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永劫館超連続殺人事件 魔女はXと死ぬことにした

日本推理小說家南海遊的作品,目前是2025年第25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候補作。推理小說做為一種文體,或許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且多樣,而在日本通俗文化中占據相當分量的動漫,其元素會滲透進日本推理小說的文體發展歷程中,並孕育出一種體現獨特美學觀與世界觀的混種類型,或許也可以說是,日本推理小說家對於推理小說文體發展已遇瓶頸或已陷窠臼的一種回應。本書或可說是,創作者做出前述回應之一個成果還算不錯的實例。

遺世獨立的獨棟宅邸,因為氣候不佳而把所有登場人物困在裡面。在上鎖的房間裡發現死狀淒慘的屍體,登場人物們看似都有不在場證明或不可能犯案。擁有特殊能力、自稱為魔女的少女,會在死亡時帶著最後一個跟其四目相交的人,一起進入時間迴圈而回到其死亡的24小時前。因為有前述三個敘事元素被整合在本書故事的敘事情節中,所以廣告詞便可以將本書描述為,結合「館」、「密室」與「タイムループ」的三重奏本格推理小說。

對自己來說,本書作者是將推理小說文體中常被人質疑是不符現實的敘事元素,如一群人被困在一座宅院或孤島上,利用道具、機械或自然原理製造出密室假象等,結合在日本動漫流行文化中常出現,沒有嚴謹考證、架構也不縝密的想像,如有爵位要繼承的貴族世家、智力或能力成熟到甚至超越成人許多的未成年人、因為受到詛咒而擁有特殊能力的魔女等,來發展出一本娛樂性頗高、回應讀者想邊讀邊動腦解謎的期待、著重在讓其情節轉折出人意料的通俗娛樂小說。然而,前述觀感並不等於認為作者的創作是廉價、膚淺或譁眾取寵的,而是想表達,在自己的認知中,作者是想要找出,能讓其創作跳脫本格推理小說框架或窠臼的蹊徑,雖然這條路並不是嚴肅或正統的藝文創作,也不是向歷史或現實借鑑,而是放任其想像力去天馬行空,再用其所設定的特殊背景與條件,來框限所想像內容,進而收束成有結構的敘事。

作者在〈あとがき〉中表示,其個人所定義之好小說所需符合條件,也是其創作所依循的其中一項原則,即是「二度目にその物語を読んだとき、それが全く異なる物語に見えてくる」。這或許是作者在表明其創作企圖心,也是在說明本書故事的創作理念。對自己來說,作者是言出必行,努力實踐理念並產出符合其規劃之成品,這樣或許就值得正面肯定。

做為特殊設定之推理小說,本書故事或許示範了,特殊設定如何可以被運用到淋漓盡致、如何可以被一再榨出剩餘價值、以及如何可以透過翻轉與修補來回收再利用。舉例來說,作者一直在挖掘時間迴圈這個設定的可能性,不只是讓其成為敘事情節的一環,還嘗試要讓其變成謎團事件的構成要件,以及登場人物企圖掌握運用的工具。作者讓複數個登場人物都具備在死後回到死前24小時的能力,而為了找出讓人得以擺脫詛咒的方法,複數個登場人物尋求合作,協力要從死去的故人身上得知擺脫詛咒的方法。因為前述方法非常殘忍,所以牽涉其中的當事人為了要牽制對方不去執行該方法,選擇在不斷的時間迴圈中死而復生,同時嘗試找出妥協的可能。作者的創意展現在,其讓故事一開始看似是要解開密室殺人之謎團,雖然謎團的背後真相還是有被揭露,到了後來卻是特殊設定一再被翻出新意,讓讀者始料未及卻看得很熱鬧。

魔女在死後會帶著其死前最後一個四目相交的人一起回到死前24小時,這個特殊設定也是讓作者玩到像是在變魔術般地花招百出。因為是四目相交,所以天生便眼盲的魔女便無法發動這個能力,而因為強制發動對象是死前最後一個四目相交的人,所以即使魔女已失去單眼視力多年,但其在視力尚健全時最後一個四目相交的人,就會成為其死後一起帶入時間迴圈的對象。作者把特殊設定的每個細節都拆解出來,成為其製造敘事轉折的零組件,展現出豐富的想像力。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伯爵と三つの棺

日本推理小說家潮谷験的作品,目前是2025年第78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以及2025年第25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候補作。作者為本書故事的敘事,用並不細緻也沒有忠實呈現原貌的筆觸,搭建出以存在於法國大革命發生前後、某個歐洲貴族所轄領地為背景的舞臺,而從前述背景中作者所主要擷取的敘事元素是,因為貴族階級制度的存在而成立的風土民情與社會習俗。因為沒有親子鑑定的技術,所以狸貓換太子、頂替他人身分的事情會發生且不容易被揭穿,而也因為血統與家世很重要,所以才會讓人願意鋌而走險地,為了守住偽裝的身分而犯罪。

具貴族身分的女子與吟遊詩人私通後生下三胞胎,在吟遊詩人逃跑後,醜聞讓女子的家人將女子安置在一座農園裡。被貼上私生子印記的三兄弟,跟貴族家庭不具繼承權的次子,在少年時期發展出友誼,但長大後雙方便斷了聯絡,次子成為伯爵身邊的書記,而三兄弟則為伯爵修復城池。三兄弟的父親以一個新身分返鄉,卻被三兄弟其中一人殺害。雖然案發當時有目擊者,但是因為三兄弟在外貌上的神似,所以無法判斷誰是真正凶手,而當年其實還有一個兄弟流落在外的資訊被揭露,以及父親的友人自殺,讓謎團變得更為複雜。

在治理該地的伯爵瞎忙一陣卻無法查出真相後,正在養病中的偵探登場,確定下手殺人的是長兄,並讓其以服毒自盡的方式來償命。然而,這樣的犯行其實是為了要掩蓋三兄弟只是冒牌貨的祕密,讓剩下兩個兄弟可以用長兄未被行刑的屍體來偽造出第四個兄弟已身亡的假象。在案發的多年後,已年邁的伯爵與書記在兩人的書信往來中,揭露了第四個兄弟的下落,以及多年來其為何要隱匿其身世。

本書某種程度可說是以特殊設定為基礎的推理小說。因為有貴族制度存在,以及當時政經情勢正處在變動與變革的狀態,所以讓故事登場人物的思考邏輯、價值選擇與行為動機,都變得可以解釋且合情合理。本書故事的敘事,在結構上與鋪陳上,也可以說是相當符合讀者對於本格推理小說的預期與想像。本書故事先寫出無法斷定其背後真相的謎團事件,再描述不是偵探之其他登場人物,時而有誤判、時而被誤導之嘗試抽絲剝繭卻得不出解答的錯誤推理過程,最後再讓偵探登場展現其智慧,用縝密論理來推導出真相。雖然本書故事的敘事展開也是有層層轉折,但其轉折的質地與屬性,卻或許與其他推理小說所鋪陳出的敘事轉折有些許不同。粗略地說,本書故事的敘事轉折不是用一個新的推論來顛覆或取代之前所敘述的推論,而是讓之前所書寫到的推論,透過揭穿祕密或添加資訊的方式,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色澤。

舉例來說,殺害父親並讓父親友人心生恐懼而選擇自盡的長兄,犯案動機乍看之下是出自對拋妻棄子的父親所懷抱的恨意,但實際上卻是要掩蓋其是冒名頂替他人身分的事實,並且為了埋葬真相,還規劃並執行用一具屍體來佐證兩個人之死亡的計畫。不想真實身分被揭穿的登場人物,則為了保守祕密選擇旁觀犯罪行為的發生,甚至製造假證據來混淆視聽。偵探或許解開了是誰下手殺人的謎團,但是這個破案卻是凶手及其共犯所擬計畫的一部分,為了不讓謊言被揭穿,凶手及其共犯把更深層的計謀藏在殺人的表象之下。本書故事後半段所鋪陳出的敘事轉折,是讓數個祕密一一被暴露出來,而不是用新的真相去推翻登場人物先前為謎團事件所推論出的真相。

作者在本書故事中讓幾乎每個登場人物都為了圓謊而行動,每個人的行動背後都有不同於表面動機的深層理由。在很重視血統卻還沒有很有效之方法來鑑別血統的年代,人可以為了偽造或改變出身而說出在當時很難辨別真假的謊言,因為出身很重要,關乎一個人是否能活得如其所願。於是,本書故事的敘事轉折不是真相在錯誤被一一指摘出來後被揭露,而是一個又一個的祕密被攤開在讀者眼前。

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ぼくは化け物きみは怪物

日本推理小說家白井智之的作品,收錄5篇故事,目前為2025年第25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候補作。

書寫以特殊設定做為敘事基礎的推理小說,小說家可以有相當寬廣的想像空間,卻也需要相當的寫作功力與執行力來駕馭其想像力,讓其所想像內容可以被有架構與有邏輯脈絡地描述出來。作者或許可以說是花了不少心力在挑戰特殊設定推理小說的各種可能性,其讓想像力如脫韁野馬般狂奔,一下子是某個虛構國家獨裁者所使用的秘密武器,一下子是降臨地球並用非常自以為是的規則在滅絕人類的外星人,一下子是在人類滅絕後數萬年主宰地球的物種,一下子又是由各類奇人異士所組成的旅行表演團體。而在書寫本書各篇故事時,作者是一邊鋪陳出其所恣意想像出、不受限於現實、甚至是荒誕不經的敘事元素,一邊又將這些敘事元素組織出有條理、在荒誕不經的設定中言之成理的敘事。

對自己來說,作者的敘事功力可以說是純熟到有點匠氣、炫技得有些過火。作者可以讓讀者完全無法預料或猜想敘事走向,也可以讓一開始像是一盤散沙、完全抓不到關聯的敘事元素,最後收束成一個有結構與脈絡的故事。然而,作者施展如是功力所創作出的作品,或會讓人讀來感覺有趣且衷心佩服,但也會讓人容易感覺疲乏。

舉例來說,〈最初の事件〉一開始提到在某間小學的某個班級裡發生了多起學生被攻擊的事件,某個國家的獨裁者因為其政權受威脅而使用某個作用不明的武器,而在研究靈長類的研究機構中,黑猩猩突然變得聰明,找出脫離可以人類控制的方法。在小學的班上有一名學生想成為偵探,卻在發生公費被竊的事件時做出錯誤推理,讓另一名同學有機會揭發真相。之後找出真相的同學受到攻擊,而想成為偵探的學生又再次做出推理,並被另一名原本並不能說是頭腦特別靈光的同學指摘出錯誤。原來被使用的武器可以操縱時間,加速小學生與黑猩猩智力進化,而發生在小學班上的一連串攻擊事件,則是想成為偵探的學生,要排除不斷出現的競爭對手。這樣的敘事展開有趣而意想不到,但也好像讓人讀完後,除了感嘆作者想像力豐富外,無法再有更多或更深的感想。

作者在〈大きな手の悪魔〉中,則是在其天馬行空的想像上,構築出一個展開如同走過高低落差很大之斷崖的敘事。外星人用其自以為公平的規則,先分區抽樣評估後,再依據結果決定是否滅絕分區內的人。要反制外星人的行動,人類找來擅長操縱人心的罪犯及與其有淵源的前警察,一起接受外星人評估,而罪犯利用前警察的死,成功讓外星人陷入混亂狀態,但其作為也引來前警察女兒的報復。所有的設定都是幻想與虛構,但敘事展開卻能在貼合設定的軌道上毫無矛盾或謬誤地行進,作者的創意與敘事功力或不能被等閒視之。只是故事讀來讓人覺得有趣,並不一定就會讓人覺得有共鳴,作者或做出一個精緻的工藝品,但卻不一定是一個傳達了什麼情感或訊息的藝術品。

〈奈々子の中で死んだ男〉與〈天使と怪物〉或都可說是舞臺背景的時代感與現實感較為濃厚的作品,且其敘事是就謎團事件鋪陳出複數個可能真相,並藉以製造出多次的敘事情節翻轉。作者自然無意要追求認真地描寫存在在某個時代的現實,其只是選擇某些可以讓其發揮想像力的元素來讓其敘事有立足點而已。作者寫出複數個可能後再一一將之推翻,且最後還是讓敘事進展到謎團事件背後存在唯一真相的結局,雖然對讀者來說,閱讀這些故事的有趣之處或是在於,被作者所設計出的推理與辯證過程耍得團團轉。

在本書中自己讀完後較有想法的故事是〈マーティリアンの手首〉。在人類被滅種之多年以後主宰地球的物種,會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人類化石,而在挖掘時遭遇的某個景象,讓挖掘者開始發展出各種解釋。人類在面對被滅種危機時所做出的掙扎,並不會想到在數萬年後會變成需要被推測或解釋的現象。考古是一種努力穿鑿附會的想像,而當前的人再如何洞燭機先,也無法預想在久遠以後的世界中,會有什麼殘存的遺跡,又會如何被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