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的作品,為「岬洋介シリーズ」的最新作。作者發展出許多系列作品,各有不同的背景設定與題材選擇傾向,而本系列作品看來會是被作者用來傳達其對國際政經情勢的觀察與評判,因為主角被設定是為國際知名的鋼琴家,所以其會到世界各地巡演,便有機會可以接觸到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與政治體制。
或許因為寫小說像是生產線在大量生產,所以作者的作品有時候會讓人讀來感覺不夠細膩或精緻,甚至有點粗製濫造,雖然做為娛樂大眾用的通俗小說,或許就像是要人過度消費的快時尚一樣,講究品質或細節可能不是其對消費者的主要訴求。不過有趣的是,雖然本書故事對自己來說有不少瑕疵,敘事情節展開的部分環節被處理得很粗糙或草率,但自己卻也能夠寬容那些其實應該被批判、作者沒有表現出敬業態度來好好處理的疏漏或敷衍了事,而很不平衡地聚焦在欣賞作者這次所想傳達的訊息。作者可以說是非常刻意且匠氣地在文以載道,甚至是沒有在雕琢敘事結構的工整,或盡力讓敘事情節轉折不要太突兀,但卻又用了其想像力與創作企圖心去彌補其潦草與便宜行事,進而讓本書故事仍能保有相當的娛樂效果,甚至可以帶給讀者一些些啟發。
本書故事的第一人稱敘事者是,讓系列作品主角當年一鳴驚人之國際鋼琴比賽的俄羅斯參賽者,其出身音樂世家卻只得到差強人意的第五名,之後做為音樂家的職涯發展並不順遂,只能在音樂學院任教。俄羅斯侵占克里米亞,總統建立專制政權,打著國族主義大旗鼓吹排外,對於不同意見強勢打壓。在這樣的政治與社會氛圍下,與總統交情匪淺的學院高層,被發現陳屍在出入口由內鎖上、只有玻璃看似被入侵者用工具打破的宿舍房間裡,體內則被檢驗出有其在服用之安眠藥的過量殘留。
打算邀請主角到校演奏卻被高層以主角是外國人為由拒絕的敘事者,被警方列為嫌疑人,而俄羅斯警方甚至對同樣被列為嫌疑人的烏克蘭籍學生施暴,讓其手指受傷。然而因為高層身故,主角得以在學院內,與由俄羅斯籍與烏克蘭籍學生各半所組成的交響樂團合奏。但在成功的演奏後,主角卻要其實是其遠方親戚的敘事者去自首,誠實面對所犯下的殺人罪行。
本書故事所描述的謎團事件其實相當單純,所以如果要認為作者是將本書當成一本推理小說在創作的話,就一定會認為作者是不夠專業、太過敷衍。主角甚至沒有進行什麼調查,沒有掌握到證據,也沒有釐清犯案動機,就只是靠著推理與刪去法,便指摘敘事者是凶手。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在鋪陳敘事者如何面對俄羅斯政治專制與文化鎖國的現況,以及對其才華有限與許多事力有未逮的現實懷抱何種心情,甚至描繪了敘事者與其父親的不睦,以及音樂世家的招牌是如何成為家族成員的負擔。因此,作者便沒有足夠篇幅可以用來鋪陳謎團事件與解謎過程,沒有盡責地去把謎團事件描繪得懸疑,沒有給出充分的線索或伏筆,來讓最後第一人稱敘事者成為凶手的安排合情合理。
在本書最後,作者發揮無限創意與想像力,補上一段讓人讀來感覺意外但荒謬、想吐槽卻又感覺有趣的後續發展。敘事者在入監服刑後,遇到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因為兵源不足,所以施行徵召受刑人上戰場之政策,讓敘事者已經無法再敲擊琴鍵的手指,必須被用來扣板機,赴戰場不是去殺人就是去送死。然而因緣際會地,在因戰火而被廢棄的烏克蘭小學中,敘事者遇見當年手指被俄羅斯警方弄傷的烏克蘭籍學生,其因為愛國而自願入伍當兵。兩人很快地跨越敵我界線而用音樂交流,在意外沒有被戰火破壞的小學音樂教室鋼琴上合奏,外面槍聲不斷,樂聲無法穿透。這樣的敘事情節雖然太過非現實與巧合,但是卻又讓人讀來感覺,如果這樣的奇蹟會發生,雖然無法改變一絲一毫戰爭的殘酷,但至少能短暫地撫慰人心、帶來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