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小說家川瀬七緒的長篇小說作品,是2022年第75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對自己來說,相較於受賞作《大鞠家殺人事件》的作者將歷史敘事元素融入本格推理小說之敘事情節中,本書作者透過書寫紡織、縫紉、解剖學等專業知識來反映出日本經濟社會結構之變遷,或許在展現出嘗試跳脫時下推理小說主流風格框架的創作企圖心上並不遜色。而之所以本書最後未能獲獎,自己個人的臆測是,本書故事在敘事上讓扮演偵探角色之登場人物涉入謎團事件的鋪陳有點迂迴與牽強,雖然這或許就是作者的設定,但是也讓本書故事的敘事節奏變得有點緩慢,讀來讓人感覺像是在冷飯熱炒,有點勉強地要將沒那麼懸疑或複雜的謎團,用拖泥帶水的招數來為其粉飾。
少女的遺體被發現在無人居住的空屋中,時隔多年警方還是無法確認死者身分或釐清案情。職業為裁縫師的主角看到警方透過媒體公開、希望民眾提供線索的資訊,從遺體有些奇特的衣著推敲出一些端倪,並據以開始展開調查。對於主角讓人有點無法理解其動機的積極作為,警方的態度一開始是有所懷疑、甚至是相當排斥,但因為主角所提出的推論或見解均被證明無誤,所以後來警方也破例與主角積極合作,甚至讓主角檢視相關實體物證,希望借重主角的專業知識與推理能力,來為謎團事件找出真相。前述敘事情節雖然讓作者筆下擁有解剖學與裁縫等知識的主角,可以活用其知識、為人所不能為,但是主角很積極、甚至是執著於,從遺體衣著上的蛛絲馬跡分析出死者生前的生活狀況,以及從洋裝的花紋與樣式、所用布料與配件等追查出死者陳屍於空屋的背後真相,這樣的敘事情節展開,讀來還是會讓人感覺有些勉強。
雖然說少女的死亡不是被殺害而是一場意外,整起事件所涉及的犯罪行為是遺棄致死與湮滅證據,這樣的情節轉折並不在自己的預想之內,但是最後被揭露的真犯人身分,卻是自己在讀到敘事情節展開的中段時便已猜想到。或許應該說,本書故事讀來並沒有讓人感覺那麼地疑雲重重,其反而比較偏向是在書寫,讓如是犯罪行為得以發生的現實,以及一群好像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職人,發揮其好像有點不合時宜的專業知識,把前述被掩蓋起來的現實揭露出來。對自己來說,從前述角度切入來閱讀本書故事,或許讓自己可以更有所感觸或體悟。
主角像一個怪胎般地,與自己開店所在之商店街的其他店家,有著一種格格不入的距離感,而在調查上與主角組成搭檔的古物店老闆,更是成為街坊鄰居們議論紛紛的對象。非我族類的外來者,像是帶著異質文化或氣息闖入一個密閉空間,攪亂了在地人士用類似之價值觀與生活方式所營造出來的平靜與平衡,雖然不是完全沒有打破隔閡或彼此適應的可能,但是需要為之花費的努力,對外來者來說還是一種考驗。尤其是當外來者所要打進去的族群其實是已近黃昏,在其中的人面對生活都是辛苦地掙扎著,或許也就不會有什麼餘力去反省自己的保守或排外。
曾經是創造出經濟榮景的製造業小工廠,因為時代變遷而不得不走上倒閉這條路,而曾經對製造的技藝有著驕傲與堅持的從業人員們,或許也無法抵抗時代浪潮,必須另謀出路。無法跟上經濟轉型而跌落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們,像是本書故事所描繪之沒有戶籍的人,要在社會現實中找到立足之地,或許是一件辛苦且會處處碰壁的事。在社會制度裡或在世人眼光中並不存在的人,因為其連可以被識別的身分都沒有,所以其遭遇也就很難被他人所探查或知悉。或許誰都能認知到,人是際遇有別,但是要能認知到,這個差別有多大,或許就需要一些真實或虛構的故事來刺激想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