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Matrix

目前是2021年The National Book Awards在fiction類的finalist,講述發生在12世紀之英格蘭的故事。一個擁有貴族血統的少女,長相平庸,身材較一般女性魁梧,在被與自己有血緣關係、掌握權力的queen冷嘲熱諷後,被送到地處偏遠的女隱修院擔任prioress一職。一開始雖然表面上好像有個頭銜,但是卻還是被當成新來的修女,進而無法適應被要求要刻苦與克制的生活。然而,或許是受到啟示而有了轉念,亦或許是其身上勇猛不服輸的血統發揮作用,少女取得了管理隱修院的主導權,不僅之後繼任成為abbess,還在其最後活到70多歲的人生中,將其所管理的女隱修院壯大起來,不僅讓修女人數增多且能過上自給自足而安康的生活,更取得許多土地並累積豐厚財富。

本書故事的主角,女隱修院的abbess,對掌握政治權力的queen,懷抱著複雜而難以被闡明的情感。一方面abbess渴望著queen的善意與友好,甚至可以說欽慕著對方到了可能是愛戀的程度。另一方面,每每在其所懷抱之不切實際的期待落空後,abbess會認清queen的冷酷與敵意,進而在有所提防的情況下謹慎與對方攻防。在本書故事中登場的queen,其實是一個形象模糊、不夠立體也沒有深度的人物,其彷彿是一塊被架設在主角前方的厚實黑幕,讓主角時而意識到其存在,雖然其大多數時候都不存在在主角所身處的現實中,也沒有對主角的生活產生太多實質的影響。簡而言之,queen就是一個反派人物,有著種種負面的性格特質,驕傲、惡毒、貪婪、無情又卑鄙,但是其成為一個反派人物的緣由卻似乎沒有被好好描繪。

為了壯大女隱修院的勢力,abbess或許無可避免地會有必須獨排眾議或殘酷無情的時候,而其決定與行動亦無可避免地會無法順每個人的意,甚至會對其他人產生壓力或造成傷害。所以其決定向先前無償使用隱修院所持有土地的人收取租金、興建迷宮、擴建隱修院、甚至取得更多土地等作為,在開始時或許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或贊成,而在完成後所得評價或許也是因人而異,即使其讓隱修院有了穩健的發展。abbess也會有迷惘、脆弱、遲疑、悔恨、感情用事或失了分寸的時候,而這樣的時候或許就是讓這個人物展現人性情感之廣度與深度的時候。例如,一個新進修女擁有讓abbess心猿意馬的美貌,卻被發現懷孕,而這樣的「麻煩」或許就是在考驗著abbess的智慧,要如何處罰違反規定的人,要如何人道地安置無辜的小生命,在混雜著私情的情況下,或許不容易做出適當的判斷。

然而,即使本書故事的敘事情節是以主角有一番作為、同時遭遇許多狀況的一生為核心來展開,但是對自己來說卻不是一篇敘事結構很縝密細緻、讀來讓自己能感到十分愉悅或滿足的故事。作者的寫作風格或許很著重在描寫人物的細膩情感與幽微情緒,以及登場人物之間看似平常卻有深意的互動,但是在自己不是很能進入作者所創作出的虛構世界中、亦不是很能掌握作者敘事的意圖或理念時,就會有點無法跟上作者零碎而緩慢的敘事節奏,進而迷失在其宛如工筆畫般的文字敘述中。簡單來說,本書故事的主角雖然在自己的眼前展演出其波折起伏的一生,但是自己卻還是無法明確界定出其性格特質的輪廓與內涵,也無法從其人生際遇中獲得太多啟發。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がん消滅の罠 暗殺腫瘍

日本推理小說家岩木一麻的長篇小說作品。從第15回「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大賞受賞作開始,作者持續創作出內容涉及對生醫科技發展之想像、結合科幻與推理之敘事元素的小說。而本書則是前述受賞作的續集,在其中之前受賞作的主要人物再度登場,就不符合當前醫學知識之癌症症狀,嘗試提出解答並揭開藏在其背後的陰謀。或許是作者的過往所學與經歷,讓其可以用其他新進作家無法處理之題材來創作並樹立風格,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作者太過將自己侷限在前述風格中,不僅其無法成長或轉型,更會像灰姑娘一樣,在一開始因為題材新鮮而讓人耳目一新之魔法消失後被打回原形。本書故事在敘事上瑕疵太多,即使作者想用其在再生醫學領域的知識,以及其對癌症醫療現況的觀察,來掩蓋前述瑕疵,但是其無法收束其所鋪陳出的所有敘事軸線,無法描繪出有立體感的人物形象與可讓讀者產生共鳴的人物性格或情感,都是其怎麼掩飾也掩飾不了的敗筆。

在本書故事中,一名醫師因其罹癌妻子誤信另類療法而延誤治療時機並身亡,所以開始仇視在不確定是否真有療效之情況下仍向罹癌患者推銷另類療法的同業或公司,甚至對其採取報復行動。前述醫師或許應該是一個信念堅定且立場鮮明的人,但是隨著本書故事的敘事展開,前述醫師的言行舉止卻反覆到讓人感覺困惑不解,無法理解其大費周章搞出這麼多事,意圖暗殺這麼多人,到底是為了什麼或想要得到些什麼。或許透過基因編輯等技術,製造出可被移植進人體並迴避免疫系統攻擊的癌細胞,是作者很有創意且有趣的想像。然而,作者無法敘述出讓人讀來感覺合情合理的人物情感與行動,便無法將前述想像轉化成具結構性且引人入勝的敘事情節。自己在閱讀本書時,不能理解一名醫師為何能有資源去製作出前述可用來暗殺別人的癌細胞,更不能理解其為何能在只被主角們察覺的情況下做出這麼驚天動地的事。

想像出可以自由操控其發病且能被治癒的癌症,或許也是作者創意與想像力的展現。但是當作者只是將前述想像轉化成敘述疑似有保險詐欺事件發生的敘事橋段,卻虎頭蛇尾地沒有將之鋪陳成一條有起承轉合的敘事軸線,或許就顯示出作者的敘事功力無法跟上其想像力。或許作者認為敘述到保險公司調查員無法證明有保險詐欺行為發生,就是給了前述敘事橋段一個結局,但是作者即未說明當事人為何要涉險的理由或動機,也沒有闡述在疑似保險詐欺事件的背後是否存在什麼黑幕,這樣的敘事只能說是不負責任地草草了事。

不管是在之前受賞作中或在本書中,作者都讓操控癌細胞來從事犯罪行為的人,可以逃過法律制裁並隱身在某個社會角落裡,而在之前受賞作登場的反派人物,也在本書中登場且來無影去無蹤。作者滿是惡意與陰謀論的世界觀已經超出其能力所能駕馭的範圍,所以其不斷在故事中留下未解謎團以及不讓正義得到伸張,雖然感覺其是在為後續系列作品鋪梗,但是其所描繪的惡意太過強大、太過無法無天,就會讓人很難想像得出,作者如何能好好為前述惡意寫出一個結局。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八月のくず 平山夢明短編集

日本小說家平山夢明的短篇小說集,收錄10篇作品。本書各篇故事的風格或許可以說是怪誕參雜著驚悚,其內容敘述的可以是不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靈異現象,也可以是透過恣意地重塑或扭曲現實所製造出的想像世界。

本書各篇故事雖然可以說是用了相當篇幅在描述殘暴或血腥的場面,例如把人體當成動物肉體般屠殺或肢解,但其卻讓人讀來不會感覺太過噁心或嫌惡,或許是因為其敘事太過虛幻,沒有什麼條理或脈絡,像是在描繪一場夢境或幻想,所以不會讓人當真,進而想要在腦海中將整個場面再現出來。作者用一種若即若離的距離感,點到為止地寫出人性的凶殘、邪惡或卑鄙,也不帶太多情感或批判地平鋪直敘出存在於社會現實中的弱勢與貧窮,而這樣與人性和現實保持距離,或許是為了讓敘事情節保有其幻想與虛構的純度。然而,作者太過刻意地為本書各篇故事營造出虛幻與非現實的氛圍,甚至是犧牲掉其敘事的節奏感與結構性,讓一篇故事的各個場景沒有被很有邏輯或脈絡地接續起來,也讓敘事展開得有點散漫而無章法。或許這就是自己無法很專注地閱讀本書所收錄之多數故事,且讀完以後會感覺茫無頭緒、不知該做何感想的原因。

〈八月のくず〉是自己在本書中較為喜歡的作品,因為其敘事對自己來說有脈絡可循,所以自己比較能夠在閱讀後有所觸發與省思。一名男子開車載一名女子到山上,將之殺害後,再數度開車輾過其屍體,意圖讓屍體的身分無法被辨認出來。而後男子的汽車發生故障,一輛路過的汽車停下來要讓男子搭便車,但其駕駛卻與男子方才殺害後棄屍的女子長得十分神似。然而,要讓男子搭便車的汽車也發生故障,男子與神似自己所殺害女子的駕駛被另一輛停下來的汽車邀請上車,而這輛汽車的駕駛卻又是另一名神似被殺害女子的女子。這樣謎樣事件一再反覆發生,直到要搭車的人數超過五人,此時長得很像的女子們開始向男子伸出魔爪,而故事就收束在這樣一個詭異的結局上。人的惡意讓人迷失,於是作惡多端的人便被困在虛妄的循環中無法逃出,直到為了自己的罪行賠上自己的生命。

其他敘事脈絡較為清楚的故事是〈餌江。は怪談〉與〈祈り〉,而兩篇故事或許都可說是在描述主角被其他登場人物詛咒的故事。在前者中,主角想要捉弄年邁的流浪漢而將其收藏的黃色書刊偷走,卻換來流浪漢的詛咒,甚至牽連到自己不事生產的父親。然而,該篇故事的結局卻是主角的人生因而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般的轉機,不但脫離貧困的生活,還幸福地活到九十歲。後者則是描述在女兒因車禍過世後,母親的身心出現狀況且沒多久也過世,而父親在得知這一切可能都是因為鄰居單親媽媽看不慣其家庭幸福和樂而設下詛咒後,即使單親媽媽被長期受其精神虐待的兒子所殺害,父親卻也開始做出怪異的行為。這兩篇故事可以說都是較為典型的怪談,但或許也因為如此所以就會讀來感覺較為平淡無奇。

帶有一些科幻色彩的故事是〈いつか聴こえなくなる唄〉與〈裏キオクストック発、最終便〉。兩篇故事都是敘述登場人物所認知的現實只是被建構出來的記憶,而這樣的敘事或許有點落入窠臼而少了一點新意。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幻月と探偵

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吹亜門的長篇小說作品。讓殺人等犯罪事件發生在某段歷史的時空背景中,似乎就是作者想要藉以打造出自己品牌的寫作風格,而本書故事則是以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滿洲國的時期為舞臺,敘述在權勢仍在之退伍將領家中所發生的毒殺事件。本書故事或許只是用某段歷史的時空背景來為整體而言都是虛構的敘事增色,而不是從在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件中擷取敘事元素後,將之融合在不完全是虛構的敘事中,也不是描繪出在歷史中實際存在的人物並讓其在故事中登場。因為其「歷史」含量或許不是這麼多,所以本書故事要表現的應該可以說是一種時代感,是作者對某個時代的想像,認為如果在那個時代發生殺人事件,其會具備什麼樣的特質,而牽連在其中的人們又會是出自什麼樣的心理或情感而採取特定行動。

曾經立下戰功、即使在退役之後仍然擁有相當聲望的日本將領,其對滿洲國的政治經濟情勢所具備的影響力,卻是來自於其掌握日本軍重要財源之一的鴉片產銷,而其對於是否應該入侵中國與日本軍持不同立場,更讓其成為一名棘手人物。將領的孫女與將領同住在宅邸中並照顧將領的生活起居,長年跟隨將領征戰卻因負傷退役的軍官則成為宅邸的管家。孫女的未婚夫在滿洲國政府任公職,應邀前來宅邸參加餐會,卻在隔日身亡,而孫女懷疑其死因並不單純,所以透過未婚夫的長官委託偵探進行調查。而後住在宅邸中、將領過世妻子的弟弟也被毒殺,雖然用來殺害將領妻舅與用來殺害孫女未婚夫的並非同一種毒物。兩起事件是彼此有所牽連還是各自獨立,凶手是如何下手而其殺人的動機為何,都是讓偵探傷腦筋的問題。

感覺好像是有多方勢力在檯面下角力的局面,但最後殺人事件之所以會發生,卻是因為個人要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而對所身處現實做出抗爭。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描述出的謎團事件,或許放入較具現代感的情境中會讓人讀來感覺沒有那麼曲折離奇,甚至可以說是有股淡淡的陳腐或老舊氣息。或許可以這麼說,作者想要表現的時代感,是個體在半是環境半是命運所造成的身不由己中,必須採取激烈手段才能讓自己過想要的生活,而即使大時代的暗潮洶湧持續翻弄著所有人,但是個體所在意以及所能影響的還是眼前的日常與現實。曾經因為誤信錯誤消息而造成無辜百姓身亡,甚至讓自己子弟兵白白犧牲的將領,即使有權有勢但最後還是一個被病痛纏身的老人,無法不被自己孫女所操弄與陷害。而要讓自己自由的孫女,只能窮盡各種手段,甚至不惜殺人與破壞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也要擺脫所有加諸在自己身上的束縛或枷鎖。

即使作者用了滿洲國當時的局勢與環境,來讓其所虛構出來的敘事情節言之成理,並渲染出濃重的時代感,但或許是為了讓敘事節奏流暢與讓敘事結構簡潔,作者並沒有讓其在本書故事中所描繪的時代,充分展現出可能會有的樣貌或風情。當然這絕非是要作者把本書故事寫成一篇研究當時政治情勢或社會狀況的論文,而是想要點出,作者或許因為要將故事收束在個別人物的行動與選擇上,所以將牽連在謎團事件的各方勢力寫得有些單薄與膚淺。不過或許這是雞蛋裡挑骨頭的意見,對本書故事的表現來說是瑕不掩瑜。

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

硝子の塔の殺人

日本推理小說家知念実希人的長篇小說作品。當本書的宣傳行銷手法是讓多位知名推理小說家為其表現背書,並將其塑造成新本格推理小說的集大成之作時,或許無可避免地會有部分讀者認為前述宣傳行銷手法誇大不實,甚至用放大鏡檢視本書故事情節,將其中不合理或不夠細緻之處一一指摘出來。

或許可以這麼說,作者創作本書不僅是要接棒創作新本格推理小說的前輩們,將該流派的創作理念延續下去,更展現出強烈企圖心,要打破新本格推理小說的框架,並透過挑戰與顛覆傳統來製造出新鮮感與趣味性。然而,本書的表現是否有達到作者所預期的水準,本書故事讀來是否會讓人覺得有趣並給出正面的評價,或者是取決於讀者從何種角度切入閱讀,以及基於何種標準來評價。如果把本書界定成一部新本格推理小說,則其過度犧牲敘事內容的合情合理來追求敘事情節的起伏與轉折,這樣讓敘事失去平衡或許是無法不去批判的缺點。但如果將本書的創作意圖解讀為運用新本格推理小說的敘事元素來玩出新意,則或許文本的魅力便會不只來自於敘事本身,而亦會來自作者細緻但有創意的發想。

地處偏僻、設計奇特到可說是不合常理的建築物,受邀前來、各有不同職業與特質的一群人,互不相識但好像人人都有秘密,因為某種原因被困在建築物內無法離開,此時在上鎖後宛如密室一般的房間內發生殺人事件,鑰匙是無法複製的特製品,這種種敘事元素被放入本書故事中,與其說是要向本格推理小說致敬,不如說是要下戰書,挑戰如何能推陳出新,從傳統中汲取養分來讓本書故事結出名為創新的果實。因為研發出劃時代的藥物傳遞系統而致富的科學家,也是重度的推理小說迷,其想要實現用推理小說創作來留名青史的夢想,所以斥資建造出像是巨大玻璃圓錐體的建築物,並策劃出一場以前述建築物為舞臺的殺人戲碼,只是到頭來卻弄假成真。不論是建築物的奇特樣式與構造、建築物主人如此大費周章的動機、還是製造出密室的手法等,都有讓人想要批評的地方,但若認知到這樣的荒謬與粗糙是作者刻意為之,為的是書寫出建築物主人的東施效顰,或許就能從中讀出另一番風情或韻味。

在本書故事中一開始擔任偵探角色的登場人物,到後來竟然有雙重身分,是透過殺人來破壞建築物主人計畫的真正凶手。作者透過前述敘事情節轉折來提出一個想像,亦即是如果要讓名偵探出現,最好的方式就是犯下需要名偵探來推理並解決的離奇犯罪事件。前述想像若從欣賞小說創作之創意的角度切入閱讀,或許會覺得是一個頗值得探究的命題,但若只是想要閱讀一篇通俗有趣的故事,就可能會覺得前述想像被放在其中很沒有現實感,只是作者在賣弄自己的想像力,是其為了要讓敘事情節變得曲折而勉強虛構出來的敘事橋段。

一開始擔任偵探角色的登場人物,在推理時總是動不動就岔開去說明推理小說史,這是在描繪其對推理小說的異常熱情,也是在鋪陳出與案情有關的線索。或許在本書故事的世界裡,應該是要有著以各種方式熱愛著推理小說的形形色色人物,然而可惜的是,除了偵探、擔任敘事者的醫生以及建築物主人外,其他人物在本書故事中的形象都很單調而模糊,這對自己來說也算是個敗筆。

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

存在しない時間の中で

日本小說家山田宗樹的長篇小說作品。雖然其一開始的場景是,由來自物理學、數學等不同領域之研究者所自發創設、在大學校園一隅舉行的研究討論會,但是本書故事與科學理論或技術發展的關聯性其實相當表面,甚至應該說如果將本書界定為一部科幻小說,則其表現就是相當令人失望。在本書故事中沒有什麼讓人讀來會感覺緊張刺激的冒險,也沒有什麼登場人物縝密布局的陰謀或詭計,更沒有什麼血腥的打鬥、情緒激動的衝突或讓人讀來感覺鼻酸或憤慨的死亡。如果要為本書故事找出驅動其敘事情節開展的「謎團」,則或許就是作者的自問自答,也就是作者自己先設定一個假設性問題,然後再虛構出通篇故事來披露自己所提出的問題。如果要勉強為前述問題界定一個屬性,則或許可以說其是一個宗教或哲學問題。然而,對自己來說,讀完本書故事後基於前述問題自行發展出的想像或省思,或許可能比本書故事本身來得精彩。

若有建構出人類所生存世界的意識或實體存在,其想要檢證人類是否有能力更進一步理解自己所身處世界,並與其進行較對等的溝通交流,所以其釋放出在人類眼中看來是不可解之超自然現象的訊息,想要觀察人類會如何回應前述訊息,採取什麼樣的動作並能做出什麼樣的成果。一名來無影去無蹤的神秘人,闖入一場研究討論會,留下難以理解其意義、判斷其價值與辨別其真偽的算式。這個事件被一名物理學家解讀成前述意識或實體在接觸人類並嘗試溝通,所以其號召全人類在特定時間一起做出回應,而這個跨國集體行動引發了更難解釋的超自然現象。

是否把前述意識或實體認知為「神」,選擇或抗拒接受其存在,是人對前述現象多元而歧異的回應,並導致出各種不同的行為。而後,或許是偶然,或許是前述意識或實體不明原因的選擇,特定人成為其「代言人」,並轉達十年後世界會終止的曖昧訊息。用十年等待無法確知其是什麼但好像一定會到來的「結局」,會坦然還是會焦慮,會掙扎還是會逃避,或許是個見仁見智的選擇。

相較自己過往曾讀過之作者其他作品,本書故事的格局或許不夠恢弘,其沒有太多著墨於描寫社會體制運作如何與超自然現象所帶來衝擊產生互動,而是比較聚焦在描繪個體如何回應前述衝擊並採取行動。然而,即使是著重在描繪登場人物的意識與行為,本書故事似乎也沒有太深入在探究,人在面對可能有「神」存在但其意志無法被確知或理解時,會有什麼樣的心情或想法。因此,本書故事或許不太像是在敘事而像是在論述,故事的懸疑處是讓讀者好奇,作者到最後會如何說明,其所描述出來的「神」以及「神」無法被人類理解的行動,而不是鋪陳出一個曲折離奇的事件,並在最後就事件背後的隱情給出一個讓人感到意外卻不荒謬的答案。

在本書故事中,人類無法在「神」所給出的十年檢證期間中完成被期待完成的任務,所以「神」讓人類在平行時空中重新來過,雖然有部分的人會像是做了場夢般保有在原本時空中的記憶,因為其被賦予在下一次「神」的檢證到來時,可以為其他人解讀出相關訊息的意義。作者的想像力不可不說是相當豐富而有趣,雖然其在本書故事中比較像是在向讀者簡報其想像內容,而比較不像是在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