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女人入眼

日本小說家永井紗耶子的長篇小說作品,為2022年上半期第167回直木賞候補作。本書故事與自己有在觀看之日本NHK大河ドラマ《鎌倉殿の13人》,在敘事內容上有所疊合,讓自己可以較容易克服、因為缺乏歷史背景知識而無法理解日本時代小說敘事的問題,但卻也讓自己在閱讀本書時,會在想像中用電視劇中的角色人物形象來搬演本書故事的敘事情節。不過本書故事的敘事,有點像是把電視劇預計描述之數十載歷史做切片,然後放在顯微鏡下做更細緻的觀察,所以即使有用到相同的史實做為素材,但是所製作出來的故事卻有相當不同的風貌。

在本書故事中,作者雖然是在書寫主角的經歷,但嚴格來說,作者是讓主角實踐參與觀察的研究方法,透過主角的所見所聞來對特定歷史事件與人物表述評論與詮釋。雖然主角有著不算單純的身世,但是作者對之卻只是點到為止,而沒有深入探究或挖掘,可能存在於主角及其生父間的複雜或矛盾情感。作者把敘事焦點放在描述主角所旁觀的一對母女,一邊是想要擺脫被控制與束縛命運的女兒,另一邊則是用盡偏執的愛來將女兒逼上絕路的母親。對自己來說,作者要書寫的是不同形式的暴力,是政治再如何高明也無法抵抗而只能屈服的強大武力,也是會發展到無法制衡或矯正、過於堅定與盲目的偏激意志。

在京城裡爭權奪利的人們,像是在棋盤上對弈,或許是盡可能取得所有棋子並擺成最佳陣勢,或許是把最關鍵的棋子放到最適當的位置來爭取最大優勢。透過在戰爭中求勝來壯大勢力的人們,即使在無需殺戮的局勢中玩著合縱連橫的政治遊戲,但或許最後還是會動用武力來平息紛爭,就像是用蠻力推倒整盤棋。暴力不可能被用來實踐任何美學或正義的理念,其只會是一種讓人因為身負重傷而屈服的手段,政治鬥爭是殘忍而醜陋的,但用武力來終結政治鬥爭卻是粗暴而野蠻的。人類可以從歷史裡學到教訓嗎?人類可以更長進,學會至少用文明而不血腥的手段來鬥爭,而不是訴諸戰爭來決定勝負嗎?閱讀本書故事啟發自己去審視當前現實並思考前述問題,雖然得不到什麼實質有意義的答案,但卻有多一些的體悟。

掌握權力且試圖要取得更多權力的人,或許是可以理智到不帶任何情感,綜觀分析局勢並擬定最佳計謀或策略,也或許是有剛愎自用、專斷獨行的性格,即使能力過人、意志堅定,但終究是用力量實現願望的暴君。在本書故事中,各方勢力相互制衡與對抗,而最後是後者得到了勝利。然而,這個勝利的意義或價值是什麼?又或者,不斷在制衡或對抗的意義或價值是什麼?是否可以簡單地認定,要存活就需要制衡或對抗他人?又或者,是否可以簡單地推論,後者的特質是讓其成為最後勝利者的主因?這些問題或許很難回答,但卻值得思考。

因為自欺欺人、執意相信著其所認定的現實,母親一心要讓自己的女兒入宮,卻不願去正視旁人都看得很清楚的問題,即女兒身心狀況無法改善,乃是因為無法承受違背意願被迫入宮之壓力。女兒半是出自畏懼或膽怯、半是出自孝順或敬愛,一直順從母親而不說出真心話。然而,不斷升高的壓力終究會衝破意圖蓋住事實的蓋板,當女兒再也無法配合演出時,其尋求解脫的方法是在不連累他人的情況下結束生命。一意孤行的母親,因為過去的經歷而被認為精神有狀況的女兒,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理智,誰又是活在幻想或執念之中?女兒的心不在焉或許是其在其不願接受之現實中存活下來的一種方法,而母親不斷要別人相信其所認定的事實,或許是其逃避其無法接受之現實的一種方法。用愛與恨、宰制與被宰制的二分法,或許無法闡明母親與女兒的關係,因為兩人間的對立,與其各自的存在意義有著更深層的牽連。

2022年7月23日 星期六

ヘヴン

日本小說家川上未映子的作品,其英譯本《Heaven》為2022年The 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的shortlister。本書的単行本版本是在2009年出版,文庫本版本則是在2012年,所以其在2021年出版的英譯本入圍2022年的獎項,若要精準地說,評審們所評價的標的,其實是在超過十年前就已經被寫出來的故事。描繪校園霸凌受害者的生活、心境與情感,本書故事的敘事對自己來說,雖然不能說是因為已有時間差、所以與當前現實脫節,但是卻有一種讀來感覺不夠深入或太過抽象的距離感。或許是處理過校園霸凌題材的各類作品已經很多,從該題材萃取出價值的各種可能都已經被嘗試過,所以本書故事讓自己讀來就會有種刺得不夠深入、走得也不夠遠的感覺,雖然用當下所累積的經驗去評價超過十年前的作品,或許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公平的事。

主角天生斜視,平常與沒有血緣關係的繼母同住,而父親則常常不在家。主角在學校成為男同學們的霸凌對象,某天開始與同樣在學校被其他女學生霸凌的女同學展開秘密的書信往來,甚至相約在校外相見。女同學講述自己的家庭狀況,並與主角建立起某種獨特但脆弱的信賴關係,嘗試著為彼此的孤獨、怨懟與無助找到一些慰藉。主角所遭受的暴力越來越嚴重,但在無法期待體制會提供救援的情況下,主角只能忍受所有的痛苦而不採取任何反抗或反擊的行動。最後一次主角與女同學在校外見面,在校內霸凌他們的同學們現身,對他們做出殘忍的要求,而女同學用讓其蒙受莫大屈辱的方式反擊眾人的惡行,是讓其置之死地而後生,卻也是把其最不堪的一面赤裸呈現出來。

作者沒有勸善懲惡、沒有伸張正義、沒有讓主角或女同學的人生出現雨過天晴的轉折。本書故事的敘事情節結束在主角接受手術來矯正其斜視,但主角之後的生活會如何,在學校所面臨的問題是否從此解決,其他面向的生活是否從此平順,作者開放讓讀者自由想像。作者透過主角的敘述告訴讀者,女同學反擊其他人惡行是主角最後一次見到女同學,所以女同學之後是否不再被其他同學霸凌、是否找出處理其眼前問題的方法,也是作者刻意不說清楚之處。那些霸凌主角的人有什麼下場,是否受到應有處罰,還是死性不改地找其他對象來欺負,作者也沒打算跟讀者說明。

或許可以這麼說,作者並沒有意圖為本書故事的敘事情節製造任何起承轉合,其不打算為出現本書故事中的善與惡做出裁決或判斷,不願告訴讀者要怎麼從登場人物的選擇或行動中,學習到面對現實的策略或技巧。作者或許只想書寫某一群讓自己困在被霸凌狀態中之青少年的所思所見,以及那種面對現實束手無策的閉塞感。

一個常在主角被霸凌的現場旁觀著一切、但無庸置疑地是霸凌集團成員之一的同學,某次在主角的逼問下說出,其對於霸凌行為毫無罪惡感,且其並不是因為主角斜視而有了霸凌主角的念頭,而是因為其能夠踐踏他人且被踐踏的人也能夠承受與不反抗,才會讓霸凌的事態發生。這樣的陳述很晦暗也很卑劣,完全沒有讓道德觀或良善人性介入其中的空間,彷彿一切荒謬而殘酷的行為都只是在反映一種虛妄而毫無意義與價值的現實。如果這是作者試圖要為霸凌行為所下的註解,則這樣的觀察或詮釋或許無法帶給讀者任何希望。

當主角告訴同樣被霸凌的女同學,其有可能透過接受手術來矯正斜視時,女同學激烈的反應,展現出一個人在感覺被背叛或被遺棄時的激動情緒。或許兩個互相舔拭傷口的人其實也是把彼此困在現狀的人,因為感覺委屈可以被理解與安慰,所以就可以接受無法改變任何事的現實,甚至對任何改變抱持抗拒態度。羈絆是一種依靠,但也是一種束縛。

2022年7月16日 星期六

夜に星を放つ

日本小說家窪美澄的短篇小說集,收錄5篇在《オール読物》發表過的作品,目前是2022年上半期第167回直木賞候補作。要說本書各篇故事的敘事是曲折離奇或讓人意想不到,可能是太過牽強,但是要說本書各篇故事只是像散文般地在描寫稀鬆平常的日常,好像也不夠精準。或許應該說,本書各篇故事的敘事展開並不迂迴,也沒有急轉直下,其是順理成章、按部就班地前進,但是其所營造出的距離感,卻讓讀者感覺有點貼近又有點疏遠。如果硬要說本書各篇故事有什麼共通的主題或特質,或許是在描述人因為某種身不由己或事與願違而感覺失落,並從前述失落感中感受到孤獨與空虛吧!

自己讀來比較有感受的作品是〈湿りの海〉。前妻帶著三歲女兒,搬到新歡所居住的美國亞利桑那州,男子則一人繼續住在三人曾經同住的公寓裡。隔壁搬來一位單親媽媽,其帶著一個任性、動不動就哭鬧的女兒一起生活。在單親媽媽育兒捉襟見肘時,男子伸出援手協助,而在人際關係的距離一下子拉近許多的同時,男子將對過去家庭生活的回憶疊合在眼前之鄰居母女身上,並有了一些想像與期待,即使對方只是因為一時無助而抓住浮木,但其實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在一次驚動其他鄰居的騷動後,或許是因為放棄獨立育兒,鄰居母女搬了家,而男子則宛如是在南柯一夢過後,雖然已看清過去再也回不去,但卻也不知該何去何從。孑然一身居住的空間象徵著男子生活的空虛,彷彿可以拉近物理距離的視訊或許改變不了任何事,連帶來慰藉都做不到。

〈銀紙色のアンタレス〉的主角是一名高中生,在暑假時為了更親近大海而到了祖母家小住。主角的青梅竹馬隨後到來,但在海邊向主角告白時卻被拒絕。主角對在海邊遇見、抱著幼兒的少婦懷有淡淡情意,而少婦的母親跟祖母是朋友的事實,並無法拉近主角與少婦之間的距離。就像夏天會結束,主角不會一直泡在海水裡面一樣,少婦終將回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而在主角對少婦來的原因不知道、回去的原因也不知道的情況下,主角就只能像是做了一場夢一樣,將這場一個夏天的萍水相逢收進記憶裡,但能保存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在〈真夜中のアボカド〉中,主角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現正交往中的男友,因為疫情無法時常見面,而主角已經過世的雙胞胎妹妹曾經有一個男友,會定期與主角相約用餐來緬懷故人。主角意外地發現自己一直被男友所欺騙,男友是有家室的人。因為受到打擊而一度興起想替代妹妹,與妹妹的男友交往,也被對方潑了一桶冷水。或許當下是一無所有,但是迷失了自己也不能為自己帶來什麼,用自己的姿態從零開始,誠實面對自己的處境,才有可能為自己走出一條路。

母親的死亡並沒有讓女高中生被同情,反而因為其跟住在附近、在學校頗受歡迎之男老師間有比較親近的關係,而受到同學們的霸凌,〈真珠星スピカ〉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父親或許還沈浸在悲傷中,所以顧不得女兒的狀況,而女兒在家裡看見母親的鬼魂,雖然無法與之交談,但至少還有個陪伴。因為玩著類似錢仙的遊戲並發生意外狀況,所以同學們不再霸凌女高中生,而這一切不論是否真如女高中生所想的是其母親的鬼魂所為,女高中生都必須從一片荒蕪的生活中重新站起來,找出可以走下去的路。

在〈星の随に〉中登場的小學生,很認命地接受自己父母離婚而父親再婚的現實。在無法與母親同住的情況下,小學生與父親、繼母以及剛出生的弟弟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繼母因為育兒所累積的疲憊與壓力,轉換成頗為殘酷的對待,但是小學生卻能體諒而沒有怨懟。然而,即便沒有懷抱惡意的人,且無可奈何犯下錯誤的人也幡然悔悟,但現實會因此變得更好嗎?小學生能因此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嗎?

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真相をお話しします

日本推理小說家結城真一郎的短篇小說集,收錄5篇作品,其中〈# 拡散希望〉為2021年第74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的受賞作。本書是將作者從2019年到2022年在《小説新潮》雑誌上所發表過的作品集結成冊出版,所以各篇故事都是獨立的敘事,而作者似乎也打算展現其在創作上的多樣性而非調性一致的寫作風格。不過,如果硬要為本書各篇故事找出一個共同的特質,或許可以說作者很著重在讓敘事不容易被讀者理出脈絡,可能是在敘事展開的過程中帶到看似無關緊要的伏筆、然後再將之收束成一個讓人讀來感覺意外的結局,也可能是一開始看似雜亂無章地鋪陳出複數敘事元素、然後再將之收束成讀者可能未能想像到的敘事。

〈惨者面談〉或許是作者採用前者手法來鋪陳敘事與製造情節轉折的適例。故事主角是一個大學生,其在小學生家教派遣公司打工,負責拜訪有意願請家教的家庭並讓其簽下契約。當主角依約在指定時間前往某個家庭拜訪時,母親在應對上的慌張、不合常理以及狀況外,讓人感覺應該事有蹊蹺,甚至會猜想到這個母親可能是冒牌貨。如果敘事結束在這裡,那其實可能就是在玩老梗。但是作者在敘事展開的過程中有一兩次言及,小孩子會做出的事情可能比大人想像的還要惡質,而其收束前述伏筆的手法便是,不只主角當天見到的母親是殺了真正母親的冒牌貨,當天見到的小孩其實也是意圖闖空門之小學生不得已假冒的。這樣的鋪陳或許可說是頗具巧思,為敘事增色不少。

而雖然〈ヤリモク〉或許也是採用類似手法,不過表現可能就沒有〈惨者面談〉來得精彩,原因是作者在前者中用來收束伏筆的敘述有點牽強。一個已婚且女兒已經上大學的男子,謊稱年齡並透過交友軟體找與女兒年紀與外型相仿的女子約會。在敘事展開的過程中,作者描述男子女兒好像有不正當的收入,以及近期發生數起女性被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的人所殺害的事件。而當男子發現被在交友軟體上約到的女子設局詐騙時,男子也露出其真面目,其之所以在交友軟體上約人都找外型、年紀與女兒相仿的人,是因為其要殺害這些人來讓女兒認知到使用交友軟體的風險並進而停止使用。前述敘事情節轉折雖然展現作者過人的想像力,但是卻讓人讀來感覺太過不合情理。

〈# 拡散希望〉則是作者使用後者手法來鋪陳敘事的適例。主角是一名小學生,跟著父母移居在偏鄉小島上,島上小學只有四名學生,除了一名女生是土生土長的在地人外,包括主角在內的三人都是在東京出生的外來人士。主角的父母對於小孩的教育有其獨到見解,所以主角沒有手機,每天還要跟父母報告當天發生的事。主角在島上土生土長的女同學得到了一支舊款的iPhone,還邀請主角一起做YouTuber ,但是之後該名女同學的遺體被發現,是意外、自殺或他殺尚待調查。

這樣看似雜亂的敘事元素被作者收束成讓人無法猜想到的敘事情節轉折:主角跟另外兩個移居島上之同學的父母是同一個YouTuber 團體,其將小孩在島上的生活當成拍攝影片的素材,所以當身為在地人的女同學要將秘密暴露時,另一名女同學便為了封口以及創造影片素材而將之殺害。除了敘事題材新鮮,情節轉折讓人感覺意外卻拍案叫絕外,作者還稍稍批判了一下YouTuber 當道的社會現象,而這都讓該篇故事得獎是實至名歸。

然而,使用與〈# 拡散希望〉類似手法敘事的〈パンドラ〉以及〈三角奸計〉,或許表現得就沒有那麼精彩。前者鋪陳出過去發生的連續殺人案、遲遲沒有懷孕徵兆的夫妻、捐精等敘事元素,後者則是鋪陳出三名老朋友間微妙的人際關係、外遇、線上聚會等敘事元素。而雖然作者最後還是創造出一個敘事脈絡來將所有元素收束,但感覺上就沒有那麼工整,情節轉折讓人讀來感覺意外的效果也較為薄弱。

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ecriture 新人作家・杉浦李奈の推論 V 信頼できない語り手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以年輕女性小說家為主角之系列的第五部作品。在開始閱讀本書前,猜想著作者還能用系列作品的設定變出什麼新花樣,畢竟要讓知名度不高、作品銷量也不佳的主角再遭遇到什麼離奇事件,且這起事件還要跟日本出版業生態有關,可能就考驗著作者的想像力與構思敘事情節的功力。然而本書故事一開始就讓讀者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多產的同時還能有如此豐富的想像力,只能說作者可能真的是得天獨厚。

在一場幾乎聚集了所有日本知名小說家與出版界編輯的宴會上,發生了縱火事件,在飯店宴會廳的門被上鎖的情況下,現場兩百多名賓客均葬身火窟,只有一名女性飯店員工與一名坐著輪椅的資深作家,因為僥倖躲在防火窗簾後而獲救。生還的兩人因為這難得的緣分而成為養父與養女關係,資深作家也決定封筆並終止過去與各出版社所簽訂的契約。前述一場惡火就像是在日本文壇投下一顆核彈,頓時讓原本繁華興盛的風景變成屍橫遍野的死城。不幸身亡的作家們擁有不計其數的粉絲,其中偏激而不理性的一群,便開始攻擊還不夠格出席前述宴會的作家們,這裡面自然也包括了系列作品的主角。因此,已不太想再不務正業地就謎團事件進行調查的主角,還是挺身而出,嘗試為縱火事件找出真正的犯人。

然而,太過天馬行空的想像雖然會在一開始讓讀者眼睛為之一亮,但是太過離奇的展開卻也會讓讀者懷疑其是否能被妥當地收束。本書故事的敘事或許就是雷聲大雨點小,一開始讓人感覺驚訝與意外,並對後續發展感到好奇,但是當敘事軸線被收束起來時,有些部分過於牽強的瑕疵便明顯到讓人無法視而不見。

舉例來說,犯人們之所以要縱火殺死這麼多在日本文壇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乃是因為想要讓其中一名犯人冒名頂替坐著輪椅的資深作家,利用資深作家過去作品被翻拍成韓國電影的機會來牟取暴利,而為了不讓冒名頂替一事東窗事發,便只能謀害所有認識資深作家的同行。雖然作者想要訴諸貧富差距加大之社會現象來合理化犯人們大量殺戮的動機,即因為看到功成名就的作家們吃香喝辣、生活優渥,所以貧窮的人們便會泯滅良知地,即使不擇手段也要致富。但是從事手法這麼迂迴而麻煩的犯罪真的符合人性嗎?為了得到其實稱不上是鉅額財富的利益而殃及大量無辜,為了誤導警方辦案方向與世人目光,捏造出並不實際存在的人物來做為代罪羔羊,甚至還利用像是魔術般的手法,製造出假事件來讓主角對警方產生不信任,這種種行為要說是犯人們老謀深算,還不如說是犯人們愛自找麻煩到讓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除了讓曾經在同系列過去作品登場的人物、在本書故事中有更多露臉的機會外,作者也讓其他系列作品的要角在本書故事中登場,藉此建構出跨系列作品的世界觀。然而,這樣的敘事手法或許可以讓作者的粉絲們感覺有趣甚至興奮,但是從自己為數不多的經驗來看,類似的手法往往只有產生表面裝飾的效果,而無法讓敘事情節產生有意義的質變。來客串的人物通常不太可能喧賓奪主地得到可以充分發揮特質的足夠篇幅,其多半只能在敘事中發揮工具性質的功能,就像在本書故事中登場的其他系列作品要角,彷彿就只是來幫忙做各種鑑定而已。因此,以此做為宣傳對自己來說反而是反效果,會覺得作者只是在耍花槍,想用一些華麗的招式來吸引讀者目光,轉移其注意力,讓其對敘事情節不會太吹毛求疵。

作者在本書故事中下了一帖猛藥,不免讓人好奇又擔心,同系列之後續作品將會如何把故事繼續說下去。一片荒蕪的日本文壇,是會讓新銳作家們如雨後春筍般地接連嶄露頭角,還是會讓死去的作家們透過讓其舊作發揮剩餘價值來借屍還魂?以系列作品推出新作的速度來看,這個問題應該不用多久就會有答案。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砂嵐に星屑

日本小說家一穂ミチ的作品。本書故事分成春、夏、秋、冬四個篇章,而雖然各篇章的主角都是在同一家電視臺裡工作的「同事」,但是不僅各個主角在年齡與職位上均有不同,每個人所遭遇到的狀況與所面臨的困境也是彼此不相干的獨立事件。因此,本書故事或許可以說是在書寫,複數人物偶然聚在同一個時空與場景中、卻各自有其遭遇與煩惱的「群像劇」。如果硬要在主角們都在電視臺工作之設定外、找出各篇章之敘事在主題或調性上的共同點,則自己會認為是在描寫,一個人如何從己身經驗或認知的束縛中破繭而出,在人心隔肚皮、人情薄如紙、孤獨寂寞已經蔚為潮流的當代社會中,摸索出與他人心意相通或開誠布公的可能契機。

在〈資料室の幽霊〉中雖然有故人的鬼魂出現,但是卻不會讓人讀來感覺是一則鬼故事,即使主角的確想辦法要跟鬼魂溝通,找出鬼魂離不開人世的原因,但是通篇故事讀來卻不會讓人感覺驚悚或恐怖。主角是年過40、從東京回到大阪工作的女主播,而當初其之所以被調去東京工作10年的原因,乃是因為其爆出與臺內已婚男主播外遇的醜聞。已經不再是花樣年華的主角迷惘著該如何在職場上找到定位,也擔心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會讓別人在其背後說三道四,所以當其遇見死後變成鬼魂的男主播,其實就是在面對自己的心魔。過去無法被消除,時光也不能倒流,所以人只能放過自己,讓自己轉個彎,找到可以走下去的路。

從事新聞工作多年、有嚴重職業倦怠的中年男性,遇到發生地震的突發狀況,專業意識讓其即使面對大眾運輸系統癱瘓,仍然堅持要步行進電視臺。〈泥舟のモラトリアム〉以前述男性做為主角,講述其在十多公里的路程中,一邊步行、一邊思索著人生。主角的女兒質疑父親的工作是否對社會有任何貢獻,特別是當主角待在熊本県一個月,努力為震災找出可以報導的題材時,女兒卻抨擊父親的採訪是妨礙了在地救災與復原工作的進行,而這觸動了主角的敏感神經,讓父女關係陷入僵局。主角的同期即將提早退休,重新追尋不一樣的人生,而主角選擇繼續留在新聞界,或許不是因為其很戲劇性地找到工作的價值或意義,而是因為其學會跟自己與世界和解,不再鑽牛角尖。

「ぼくがよるべないのは、ぼくがゲイやからとちゃう」,〈嵐のランデブー〉的登場人物說出這樣一句話,讓自己讀來頗有感觸。新聞節目的女性工作人員與負責氣象單元的男性工作人員同居,而雖然女方對男方有好感,但是男方卻把界線劃得很明確。女方問男方是不是所謂的「ステルスゲイ」,因為其既不積極找伴侶,也不積極尋求認同或爭取平權,但是男方卻回應,多數的同性戀者都是沈默而隱性的。女方也有一個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就是其有一個想當星媽的母親,讓其在未成年的時候拍攝穿著清涼的影片。當所有的秘密都被說開時,男方與女方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可以彼此陪伴,可以彼此信任與依賴,甚至可以有婚姻關係,但不需要有肉體關係,也不需要愛上對方。或許人就是有很多可能性,同性戀者不一定要是什麼樣子,兩個人在一起的方式也不見得一定只能是建立在愛情上。

〈眠れぬ夜のあなた〉的主角,職涯發展得或許不能說是很順遂,人際關係經營得也不算太好,而其似乎會把不順遂歸咎他人,心中總有些不滿或怨懟。上司給了主角一個讓其工作更上一層樓的機會,而雖然在過程中,主角的自我評價過低以及經驗不足,讓主角的工作表現達不到他人所要求的水準,但是其推敲出受訪者未說出口的秘密,讓其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的多種可能。或許很多瓶頸都是人的視野狹隘與自我設限所造成,當人一轉念或開了眼界,或許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