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ecriture 新人作家・杉浦李奈の推論 II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以年輕女性小說家為主角之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先前在閱讀同系列之第一部作品時,便好奇作者會如何發展這個運用文學創作、出版業實況、經典作品相關軼事等素材來設計謎團事件的系列,特別是作者到目前為止差不多每兩個月便推出一本新作品,就更讓自己想要一窺作者到底能有怎樣的能耐去變出新花樣。

在本書故事中,暢銷作家即將出版之新作,其內容竟然言及實際發生之女童失蹤事件尚未公諸於世的部分細節,而當警方依照其新作所敘述細節找到女童的屍體時,暢銷作家便被懷疑是其新作所敘述之開車撞死女童的凶手。暢銷作家在開車墜海前,對著報案電話唸出松本清張小說的片段,而這樣的舉動不只讓其死亡看起來像是自殺,也製造出讓人困惑的謎團。系列作品主角主動向出版社編輯提案,要將前述事件寫成一本紀實文學作品,並因此開始著手調查前述事件的背後真相。但是前述事件所涉及謎團或許太過複雜或曲折,再加上主角既沒有資源也沒有職權,可以讓其調查進展得更順利,所以主角所進行的調查,好像總是不得其門而入,雖然到最後主角還是因為找到不在預想之內的線索而推理出事件背後的真相。

而開車撞死女童的真正凶手,也就是要替主角出版紀實文學作品之出版社總編輯,為了不讓自己的罪行被發現,決定設局將罪行嫁禍給自己並不欣賞的暢銷作家。然而對自己來說,雖然這樣的敘事情節轉折是讓人意想不到,但是卻也有點過於偏重情節轉折的出乎意料與戲劇性,而未能顧及敘事的合情合理。出版社總編輯找了一家承攬各種編輯雜務工作的小公司老闆來做自己的共犯,之後還大費周章地虛構出將大製作之電影原創劇本改編成小說的合作案,並在成功讓暢銷作家掉入陷阱後,又大費周章地為了偽造證據,製作可以騙取暢銷作家簽章的假合作意向書,以及讓暢銷作家依照計畫行動的假文庫本等道具。但是這樣的布局好像有點像是用牛刀殺雞,因為如果只是要為自己的酒駕肇事脫罪卸責,則只要湮滅罪證就好,何必一定要設局讓代罪羔羊為自己扛罪,甚至冒著被出賣的風險找來共犯,並教唆共犯用故布疑陣的方式殺害代罪羔羊,而共犯願意參與犯罪行為的動機也薄弱得有點讓人匪夷所思。

除了真正凶手的大費周章有點讓自己感覺手段與目的並不符合比例原則外,本書故事的敘事節奏也讓自己感覺有些許不流暢。主角在敘事情節展開的中段一直遇到瓶頸,找不到釐清案情的突破口,然後因緣際會從暢銷作家住家的垃圾中發現一張便利貼,接著就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就看清事件背後真相的全貌,這樣的敘事節奏讓自己讀來感覺,在中段有些過於緩慢與延宕,但是到了後段又變奏得太快、太過隨意。當然,作者還是有把推理所需的線索在敘事情節展開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一一拋出,但是或許是因為作者用了不少篇幅在描繪出版業現況與在引經據典進行文學賞析,所以就會讓自己讀來感覺主角一直在原地踏步,敘事情節一直沒有出現較明顯的波折。

不過,作者以暢銷且多產的作家身分,從出版業內部觀察出版業的發展,其所書寫出的敘事情節橋段,即使稱不上是具權威性的第一手目擊情報,但至少也會有一定的深度可以開拓讀者的視野。出版社邀請知名作家在影音平台上分享自己喜歡的作品,這樣的影片受到製作成本有限、作家不是表演者、題材不夠通俗或親民等因素影響,自然不會有多少人觀看,也發揮了不了什麼宣傳效益。為了營利而出版討好群眾的作品或工具書,縮減成本、簡化編輯流程而降低出版品的品質,或許都是出版社在商言商的不得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