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地雷グリコ

日本推理小說家青崎有吾的作品,目前為2024年第24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以及第77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想要在已經發展成熟、但是疆界始終曖昧的推理小說領域中,走出不一樣的路,或許讓所書寫出的謎團不再侷限於死者如何、為何以及被誰所殺害,並變形成如何在看似已經毫無勝算的遊戲中取勝,便是一個可行策略。作者在本書故事中,便是把前述變形融入以高中校園為舞臺的青春小說中,讓玩遊戲戰無不勝的主角,在一場又一場規則有所變化、帶著童趣的經典遊戲中,看似被逼到死角,但最後卻大快人心地逆轉勝。變化的規則是陷阱卻也是主角可以投機取巧的突破口,而主角通常贏得不算光明磊落,甚至可以說是很狡猾地鑽規則的漏洞,靠著使詐來破解對方的布局。

舉例來說,在〈だるまさんがかぞえた〉中,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被加上宣稱是為了讓勝負可以被更公正判定的規則,即當鬼的人要按照所設定數字、用指定節奏念出口訣,而嘗試抓鬼的玩家則要依設定數字、用不刻意加快或放慢之步伐前進。若鬼設定數字大於玩家,則玩家會在鬼轉身前停住,鬼便抓人失敗;但鬼設定數字小於玩家,則玩家無法在鬼轉身前止步,鬼便贏得遊戲。一場看似猜測對方設定數字策略的心理戰,卻是對鬼較為有利。然而,自願要當嘗試抓鬼之玩家的主角,卻利用鬼要抓人成功、必須是看到對方移動,以及鬼轉身後必須站定並正視前方等附加規則,設定大數字且以繞充當比賽場地之公園外牆做為行進路線,藉以迴避正面朝鬼前進,改從鬼看不到的背後向鬼進攻。主角從不受限於規則設定脈絡的角度切入來活用規則,是符合規則的使詐,讓對手恨得牙癢癢的賣弄小聰明。

同樣地,〈自由律ジャンケン〉講述猜拳從剪刀石頭布三種拳,變化成對戰雙方可各自增加一種名稱、手勢、效果均自訂的拳,然後雙方在不知道對方所增加之拳有何效果的情況下,用五種拳來一決勝負。在七戰四勝的戰局中,對戰雙方要盡快猜出對方所增加拳的效果為何,而當主角的對手所新增拳是具備讓出拳者在下一次出拳時慢出,這招就讓局勢頓時變得對主角不利。然而,主角的發想是自由到讓人無法摸透,甚至是遊走在犯規邊緣的狡猾。主角在示範其新增拳的手勢時,刻意用非慣用手來示範,並默默將該用哪一隻手出拳加入其所設定的條件中,而這個陷阱最後就成為主角打敗對手的關鍵。

在〈坊主衰弱〉中,用かるた來進行記憶翻牌遊戲,可以湊成三種各有不同效果的配對,最後則是看對戰雙方手上所有牌數來決定勝負。主角的對手是經營提供場地給かるた同好交流之咖啡店的老闆,但是其憑藉主場優勢,用了其實有做記號的紙牌來作弊。不過前述伎倆卻被主角早早識破,而主角便將計就計,用換牌設下陷阱請君入甕。雖然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為對方先使詐,才讓主角計謀能成功,但是主角極度不按牌理出牌的思維,總是走讓人始料未及的旁門左道來獲勝,還是顯現主角性格的狡獪。

與主角曾經是中學時期同學、兩人之間有著一些恩怨情仇的對手,在所涉賭金金額龐大的情況下,與主角進行一場進行方式相當特別的撲克遊戲。不愧是與主角勢均力敵的對手,在遊戲過程中,主角與對手一來一往地出招與見招拆招,從偷藏牌、引發火災到用假牌偷天換日,整場遊戲從頭到尾都不是堂堂正正的對決,兩人一面讀著彼此的心思,一面設陷阱要讓對方輸掉遊戲。〈フォールーム.ポーカー〉描寫前述的對戰過程,雖是很有想像力、展開無法預料的敘事,但卻也太過脫離現實而讓人讀來感覺有點過於匠氣與炫技。

讀完本書後或會感覺新鮮有趣,但卻也可能有種空虛感,因為看著主角跳脫僵化思考的花招百出,可能不會觸發讀者什麼省思或感動。

2024年3月17日 星期日

東京都同情塔

日本小說家九段理江的作品,為第170回2023年下半期芥川賞受賞作。本書被說成是「生成A I時代の預言の書」,甚至出現其內容是用生成式AI寫成的流言,讓作者必須出面闢謠,澄清其只有在表現生成式AI回答人類問題時,才會引用AI所生成內容。然而,自己在讀完本書後,不僅感覺那些描寫所謂生成式AI回答人類問題的內容有可能是捏造出來的,因為其有點誇大AI的「理解能力」並賦予其某種「個性」,更認為本書內容不可能是用AI所生成,而應該只是AI拼貼既有文本的拙劣模仿。

還重視敘事結構的工整與敘事鋪陳的流動與轉折,或許正是代表自己已跟不上小說這個文體的進化速度,無法欣賞那些要求讀者要自行把破碎而雜亂之文本重組起來、剪裁其中枝節與矛盾、並發揮聯想力黏合斷裂環節的作品。多重視角、時序跳轉、拼貼異質文本素材,是作者展現創作企圖心、充滿實驗精神地要嘗試敘事的各種可能性,還是作者其實只是打了一套花拳繡腿,是在即將黔驢技窮之前的一場虛張聲勢?

本書故事其實讀來並非感覺無趣或平淡,甚至可以說作者其實構思出一個新鮮有趣的題材,只是其野心過大或其執行能力跟不上想像力,拼湊太多素材卻無法一一妥適處理。女性建築師受託在東京都內設計並建造一座用來收容受刑人的塔,而其將受刑人界定為需要被同情的人,而不是應被懲罰的犯罪者。一個打破陳規或顛覆常識的概念,總難免會與現狀有格格不入之處,如果再加上提出概念者在為概念辯護時,與其個人經驗產生矛盾,書寫這樣內容的敘事便可能撞出蠻精彩的戲劇張力。然而,作者像是要嘲諷當代公共領域混亂失序、言論素質良莠不齊等現象,便把本書故事寫得讓人讀來感覺脈絡紊亂、想法龐雜,總是起了自問的頭,卻不收自答的尾,無法理解作者除了用虎頭蛇尾的哲學辨證來攪動讀者思緒外,到底想要告訴讀者什麼。

女性建築師無意間在路上看見外貌俊美但比其年輕許多的店員,便主動向其提出約會邀約,而這個店員之後便在建造完成之收容受刑人的塔中工作,而建築師則在塔完工後不再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寫書倡議犯罪者應該被同情而不是被仇視的人,闡述其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而受到這個想法啟發的建築師,便把這個想法與其對語言以及預知未來的觀點放在一起,進行一場自言自語的腦內辯論。作者不打算寫出一部有起承轉合的科幻小說,對於人類在追求公義與平等路上有進有退,以及在追求效率時卻反而面臨退化危機等現象進行有體系或有結構的批判或嘲諷,而是一再要讀者感到困惑,無法預想作者接下來會開展出來的敘事內容,更沒有打算告訴讀者,在其無法辨識出敘事情節的樣貌或結構時,是否該界定本書內容為一篇故事或一部小說

語言表述讓事物、現象、以及存在於事物與現象間的關係,得以被認知與區辨。當人類不做出表述,或將表述的工作交給機器去生成,這時候人類便也放棄了發揮表述力量或去對抗表述力量的機會。如果勉強說自己從閱讀本書故事中得到什麼啟發,或許就是前述想法,雖然這可能只是在複誦自己已知的觀點。要讀者從雜亂無章之敘事的字裡行間中自行找到啟發,這樣的作品或許讓自己給予太高評價。

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ecriture 新人作家・杉浦李奈の推論 XI 誰が書いたかシャーロック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以年輕女性小說家為主角之系列的第11部作品。這次作者把謎團事件的層次拉得更高,雖然之前也有寫過像是灰姑娘童話的起源等、涉及有國際知名度之經典文本的虛構爭議,但作者在本書故事中卻是直接寫出,Arthur Conan Doyle可能不是《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的作者,而真正的作者Bertram Fletcher Robinson可能是被謀殺。本書故事從疑似是Robinson原稿的文書被發現開始寫起,而「英国文学史検証委員会」委託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來鑑定文書的真偽,其中一人便是系列作品主角,因為其解決過好幾起涉及文學出版的謎團事件。然而,作者為本書故事構築出一個如此恢弘的框架,卻將敘事情節展開收束在一個結構破碎而基礎薄弱的點上,這樣讓自己讀來感覺有點可惜。

主角沒有證據證明,但仍指控或暗指,委託鑑定原稿的人涉嫌簽賭,其想要透過偽造的文書來推翻Doyle的作者地位,並藉此從賭局中獲取暴利。主角質疑被發現文書有問題之處在於,在文書中有寫到當時英國報紙應該不會報導的日本歷史事件,而被拿出來證明該事件有被報導的文本內容,卻又寫到在宣稱是報導當時不可能得知的資訊。一場有王儲出席的調查結果發布會,主角在現場一舉推翻他國專家學者的主張,但是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整齣荒謬劇如何收尾,作者並沒有多做說明。主角像是一針見血般地指出文書的問題,但即使作者有解釋這個問題或許只有日本人才會意識到,而讀者也不去質疑他國專家是否都會忽視前述問題,但這樣的敘事鋪陳卻仍有,為何偽造為原稿的文書會在一開始就寫到涉及日本之新聞事件的矛盾之處,因為明明不是沒有其他可選擇的事件,而選擇日本歷史事件又不符合作者所說的歐洲人價值觀。

簡而言之,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書寫的謎團事件,讓人讀來會覺得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同時又有不盡合理的破綻。但是本書故事像是用料不惜血本之拼盤一樣的敘事內容,卻讓前述瑕疵變得可以被接受,因為可以將之視為,作者只是無法在有限篇幅中面面俱到,創作企圖心過大而無法用一部作品來執行。

每個國家、族群或文化,或許都有像是意識形態般的心智地圖,其中標示著可以被看見的地理區域,以及會被漠視或用偏見概括之疆界以外的世界。不論資訊量如何爆炸、資訊傳遞系統如何發達與無遠弗屆,只要發布資訊、有權篩選資訊與接收資訊的人們,有著共通的心智地圖,則原本空白或形象模糊的部分會持續維持,而過量的資訊只會一直堆疊在那些一直被關注的地方。如果在20世紀初的英國,發生在日本的事情根本不會被關注,那麼到了現在,英國人是否有更在乎日本這個國家嗎?那些總是說人要培養世界觀的人,是否有反思其所說的是誰的世界觀呢?

前作創下驚人銷量,作者在本書故事中又讓主角的新作成為直木賞的候補作。主角已經不再是在同系列初期作品中那個在文壇載沉載浮、掙扎著想要靠寫作闖出名堂的初出茅廬小說家,雖然年紀尚輕、資歷也還算淺,但一路以來解決諸多事件,也是另類增加了主角的知名度。然而,曾經相互扶持與交心的同業者,一旦在同一個樓梯上走到不同階段,則難免會對彼此有五味雜陳的情緒與顧忌,除非有深厚的羈絆,不然很難不漸行漸遠。在本書故事中,主角被同樣作品成為候補作的作家用大型犬攻擊,這個舉動所傳達出來的扭曲恨意與怨念,看似偏激異常,卻又不能不說它就在人性的陰暗面裡。

即使創作出全球家喻戶曉的虛構人物,不等於作家在現實生活就會體現其筆下人物的某些特質,更遑論其會是個毫無缺點或爭議的人。Doyle也是個人,即使有天賦的才華,但是還是會有其偏狹之處,會有負面情緒與性格缺陷,在某些處境中會顯露窘態或醜陋的一面。所謂的零負評到頭來都只是虛構與想像而已。

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帝国妖人伝

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吹亜門的作品。主要耕耘歷史推理小說領域的作者,這次挑戰日本近代史,虛構出一個被設定為在文壇載沉載浮的小說家,書寫其在人生不同階段偶遇實際存在之藝術家、小說家或歷史人物,且見證前述人物們解決謎團事件的經歷。在個別章節中,敘事者背負著沉重經濟壓力,所以為了生計必須做各種文字工作,但在小說創作的道路上又不斷遭受挫敗,並清楚而痛苦地認識到一個殘酷事實,即其並非才華洋溢。而那些敘事者因為機緣而巧遇到的奇人異士們,卻展現過人的觀察力與推理能力,能迅速整理事實狀況並理出脈絡,並用帶著個人風格與能展現個性的方式,破解發生在眼前的謎團事件。謎團本身或許並不複雜,推理過程的峰迴路轉也或許是受限於篇幅,所以讓人讀來感覺有點生硬而少了點起伏,但是因為有帶著時代感的敘事元素加在其中增色,所以故事整體讀來不會感覺太無趣。

川島芳子在〈春帆飯店事件〉中登場,面對日本不肖軍人在占領上海時意圖謀財害命還嫁禍於人的行徑,不僅一眼看穿其故布疑陣的詭計,對為求自保而出手協助陷害無辜者的敘事者,也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其犯行與點出其不願面對的殘酷現實。精明幹練甚至是冷酷無情,毫無瑕疵與破綻的推理背後是理性完全壓抑住感性,對於眼前發生的事情既沒有同情或悲憫、也沒有憤恨或懊悔,有的只是心無旁騖地緊盯著被障眼法所遮掩的真實而已。或許這就是一個人要在戰爭期間能不受性別限制並展現長才,所需要具備的人格特質吧!

敘事者從上海逃回日本後,面對的是身家財產都在空襲中付之一炬的慘況。從東京避難到京都後,懷抱強烈罪惡感的敘事者想要透過自殘來尋求解脫,卻因為一時血糖過低而無法遂行計畫。路過救了敘事者一命的青年日後將成為知名小說家山田風太郎,而這段短暫的交流,讓敘事者在面對其已是孑然一身而日本帝國已經戰敗到僅剩斷垣殘壁的現實時,有了想要把其曾遇到過、能人異士們展現長才的軼事紀錄下來,因為雖然帝國已經衰亡,但這些人曾存在過的事實卻不應被遺忘。〈列外へ〉做為本書各篇故事的總結,描寫已經是風中殘燭的敘事者,體悟到即使其已從人生旅途脫隊到路邊,卻或許還是有可以做的事情。更多的同理心與關懷,則是在該篇故事登場的山田風太郎所展現出來的個性。

獲得赴德國取材機會的敘事者,遇到了日本軍人石原莞爾,以及歧視日本人的德國人Joseph Goebbels,其是日後納粹的宣傳部部長。兩人就日本人是否是膽小鬼有了針鋒相對的激辯,也因此石原莞爾跟敘事者便接下戰帖,要去證明隱居在德國中將並非自殺。謎團事件的構築用了一些文化差異的敘事元素,但讀來感覺並沒有太突出,反而是作者筆下的硬派軍人形象,為了捍衛名譽與榮譽而展現出來的行動力,或許是更鮮明的人物形象塑造。Goebbels成功煽動群眾來敵視日本人,雖說是出自報復心態,但也可以看出其鼓動人心的能力。〈攻撃!〉讓兩個歷史人物相遇,雖然其所遭遇的謎團事件並不特別複雜或曲折,但是作者透過書寫兩人過招來呈現其各自的人格特質,卻讀來讓人感覺別有一番風味。

〈長くなだらかな坂〉描寫敘事者當不成小說家、要靠尋找吸睛事件並寫成報導來維生,而當其正苦無題材時,卻遇到藝術家北大路魯山人揭穿一樁假抓賊真殺人的陰謀。這篇故事讀來感覺有點單薄,做為本書第一篇故事或會有無法吸引讀者的問題。〈法螺吹峠の殺人〉則是講述敘事者意外被捲入一起殺人事件,而小說家夢野久作則從可能的嫌疑人中找出真凶。這篇故事做為一篇短篇推理小說或許讀來會感覺有點平淡,但是作者好像也沒有加入足夠的歷史敘事元素來為其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