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說家伊与原新的作品。坦白說,自己讀到描寫昔日同窗在多年後重聚之滄海桑田與人事全非、從為賦新詞強說愁之青春一轉眼到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中年危機的故事,已經不太會有什麼體悟或觸動,特別是當在這樣的故事中,往往存在著一些落入俗套的角色人物設定與敘事情節橋段時。本書故事好像也沒有辦法不落俗套、跳出框架或窠臼。
沒有辦法與其他人一起長大成人、通常是懷抱著秘密死亡並成為其他人被封存記憶的同學,在長大後變成關在房間裡足不出戶之繭居族的同學,選擇繼承家業但是對於應如何對抗衰退趨勢感到煩惱的同學,這些其實好像只是換個名字就可以在類似故事中反覆登場的角色人物,在本書故事中也讓讀者看到了他們的身影。一個與其他人都疏遠了的同學,以某種讓人感覺意外的形式出現在其他人的日常生活中,讓過去從記憶的墓地裡被挖掘出來,也讓當前的平凡庸碌泛起漣漪,這樣的敘事情節展開,在本書故事中被相當程度地複製出來,也因此讓讀者可以或多或少猜想到,自己應該期待,登場人物在青春的回憶被喚醒後,會檢視其當前生活而找出自己應付中年危機的方法。
即使本書故事是在講述,多年以後的一群人透過重新審視過去的濾鏡來看向未來,其敘事對自己來說,或許跟其他類似故事相比有一些不足之處。作者過於輕描淡寫地處理登場人物們所面臨的中年危機,好像每個人都有其實處理起來會有點棘手的現實問題,但是卻又好像可以放在一邊不去管它就能自然迎刃而解。作者讓過去在多年之後的當下被重新挖掘出來,不管是美好的回憶,還是一直以來沒有被解答之問題的答案。但是作者卻似乎沒有讓這些被重新審視的過去在當下發生化學變化,只是讓登場人物想要在自己年過四十的平庸生活中,再一次像當年一樣,一起完成一件在旁人眼中有些過於不計成本投入的創舉。因此雖然本書故事描寫,過去在多年之後為當下的登場人物帶來屬於其個人的救贖,但是自己讀來卻感覺,作者在其中沒有細膩地處理到,可能存在登場人物心中的矛盾衝突與幽微情感。
不過,即使本書故事讀來讓自己感覺似曾相識,卻還也不至於讓自己讀來感覺無趣而平淡。從事天文學研究並曾任職於專門研究機構的其中一名主角,想要靠著個人的力量建出一座屬於自己的天文臺,這樣的野心即使不是毫無實現之可能性,但實現的機率也不會是太高。只是隨著敘事情節展開,建出一座天文臺也逐漸變得不是那麼遙不可及,而最後登場人物們也真的把天文臺建了出來。在不去細究每個環節是否都合情合理的情況下,這樣的敘事情節讀來還是讓自己感覺勵志與療癒。
過去與想興建天文臺之主角一起在校慶時完成巨大展示作品的昔日同窗,像是想要找回過去之熱情、讓自己有種回春之錯覺般地,開始勞心勞力地投入建設天文臺的各項工作。繼承父親所經營藥局的藥劑師,在中學任教的老師,辭去正職工作後、因為想要當律師而開始準備司法特考的大齡考生,三人以積極到可以說是影響日常生活之程度,開始幫忙天文臺的籌備與興建工作。而過去不知為何突然從製作展示作品之工作抽身、最後還把自己性命賠上的同學,以及在當下已多年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最近卻開始偷偷用無線電波播放音樂的同學,被前述三加一的登場人物們,用不同的方式牽連進到天文臺的興建過程中,而這個過程也讓身在其中的登場人物們找到自己的救贖。
或許人需要一顆自己可以持續注視著的星星,來為自己的生活定下方向,讓自己的進退或轉向都有意義。讓中年人燃起熱情的事情或許不是什麼偉大志業,甚至有點荒謬或獨善其身,但是如果可以讓自己的平庸有點與他人不同,或許就是對自己來說有意義或價值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