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新 謎解きはディナーのあとで2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川篤哉的作品。作者發表系列作品的第一階段是在2010年至2012年間,當時共出版了3本単行本。而後在時隔許久的2021年,作者以「新章始動」之名義,出版了《新 謎解きはディナーのあとで》,加入不太會察言觀色的新人警察做為新的固定班底,而本書則是新章始動後時隔3年的第2部作品。從前述出版頻率的變化與新章始動的廣告詞來看,作者或許是經過多年醞釀後,才把過去曾經因為過度開發而把題材構想使用殆盡的系列作品復活,重新用本來已經落入窠臼的設定來創作新故事。本書與前作隔了3年,或許這才是對作者跟讀者來說都會感覺較為舒適的出版頻率,一方面作者可以不需要為了趕工而降低品管標準,另一方面讀者也不用擔心各篇故事會有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

本書各篇故事所鋪陳出的謎團事件及其背後真相,如果硬要去歸納出一個共通的特質或風格,則或許可以說是障眼法的各種應用。或許是凶手刻意為之來掩人耳目,或許是凶手以外的關係人做了什麼來讓情況變得複雜,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所製造出的謎團,或許都可說是,如果在跳出框架後轉念一想,或為被既有觀念綁定在一起的事物鬆綁,就可以撥雲見日地看到真相。在短篇小說的有限篇幅中,要鋪陳出一再翻轉的敘事轉折或許是不切實際,特別是作者還需要挪用一些篇幅來讓登場人物兼差當喜劇演員,藉此來維護系列作品背景設定的持續運作,這樣一來,一個因為被誤導或有盲點而產生的謎團,或許正適合在本書各篇故事的篇幅中被書寫來製造戲劇效果。

〈灰色の血文字〉與〈服を脱がされた男〉或許可以說是,描述因為凶手以外之關係人的「畫蛇添足」而讓謎團變得撲朔迷離的事件。前者或許可以說是自己在本書中讀來覺得有趣的一篇故事。在大樓頂樓吸煙區被人殺害的經紀公司老闆,身上的煙盒不見蹤影,屍體旁邊則有指出凶手姓名的血字。血字雖不是死者在剩下最後一口氣時寫下的,但卻是從死者身上拿走煙盒的關係人,在看到凶手離開現場後,為了指證凶手而刻意寫下。被偽造出來的死者留言卻傳達了事實資訊,以及從凶手身上拿走煙盒的人並不是凶手,這樣透過顛覆對現象看似理所當然之解讀來製造敘事轉折的手法,或許就是體現作者所具備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後者所鋪陳出的敘事轉折,則沒有讓人讀來感覺太過出乎意料,因為死者身上衣物被扒光而以全裸姿態陳屍,或許就容易讓人猜想到,其中存在會因為衣物而被揭穿的秘密。不過拿走衣物的不是因為防衛而殺人的凶手,卻是本來要為死者預謀殺害凶手來製造不在場證明的共犯,這樣的敘事構想則不能不說是還頗為新鮮。

如果案發現場留下大盤子被摔碎的碎片,而關係人則是因為聽到摔破所造成聲響才趕到現場,則或許會有人想到,凶手是讓行凶與摔盤子兩個行動之間存在時間差,藉此製造出不在場證明,但力學上的限制卻讓這個推理遭遇瓶頸。〈笠原邸の殺人〉以前述狀況做為謎團事件,然後再提出一個其實說破了好像也沒什麼的解釋,亦即是出現在現場的盤子碎片不是一次而分批製造出來的結果,而凶手就是如此克服限制。

死者先被花瓶擊頭,而後被勒脖,再被刺入刀刃,最後再被懸吊起來,凶手如此大費周章,為了就是要應付在行凶時有人要進入現場的突發狀況。在〈四回殺された女〉中負責調查前述案件的警察,在沒有考慮到凶手也可能會有隨機應變之需求的情況下,對於凶手的行動感到匪夷所思,但一旦不受限於認定兇手行動一定是主動為之,而開始思考凶手可能也是被迫將現場狀況搞得很複雜時,難題便迎刃而解。

在〈浜辺のパラソルの問題〉中,因為案發現場即將下雨,凶手為了避免事跡敗露,在無法移動屍體壓在上面之海灘椅的情況下,只能移動大陽傘。當前述行動被看破手腳後,凶手刻意製造的不在場證明也就被瓦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