會出席意願的訊息,並讓壓力與怨氣透過母親同學移轉給同學的年輕同事。這個怒氣移轉的連鎖,最後傳給女子,但女子懂得釋放壓力,所以排解了怒氣,也中斷了連鎖。現代人壓力大、負面情緒多,而作者所虛構出的怒氣連鎖或許有些誇大而荒謬,但仍可說是一幅浮世繪。

在本書中篇幅最短的故事是〈手先が器用〉,但其敘事卻有一種深入淺出、用簡單幾筆便畫出寫意山水的韻味。母親稱讚女兒手很靈巧,讓女兒在不管其實際上是否比一般人還要擅長手工藝製作,都逐漸開始相信其是真的很適合做要動手的工作,並在積極投入練習的同時,真的讓其手工變得靈巧。無法確知奶奶跟母親是否是有意為之、隨口說說還是真心稱讚,但女兒在成為母親後,對其女兒也說出同樣的讚美,就很難說不是有意識地想要在女兒身上複製其過往經驗。一句簡單的話引導一個人走向不一樣的未來,這可以說是一個偶然,也可以說是一個後來回想起來才會覺得意義非凡的歧路。

對自己來說,敘事結構有點鬆散的故事是〈鏡と自画像〉。或許作者是想要書寫人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偏激的念頭而鑄下大錯,但其一開始想像出一個荒謬但可以延伸出不少讓人思考之處的有趣設定,卻沒有好好運用來製造出可以讓人有所省思的敘事,或許就是讓人讀來會感覺可惜的小瑕疵。

雖然〈息吹〉是一篇自己讀來會感覺有趣的故事,但卻因為其敘事開展的節奏不夠明快,而覺得有點美中不足。已屆中年之主角因為想去吃刨冰的店沒有位子而改去速食店,卻因此聽到鄰桌的客人在談論大腸鏡檢查,並進而去做了檢查,切除了有可能發展成癌細胞的大腸息肉。想到其因為偶然的機緣而可以擺脫罹癌的命運,主角的記憶開始有了變化,記得其有去吃冰、因而沒有去檢查的印象越來越清楚,甚至記得其得癌症且不久人世的狀態。主角開始認為,其目前的幸福生活只是一個虛擬景象,其在現實世界中並沒有去速食店,也沒有做檢查,而是在與癌症抗爭。故事的結局是一天早上,主角的妻兒發現其已人間蒸發,彷彿因為在現實世界裡的主角已經病故,所以在虛擬世界的分身也就不復存在。人生路途上一個轉彎,是偶然卻也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分歧,而如果當初不是這樣而是那樣的提問,是否就是人類想要想像有平行時空存在的基礎呢?

書名同名作講述一個事業有成的女子,透過交友軟體認識一名年收入僅有其三分之一的男子。女子對於男子並不滿意,而在交往期間的一次出遊,因為男子沒有跟著女子去解救被誘拐的女孩,所以兩人就無緣再一起走下去。但之後男子在一場隨機殺人事件中因為保護他人而喪命,讓女子有了罪惡感,覺得是其所強加的道德觀害死了男子。人作為或不作為的選擇,到底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而認為影響了他人選擇的人,是否是因為其某種優越意識在作祟?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スメラミシング

日本小說家小川哲的作品,收錄6篇短篇小說。如果嘗試要給本書各篇故事一個共通的敘事基調或類型,或許科幻小說是一個選擇,雖然其中有兩篇故事比較適合被界定為,即使帶有想像與虛構色彩、但現實感與當代感還是很濃厚的作品。如果說宗教是本書各篇故事所涉及的共通主題,則宗教做為一個被用來界定其他事物的概念,其意義可能需要被擴張到界線會變得很模糊的程度。聚焦於把存在在各篇故事敘事中、可以說是宗教相關的敘事元素找出來,或許反而會妨礙讀者將視線投向,作者如何將有複雜交錯與牽引關係的複數概念,放在一個虛構敘事中探討的精巧敘事手法。不去定義,不刻意尋找意義或主題、不刻意要異中求同,而是去欣賞作者所書寫出,類型混血、想像不受限框架的故事,或許更能享受閱讀本書的樂趣。

〈ちょっとした奇跡〉是在本書中最貼近自己喜好的一篇故事。作者想像出一個發生在未來的科幻情景,藉以讓故事主角面臨有關存在意義與價值的選擇。打著群體利益大旗而隱瞞的事實資訊,主角在得知後,還是選擇符合其社會身分而非個人利益的行動,這是一種如同殉教般的覺悟與決心,但其實其必須為之犧牲的崇高價值或許根本是空洞、虛妄而禁不起檢證。人必須犧牲許多或承受相當不便來換取苟活,但這樣的堅持是否是有成本效益或有意義的掙扎,還是只是因為掙扎已經用盡氣力,所以人就放棄去思考或懷疑堅持所為何來?曾經誤信會得到的幸福,最後變成只是一個小小奇蹟般的錯身而過,眼前如果不是一片可以帶來希望的光景,那這個小小奇蹟又能成為主角什麼樣的慰藉?

與其說作者在〈神についての方程式〉中是在講述一個有轉折的敘事,還不如說其是在該篇故事中,透過虛構出一場發生在未來的偽考古研究(這個偽不是指涉知識的真偽,而是敘述的真偽),來指摘出用數學來包裝宗教教義之政治與文化性格的一種可能性。作者展現其豐富知識,描繪讓人信服、甚至是具有煽動性的論述,是如何透過裁剪與縫合相關論據與資訊來產製出來。

雖然使用類似的敘事手法,但〈啓蒙の光が、すべての幻を祓う日まで〉讀來或許會讓人感覺較為有趣的原因是,作者在其中透過虛構出僅追求科學與理性的人類未來,來製造出一個可以運用想像力描繪學術政治運作的場景。作者在該篇故事中提問,若否定體現命定論或承認不可抗力存在的宗教信仰,則人類該如何解釋,己身起源的偶然性?作者想像出一個為了找到可以解釋萬事萬物之理論、而在宇宙各處進行實驗的外星文明,人類社會只是其實驗的一環,但如果是這樣,那麼外星文明的存在是否對人類社會來說,就是一種可以解釋為神的外力?

相較之下比較當代與寫實的作品是〈密林の殯〉與書名同名作。在前者中,主角家族代代相傳是負責在天皇駕崩後運送其靈柩的工作,而主角本人則是從事宅配工作。同樣是運送,天皇的遺體被神格化,而因為人類從事消費行為而有的商品,是否也是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一種出自神蹟的產物,主角一邊思索,一邊應付職場人際關係的各種麻煩。書名同名作則講述透過網路而聚集、認定當代社會運作充滿陰謀論的人們,主角身為其中一人,其實是用偏激的思想來遮掩或壓抑其自身的暴力傾向。懷疑社會處處是陰謀,跟希望所有人都能包容而友好地相處,一旦變成了沒有反省空間的一頭熱,就都會是很類似,要強加在他人身上的一種偏執。

〈七十人の翻訳者たち〉則是交錯虛構歷史與科幻敘事的政治寓言。將希伯來文的經典翻譯成希臘文,七十個翻譯人員竟然製作出用字遣詞與表現形式完全一致的版本,而這一切其實都是想要虛構出一個民族與宗教之正統性的計謀。用了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技術點破了存在於歷史中的謊言,但是這樣的證明是否只是虛構出另一個取代原有論述的論述,或許是可以進一步思考的課題。

2024年11月4日 星期一

まず良識をみじん切りにします

日本推理小說家浅倉秋成的作品,收錄5篇短篇小說,其中〈ファーストが裏切った〉是2023年第76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候補作。必須說原本對於本書並沒有懷抱什麼特別期待的自己,在讀完後卻感到驚豔。5篇故事的表現都有一定水準,且在題材選擇與敘事手法上展現多樣性,而不是複製某個樣板或從不同角度切入去探究同一個主題。作者在兼顧娛樂性的同時,火力全開地發揮其想像力,將其對人性或社會某個切面的觀察,書寫成一齣齣誇大而幽默、嘲諷但能啟發嚴肅思考的荒謬劇。

相較起來,自己反而覺得〈ファーストが裏切った〉是在本書中較為平庸、甚至是有些瑕疵的一篇故事。對自己來說,該篇故事鋪陳出一個很難猜想出其背後真相的謎團事件,但其敘事到最後卻只是將真相說明得像是一個文字遊戲,而對於藏在文字遊戲下的人性與情感,卻沒有很深刻地描繪它,所以也就不太容易引起共鳴。該篇故事比較吸睛之處在於,其描寫一個才華受人期待但又不是萬眾矚目、雖然可以走上職業運動之路但卻又好像無法躋身頂尖高手之列的職棒選手,讓其人物形象還算鮮活地躍然紙上,卻又讓這個形象帶著晦澀曖昧的神祕感。作者用調查報導的形式來偽裝其敘事,描述一名記者在事發數年後,嘗試為前述職棒選手為何難得有機會出賽卻徹底放水讓對手得分的謎團事件,找到可能的解釋,雖然其所得出解釋不過是個臆測,也沒能實質解釋清楚什麼。

在本書中自己會給較高評價的故事是〈行列のできるクロワッサン〉,因為其在很多可能會互相排擠、無法周全的面向上取得了平衡。一名家庭主婦的住家附近新開了一家可頌專賣店,僅有數人排隊的情況讓家庭主婦覺得似乎不用刻意去跟風。然而,社會的一窩蜂與從眾心理發酵到荒謬絕倫的程度,當家庭主婦抗拒著群體壓力,堅持不去購買可頌的時候,前述店家的排隊人潮竟然已經達到數百公里,要買可頌要花數週時間排隊。作者的想像力徹底發揮,把荒謬的跟風現象寫得出人意料、瘋狂但有趣。作者描繪家庭主婦身邊的人,其言行舉止也算生動地體現了某種人心的愚昧與卑劣。

〈そうだ、デスゲームを作ろう〉講述人會如何像是一隻井底之蛙般地,用其所書寫之幼稚而荒唐的人生劇本困住其人生。從小一直在忍耐,把希望寄託在不可預期之未來的男子,用功讀書也考上好大學,但卻沒有好好玩樂過,總是孑然一身,甚至無法適應大企業的工作壓力,最後轉職成為平庸的業務員。因為沒有太多花費而存了一筆錢,男子一股腦地認定其被客戶窗口欺負,便花光積蓄做了一個死亡遊戲,要用來謀殺其所怨恨的客戶窗口。然而被綁架到遊戲現場的客戶窗口卻完全不照男子的劇本走,一下子就死,連認知到男子為其所安罪名的機會都不給男子。故事結束在擅長忍耐與等待的男子,等著客戶窗口清醒後照著其劇本繼續玩遊戲,而這樣虛妄且荒謬的等待,可說是呼應了一些經典作品所在探索的主題。

用戲謔、誇張與嘲諷的筆觸來勾勒人性的荒謬,〈花嫁がもどらない〉與〈完全なる命名〉或可說都是在做這樣的事情,但力道的強弱卻有所不同。前者可以說是把荒謬的成分加好加滿,講述在新娘離開婚禮現場後,賓客們開始獵巫、找戰犯,一開始怪罪在婚禮上表演魔術或舞蹈的人,後來就演變成什麼都看不順眼的大亂鬥。後者則是比較像是清粥小菜般地講述個人的妄想,一個新手爸爸要為小孩取名字,卻一直陷入取錯名字會誤了小孩一生的困擾中,而遲遲無法完成任務。但不論口味是厚重還是清淡,兩篇故事都探究了,所謂有關社會運作的基本常識,有時候會是多麼惱人或甚至荒謬的一件事。名字要取得好不容易,婚禮是為誰或為什麼而辦也是個難解的問題,但人或許也只能在面對荒謬的事物時一笑置之,改變不了什麼就只能展現幽默地盡情嘲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