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火焔の凶器―天久鷹央の事件カルテ―

日本推理小說家知念実希人「天久鷹央の推理カルテシリーズ」的長篇小說作品。因為作者有醫師執照,所以自己對於描寫在醫院所發生之謎團事件、並以天才女醫做為推理解謎之靈魂人物的本系列作品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更何況本系列已累積有10部作品,自然更是將自己的期待又向上推高了一層。在自己尚未讀過其他作品前,或許不能斷言本書表現在所有系列作品是屬於平均水準之上或之下,也無法以偏概全地把本書當成所有系列作品的代表,但是自己在讀完本書後,至少可以論斷,本書表現是否是否符合自己原本對於本系列作品的想像,是否沒讓自己的期待落空。而自己對於本書表現的整體感覺是有些微妙的,要說很符合自己的想像,好像並不盡然是如此,但要說讓自己的期待落空,好像也沒有那麼讓自己失望。或許應該這麼說,本書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太多涉及醫療的部分,可以讓作者的專業背景有好好發揮的空間,但是做為一部以有趣做為主要訴求的推理小說,本書似乎也表現得比差強人意好一些,即使不到精采絕倫的程度。
本書故事裡的主要謎團是,人體為何會突然起火燃燒。雖然讀者已經很有默契地知道,因為本書推理小說而不是奇幻小說,所以人體自燃的現象不會真的是因為受害者被詛咒所造成,而且作者必然最後會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只是當詛咒這樣帶有神秘靈異色彩的敘事元素被帶入本書故事情節之中,也還是為本書故事增添了一些趣味與變化。然而,最後作者為人體自燃現象為何發生所提供的解釋,對自己來說有點平庸無奇,沒有讓自己太過意外,而且是自己曾經想像過的可能性之一。雖然作者製造了一些敘事情節的起伏轉折,讓一連串的謎團事件是因為複數人的行動交互牽連所導致,而且其中不全然是有意圖的行動,還包括意外與因應狀況變化的隨機應變,但是整體來說,本書故事所描述的主要謎團事件,並不能說是富有想像力的構思或讓人無法預想的巧妙設計,而只能說是讀來不會讓人感覺平淡無趣,但也沒有辦法給人太大滿足感的中等水準表現。反而是在本書故事中較為枝節的小謎團事件,例如某個登場人物的性向,其線索鋪陳與收束的敘事手法還算細緻有巧思,也製造出還不錯的戲劇效果。
如果天才女醫是系列作品中的福爾摩斯,那在本書故事中與女醫一起行動的下屬,或許就是華生醫生。不過作者並沒有讓本書故事的華生醫生只是當個平庸的旁觀敘事者,沒有限制其所能發揮的作用就只有協助調查與襯托出天才女醫的異於常人與天縱英明,而是讓其具備一定程度的智慧與推理能力,甚至可以說是比一般人通常水準還要高出一些。只是即使本書故事的華生醫生能夠破解一些較為次要或簡單的謎團,其與天才女醫之間的主從關係與落差,還是被很明確地描述出來,因為畢竟沒有對比就無法突顯主角的與眾不同。在故事中必須有一個讓一般人可以投射或定位自己的角色人物,其設定出無法看清謎團事件背後真相的凡人智慧水準,如此才能讓負責破案的神探展現出鶴立雞群的形象,其解開謎團的作為也才更能讓人感覺意外、不平凡以及有趣。
在敘事情節中添加一些登場人物間情感交流與對話互動的橋段,除了讓登場人物的性格與形象可以更為立體與生動之外,也能相當程度地為謎團事件設計與推理過程鋪陳的平淡無奇增色。在本書故事中,天才女醫與其下屬之間,在旁人看來是互有好感、兩情相悅的關係,即使兩個當事人否認或沒有特別往這個方面去想,卻還是發展出一些會讓人感覺有趣甚至好笑的互動。天才女醫的角色設定一定會有一些看在常人眼裡是怪異、特立獨行、甚至匪夷所思之處,而其下屬的角色設定則勢必是帶一點軟弱與平庸,面對天才女醫的強勢與任性,就只能被打壓甚至是欺凌。兩人之間的互動看似是吵吵鬧鬧,卻是建立在對彼此有深厚信賴的基礎上,彼此了解,也有相當默契。雖然前述的人物角色設定是有些流於刻板,彷彿似曾相識地曾經在其他作品中看過,但是寫在本書故事中,也還是有被玩出一些趣味,不算構思新穎但也不至於讀來無趣。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高校事変 II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的長篇小說作品,是系列作品的第二部。系列作品的女主角是窮凶惡極之犯罪集團首腦的女兒,在人權團體與律師的協助下得以在一般高中就讀並寄居在社福機構中,但卻也受到日本公安警察的嚴密監視。在前一部作品中,女主角英勇對抗闖入高中校園綁架重要政治人物的武裝集團並成功化解危機,雖然故事情節像是不太需要觀眾動腦與認真細究合理性的動作電影,但是至少敘事節奏明快,讀來還頗有娛樂感。在本書故事中,女主角轉學到另一間高中,雖然是旁人眼中需要特別留意、可能會有暴力行為的危險分子,但是當同住在同一間社福機構中的兩姊妹落入壞人手中時,卻挺身而出,活用之前因受父親指導而學會的各種戰鬥技能,以暴制暴地透過將所有壞人殺死的方式,解救出兩姐妹,讓正義得以伸張。然而,如果將本書跟前一部作品做個比較,則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情節延續了前一部作品的誇張與缺乏現實感,卻少了引人入勝的轉折起伏與流暢明快。
首先,問題可能出在本書故事的題材不夠富有想像力,沒有浮誇到讓人可以不去對比現實,而是完全將之當成一部娛樂小說來閱讀。武裝暴力集團侵入校園,綁架政治人物,甚至把高中女生當成慰安婦,這樣等級的浮誇,反而因為其想像格局不受限制,而讓人可以接受其虛構的世界觀,不會強求其需要符合現實且合情合理。然而,為了籌措生活費而出賣肉體的女高中生,遇到殘暴凶惡的客人,被綁架後險些被殺害,而一心只想營救失蹤姊姊的妹妹,又因為被仲介高中女生賣淫的惡徒所陷害,差點被一群幫派分子所輪姦,這樣的故事情節並不能說完全不會在現實生活裡發生。而當故事情節設定比較貼近現實時,在故事中女主角隻身一人就能對付各類暴徒,甚至取其性命,就會讓人讀來無法入戲,會一直感覺故事裡的一切都太過誇張甚至荒謬。
舉例來說,為了製造不在場證明,讓自己的行為因為沒有證據而不會被追究責任,女主角在本書故事中使用某種個人滑翔裝置,讓其可以更快速地從其刻意被人目擊的場所移動到受害者被犯人監禁的地方。如果是在漫畫裡,那麼其中一個人物透過使用特別裝置而可以自在飛行,也就不會是一個需要受到質疑或批判的情節橋段。但是如果前述情節橋段出現在一篇讓人感覺有點像是在書寫現實的故事中,則就會讓人讀來感覺不合情理與錯亂。女主角武藝高超,可以以一擋十,殺人不手軟,或許就已經是需要有點勉強自己才能接受的情節設定,如果再加上一些像是在007電影才應該或可以出現的道具的話,那麼通篇故事讀來就會讓人無從界定其定位,進而讓人很難進入其故事情境中。
當然,閱讀本書可以不用這麼嚴肅認真,可以就全盤接受故事情節設定而不多加思索與批判。然而,即使接受了女主角因為從小所受的訓練而可以飛簷走壁、以寡擊眾,但是本書故事的情節展開,卻還是跟這樣誇張、或者說是華麗的設定,在比例上有些不相稱。本書故事中的反派人物,其中一組是家財萬貫的豪門,所以父親在酒駕致死後,卻可以將罪責推到精神鑑定為異常的兒子身上,而兒子則可以利用家中肉品加工工廠的設備,處理受害少女們的屍體。另一組反派人物是仲介女高中生賣淫的業者,其為了私利可以不顧少女們的死活。只是就算在故事裡有彪形大漢與幫派分子登場,但是女主角非得透過將惡人們全殺死才能讓正義獲得伸張,這樣的故事情節其實會讓自己感覺,只是為了成就女主角,作者就很廉價地讓眾人的鮮血白流。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さよならの儀式

日本推理小說家宮部みゆき的作品,收錄作者在2010年至2018年所發表、風格與題材或許可以被廣泛或粗略地歸類成科幻小說的8篇短篇小說。自己稱不上作者的書迷,讀過的作者作品其實是寥寥可數,所以閱讀作者所書寫帶有科幻色彩的短篇小說會有微妙的新鮮感,雖然這可能只是因為自己對作者作品與寫作經歷的了解太過淺薄,所以才會有這樣的錯覺或誤解。之所以本書各篇故事對自己來說僅能被廣泛或粗略地歸類成科幻小說,是因為自己讀完後感覺作者僅是挪用一些科幻的敘事元素進到各篇故事的敘事情節中,藉以擴充作者可以在故事中描繪或省思人性心理的想像空間。作者對於科幻敘事元素的處理,其實並不能說是有完整地為個別故事建立出具有深度與廣度的世界觀,反而比較像是配合自己說故事的需要隨意擷取與鋪排,有時是彷彿只要帶過就可以般地簡略說明,有時則像是在宣揚教義般地陳述其從想像情境出發所得出的批判,不過這樣的結果也有可能是因為受限於短篇小說之篇幅所造成。簡而言之,本書各篇故事對自己來說是裹著科幻小說糖衣、但其實是在書寫對現實之觀察與對人性之剖析的社會派小說,在自己不去細究其做為科幻小說的世界觀是否足夠深厚或敘事是否有邏輯後,便更能體察作者在其中對社會文化之反思與對人性心理之探究。
舉例來說,〈戦闘員〉或許在本書中並不算是篇表現出色的作品,與其說其是一篇科幻小說,或者更應該說其是一篇在書寫人對於科技產生妄想的小說。不論在該篇故事中主角對於監視器所產生的敵意是如何的荒謬,為何主角需要這樣的敵意來為自己的生活增加價值與意義,或許才是該篇故事敘事情節最能啟發讀者思考的地方。在這個信者恆信、人的主觀價值無法與同溫層外的人溝通交流的時代,人會去信奉新興宗教、會去毫無批判思考能力地相信沒有根據的假新聞等,或許並不是可以簡單用愚昧無知來解釋的現象。
同樣地,雖然書名同名作的故事敘事情節是在想像,當機器人已深度滲透人類生活且人類亦已對自己身邊的機器人投射相當情感時,機器人的「報廢」會發生何種狀況,但是該篇故事對自己來說最精采的部分在於,故事的結局收束在描寫,任職於負責處理機器人報廢回收之機構的故事主角,最後感嘆自己孑然一身的生活並覺得或許變成機器人比當人來得幸福快樂。故事主角在故事最後想要大聲哭喊,這是人類才會有的情緒反應,卻也是人類生活際遇不況的象徵,而人過得不如機器人的敘事情節,不也是可以對照在當前現實中人過得不如有錢人寵物的現象?
在〈わたしとワタシ〉中,現年45歲的故事主角遇見穿越時空而來、還是高中生時的自己,面對過去的自己否定現在自己的生活狀態,故事主角決定,不需要與否定現在自己的過去自己發展親密或友好的關係。作者雖然有約略觸及,過去的自己在尋求改變的同時,是否意味著現在的自己將不復存在,抑或是穿越時空的其實是住在平行時空裡的居民,所以彼此的行為舉動不會影響到彼此的狀態等科幻小說會討論到的課題,但是其實作者在該篇故事中是用了大多篇幅在講述,平凡人甘於平凡的選擇與生活方式。
〈星に願いを〉與〈聖痕〉則是自己覺得表現不符自己期待的作品,原因是因為這兩篇故事的敘事節奏對自己來說有點失速,所以導致敘事情節的展開與鋪陳有點失去平衡。作者或許想要加入一些科幻或者想像的敘事元素來裝飾其直視社會現實的描述與批判,但是當加入的敘事元素沒有與故事的敘事情節主軸產生有意義的交互作用或有趣的化學變化時,這樣的故事讀來就會感覺敘事有點雜亂,敘事節奏有點浮動不穩定。〈海神の裔〉是一篇依據其他作品的世界觀所創作出來的作品,或許是因為如此,所以該篇故事讀來會讓自己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覺得故事情節沒有什麼起伏轉折,敘事沒有什麼重心、也沒有打到什麼痛處。另一方面,雖然自己對於〈保安官の明日〉與〈母の法律〉兩篇故事也有一些可以再精進的想法,但是其實是出自較正面的評價,希望作者可以用長篇小說的篇幅,將在兩篇故事中寫得太過簡略或潦草的部分,做更有意義的延伸與深化。該兩篇故事的背景設定,或許可以用來發展出不同層次與內涵的故事情節,而受限於短篇小說的篇幅,或讓該兩篇故事讀來會讓人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灼熱

日本推理小說家秋吉理香子的長篇小說作品。自己是第一次閱讀作者的作品,而由於本書是其新作但應該不能說是其代表作,所以即使自己在閱讀本書後對於本書的寫作手法或敘事風格有什麼評價,或許也只能說是對本書表現所形成的看法,而不能將之擴張解釋成對作者個人風格的評判或論斷。會如此謹慎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自己在讀完本書後,感覺本書不論是在篇幅上或是在故事情節的複雜度上,都應該不能說是可以代表作者的所有作品。這並不是說自己對於本書有什麼負面的評價,或者是說對作者有什麼既定的印象或想法,而是說自己在讀完本書後,會覺得作者做為一個有相當資歷、也累積了一定數量之著作的小說家,寫出本書應該是牛刀小試,所以本書的表現無法代表作者的寫作功力。但是如果作者之前的作品大致上都是跟本書題材近似、風格相仿的話,那或許作者就是一個走通俗娛樂路線的作家,寫著不太複雜、讓讀者可以輕鬆閱讀的作品。
之所以會有前述感想,是因為本書的故事情節,蠻讓自己意外地,很像一齣灑狗血之肥皂劇的內容,雖然不是抄襲某齣特定的戲劇,卻有著多齣肥皂劇的不同影子。本書故事中的女主角為了復仇,將自己整型成另一個女人的臉並冒名頂替其身分,而之所以這樣貍貓換太子的假冒他人身分能夠成功,乃是因為頂替他人身分與被頂替身分的人都是孑然一身,沒有家人親屬,並且雖然兩人相約自殺,卻發生不在計畫內的意外,讓僅有一人身亡,另一人卻存活下來。女主角用著他人的身分與容貌接近要復仇的對象,順利讓對方愛上自己,並成功突破對方心防,讓對方與自己結婚。只是當女主角著手調查為自己要復仇原因之事件的背後真相時,卻發現自己是真的愛上了自己要復仇的對象,而前述事件的背後真相,其實是完全不若女主角所想像,有著更強烈的罪惡感、更迂迴的贖罪行為、以及更複雜的人際關係。前述情節橋段,好像都曾經在其他的電視劇或小說中看過,而在作者沒有展現更大企圖心、挑戰將這些橋段寫得更具深度或翻出新意的情況下,閱讀本書就像在看一齣似曾相識的肥皂劇,雖然會感受到其情節轉折的戲劇張力,也不會感覺無趣,但是卻也會因為自己又被有點老套的情節所娛樂到而感到有點小羞愧。
更進一步地說,前述情節橋段讓人感覺不太可能在現實中發生,不論是把自己整型成另一個人,還是有機會去冒名頂替一個沒有人知道其已死亡的人,或是刻意接近自己想復仇的對象就能讓對方愛上自己,都是充滿過多的巧合,並且淡化或忽略許多其實不太能被解決的現實問題。誇張的故事情節有其娛樂效果,可以讓人暫時忘卻平庸無聊的現實,但是也因為其不太可能有在現實生活中實際發生的機會,所以即使閱讀這樣的故事情節可以獲得感官上的刺激,也不可能將這樣刺激轉化成對現實生活的省思。或許人可以去想像,如果有這樣的機會,讓自己可以完全割捨當下的生活,用另一個人的身分繼續活下去,則自己可以跳脫多少的當下現實困境,可以如何重新調整或修正自己的人生。但是當開始做這樣的想像時,又會發現即使自己可以變成另一個人,但是另一個人的過去不會成為自己現在的負擔嗎?誠如在本書故事中,當女主角的身分被懷疑時,懷疑的人就會用女主角所冒名頂替者的過去來試探女主角,而雖然在本書故事中女主角可以勉強應付過去,但是現實生活有可能會如此簡單容易嗎?
本書故事寫得淺薄,以一個不太繁複的敘事結構去鋪陳出有起伏轉折的情節展開,雖然有些漏洞,但是讀起來卻很輕鬆無負擔,只要不要過度地用批判的眼光去檢視故事的每個細節。就好像本書故事的結局,如果硬要說的話,用讓重要角色人物死亡的方式來解決過於激烈的衝突可能無法收尾的問題,其實是有點投機取巧。然而,當本書故事收尾在女主角與復仇對象的妹妹一起悼念已過世的復仇對象,並且決定兩人相互扶持地走向未知的未來,就算這樣的情節橋段有點濫情,卻也很單純而直接給了讀者一個不想太多就會感覺得到的暖意。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早朝始発の殺風景

日本推理小說家青崎有吾的作品,共收錄5篇短篇小說以及1篇收束各篇故事的エピローグ。本書各篇故事的登場人物都是高中學生,其在彼此互動對話的過程中,透過觀察蛛絲馬跡推理出沒有被明說的隱藏事實。本書故事可以被歸類成是在書寫所謂的日常生活之謎,而在每篇故事有限的篇幅中,作者嘗試達到一種平衡,亦既是並重地描述,真相讓人有些意外的謎團事件,以及青春時期幽微青澀的年少情懷。雖然沒有窮凶惡極的犯罪情節,也沒有會讓人讀來會感覺驚悚的變態心理,但是本書各篇故事所描述的謎團事件,在線索鋪陳與情節轉折上都算是布局細緻。而另一方面,作者所描繪的年少情懷,也可算是細膩與生動。總而言之,對自己來說,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是有達到其所嘗試達到的平衡,雖然所敘述的不是什麼離奇或曲折的事件,但是還可以說是情節轉折有趣的日常生活之謎,而牽涉在其中的登場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情緒與想法,雖然是青春年少說不上深刻或沉重的小情小愛,但是卻也還算寫實與真切,自然可以啟發進一步的省思。
舉例來說,〈三月四日、午後ニ時半の密室〉所書寫的是相當平實的高中生活場景,一個擔任クラス委員的高中女生,為了送畢業證書與畢業紀念冊給因為感冒而未能出席畢業典禮的同學,進到了這名同學的房間裡,但是由於與這名在學校時總是我行我素、獨來獨往的同學並不熟識,所以在對話互動的過程會感到尷尬與生疏。在打算離開的當下,高中女生突然察覺到,同學剛才的說詞與舉動,透露出自己所造訪的房間其實不是同學平常在使用的房間,而在高中女生揭露真相並破解同學為了怕沒面子所耍的小小心機時,隔在兩人中間的玻璃牆便被打破,即使之後兩人不見得會再有交集,也或許不會發展出深厚的情誼,但是當下所拍的合照,卻也成為高中三年兩人之間寥寥可數但很有價值與意義的回憶。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高中生活是封閉、孤獨與枯燥乏味的,但是如果有那麼一個契機,可以讓人感覺不再像是被鎖在找不到出口的密室裡,則或許可以改變這個人之後的待人處世,甚至可以將光亮與色彩帶進這個人的生活裡。雖然該篇故事很平實地描述,兩個在日常生活中並非不常見、分屬不同類型的高中女生,在一個下午所進行的對話交流,但是在這個看似平實的故事中,作者卻也一方面鋪陳出隱藏真相被揭露的情節轉折,另一方面也描繪出讀者可以體會的少女心。
內斂與迂迴的體貼,說不出口而只能等待對方自行體會的情感,有時候人就是這樣複雜與不坦率的生物,在經營人際關係上為自己製造煩惱與麻煩。在〈夢の国には観覧車がない〉中,因為無法直接向對方說出,其所暗戀的女生其實早已心有所屬,所以故事主角之一的高中學生,只好刻意安排自己與另一名故事主角搭上摩天輪,希望能藉此製造出意外目擊到真相的機會,在自己不用親口說出殘酷事實的情況下,讓對方認清自己的暗戀不可能會有結果。或許這樣的舉動對成年人來說太過麻煩也沒有必要,但是在該篇故事中高中學生會這樣做的心情與想法,卻也不是完全無法被接受與體會;或許應該這麼說,因為該篇故事的青春小說風情,所以讓故事主角的行為舉止合情合理。人在年輕的時候,時間成本多少或投入與效益是否相當,或許都不是在採取行動前所必要考量的事情,而會有容易鑽牛角尖、想太多的毛病,也或許是青春年少尚未長大成熟到可以豁達面對許多事的證明。
書名同名作是本書中唯一有涉及犯罪案件的故事,但是其所涉及的犯罪案件也僅是存在於故事背景之中,故事的敘事主軸還是在描述,一對偶然一同搭乘早上首班車的高中男女學生,兩人如何猜出對方早起理由的過程。而兩人各自為對方所找出的行為動機,雖然不能說是十之八九的人都會這樣想與這樣做,但是套在該篇故事主角的人物設定上,卻也沒有什麼突兀感。然而,エピローグ是以書名同名作的情節後續發展為主要架構,穿插帶入其他各篇故事的情節後續發展,雖然在構思與布局上可說是有巧思,但是其為書名同名作之故事情節所接續出的後續發展,在自己讀來是感覺有點畫蛇添足。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罪の轍

日本推理小說家奥田英朗的長篇小說作品。本書或許可以說是獲得相當正面的評價:在amazon.co.jp網站上,本書所獲得的讀者評價平均分數是4.3顆星(滿分為5顆星),而在總計31則讀者評價中,有24則給予5顆星,雖然亦有少數的4則給予3顆星,2則給予1顆星。然而,在讀完本書後,如果以自己的主觀標準來衡量,則雖然對於多數派給予本書盛讚的理由也不是完全無法理解,但還是會比較傾向於認同少數派的評價。少數派中1則給予1顆星的讀者評價,將本書界定為「驚きも何もない長い長い警察小説」,而雖然自己覺得前述評價是有些過於嚴苛,但卻也找不出太多可以反駁其論斷的依據。
本書故事的時空背景是設定在1964年東京奧運舉辦前的數年間,在北海道長大並有竊盜前科的主角,僥倖逃出他人所設下的陷阱而輾轉到了東京,但是在東京謀生不易,主角只能重操闖空門行竊的舊業,進而開啟了與一連串犯罪糾結不清的際遇。本以為這樣的情節展開,會讓自己看到作者對那個時代社會底層或邊陲人物的觀察與描繪,但是出乎自己意料的是,作者只是隔靴搔癢地,偶爾在本書故事裡點綴一些對當時社會文化民情的輕描淡寫,當故事情節發展到接近結尾的高潮階段時,作者是將敘事焦點置放在書寫主角轉變成凶惡罪犯的過程上。一開始原以為,作者是要書寫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如何被現實或命運所擺弄而無法與犯罪劃清界線,但是在本書故事前段只是闖空門盜取財物的主角,到了後段卻是涉嫌綁架了無辜的孩童,還殺害跟自己有關係的女子。雖然作者對於藏在主角看似有記憶障礙之外貌下的殘暴冷血性格,有說明是因為主角小時候被繼父利用所造成的創傷,但是以這樣薄弱的說明帶出敘事情節的重大轉折,對自己來說就是顯示出本書故事敘事結構的不夠嚴謹。
在本書故事中,作者讓數個主要角色人物從其不同視角,交錯接續地進行敘事,藉此鋪陳出故事情節的進展。這樣的敘事手法,會讓人期待,作者會適度地深入描寫個別角色人物的心理與思緒,把該角色人物的性格特質刻劃得較為立體,並較為完整地說明該角色人物的背景與際遇。然而,雖然一開始作者是有這麼做的企圖,也的確用了一些篇幅來書寫個別角色人物的想法與背景,但是當該角色人物的特質或形象好像開始要有較為明確的輪廓以及較為複雜的內涵時,作者就筆鋒一轉,開始著重在描寫警察的辦案過程。如果作者所設計出來的謎團事件有足以製造出懸疑、讓讀者無法輕易看清的複雜度,則作者的筆鋒一轉,並不會讓人讀來有種拖泥帶水、避重就輕的感覺。但是當讀者很熱切地期待,作者所描述的犯罪是有與表面看來有所出入的背後真相時,如果作者只是讓故事中的犯罪者一如讀者所預期,而故事中的警察又是很費力地才能掌握讀者其實已經對之不太有懸念的真相,則即使本書故事的情節展開還是有起伏與曲折,卻不免還是會讓人讀來感覺有點平淡。
作者筆下的一個女性角色,是歸化日本的韓僑,在家中所經營的民宿幫忙,卻想著總有一天會離家展開自己的獨立生活。這樣的設定讓人期待作者會對該角色人物進行更具深度與廣度的描繪,或許是探討當時韓裔日籍人士所面對的社會現實,又或許是描述被困在某種限制中的人會如何掙扎與力求脫出。只是作者並沒有順應前述期待,雖然作者持續書寫著該名女性角色,但是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其人物性格特質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只是一味地不與警方積極合作,擔心自己的弟弟卻又無法做出什麼具體作為。此外,作者在本書故事中也從一名警察角色的視角出發來敘述故事情節,而雖然作者有約略說明,該名警察角色的經歷、家庭狀況以及在警察組織中的定位,但是其並沒有讓該名警察角色有更鮮明或突出的形象,更遑論讓該名警察角色有細膩的心理或情感,可以引起讀者的共感或啟發讀者更進一步的思考。
不過。作者還是有一定水準的敘事功力,所以其描述故事主角的意圖逃亡,是會讓人讀來感覺緊張,因為想要盡快知道逃亡是否成功的結果而一口氣讀到該段敘事的結尾。或許這就是讓本書獲得好評的原因之一,雖然對自己來說這樣的閱讀樂趣並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