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女と男、そして殺し屋

日本推理小說家石持浅海的作品。作者嘗試跳脫推理小說模組化與制式化的窠臼,在一定要有屍體與凶手的本格推理小說,以及著重解決日常生活之謎的變形推理小說之間,走出第三條路。一方面作者描繪拿人錢財、替人殺人的殺手,並賦予其不同於一般對殺手之刻板印象的形象,像是中年婦女、看起來就像普通人的經營顧問等,然後再讓其在每篇故事中都實際下手殺人,所以會有屍體也有凶手,而非只是在描寫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異常或光怪陸離。另一方面作者又明說實際殺人的凶手只是拿錢辦事,與被害人無冤無仇也無瓜葛,殺人時更沒有用什麼詭計來擺脫嫌疑,因為其本來就不會被懷疑,所以需要被推理的並非推理小說的典型謎團,即兇手是誰、如何與為何殺人,而是誰來委託殺人、為何要買凶殺人等謎團。

在本書各篇故事中登場的殺手們,對於誰會買凶殺人有一套理論。當然這套理論是出自作者之手的虛構,有點像是讓殺手及其友人們在本書各篇故事中要進行推理時,有可以依循的特殊設定,並讓其推理可以自成一格卻又有邏輯與脈絡。這個理論是,如果人是出於要報仇雪恨而想殺人,則人會親自動手,因為這樣才能消弭其怨念;會花大錢來買凶殺人的人,就是那個會因為其委託殺害之目標對象死亡而獲得利益,或因為目標對象存活而有所損失的人,如此一來其才需要借刀殺人,不會因為實際涉案而無法享受被害人死亡所帶來的效益。

因為前述奇特而新鮮的設定,本書各篇故事都是在描述一種不太貼近現實而傾向是抽象之純想像產物的殺人動機。

舉例來說,在〈遠くで殺して〉中,殺手受委託要殺害的是一對姊妹中的姊姊,其前夫現在是妹夫,而之所以會離婚乃是因為妹妹懷孕,但小孩出生後姊姊還幫忙照顧。委託人希望姊姊能夠在遠離姊姊或妹妹住所之地方被殺害,而這樣的條件更增加了殺手猜想出委託人身分的難度。雖然原則上殺手是不需要也不適合知道委託人的身分或殺人動機,但是殺手及其友人們還是忍不住好奇心地嘗試推敲出委託人的身分。當殺手在下手殺害姊姊時發現其隨身攜帶六角扳手,才拼湊出事件全貌,原來姊姊一直在照顧小孩時刻意增加小孩發生意外的風險,而姊妹的母親在知情後,找出能阻止姊姊又能不讓妹妹有陰影的方法。

而這樣因為扭曲的家庭關係而衍生出來的委託殺人動機,也出現在〈ペアルック〉中。與哥哥相依為命長大的妹妹,與哥哥的好友交往,並且會幫不在乎穿搭的男友,挑選會跟哥哥穿著像是隊服的衣服。當殺手受委託要殺害男友時,其與哥哥像是情侶裝一樣的穿著引起殺手的好奇,並進而推敲出委託人是妹妹,其對哥哥有占有欲,而做為替代品的男友,在哥哥有論及婚嫁的女友後,已經沒有作用,而殺了男友還可以推遲甚至阻止哥哥結婚。前述兩篇故事所描述的委託殺人動機,雖然都自有其論理脈絡,但坦白說,讀來感覺有趣是有趣,但是有點流於太過妄想。

不過作者也不是完全沒有構思出比較貼近現實的委託殺人動機。〈父の形見〉講述繼承父親販賣有機農產品之事業的男子,發現父親得力助手的死亡其實是父親買凶殺人的結果,因為助手發現父親販賣假的有機農產品給新興宗教團體,而意圖要揭發真相的助手,其存在對父親來說就是會帶來麻煩。

〈二人の標的〉則是講述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甚至接近妄想、但也很有趣的委託殺人動機。殺手接受委託是要從兩個直播主中選擇一人殺害,而委託人是兩人其中一人,其想透過這樣的委託來擺脫罪惡感,因為不是其最後被殺,以死謝罪,就是另外一個人以死負責,而其就可以卸下心中大石。

篇幅最長的書名同名作,讓原本在本書中交錯登場的一男一女殺手,透過各自受託但卻相互牽連的委託殺人,間接猜想到彼此的存在。作者有巧思地構思出繁複的敘事結構,也增加所描述之委託殺人動機的複雜度,但也因此讓敘事有了節奏不夠明快的瑕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