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025年the 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的winner,收錄居住在印度南部之作者Banu Mushtaq,在1990年至2023年間用Kannada語發表的12篇短篇小說,並由同樣居住在印度南部的譯者Deepa Bhasthi翻譯成英文。非常直白簡約、平鋪直敘的文字風格,沒有過度鋪排、精雕細琢的敘事結構,本書各篇故事的敘事調性,或許與作者同時具有社會運動者、律師等身分有關,而會讓本書獲得文學獎評審青睞,在立基於西方文化與價值觀所為之評選中脫穎而出,則或許是因為本書各篇故事所描繪出來的「異國風情」。就像是人道主義者一直希望世人去看見存在於第三世界的苦痛與不公不義,本書或可說是在地社會運動者的自揭瘡疤,是用寫作在發聲與控訴,是不讓人性與社會的醜陋與卑劣被粉飾太平。
在本書各篇故事所描繪的世界裡,男尊女卑的權力結構讓男人可以剝削與欺凌女人到無法無天的地步,而家族、婚姻、親子等關係,在宗教、社會文化、貧富差距等不同脈絡交互牽引下,發展成或許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來說,相當光怪陸離或匪夷所思的場景與情節。這樣的異國風情,不是媚俗或迎合,不是挑逗或諂媚外來者,而是拳拳到肉的自我批判,是義憤填膺地攻擊所身處的社會。
因此,讀者會一再讀到,欺侮妻子到令人髮指程度的丈夫。例如在書名同名作中,丈夫在外另結新歡,對妻子小孩子不聞不問,更遑論負起扶養責任,而妻子尋求娘家協助卻沒有獲得支持,甚至被檢討責任。而在〈Be a Woman Once, Oh Lord!〉中,第一人稱敘事者在婚後對丈夫百般忍讓,甚至娘家父母還變賣家產來金援女婿,只求讓女兒能生活過得愉快些,以及在母親因意外身亡時可以見上最後一面,但這些都沒有實現。最後丈夫要再娶,甚至提出變賣妻子項鍊來籌措結婚費用的荒謬要求,而最後妻子還是被拋棄,必須獨立扶養其所生的小孩們。對不是生活在印度南部回教社群中的讀者來說,作者所描繪的女性生活,或許很淒慘、悲苦與殘酷,而這樣扭曲而暴力的社會結構所支撐起來的社會運作,到底是對誰有益呢?或許答案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簡單。
在本書各篇故事中,男性角色往往存在感相對薄弱,性格特質偏囂張跋扈或卑劣懦弱。做為個人較為偏好的故事,〈A Decision of the Heart〉講述主角的妻子對其照顧母親的作為感到忌妒,敢怒不敢言的主角想出的解套方法是,為母親尋找第二春。主角的妻子無法接受婆婆是被其逼到要再婚,不僅反對結婚還態度大轉變,然而主角的母親卻淡淡而冷冷地接受即將到來的一切,用拒絕參與兒子與媳婦所搬演的鬧劇來低調地抵抗。
而負責在地方上管理與提供救助資源的人為mutawalli saheb,其在〈Fire Rain〉中被描述成於公於私都無法妥善處理問題,不僅無法給前來分產的親戚讓其滿意的答覆,甚至還遭設局,挖出錯誤的屍骨遷葬在不能埋葬異教徒的墓地中。〈The Arabic Teacher and Gobi Manchuri〉則是講述一個對於可蘭經相當熟稔到可為人師程度的男人,卻對妻子來說是家庭暴力的源頭,而無法好好維繫婚姻關係。在一個宗教律法與保守社會結構已無法用來解決複雜問題的世界中,女人被欺凌與剝削,但男人即使狡猾卑鄙,卻也不一定能佔到便宜。
另一篇個人較偏好的故事是〈The Shroud〉,其講述一個富有的婦人要與其丈夫踏上朝聖之旅,在行前親戚與鄰居們前來祝賀並請託幫忙,其中有一位貧窮的婦人希望可以幫忙購買類似被加持過的紀念品,但富有婦人卻嫌收到的錢骯髒而趕緊洗手。旅程中富有婦人買到行李超重到差點上不了飛機,只是買到失心瘋的同時也忘了貧窮婦人的請託。回家後貧窮婦人的死訊讓富有婦人良心不安,但亡羊補牢的措施既無法補救任何事,更無法改變貧富差距所造成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