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甘美なる誘拐

日本小說家平居紀一的作品,為2021年第19回「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 大賞」文庫グランプリ受賞作。自己之所以會購入本書閱讀的原因,乃是因為先前在閱讀《元彼の遺言状》時,讀到本書所獲獎項的最終選考選評,其中最終選考委員給予本書的評價,讓自己對本書產生好奇。不過,對於正反並陳的評價,可能需要再審慎一點去衡量其所陳述出的優點與缺點,這是自己在閱讀完本書後所體悟到的事。例如,當自己讀到其中一位最終選考委員說,想要因為本書是「21世紀最高の(または、すくなくとも令和最高の)誘拐ミステリー」而強力推薦時,自己應該更加留意其之後的話鋒一轉,「この小説には誘拐以外にさまざまな要素が過剰に投入されていて、どうも話がごちゃごちゃする印象は否めない」,因為這個缺點對自己來說是個相當嚴重的問題,特別是自己在閱讀時,會比較在意故事情節在敘事架構上的簡潔程度,以及在敘事節奏上所能讓人感受到的流暢感。

在黑道幫派受到種種限制的現今日本社會中,本書故事的主角二人為幫派的底層人員,沒有辦法有什麼大作為,經濟狀況也不是太好。合力經營不能說前景看好之中小企業的父女二人,被人脅迫要其讓出店面所在土地,甚至還因為遭人詐騙而蒙受損失。主角二人被捲入一起殺人案件,為避免被警方認定為嫌疑人,其行動受到限制,甚至無法拿原本是幫老大購買卻中大獎的彩劵去兌獎。主角二人的老大計畫綁架新興宗教團體教祖的孫女,一石二鳥地打擊與新興宗教團體合作的敵對幫派,同時奪取金額不小的贖金。負責執行綁架任務的主角二人,除了目標對象之外還帶走了另一名成年女子,而這起附帶發生的綁架案件,將前述所有敘事橋段串接起來,並為本書故事收束出一個還算是皆大歡喜的快樂結局。

然而,一開始鋪陳出龐雜紊亂、讓讀者讀不到敘事脈絡或關聯性的複數段敘事,並無法透過書寫出一個過度依賴巧合、牽涉其中之人物的行為動機讓人感覺匪夷所思的敘事轉折,來為整個敘事情節製造出井然有序的敘事架構,進而讓人讀來感覺,原本看似雜亂的敘事軸線,有被巧妙而細緻地收束起來。更重要的是,自己並無法理解,為何作者需要在本書故事中鋪陳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所能處理之數量、同時也無法為整個敘事情節增色的複數段敘事。

舉例來說,主角二人被捲入的殺人案件,其發生的緣由其實跟主要敘事軸線並無太大關聯性,而其所產生、讓主角二人無法拿中獎彩劵去兌獎的效應,卻又有些荒謬與不合情理。透過偽裝成綁架案件的行動來讓相關人士的目光從其原應注意的事情上轉開,同時開創出人人都能從中獲得一些好處或解決一些問題的好局面,這樣的敘事轉折看似有趣,但卻因為無法讓人理解,採取行動的人明明可以用其他比較簡單的方法來達到目的卻要如此費事,到底所為何來,所以會讓人讀來想要提出質疑或甚至是批判,而不會感受到閱讀的趣味。

讓人意想不到的情節轉折之所以會讓人感覺精彩,並不是因為其讓人意想不到,而是因為這個意想不到會讓人覺得是自己閱讀得不夠仔細或想像力不足所導致。讓人可以猜想得到的情節轉折之所以不會讓人感覺無趣,也不是因為其可以讓人輕鬆且不用動太多腦地閱讀,而是因為人可以從看似平鋪直敘的敘事情節中讀到弦外之音。然而,較為糟糕的情況是,為了製造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讓敘事情節轉折得毫無邏輯或脈絡。這個情況很不幸地就在自己閱讀本書時發生。

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

傷痕のメッセージ

日本推理小說家知念実希人的長篇小說作品。本書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外科女醫生,依循醫院的慣例被派到病理科工作一年,並遇到自己過去幾乎沒有往來的同學,在其指導下學習臨床病理學相關知識。主角父親罹癌過世,留下讓人不解的遺言,要求讓自己的遺體接受病理解剖。主角不僅在父親死後才得知父親曾經是一名警察,甚至在父親的遺體接受解剖後,發現父親竟然在自己的胃部留下寫成暗號的訊息。主角父親用如此異常的方法留下與過去自己所追查之懸案有關的資訊,讓主角陷入混亂與恐慌,一方面主角發現自己對父親一無所知,另一方面其懷疑自己是否有被父親愛過。在主角父親死後,即刻發生了用與過去懸案類似的手法所犯下的殺人案件,而主角與其同學除了破解父親所留下的暗號,更找到當年曾與主角父親搭檔的現役警察,希望能讓過去懸案與當下所發生的案件都能真相大白,並能不辜負主角父親冒險留下訊息的心意。

選擇使用讓人匪夷所思、對自己身體造成傷害的方式留下訊息,主角父親勢必有必須採取如此異常或甚至瘋狂行動的理由,而其如何與過去懸案有所牽連、又為何對主角有諸多隱瞞,便成為本書故事最具張力與懸疑性的謎團。作者運用前述謎團來製造敘事情節的起伏轉折,算是表現得宜,讓人讀來會感覺有趣,雖然前述謎團本身並沒有複雜難解到讓人會無法猜想其背後真相。作者設計的暗號並不複雜或困難,或許因為其被隱藏的方式已經相當特別,又或許因為其是要被傳達給特定人,所以只要是該特定人可以輕易理解藏在暗號中的訊息即可。但是正因為暗號是被大費周章地用不尋常的方式隱藏起來,所以當暗號內容其實有點簡單而平庸時,還是會讓人讀來感覺好像少了一點什麼,感覺謎團的鋪陳是雷聲大雨點小,一開始好像很讓人費疑猜,結果卻沒有讓人太過意外。而這也是本書故事整體來說給自己的感覺,雖然敘事情節算是結構繁複,也有迂迴曲折之處,但是讀來卻無法讓人拍案叫絕。

作者想讓本書故事登場人物有較立體而鮮活的形象,也想讓本書故事多一些對人性情感的書寫,所以其加入了一些描繪登場人物性格特質與人際關係的敘事橋段,但加入這些橋段所產生的效果,對自己來說是微妙的。例如主角的同學在解開謎團上有相當貢獻,並透過與主角一起經歷整起事件,與主角搭起友誼的橋梁。主角同學之所以會對病理解剖,或者說對找出死者所遺留訊息相當執著,乃是因為其是透過病理解剖才得知母親患有遺傳性疾病,也因此其才能好好照顧自己,免於如同母親一樣,在年輕時便病發身亡。只是主角同學因為有這般遭遇,便產生要積極面對遺體所留下訊息的信念甚至是偏執,這樣的敘事就會讓人讀來感覺有點淺薄,不太有真實感。

而主角父親的人物形象也是有些模糊之處。因為妻子所犯下罪行被過去懸案的凶手所利用,所以主角父親不得不為凶手隱匿罪行,並以相互監視的方式來牽制凶手。為了保護妻子跟其實並非自己親生的女兒,主角父親所選擇的方法是犧牲自己的職涯發展,把自己束縛在一個不知意義或價值為何的恐怖平衡中。在還有其他可能性的情況下,主角父親做出前述選擇的動機與心情,自己其實是不太能夠理解或認同的。

2021年4月11日 星期日

ビタミンF

日本小說家重松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7篇作品,為第124回2000年下半期直木賞受賞作。自己會購入本書閱讀的原因是因為讀到一則新聞,讓自己對本書感到好奇。前述新聞敘述本書在文庫本版本於2003年出版後的17年,亦既是2020年底,竟人氣突然爆發,讓出版社再刷4次,共計8.5萬本,進而讓本書累積發行本數,在計入於2000年出版的單行本版本後,超過80萬本。

本書各篇故事雖然敘述不同的家庭問題,但卻有一個共通的敘事元素,既是以年近40歲並有妻小的男子為主角,描述其如何在體能與精力均逐漸力不從心的狀態下,面對代溝、事與願違、現實生活讓人感到茫然或無奈等問題,並無法找到能藥到病除的仙丹妙藥來解決問題,而只能在釐清問題後,用類似逃避或選擇性面對、類似水中撈月般徒勞無功的掙扎、類似夾雜坦然與放棄態度的接受現狀等方式,來讓自己與家人的生活繼續下去,讓一切在其實當事人並無太多作為、卻演了一場內心戲的狀態下,走到下一個階段。

舉例來說,在〈セッちゃん〉中,主角的女兒在學校被排擠,在無法坦然面對與說出自己所遭遇困境的情況下,透過虛構出一個剛轉學過來卻被同學討厭的朋友,來為自己找出面對殘酷現實以及向父母說明的方法。主角在知悉女兒所遭遇的困境後,只能帶著女兒去進行一場儀式,用被刻上與真人同樣創傷的人偶做為替身,來象徵代替真人受傷並帶走傷痛。只是,不知應該如何將女兒所受的心理創傷刻在人偶身上,代表這場儀式終將是虛妄的作為,而現實依然殘酷,當事人依然無能為力改變什麼。

即將步入中年的男子,或許最常用來回應自己生活之平庸與破敗的方法是,想起過去的曾經美好,或者說是透過美化過去來剝削回憶所能帶給自己的剩餘價值。在〈パンドラ〉中,主角的女兒跟一個並沒有認真處理自己感情的男生交往,而主角擔心自己女兒跟對方發生關係,卻在最後選擇不去追究真相,不把潘朵拉的盒子打開。在主角經歷心情起伏的同時,其想起自己初體驗的對象,並揣測對方當時有什麼樣的心情與感想,甚至衝動想跟對方聯絡,即使自己並不清楚自己能說什麼與要說什麼。即使模仿假面騎士的變身動作,演唱當時劇集的主題曲,那些壞人一定會被擊敗的廉價正義也不會在自己當下的現實生活中被實現,或許這是〈ゲンコツ〉這篇故事的主角,在想起小時候所看過之假面騎士劇集時會有的想法,因為即使其阻止鄰居家小孩與他朋友要對自動販賣機所做出的惡作劇,卻仍然無法改變在社會上隨處可見各種惡意的現實。

〈母帰る〉在本書中是比較不一樣的故事,因為其主角所面對的不是下一代而是老一輩的問題。當主角的父親想要接回當時主動提出離婚之母親同住時,或許是顯現出人的情感比想像中要少了一些埋怨、多了一點釋懷,同時一個人要尋求能彼此照顧與陪伴的人,或許也不僅只能用喜歡或愛戀來做為基礎。

在〈かさぶたまぶた〉中,沒有意識到自己成為小孩無形壓力的主角,即使在看到女兒因為過度追求完美而崩潰、兒子在酒醉後失態等狀況後,好像也無法拿出什麼實質有用的對策來幫助自己的小孩解決其所面對的問題。〈はずれくじ〉的主角面對表現不符自己期待的兒子,在瞎操心之餘也發現其實兒子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可能是最後一次的家庭旅行不見得能解決主角所面臨的婚姻問題,而對過往戀情的回憶或許也無法讓主角學會更圓融地處理自己的感情,〈なぎさホテルにて〉如同前述其他故事,都講述到人對抗現實的無能為力與無可奈何。

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インビジブル

日本小說家坂上泉的作品,為第164回2020年下半期直木賞候補作,目前亦是2021年第74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およ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候補作。國會議員秘書、右派政治團體領袖、小混混接連被人殺害,而因為三人的屍體在被發現時,其頭部都被套上麻布袋,所以三起案件被認定有關連,甚至可能是同一人所為。結束戰敗後受駐日盟軍總司令部之治理並重回主權獨立國家狀態的日本,在昭和29年,亦既是1954年,將透過修法建立全新警察體系,而在此時發生前述案件,讓負責偵辦的警察,在行動時會有機會去思辨,警察體系所應發揮之功能為何的課題。戰爭的發生與結束會改變很多事情,甚至製造許多悲劇,但是或許只有人性的自私、殘酷與貪婪,不論在戰時、戰勝時或戰敗時,都能不受戰爭的情勢所影響,不僅毫無顧忌地傷害他人,也毫無倫理或節制地謀取利益。

召募貧窮的人們,在未告知真正目的的情況下,以開墾拓荒的名義,送他們到當時的滿洲國定居並種植用來製作鴉片的作物,而短暫的榮景讓他們以為所居住的聚落宛如樂土。但是戰爭的發生打破了安居樂業的假象,獲得暴利的主謀集團將無法順利逃離的人留在當地自生自滅,而跟著主謀集團逃離的人,則回到日本國內隱居鄉間,繼續以封閉聚落的方式種植用來生產毒品的作物。被遺棄在當地並且遭受各方對抗勢力欺凌的人,在失去所有之後好不容易輾轉回到日本國內,發現那些欺騙自己、在戰亂到來時棄自己於不顧的人,竟然事業有成,發展一帆風順,便下定決心要為自己與被犧牲的家人報仇。然而,透過殺害將罪行隱蔽得宜之主謀周邊的人,希望能為自己製造出親手殺害主謀的機會,或許只有積怨甚深的人才能計劃出並執行如此偏激、執著與充滿恨意的行動。

本書故事主角是一名警察,其父親因為在海軍服役時染上毒癮,所以性格變得乖張,後來甚至還出現譫妄症狀。父親的藥物濫用讓主角覺得自己應該引咎辭職,然而與主角搭檔辦案的另一名警察卻極力勸阻,除了協助讓主角父親接受治療外,甚至說出自己過去因為堅持自己所認定的正義,檢舉父親的違法行為,而將自己的家庭逼入絕境。或許人會有不得不去犯罪的理由,也或許區別合法與非法的界線總是人為產物,只是反映存在於特定時空背景中的主流價值觀。相信自己應該維護某種秩序,以較高標準去檢視自己與他人是否遵循法律,或許是做為一個警察的職業道德。當警察家人因為某些原因而涉及違法行為時,前述兩種論理便有了衝突,個體如何選擇自己的立場,如何在衝突中求取平衡,便考驗個體待人處世的智慧與彈性。

本書故事一開始在未說明其姓名或身分的情況下,先概略地描述一名登場人物懷抱讓自己脫貧之夢想,與友人一起前往滿洲國務農,而後便進入主要的敘事情節,開始鋪陳國會議員秘書等人被殺害的案件以及警方的辦案過程。本書故事各篇章大致上都採取前述兩條敘事軸線並行的敘事形式,藉以製造出懸疑效果,讓讀者去猜想兩條敘事軸線的交集點會是什麼。在書寫警方辦案過程的同時,以些許篇幅去檢視時代背景,並描繪個體如何應對現實生活,作者這樣的處理方式,讓本書故事在不失趣味的情況,多了一些深度與廣度。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六人の嘘つきな大学生

日本推理小說家浅倉秋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一開始閱讀本書時,預想其風格會有點類似石持浅海的作品,是書寫一群人在物理性或社會性封閉場域中,透過觀察、推理與對話攻防,將每個人各自所隱瞞的秘密或在暗地裡所採取的行動揭露出來。讀完本書後發現前述預想可能是誤判了作者的創作企圖心,因為作者不僅鋪陳出有多重轉折的敘事情節,更進一步嘗試將其所描述之謎團事件放入社會文化的情境中,企圖要用一個虛構故事來陳述其對社會現實的批判與對人性情感的體悟。

之所以自己會有前述預想,或許是因為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描繪出的人際關係有些不自然也不貼近現實,畢竟參與同一家公司面試並競爭單一職缺的6名大學應屆畢業生,分別涉及校園霸凌、到特種行業打工、逼女友墮胎、協助詐騙等行為,若不是太過湊巧,就是開出職缺的公司專門吸引有陰暗面的人前來應徵。不過,本書畢竟是敘述發生在一群人當中之謎團事件、其真相在幾經波折後被揭露的推理小說,所以為了要增加所描述謎團事件的複雜性並讓敘事情節更加曲折,虛構出不太可能在現實中出現、但卻可以製造出戲劇張力的人際關係,或許也是無可厚非,甚至應該被正面肯定。

為了闡述表象往往過於簡化、僅透過表象去評價一個人往往流於膚淺而偏頗的觀點,作者讓在本書故事中被揭露有陰暗過去的每個登場人物都有「漂白」的機會,甚至讓透過類似放黑函方式來揭發其他人陰暗過去、藉以破壞整個面試過程的「犯人」,其行為動機也不是為了要透過打壓他人來為自己謀取利益,而是出自於對無法改變之社會現實懷抱憤怒或不滿的情緒。在本書故事中每個登場人物都不是自私自利或心術不正的壞人,之所以會做出給人不好觀感的事,都是因為被誤解或有可以被體諒的緣由,或許這樣的敘事會讀來讓人感覺太過正面或樂觀。然而,當作者想透過本書故事來闡述,一個人的能力與性格,在其有意識地展演出某種形象或特質的情況下,或許並不是單憑數面之緣或僅限於特定話題的交流,就可以被輕易論斷或評價時,作者用對比強烈卻不太自然的情節轉折,來突顯人不可貌相這樣簡單直白的道理,或許也就不是應該被過分苛責的瑕疵。

透過製造偽證與脅迫其他人做出虛偽陳述,讓特定登場人物因為沒有不在場證明而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樣的詭計雖然讓本書故事情節多了一段曲折,但是自己讀來卻感覺有些匠氣。在本書故事中作者用了比較花俏的敘事架構來鋪陳出謎團事件,先是交錯呈現,回憶事件發生當時狀況的描述,以及個別登場人物在多年後的當下因接受訪問而做出的自白,然後再在陳述出其實是誤導讀者的第一階段暫定「真相」後,從特定登場人物的敘事觀點出發,以因病過世的另一名登場人物的遺物為基礎,逐步推理出謎團事件的背後真相。前述花俏的敘事架構,因為太過繁複而不免有不夠縝密的地方,但是卻也因為變化多端而讓人讀來不會感覺無趣。

整體來說,即使可以雞蛋裡挑骨頭地為本書故事找出一些瑕疵,但是其敘事情節有多重轉折,讀來還能觸發自己有所省思,這些都會讓自己對本書表現做出較正面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