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刑事犬養隼人シリーズ」的長篇小說作品。作者在今年以作家生活10周年紀念的名義,推出每個月出版一本書的計畫,而本書則是依前述計畫在5月出版。自己在讀完後給本書的評價,一言以蔽之就是平庸。當本書故事在一開始就已經確立,其所要探討的就是器官買賣相關議題時,其敘事便聚焦在描述偵辦事件的警察嘗試找出真相的過程,而要被找出的真相是,誰那麼殘忍地剝削已經因為貧窮而生活困苦的青少年,出錢購買他們的器官,還因此害他們喪命。因為本書故事所描述的事件並不複雜,是非對錯的對立架構也很明確,所以其在敘事上並沒有太大空間可以被用來製造出,讓人感覺曲折離奇或意想不到的情節轉折。
雖然作者透過描述日本與中國貧窮人口的生活狀態、增加事件關係人的死亡人數、書寫出錢購買他人器官者的道德意識薄弱等手法,來為本書故事情節增色,但是說穿了,本書故事情節要敘述的不過是,一個財閥領袖運用自己豐富的資源,毫無罪惡感地取得他人的器官,並在過程中造成多人死亡,而雖然負責偵辦的警察義憤填膺地想要伸張正義,卻在面對巨大的惡黨時無法完全讓正義獲得最後勝利。在閱讀本書故事情節時,會很輕易地預想到其將如何發展,而即使作者讓不同立場的登場人物說出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論述,也無法讓本質是相當淺薄而貧乏的敘事情節變得較為豐富或有趣。
本書故事主角有一個也在等待器官捐贈機會的女兒,所以當最後無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的財閥領袖,讓身為警察的主角看到其臥病在床、接受器官移植是其目前唯一存活希望的孫女,並譴責主角的行動等於是在殺害自己的孫女時,主角的情緒不免受到動搖,對於自己所堅持的正義也產生懷疑。本書故事收尾在前述情節橋段上,表面上給人感覺是作者拋出一個蠻深刻的人性課題,要讀者去思考是挽救一個可能可以挽救的生命重要,還是維護人身,即使只是其一部分的器官,都不應被販賣的道德原則重要。
然而,稍微轉念一想,會發覺作者只是設下一個似是而非的詭辯,但卻無助於讓本書故事內容變得更厚實。死亡或許不是人必須竭盡全力阻止其發生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但並不等於每個人都應該長生不老,特別是當某個人的生存是建立在另一個人的犧牲上時,這時候阻止死亡的發生,便不應該成為阻卻犧牲他人所應負責任的抗辯主張。本書故事主角或許因為可以感同身受財閥領袖對孫女的疼愛與不捨,所以其信念會被動搖,但是因為自己孫女的生命無價,所以其他人的身體都可以被標上一個價格,這樣帶有歧視意味的自私心態,是經不起檢視的論述主張。更重要的是,雖然本書故事鋪陳出這樣的價值觀歧異,希望能藉此讓本書故事內容變得更厚實,但其效果其實並不顯著,因為本書故事情節的平鋪直敘,並無法因為加入一些其實並不深入的道德論辯,就會變成有讓人讀來會感覺有趣的情節起伏或轉折。
與主角一起辦案的警察,其實涉入買賣器官之共犯結構甚深,且因為被人威脅與因為要避免有人洩露秘密,便動手殺了兩個人。主角透過推理,排除種種可能性後,得出前述警察是凶手的結論,而這個部分的敘事情節轉折,或許是本書故事讀來會讓人感覺比較意外、也是比較有展現出作者在情節構思上之巧思的部分。然而,作者用了太多篇幅在描述有無法擔負起養育小孩責任的父母、有必須出賣自己體內的器官來換取金錢的青少年等發生在社會邊緣的悲慘現實,在這些描述既不深刻也不發人省思的情況下,僅僅占據數頁篇幅的前述情節轉折,是沒有辦法改變本書故事給人的平庸感。
或許作者太過高估了器官移植相關議題的衝突性,也或許作者對自己處理社會議題並將之轉化成具張力之虛構故事的敘事功力過於有自信,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構築出來的世界觀,其實只是傳達了有錢人會認為金錢可以並且應該能夠換來任何其認為是有價值的東西,包括用金錢去實踐其硬是要留下本應安然辭世之生命的偏執。然而,有錢有勢的人可以為所欲為,生活困苦的人只能用身體這個唯一的資產來換取存活所需的資源,基於這樣的對立結構,或許不是很容易寫出讀來會讓人感覺到有新意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