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さえづちの眼

日本小說家澤村伊智的作品,收錄3篇故事。本書被宣傳是「比嘉姉妹シリーズ初の中篇集」,而各篇故事應該也可以在不會產生什麼疑義的情況下,被歸類為怪談小説。然而這3篇故事被集結成冊來出版,就是會讓自己讀來有種混搭或甚至是硬湊的感覺。對系列作品的風格或特徵,自己稱不上是有什麼認識或研究,但若僅從本書各篇故事來看,自己則是感覺,其有沒有被納為同一系列的作品,好像不是那麼重要,因為系列作品的敘事元素在其中並不見得有什麼重量或存在感,甚至有時會讓人懷疑有無必要。

雖然只是個人主觀偏見,但或許可以說,創作怪談小説相較於創作推理小說,不僅是可以選擇怪力亂神的題材,而不用擔心被讀者質疑,所書寫的犯罪手法太過超現實或沒有實踐可能性,更是可以在鋪陳解謎過程時,不用太過執著於追求,論理邏輯的嚴謹或敘事脈絡的縝密。怪談小説或許對讀者來說,在閱讀時感受到作者所營造出的氛圍,會比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鬥智來得重要。因此,即使怪談小説所鋪陳出的謎團事件最後並沒有完全被解釋清楚,或者在推導出真相時並沒有完全被線索所支持而參雜揣測與想像,只要謎團事件及其背後真相讓人讀來可以體悟,靈異事件之所以會讓人感覺驚悚,是因為其涉及人性的陰暗或扭曲,這樣的怪談小説或許就能說是有符合讀者的期待。

與母親的關係或可說是本書各篇故事的共通主題。在〈母と〉中,私人經營、專門收容因為原生家庭有狀況而快要或已經誤入歧途之未成年人的處所,住在裡面的人從陌生人變成家人,但是卻因為神秘力量的出現而有了改變。雖然該篇故事表面上書寫的是,某種執念或超自然力量奪去個體自主能力,但可以讀到的弦外之音是,一個人想要獨占與宰制另一個人之情感與關注的人性陰暗面,且這樣的人性亦有可能藏在母親這個身分裡。

要說一個母親把小孩管教得言行舉止都很得宜,倒不如說是其把小孩當成傀儡來控制或操弄。母親不僅可能會一直索求小孩付出情感,用示弱來牽制小孩,更可能使出情緒勒索的招數,進而與小孩間產生不對等的權力關係。母親可以是關愛、奉獻的象徵,但也可以是掌控、施壓與禁錮的力量來源。母親或許是在父權體制中得不到報酬的勞動者,面對來自體制的暴力無能為力,但其亦可能是維繫體制的共犯,將所受到的委屈、所承受的壓力與所感受的抑鬱,都轉換成對小孩的束縛與壓迫,把小孩拉進負面情緒的漩渦。

同樣地,〈さえづちの眼〉講述一名母親自以為是地想要幫助女兒擺脫在大家族中身不由己的命運,所以製造出女兒是神靈轉世、突然在家中失蹤是回去神靈棲息地的假象,同時基於對家族其他成員的怨恨,多年來一直詛咒著,要不幸降臨到所有人身上。但是被請來解決問題的靈媒卻點出真正問題所在,母親的詛咒其實毫無力量,且真正被鎖定要報復的對象是,並不知道有犯下錯誤與傷害女兒的母親。要說是幫女兒擺脫受制於人的命運,倒不如說是為一口怨氣找到宣洩管道,詛咒著整個家族,要相同的悲慘遭遇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卻從不曾思索,其實現實或許有部分是人力所可以改變的,有些怨懟其實是可以放下的。

而在〈あの日の光は今も〉中,也有一個母親為了隱藏兒子的身世而殺人滅口,雖然這個讓秘密不曝光的行為其實是出自自私的動機。小時候跟玩伴一起目擊到不明飛行物體、或者說是不明亮光的男子,因為後來所說出的經驗談與玩伴的說法有出入,導致兩人說詞的可信度被質疑,更為兩人生活帶來衝擊。然而男子之所以會逐漸擴充經驗談的內容,是因為其將不同時期的經歷混為一談,而疑似被外星人綁架的曖昧記憶片段,其實是來自嬰兒時期被人棄置在置物櫃中而後獲救的模糊記憶。該篇故事的敘事結構相較於其他兩篇故事較為工整與緊實,所鋪陳出的敘事軸線有被較完整的收束,是自己讀來感覺較沒有想要挑剔之瑕疵的一篇故事。

2023年4月29日 星期六

ecriture 新人作家・杉浦李奈の推論 VIII 太宰治にグッド・バイ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以年輕女性小說家為主角之系列的第八部作品。對自己來說,本書或許是在同系列截至目前為止所發表過的作品中,精緻度與完成度都未能達到系列作品平均水準的一部作品,但即便如此,閱讀本書的經驗卻並非全然負面。作者或許用了太多篇幅在表現其對太宰治生平與作品的認知、評判或關注,所以當其所鋪陳出的謎團事件雖有牽涉到太宰治、但背後真相卻無助於闡明或解釋太宰治其人其事、而只是把太宰治當成工具時,本書故事便難免會讓人讀來感覺虎頭蛇尾、結構鬆散。如果再加上作者為謎團事件所構思出的背後真相,把人性扭曲得太過偏差,也把詭計設計得太過粗糙,則就會讓人讀來感覺,作者過於想要闡述其創作小說的經驗、觀察與省思,而無暇顧及要讓虛構事件合情合理這件事。

宣稱是太宰治遺書之文件出現並引發關注與討論,而筆跡鑑定專家負責要鑑定出前述文件是否真為本人親筆所寫。在筆跡鑑定的結果要被發表前,專家被發現陳屍在為密室狀態的房間內,死因是遭濃煙嗆死,而引發濃煙的原因是,被宣稱為太宰治遺書之文件被燒燬。主角所心儀、年長其幾歲的男性小說家已行蹤不明多日,在無法透過僅有線索找到人的同時,男性小說家的遺體卻被發現。

兩起事件看起來沒有什麼關聯,但是當主角得知從一開始被宣稱是太宰治遺書之文件就是被刻意偽造出來的贗品,其便能整合看似零散的線索來拼貼出事件全貌。與男性小說家合作的女性編輯其實是筆跡鑑定專家的外遇,其與對丈夫由愛生恨的專家妻子合作殺了專家並製造出密室。為了男性小說家付出甚多的女性編輯發現小說家心意是向著主角,所以動念報復,而且其執著地相信,小說要能賣得不錯,必須要靠炒作新聞與製造話題,所以其設計利用遺書事件來促銷男性小說家新作,甚至更動結局來讓小說的敘事情節可以被穿鑿附會出更多話題。

然而這樣大費周章且迂迴曲折的手法,殺了人卻不一定就能確保想要的結果真的會發生。如果只是因為感情糾紛而傷害他人,則應該會有更多義憤的成分在其中,而如果是要操作輿論來謀利,則應該有更簡單直接而有效的方法。鋪陳出的線索不夠強而有力,將線索收束成脈絡的邏輯又太過曲折或甚至牽強,作者這次所構築出的謎團事件及其背後真相,坦白說是有點粗製濫造,像是勉強地硬要把一團雜亂的絲線說成是有被編織好的一塊布。

作者讓主角去拜訪不同人,呈現出闡釋太宰治真實人生經歷與其作品內容間關係的不同觀點。太宰治作品裡的悖德、頹廢與墮落,是被精緻化或經過蒸餾的現實映照,還是與現實正相反的展演,是轉嫁或淡化在現實中所感受到的罪惡感,是辯解或脫罪,還是想像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想望。太宰治的死亡背後有什麼樣的真相,其最後發表但尚未完成之遺作所描述的內容,是書寫現實,還是已經摻入大量的虛構,每種可能的答案都只是可能的揣測,答案背後都有立基在價值選擇上的假設。作家一定要潔身自好,還是如果其放浪形骸,也該因為創作需要養分而可以被諒解?不僅答案的選擇是見仁見智,或許連問題的問法也是因人而異。

將虛構說成是從真實經歷改寫,或者說就是造假經歷來製造話題,是否真的就是賣書的有效方法呢?無法體察存在虛構敘事裡的現實觀照,只能接受被虛構出來的意義像張標籤般地被貼到敘事的外包裝上,或者是因為自主探索後選擇的能力已經退化或被剝奪,而太過依賴那些操之在別人手上的選擇輔助工具。有些作品只是一時的順風滿帆,有些作品又是可以被一再地咀嚼出新的口感與味道,但是當要閱讀什麼不再是個體自主而是被強塞過來的選擇時,還有可能或有機會去認識那些越陳越香的美好嗎?

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

魔女と過ごした七日間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作品。先前讀過系列作品的第一部,當時的讀後感應該是覺得題材太缺乏現實感而無法投入。在本書故事中,或許是作者做了一些路線修正,又或者是奇想題材不是一個可以被持續翻出新意的梗,所以有多一些的敘事元素被放入,讀來感覺多一些現實感,不僅整體故事變得比較厚實,個別敘事元素之間的平衡感也被構築得還算可以。

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不再只是描繪,人腦一旦比預想得還要聰明,則會發生什麼事這樣的想像,而是想更進一步地去探究,雖然有些膚淺而粗略,人類妄想著使用科技來管理或控制己身的荒謬與風險。人類彷彿開始步上放棄身為人之價值與意義的道路,為了讓管理有效率並讓社會生活井然有序,而想要把所有人都歸類與納編,並且把所謂的「異常」或「混亂」都消滅殆盡。但建置這樣的秩序會需要付出何種代價,又會與自主、人性尊嚴等價值有多少衝突,即使本書故事沒有探討到如此深入,卻還是為想要多做一些思考的讀者點出一些方向。

曾經是警察而現任職於保全公司的父親,在妻子死後與中學生的兒子過著兩人生活。在父親的屍體被發現漂浮在河裡後,隨著案情的調查進展,兒子得知了父親沒有展現出來的其他面向,包括父親與另一名女性生了一個女兒,且這個女兒具備異於常人的能力,以及父親先前在警界是負責辨認通緝犯的工作,但隨處可見的監視器與人工智慧影像比對技術,讓父親的專業能力不再被需要等。父親被人殺害的原因,被懷疑是因為其認出了尚逍遙法外的通緝犯,而隨著負責辦案的警察從可得線索中逐漸爬梳出案情樣貌時,卻發現警方的科學辦案有著不為外界所知的另一面,例如警方在進行DNA比對時,會使用到本不應被建檔在警方資料庫裡的樣本等。

作者虛構出,或者說是預想到,一套正在發展中的技術,即透過人的DNA來建構出其外表樣貌,而運用前述技術並與影像監視系統以及蒐集個資的公部門系統進行串聯,便可以把所有人的資訊串在一起,進行非常有效率的監控與管理。而為了讓以前述技術做為基礎來運作的監控管理系統有規模化的效果,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毫不在意便隨手丟棄的生物檢體,例如留有唾液的煙頭或飲料杯罐等,都被秘密地蒐集起來並納為資料庫樣本。

這樣的想像或許有著幾分真實性或至少可能性。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自願或不經意交到別人手上的生物檢體,例如在體檢時所提供的血液樣本等。這些檢體是否真的有被循規蹈矩或尊重個人意願地進行處理,還是有可能就被以進行更有效管理或保護個人的名義,在未經告知與未獲同意的情況下,被拿去做其他用途的利用,可能是個需要當事人更謹慎與更有公民意識地去留心與關注的課題。或許本書故事的敘事情節就是在發出警示,提醒我們應該更有警覺,並去省思當我們選擇要接受他人所宣稱、可以讓社會生活更井然有序與便利的體制或技術時,是否有付出什麼代價或甚至犧牲了什麼的問題。

或許可以說是作者的嘲諷或批判,在本書故事中父親之所以會被殺害,乃是因為其發現,在人為疏失導致前述監控管理系統未能如預期運作的情況下,一起懸案被認定是凶手的人其實是並非真凶,而真凶尚逍遙法外,所以負責維運系統的警方人員,因為怕系統被曝光與質疑,才下手殺人滅口。信奉效率至上、科技可以妥善管理人類社會的人,或許忽略了科技的運用還是人的作為,如果人不能完全排除會出錯的可能,則由人來使用的科技也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為何人需要臣服於其所創造出的科技之下,交出追求自主性與差異化的權利?人類或許就是因為有所不同,有抗拒被框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所以才會一直演進,即使演進的方向有時是朝向更多的混亂。

2023年4月20日 星期四

異分子の彼女 腕貫探偵オンライン

日本推理小說家西澤保彦的作品,收錄3篇故事,其中〈異分子の彼女〉目前是2023年第76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候補作。作者在〈あとがき〉中言及,過去同系列作品是採取所謂「サザエさん時空方式」在敘事,也就是讓主角跟登場人物們的年齡都不會增長,其既不會成長也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本書所收錄的故事,為了反映創作當時的時局,也就是疫情嚴重影響每個人日常生活的狀況,所以把敘事的背景時空設定在2022年,並讓負責解開謎團的腕貫探偵用遠距視訊的方式來接受民眾諮詢,而其他在過去同系列作品中會時不時出現的人物,則因為要處理其脫離原本設定時間被凍結之時空後會如何變化的課題太過繁複與困難,所以就讓其不在本書各篇故事中登場。前來諮詢的人們,在螢幕中看到腕貫探偵會覺得其像是一個機器人,會想像是在跟人工智慧對話,而這樣的敘事橋段,或許反映出主流科技想像滲透生活的深度與廣度。

對自己來說,本書各篇故事體現了,作者做為一個創作經驗豐富的資深推理小說家,所鍛鍊出來的深厚敘事功力。雖然不能說作者所構思出來的謎團是多麼新穎或讓人無法預想得到,但是其在內容上的繁複,卻讓作者得以透過將敘事鋪陳得有層次與結構,來展現其在說故事時的收放自如與游刃有餘。

舉例來說,〈異分子の彼女〉講述一個計程車司機在機場載到一名女客人,讓其想起過去一件與女性共乘計程車的偶遇事件,以及曾經發生日本各地的隨機殺人事件。而新聞報導一名60多歲男子殺害其妻子的事件,則因為加害人與被害人都是計程車司機過去曾頻繁交流的友人,而讓其想起過去被害人曾經要與另一名男性友人結婚,卻在婚禮當天,新郎不明所以地被殺害,至今仍真相未明。

前述這些看似是一個人機緣巧合地被喚醒、彼此之間沒有什麼關聯的龐雜記憶,其實是像絲線糾纏成一團般地牽連著的連鎖事件。為了避免因為地緣關係而罪行被暴露的風險,以殺人為樂的女子以四處旅行的形式在各地隨機殺人,而回家鄉參加婚禮並湊巧與其共乘計程車的男子,則因為跟女子有數面之緣,讓女子萌生殺人滅口的歹念,卻陰錯陽差地在舉辦婚禮的飯店中殺錯了人。鋪陳出看似無關的複數謎團,讓敘事一開始用一種看似雜亂無章的方式展開,然後再用可以自圓其說的脈絡來收束,這樣的故事讓人讀來除感覺有趣外,也會想稱讚一下作者設計並構築繁複敘事結構的能力。

〈焼けたトタン屋根の上〉亦是先鋪陳出看似有複數個謎團存在其中的混亂狀況,然後再由腕貫探偵將狀況爬梳清楚,並推導出所有事情均有關聯的結論。依靠有錢叔父過日子的母子,母親在與叔父交往的女子被發現陳屍在叔父名下之屋子裡時,被叔父請託來製造不在場證明,但在其完成偽裝工作後返回現場,卻發現死者被換成其兒子的女友,且之後其兒子竟然向警方自首,坦承其殺害了叔父。母親不能理解死者為何換了人,更不能理解其兒子為何要殺害叔父,如果是為了遺產就不可能去自首。然而,只要將人際關係的構圖做個轉換,就可以看出所有的殺人動機都是因為感情糾紛。兒子女友其實是好女色之叔父的新歡,舊愛新歡的爭風吃醋導致第一起不幸的發生,而在感情上感覺被背叛,則導致出其他因為一時衝動所犯下的錯誤。

篇幅最長的〈そこは彼女が潜む部屋〉則是講述十數年來發生、與一間套房有關的種種事件,包括原本屋主老婆的外遇對象與其情人在套房內疑似殉情、現任屋主女友應該是第一次造訪卻不經意說出一些讓人懷疑其曾經來過的話等。原本看似是各自獨立的事件其實是有所牽連,而同樣地,作者的敘事鋪陳展現其建構繁複敘事結構的功力。

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秘境駅のクローズド・サークル

日本推理小說家鵜林伸也的短篇小說集,收錄5篇作品,其中書名同名作目前是2023年第76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候補作。根據〈あとがき〉所述,本書各篇故事用了一些素材是取材自作者過去的生活經驗,例如其高中打過棒球、大學參加過天文社、曾經在溫泉旅館打工等。或許作者就是想到什麼、有什麼靈感就寫什麼,所以讓本書各篇故事既沒有連貫性的設定,也從中看不到什麼作者想要建構敘事風格的企圖或作為。或許應該說,本書就是把作者已發表與新創作的短篇小說湊在一起出版而已。然而,本書各篇故事有一個特質,對自己來說是可以看出作者在敘事手法上的嚴謹與細緻:作者雖然取材沒有明確的路線與範圍,敘事在結構上也沒有套路或特徵,但是其用所選擇的題材做出設定,然而忠於該設定地鋪陳出謎團與推理過程,並藉此讓謎團背後的真相是因為存在前述設定才能自圓其說。

例如在〈ベッドの下でタップダンスを〉中,主角跟其所任職之小型景觀設計公司的老闆娘發生婚外情,卻被臨時提早返家的老闆撞見。急忙躲到床底下的主角,在與老闆對峙一陣子後竟在床底下睡著,醒來後發現老闆陳屍在床上,而門窗被鎖上或關閉的宅邸形成一間密室,裡面只有死者與堅持沒有殺人的一對男女。最後主角推理出,凶手是僅曾經被其在思考案情的過程中偶爾想到的一名公司高層,但凶手為何被捲入事件中以及為何要殺人的原因,都奠基於在敘事展開中曾被點出的資訊,例如老闆娘的慣性外遇。凶手用來製造出密室的道具,則是在景觀設計公司中出現毫無違和感的專業工具。在案發現場透過對話來進行推理的嫌疑人只有兩人,而真凶則是一個存在敘事邊緣的登場人物,這樣的敘事可說是展現作者的創意與巧思。

因為存在共犯結構,所以原本不可能被執行的犯罪便變成可能,這樣的詭計出現在書名同名作以及〈夢も死体も湧き出る温泉〉中。書名同名作講述一起發生在人煙罕至之偏僻車站附近的殺人案件,在場的只有與死者同行的旅伴,但是這些旅伴都無法避過其他人的注意來把凶器帶到現場,而如果是其他人從另一條路潛入現場來殺人的話,則一定遇上碰巧經過現場的旅行者。有趣的是,兩個共犯之所以會分工協力來製造出不可能犯罪的假象,一方面是要脫罪,另一方面則是要嫁禍他人,但意外出現的旅行者卻打亂了這個布局。

而〈夢も死体も湧き出る温泉〉則是讓兩個共犯分別進行把屍體藏到倉庫裡以及偽裝成屍體混淆視聽的工作,藉以協助對方取得無法一個人獨力完成所有行動的不在場證明。溫泉鄉派出所員警也是共犯之一,這可能有點違反古典推理小說的創作原則,即偵探或執法人員不應是犯人,不過如果這樣的「違規」讓故事變得更有趣,或許也就不用過度苛責。

〈ボールがない〉書寫的是日常生活之謎,而謎團事件發生的舞臺是高中的棒球隊,或可說是作者在嘗試挑戰創作青春小說。與其他故事一樣,作者在該篇故事中也用其所建構出的設定來讓謎團背後的真相變得能自圓其說。例如,撿回來的棒球數量之所以會少了一顆,乃是因為有人刻意讓一次歸還棒球的動作,被誤認為是歸還了兩顆因為不同原因而需要被找回來歸還的球,而之所以要製造出這樣的誤認,則是因為當事人想要留下其心儀之人有好表現的棒球做紀念。前述敘事所涉及的資訊被當成背景資訊一般地在敘事展開中被鋪陳出來,而作者最後收束這些資訊來解謎的手法,則可說是還算細緻。

〈宇宙倶楽部へようこそ〉也是書寫日常生活之謎。不過對自己來說,其所書寫出的謎團並不難被猜想到背後真相,而作者在敘事結尾處所附加上去、意圖翻轉先前敘事所書寫真相的另一種真相,則有些刻意與匠氣。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クローゼットファイル 仕立屋探偵 桐ヶ谷京介

日本推理小說家川瀬七緒的作品,收錄6篇短篇,其中〈美しさの定義〉目前是2023年第76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短編部門候補作。作者描繪出具備特殊能力的偵探角色,其對於縫紉技巧與織品布料的知識非常淵博,甚至可以從衣著的狀態或習慣來推測出,穿衣的人在體態上或在日常生活行動上有什麼特徵。不論這樣的特殊能力是否不可能存在於現實中或被描寫得太過浮誇,作者把這樣一個能力與眾不同、形象與特質都很鮮明的偵探,放入與警察合作偵辦懸案的設定中,讓警察無法看出有玄機或蛛絲馬跡隱藏在其中的物證,透過偵探的慧眼而變成釐清案情的突破口,連結起原本沒有被用常識辦案之警察所察覺到的人際關係,進而讓被害人沉冤得雪。活用這樣的題材所構築出來的敘事有其新穎與獨特之處,一方面織品布料或人體結構的知識並非在其他推理小說中常見,另一方面偵探並非辨證而是推測的推理方式也有其特色。

舉例來說,〈美しさの定義〉講述一名不被家人所支持但仍堅持要就讀服飾学校的女性,十年前被發現遭人刺殺後陳屍在住處,但警察卻找不到任何可以用來獲知凶手身分的線索。偵探跟其經營古着買賣事業並身兼遊戲實況主的女性友人,從遺留在死者縫紉機中的纖維成分,推論出死者生前最後用來縫製衣物的布料是一種日本傳統織物,並進而大膽猜測死者生前可能與穿著用日本傳統織物所製成之創意設計服飾參加選美比賽的女性有交集,即使兩人看似是分屬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的生活圈。作者的敘事不是線性展開而是有點在繞圈,死者家人對死者的不諒解雖然被敘述出來,但跟案情卻不能說有什麼關聯,只是讓讀者可以透過偵探的思考,有更多素材去想像死者的人物形象與性格特質而已。

在〈ルーティンの痕跡〉中,偵探發現偷竊女性貼身衣物之慣犯刻意遺留在現場的內褲,其會在局部出現皺褶,進而推論出犯人會需要經常做出跪地姿勢,應該是從事不能說是一般職業的謝罪代行業。而〈緑色の誘惑〉則是講述,為了放鬆身心而偏執地要全身穿著綠色衣物的單身高齡女性,被不明人士所殺害,但警察卻苦於毫無線索而多年來無法破案。偵探從死者生前嘗試要把高級和服重新染成綠色的動作,推測應該有位具備相關專業能力的職人存在於死者的交友圈中,而這名誤以為死者對其有愛意的職人便是凶手。偵探因為擁有與眾不同的能力與專業知識,所以可以看到警察忽略或壓根不會意識到的線索,並據以點出警察不曾想過的辦案方向,而這或許就是本書各篇故事讓人覺得有創意與有趣之處。

作者或許對於處於弱勢的未成年人,例如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年幼被遺棄的人等,有其特別的關注,所以讓偵探會特別去注意,那些在體態上透露出有遭受暴力對待的人,並且讓偵探去省思,社會對於解決這些人所面臨問題的無能為力與毫無作為。在〈攻撃のSOS〉中,偵探阻止了遭受家庭暴力的少女們所要進行的交換殺人,並嘗試讓少女脫離對其施暴的家人。而在〈ゆりかごの行方〉中,年幼被母親遺棄而在育幼院長大的少年,透過警察來請偵探幫忙,從其被遺棄時所穿著的衣物,推測出母親的身分。偵探完美地完成任務,卻在最後與警察合作不讓少年見到母親,並嘗試化解少年心中積累多年的仇恨與怨懟。

對自己來說,〈キラー・ファブリック〉是一篇操作本書各篇故事獨特之處過了頭的例子,因為其所書寫的織物布料太過特別,而所鋪陳出、用前述織物布料做為線索來釐清案情的推論也太過迂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