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悟浄出立

目前是平成26年(2014年)下半期第152回直木賞候補作。本書是1976年次的作者万城目学第五度入圍直木賞,然而自己過去卻不曾閱讀過他的作品。這次是因為被書的簡介所吸引(「中国の古典に現れる脇役たちに焦点を当て、人生の見方まで変えてしまう連作集」),加上是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說集,所以便抱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購入閱讀。
然而讀完本書之後的驚豔感,讓自己產生跟作者相見恨晚之情緒。不論身為日本人的作者對於中國歷史或傳奇的認知或解讀是否足夠深厚或者正確(因為以自己的歷史或國學常識也無從判斷),作者在短篇小說的篇幅中,用為人所知悉的故事橋段與人物(西遊記、三國志、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司馬遷受宮刑等),從事件配角的觀點出發,在毫無減損敘事進展之高潮轉折與故事閱讀之娛樂感的同時,表達其體悟人生的獨特哲學與價值觀,這樣的寫作巧思與功力,在通俗中又不失深度與內涵的適當尺度拿捏下,實在為人帶來許多閱讀樂趣,也讓人折服於其才情洋溢。
書中每篇故事,事件的配角從自己的觀點出發,觀察描述那些被人所熟知的歷史或傳奇人物;但是這些配角的觀察不只是用其立場或價值重新詮釋事件而已,其往往也回答了一個作者透過配角之描述所想探究的謎團或問題,而故事中配角解開疑惑的過程,一方面就像一篇推理小說一樣,帶來閱讀敘事起伏轉折的樂趣,另一方面作者為問題所提供的解答或體悟,卻又帶給讀者重新檢視或省思人生的思考點。
例如,在《悟浄出立》中,沙悟淨對於自己的邊緣化與無聲化感到無力,但也不解於曾經是智謀出眾之天蓬元帥的豬八戒為何淪為總是讓唐三藏陷入妖怪詭計的始作俑者,而當他向豬八戒詢問箇中緣由時,其所得到的答案就像是在告訴讀者一個簡單卻受用的道理。
在《趙雲西航》中搭乘溯航長江至蜀地之軍船而暈船的趙雲,在與諸葛亮的一席話中重新體悟到「故鄉」這個詞彙的意涵,以及人們尋求歸屬感的各種方法(本篇也是自己在本書中最喜歡的一篇)。
《虞姫寂静》中的虞姬,在四面楚歌中向楚霸王項羽所要回的不只是項羽所給她的替身身分、命名與首飾,其是透過重新從屬的過程表達出自己的愛與自主性(矛盾、很不女性主義也很不政治正確的解讀)。
一個與荊軻姓名同音異字的秦國法家官吏,過去曾與荊軻有段淵源,讓荊軻失去任職官吏的機會,在這樣的情節設定下,《法家孤憤》透過存在於重大歷史事件發生時之無名凡夫的認識與想法,去說明震驚世人的失敗刺殺事件,如何雷聲大雨點小地無法撼動體現於法家思想治理的政治一統。
最後,《父司馬遷》中司馬遷的女兒探求父親為何接受屈辱之宮刑而不選擇有尊嚴死去的真相,並在面對出獄後靈魂已被掏空的父親時,動之以情也說之以理地讓司馬遷重拾史記的撰寫工作(本篇是全書中讓自己感覺較為平庸的一篇,希望這不是代表作者在這個題材的寫作上已經陷入瓶頸)。
總之,真心希望作者不要再槓龜第五次,因為這本書值得肯定。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さよならの手口

日本女性推理小說家若竹七海「葉村晶シリーズ」的最新長篇作品,並僅出版文庫版本。
根據書後的解說,本書是系列作品睽違13年的新作,之前三部作品的故事均是設定發生在女主角30歲左右以專業偵探為業的活躍期,而本書的故事則是設定發生在女主角從專業偵探退役後於推理小說專門店打工的40歲時期。由於自己未曾讀過先前的作品,所以無從比較作者是如何操作女主角兩個時期的對比或成長,但是至少作者在本書中所描繪的40歲女偵探,其所面對的現實問題以及思索現實問題的方法,對自己而言是有觸發一些共感。
不過本書畢竟是娛樂性質的推理小說,所以自己並不該太過執著於從書中找出世代共鳴,而還是應該著眼於事件謎團的布局以及女主角調查與抽絲剝繭的推理過程。
女主角在本書中被捲入大大小小的事件中,謎團不斷而女主角也是大難小難傷害不斷。一開始女主角被派去協助處理獨居老人的遺物,在尋找是否有可以販售的推理小說二手書時,女主角卻意外發現了被埋藏的白骨,進而協助警方破解白骨事件之謎團。女主角因為白骨事件而受傷住院,同病房癌症末期之退休知名女演員請求女主角協尋失蹤20年的親生女兒。女主角在無法推辭的情況下冒著違法風險重操偵探舊業,並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遭遇一連串的謎團,如女演員失蹤女兒的親生父親身分、女演員姪女的死亡以及兩任幫傭的失蹤、20年前調查女演員女兒行蹤之偵探亦行蹤不明等。另一方面女主角在推理小說專門店亦結識一名40多歲的女子,其逐步進入女主角的生活,並讓女主角必須與警方達成條件交換來協助警方監視該名女子是否涉及犯罪。
誠如書後解說所言,本書是「贅沢なミステリ」。複數謎團讓推理敘事的軸線多頭並進,軸線間或多或少有所牽連並在最後完整收束。存在事件背景中的家庭關係、人性惡意甚至是社會陰暗面,讓本書社會派或冷硬派推理小說的味道有被帶出來,只是作者獨特的嘲諷幽默,又讓最後渾身是傷的女主角在書中的際遇,總是帶有種苦中作樂、人生低潮總會反彈的樂觀與療癒感。
總之,本書讀來有種韻味,雖稱不上是如何啟發人心或發人深省,卻是相當飽滿的閱讀娛樂感。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Redeployment

2014年the National Book Award在fiction類的winner。根據書後的作者簡歷,作者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之退伍軍人,並曾在伊拉克服役過,退伍後在Hunter College取得MFA的學位。
之所以作者的前述經歷必須先被點明,是因為這本短篇小說集各篇故事的內容,或者只有基於這樣的經歷才能寫得出來。作者從不同角度層面與事件時點去切入,派駐在伊拉克之陸戰隊軍人的軍旅生活與內在心理,並透過深入爬疏同一主題的各種面向,表現出戰爭生活之極端性與荒謬性,平民日常生活之疏離感與虛無感,以及身為一個當代的軍人在當代的戰爭中如何面對前述兩種生活間的矛盾與複雜。
本以為作者太過單一的主題可能會讓書中各篇故事精彩但整體讀完卻會感覺單調,不過實際讀完後卻覺得,自己是小看了作者以及其退伍軍人身分與伊拉克派駐經歷的深度與內涵。作者文字敘事的風格是極簡的寫實主義,單刀直入甚至是平鋪直敘地書寫出故事情節,而沒有什麼對人物情緒與意識的細緻深入描述;就算是使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觀點,作者的寫實主義仍然是要讀者自己去解讀其所描述經歷或事件的意義,去感同身受在故事中沒有詳盡說明的人物情緒與矛盾衝突,去為故事中的事件或人物做出道德判斷與價值選擇。
作者的敘事架構並不追求縝密與條理,這並不是說作者所講的故事是雜亂或鬆散,而是說作者好像並沒有打算讓其各篇故事的敘事軸線沿著起承轉合來發展,很多時候故事是由幾個軼事或橋段所組成,且往往結束在一個稱不上是結局的地方。作者這樣的敘事手法傳達給人一種現實無奈而生命只能自有出路的訊息,因為書中人物並不是什麼英雄,並不是採取了什麼行動而有了悲壯的結局或喜劇的收場,而是在面對或經歷過事件後,基於其自身對事件所賦予的意義繼續存在在當下的狀態,缺乏能動性或積極作為的動態。這本書是小說而非紀實文學,作者不是客觀紀錄而是主觀去撰寫其所想述說的故事,所以作者還是有透過故事來傳達其想法觀點,只是其想法觀點對自己來說是消極而旁觀、無為而淡漠的。
本書有其值得一度的特質與深度,雖然讀完之後自己不免想著,作者是否會有下一本書,有的話會是什麼樣的主題與面貌等問題。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大塚愛「AIO PIANO vol.2」台灣公演

繼前天參加了樂手近乎神經質地瘋狂演奏表演的搖滾演唱會,昨天則是參加了女歌手全場自彈自唱、伴奏樂器只有鋼琴的不同風格演唱會。
ATT SHOW BOX是自己第一次去的展演場地,而到了現場,在開演前發生了三件事讓自己想要在這裡記錄下來。
首先,明明是固定座位且對號入座的演唱會,入場時卻要求觀眾在場地所在百貨公司大樓樓梯間裡上上下下地排隊,雖然這樣或許可以讓進場後的場內秩序不致混亂,但是毫無效率的進場方式還是讓自己頗有微詞。
其次,不同於前天演唱會的日本樂團在台票房實力不足,大塚愛在台灣的歌迷明顯有一定數量(這場活動的門票很快就完售,自己買到的也是倒數第二排的座位),進場時環顧一下也發現來的觀眾,風格與年齡層相當多元。只是在還沒有進場時,門口一群「忠實」粉絲的興奮對談與自我標榜是歌迷的態度,讓自己驚覺自己可能忘記了自己是來參加一個知名日本藝人而非小眾團體的演唱會,而果不其然,大聲交談的粉絲們提供了一項重要訊息,即在還沒開放進場前週邊賞品中的衣服就已經賣完(剛好也讓自己省錢,雖然好奇這些人是怎麼買到的),所以自己進場後看到周邊商品攤位還有一些排隊人潮,就快速放棄了僥倖嘗試的念頭。
最後,自己入座後,看到原本座位應在自己左邊的男生向自己右邊的女生提出換座位要求,因為這個男友的女友無法買到相連的座位而是坐在自己右邊女生的右邊,所以希望換座位,但坐自己右邊的女生拒絕交換,雖然這是她的權益也不能多說什麼,但自己心裡卻覺得有點不近人情。自己提出讓女友跟自己換座位的建議,對方一開始因為自己原本座位較接近中間而覺得不好意思,但在自己說沒關係的情況下也就同意交換;其實坐在場地這麼後面的位子,差兩個座位也沒差多少,給人一個方便至少心裡會舒坦些。
說到演唱會本身,大塚愛的演唱有其厚實實力基礎,自彈自唱表現沒有偏差或失敗。只是自己並不是她的歌迷,如果硬要說,自己比較熟的是她出道11年來相當早期的作品,所以在自己對曲目內容並不熟悉的情況下,過於單一的表演形式就讓自己到後來感覺有點膩,不過即使如此仍然是讓人可以放鬆享受的演出。大塚愛有自彈自唱自己蠻喜歡、收錄在其第一張專輯的歌曲《しゃぼん玉》,這樣便讓自己覺得還蠻值回票價的。
這種自彈自唱演唱會,與觀眾互動也是重點,大塚愛拿著拼音的中文小抄,勉強地說著一些客套的演唱會固定台詞,雖然發音不標準引發一些笑點,但是自己覺得有趣的反而是,她用日文說話時好像觀眾也都能瞭解其意思,只能說日本文化的滲透在台灣還是不容小覷。
安可曲的時候多了貝斯跟鍵盤,風格轉向迷幻的電音house。大塚愛演唱還未正式發行的廣告新曲,據稱也是首度公開演出。最後一首歌回歸自彈自唱,是可以現場大合唱的歌曲,但自己卻只是有印象而連歌名都想不起來,只能說自己真不是歌迷。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アルカラ台灣演唱會

昨天觀賞了日本搖滾樂團 アルカラ在台北THE WALL公館的演出,是其「ア•ル•カ•ラ 7枚目"CAO"発売記念TOUR『ガイコツアー2014』」巡迴公演的追加場次,還帶了「後輩」樂團cinema staff來偕同演出。場地是上次沖繩流行樂團HY舉辦演唱會的同樣場地,但比較起來票房就有明顯落差,號稱可以容納700人的場地,台下觀眾可以稀稀疏疏的站著,也還有相當大的閒置空間,這樣的景況有點讓人覺得淒涼。
cinema staff開場的50多分鐘演出,雖然台下觀眾還是嘗試投入著,而台上樂手更是極盡誇張瘋狂地演奏著貝斯與吉他(該說是敬業炒熱氣氛還是必須自high避免冷場),但是不熟悉的曲目以及觀眾對樂團本身的陌生與隔閡,還是讓整場氣氛顯得有點尷尬而無力。身為觀眾一員的自己,由於對cinema staff毫無所悉,自然也無法更投入在他們的表演之中,只能隨著節奏搖擺,盡可能讓節奏的感染力可以多發揮一點,希望這樣可以對表演者有最基本的尊重。或者只有主唱寫在手上的小抄因為流汗糊掉而無法說出中文、鼓手用翻譯發音軟體講出幾句中文、玩著今年日本流行語大賞得主的梗等互動橋段,可能還有帶起一些現場的氣氛。而最後吉他手跳下台來還跟一名大叔樣的觀眾互動,雖是有趣的驚喜,但對於表演無法賓主盡歡的窘況則是似乎已無力可回天。
以脖子上掛著鈴鼓、赤腳開唱為招牌特色的アルカラ主唱果然是很戲劇性的角色,表演時肢體動作有其帶有神經質的喜感。台下觀眾或者因為比較熟悉,而自己更是有諸如《アブノーマルが足りない 》、《嘘つきライアー》與《愚痴ばっかりのローレロレロ》等新專輯歌曲可以跟著哼唱,所以不論是現場熱度以及自己投入表演的程度,相較於cinema staff都有所提升。對自己來說,能夠聽到《キャッチーを科学する》的現場演唱已經是值回票價,但是可惜的是,其他觀眾似乎並不熟悉這首歌,或者因為語言隔閡而無法完全掌握主唱的帶動,所以無法完成主唱所要求的互動,而這樣的表演或者也會讓表演者備感無力吧!
安可的時候主唱換上了女裝,團員還安排了生日驚喜(據稱表演前日是主唱的生日)的橋段,把小蛋糕砸在主唱的臉上。主唱在唱安可曲時把台上鋁梯搬到台下,自己下台來站在梯子上,還跟大叔樣觀眾又再次互動,但是由於現場觀眾人數不足、激情不夠、語言又無法完全溝通等因素,讓所有的互動都顯得尷尬而無力。主唱的聲音狀況可能不是最佳,但是是在自己對現場演唱可以忍受的範圍內,只是過於讓人感覺淒涼的現場氛圍,到頭來還是折損了演唱會的精彩度。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静おばあちゃんにおまかせ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的作品。自己所購入閱讀的是2014年11月出版的文春文庫版本。
會購入閱讀的原因之一是,從書名與「元裁判官の祖母と孫娘が難事件を次々解決」之簡介來看,本書應該是「安樂椅偵探」(アームチェア・ディテクティブ)文體的短篇推理小說集,而「警視庁の新米刑事・葛城は女子大生・円に難事件解決のヒントをもらう。円のブレーンは元裁判官の静おばあちゃん」的設定亦看來似乎是相當有趣。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amazon.co.jp網站上雖然為數甚少的評價卻平均給予相當高的分數,這樣至少是買了一個本書不至於太過無聊的保險,即使期待落空的風險仍然存在。
然而,開始閱讀書中故事後,感覺或者本書不能僅是被簡單歸類成另一本「安樂椅偵探」小說,甚至可以說各篇故事的謎團與推理若被當成「安樂椅偵探」故事來評價反而對之不利,因為所謂的「難事件」其實並不複雜詭譎,被安樂椅偵探點破的盲點不夠混淆視聽,而推理解謎也不夠抽絲剝繭而讓人拍案叫絕。誠如書後解說所指陳,各篇故事的謎團是從過往推理小說前輩作家的傑作中抽取其原理,在反映出日本社會之實際「扭曲」的創作方式下,為所抽取的原理添加新的價值。
書中曾擔任法官職務的祖母,是嚴以律己與待人、堅守原則並論理明確的高度合理主義者。因此,當研讀法律的女大學生孫女把案件帶回家中或者與祖母討論社會現實時,祖母的說教就反映出對社會文化與人性價值的自省或批判。書中各篇故事觸及了法律正義、親子間的羈絆或控制、宗教詐欺、外籍勞工、獨裁政治等問題,而書中人物的論辯與說理,就可說是作者為其不夠「安樂椅偵探」風味之推理小說所增添的韻味,並成為作者在本書中所展現的獨有風格與功力。
像是日本現在主流的一集完結電視推理劇,其中除了每一集的獨立故事外,還會有一個貫穿全劇、與主角有關的大事件,留待電視劇最後一兩集來予以釋明,本書也有個女大學生孫女雙親車禍身亡的真相等著被揭開。在本書最後一篇故事中,前述大事件的真相被披露是個令人想像不到的展開,特別是其讓本書的設定無法再發展出後續的故事,而被終結在一個貨真價實的結局上。自己很難說喜不喜歡這個出人意表的結局,只能說作者語不驚人死不休,但想想卻又有點轉折得不夠自然。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自覚 隠蔽捜査5.5

日本推理小說家今野敏的警察小說系列「隠蔽捜査シリーズ」第七作,集結作者於2011年至2014年間發表在〈小説新潮〉月刊小説誌的同系列短篇小說。
對自己來說,雖然讀過的今野敏作品為數甚少而稱不上是他的書迷,但是自己閱讀他的警察小說所得到的第一印象是,他的小說漂浮著一股難以忽略或揮去的說教氣息,雖然他的說教總是被包裝在一個架構端正、敘事條理簡潔、有高潮但不繁雜的故事中。本書中的短篇故事自己讀來好像也是這樣,沒有故佈疑陣的智慧型犯罪者,沒有隱藏許多秘密、反映複雜社會現象或突顯人性糾葛的犯罪事件,有的是一群身處在警察組織中的幹部或中間管理職,在面對警察日常勤務所發生的各式問題時,掙扎著該如何判斷與行動。
故事的靈魂人物是被認為是「変人」、曾受到「降格人事」處分之「キャリア組」警察官僚、目前擔任大森署署長的竜崎伸也,其人物性格被塑造成堅定踩著合理主義路線,面對問題只求理性行動而不過度思慮,以道理優先而不看重人情、階級或組織等其他社會化因素。本書的故事採取一個類似而一再複製的敘事架構,亦即是事件發生出現問題,例如誤認逮捕、警員開槍打傷嫌犯、不同部門間的究責紛爭、提高「検挙率」之上級命令引發反彈、輕率移送檢方而差點造成冤罪等,在其他警察官僚對問題傷透腦筋時,竜崎署長登場揮出亞歷山大大帝之劍,一刀斬斷Gordian Knot,在竜崎署長絕對貫徹的理性下,所有困惑紛擾或疑難雜症均迎刃而解。
由於是短篇小說的關係,受限篇幅或者對於人物的描繪無法顧及深度與廣度,而且本書中的故事亦是較偏重其他警察官僚角色的人物心理側寫,並以這些心理側寫來對照出竜崎署長的人物特質與合理主義路線。這樣的敘事技法選擇,讓竜崎署長的人物形象紙板模型化,彷彿只是合理行動的代言者,其為應該採取的行動做出最後判斷,卻沒有任何內在論辯或者心理掙扎,像是個被神格化的聖人而少了人性與人味。
不過本書還是讀來有相當的娛樂價值,簡單甚至是平淡無奇的情節卻還是讓人有閱讀的樂趣,是主角人物的魅力也是作者的功力展現。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密室の神話

被稱為「密室の詩人」之日本推理小說家柄刀一、睽違三年的長篇小說新作。自己之所以購入本書閱讀,是因為受到「四重密室の謎を解け」這樣的宣傳詞所「誘惑」,好奇地想看看作者到底是如何完成四重密室的謎題,又是如何設計出合情合理的推理來自圓其說、前述不可能犯罪被完成之可能性。不過自己是早該知道,所謂「本格ミステリ」風格的作品,往往不會是自己閱讀起來很能投入的小說,而本書好像也不是個例外。
四重密室的謎題是,被害者屍體被發現的現場有三重被鎖上的門戶,而建物周圍雪地並無犯人所遺留下的足跡,但是卻又有一個與過往事件有所關連、讓當下謎團更不可解的鞋印存在。最後作者以真犯人自白的形式,說明殺人事件的發生原因、製作密室的動機與方法、以及鞋印的出現代表何種意義等。而以上行為並非出自同一人之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事件的真相確實複雜且峰迴路轉。
然而,四重密室之做成多半是物理性或機械式的詭計,再加上如果不是長期使用屍體發現現場之建物的人便無法得知的建物特性,而犯人逃脫也是大費周章地做出近乎特技的動作。這樣的謎團設計對自己而言有太多作者的一廂情願,卻沒有太多合乎現實的氣味,所以讓自己無法投入。自己更不能頷首接受的部分是密室製作的動機,只能說作者想表達,學藝術的人可能都很偏執,而曾經無所依恃的人,會對提供自己歸屬的人有過於強烈的情感甚至執念,但是對自己來說,不太合情合理的動機導引出犯人莫名其妙地自找麻煩,讓自己不禁要問,讓真相公諸於世難道比自己報復、並讓事件進入無解的迷宮來得好?
書中沒有出現真正的偵探,事件相關人士,包括警察在內,除了真犯人外到最後都不能說是掌握了事件的真相,而且在敘事發展的過程中,作者還插入了網友的集體推理,藉以營造出推理大混戰、謎團複雜難解的狀況。只是,書中對主要的事件相關人士所進行的心理描繪或經歷書寫都讓人有種半途而廢的不到位感,對自己來說,敘事結構是凌亂而非複雜卻有序,敘事沒有完整收束在謎團被解開的結局上,讓自己有種故事說得龐雜零碎而收尾收不乾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