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不夜島(ナイトランド)

日本推理小說家荻堂顕的作品,為2024年第77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共同受賞作。作者強大的創作企圖心展現在其挪用特定而明確的歷史時空背景,即在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的琉球與臺灣,並加入高純度的科幻敘事元素,讓通篇故事變成想像力爆發的高度虛構,同時又與其所挪用的歷史時空背景有所連結。作者使用在科幻小說中已被用到有點浮濫的cyborg概念,將之與政治操弄、政權集中、集體意識控制、工具化人民等對人類社會的恐怖想像做結合,然後加入走私、地下社會、各懷鬼胎的軍人、間諜與警察等在冒險小說中常見的敘事元素,讓本書故事讀來感覺像是用不見得多特別但多種多樣之食材所翻炒出的一道創意料理。而本書故事之所以會讓人讀來感覺新鮮而獨特,作者所挪用的歷史時空背景應該發揮了相當作用。

然而,作者筆下的蔣中正時期臺灣,雖然因為有很多的描寫是作者的虛構與創作,所以或許不該用太高的標準來檢視,但是對不算經歷過當時卻也是在臺灣虛長了50個年歲的自己來說,還是讀來會忍不住有種這裡不對勁與這裡不是這樣的感覺。特別是作者描述了一些基隆在地的街景與地理方位,而很明顯地,作者就是把現在的狀況套進當時的時空中,對從出生到現在戶籍地都是基隆的自己來說,就會讀來有種熟悉但又有點不舒服到想雞蛋裡挑骨頭的感覺。不過,既然出版社在書後所附聲明中都說,本書是虛構作品,即使有與真實歷史人物同名的登場人物,但是內容與史實並無關聯,那麼就敘事的細節進行勘誤,或許便只是一件干擾自己閱讀的無意義舉動。

本書故事的主角表面上是一個在琉球成功發展走私事業的臺灣人,但實際上其是被美國女軍官用義肢與電腦改造過、被剝奪記憶與假造身分的工具人。或許是被植入的程式在作用,主角一直認定其只是在執行女軍官所指派的任務,雖然其與女軍官有交換條件,但在被設定不能傷害女軍官以及置換肉體的機械有使用壽命等狀況下,很難期待主角不會被過河拆橋。主角雖被電腦化但沒有被洗腦,仍保有相當自由意志,所以其會反省其殺害了不該殺害的人,也能夠在最後關頭想出方法來規避設定,打敗掌控其命運的女軍官。

主角接受指令去調查一種可以植入被電腦化之人類腦中並操弄其意識的程式,發現這個程式被臺灣國民黨政府用來改造政治異議人士,改變其意識與性格,成為國家機器的忠實奴僕。美國女軍官要取得前述程式的目的是,想要將之進一步開發成可以讓非白人種族傾慕與順從白人種族的程式,進而創造出白人獨尊的世界秩序。前述程式的原始版本是用來讓人信奉共產主義,但是其尚未進化完全的方法是填鴨式教育,透過灌輸教條來達到洗腦效果。要操弄人心,要剝奪個體意志來形成服從的群體,或可強硬地灌輸制式的意識形態,也可讓個體心悅誠服地遵從強者的指令,但兩者是層次完全不同的手段。本書故事所描繪前述惡意程式的進化史,或許也體現了,想要透過操縱他人心智來成就個人野心或奪取利益的惡人,會從過去的惡意中學習,讓惡意再升級,並選擇更卑劣與讓人更難以抵抗的手段。

透過描繪跨越國界之冒險行動的敘事,作者或許想要探究,個人做為行為主體,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夠展現其主體性的問題。當小島因為走私猖獗而興盛,此時居民該是順應局勢來同流合污,還是該堅持信念來阻止家鄉繼續沈淪?然而,所謂的信念,有多少成分是被教育或甚至被灌輸,有多少成分是人云亦云,又有多少成分是個人自主的選擇?

然而,前述讀後感或許有些是自己過度解讀、硬是要穿鑿附會的結果。而會如此做的原因,恐怕是因為本書故事看似華麗繁複、體現豐富想像力的敘事,其實讀來並沒有感受到符合期待的趣味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