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9日 星期一

先祖探偵

日本推理小說家新川帆立的作品。本書故事講述一名從小不知父親是誰、年幼時又被母親遺棄的女子,懷抱著有一天能找到親生父母的期望,開設專門幫人尋找祖先的偵探事務所,並在一起又一起接受委託後展開調查的案件中,審視血緣、家族、身分等課題在人類社會中所具備的意義以及對個體所產生的影響。

作者或可說是近幾年竄出頭的新銳作家,創作維持著高產能,並透過選擇多元而新穎的題材來展現其勇於挑戰的企圖心。然而對自己來說,作者或許很有想像力,但卻不見得有很深厚的敘事功力,特別是其所描繪出的人物形象,總是有點不夠立體而模糊。在本書故事中登場的主角,總是穿著牛仔褲,對於孑然一身這樣的感覺有著深刻的體會,但是其性格特質卻不能說是有被描繪得很突出,既稱不上浮誇,也沒有平凡到有讓人可以投射自身經驗的深度。主角既不是總是遭遇不幸或接觸社會黑暗面的硬漢型人物,也不是有著過人能力的天才型或超人型人物,而其與他人不同的過往經歷,好像也沒有讓其有不同看待社會現實的方式,但是其又沒有平凡到可以被當成是反映一般人日常生活的典型。

而本書故事主角的人物形象會如此不鮮明突出,或許也是因為用替人尋找祖先這樣的題材製造不出太過曲折或起伏的敘事情節,進而可以讓主角在其中展現出性格特質的深度或立體感。透過戶籍資料以及現地探訪,主角好像總是沒有遇到太多障礙,就能找到受委託調查的資訊。然而這樣的「平順」或許可被理解,因為追查家族史在線索通常有限、但個資保護意識又很興盛的狀況下,只要一旦碰壁,大概就沒有繞路轉進的可能,所以作者為了讓敘事得以有所進展,自然就必須讓主角總是很「幸運」地可以找到其所需要的線索。只是,這樣的「平順」也讓主角少了一些展現個性或省思現狀的機會,自然就容易變成只是用來帶出資訊的道具,而不是可以反映出作者對人性所為觀察或詮釋的立體人物。

如果只是書寫主角接受委託調查出委託人想知道、有關於其家族史的資訊,則作者就算再有創意,可能也構思不出可以填滿一整本書篇幅的敘事內容。因此作者為了讓所敘述的個別委託案件有所差異與變化,其必須在敘述每個案件時做一些不同的「加油添醋」,例如讓委託人其實不是其所宣稱的身分、甚至加入鬼魂作祟的靈異橋段等。主角所進行的調查其實就是依委託人意願找出其所想要的正確資訊,例如確認在戶籍資料上顯示還活著的人的行蹤、填補因為各種原因而出現在戶籍資料上的疏漏、為無法登記戶籍的人找到可以讓其取得戶籍的佐證資料等。然而坦白說,描述這樣的調查過程,其實無法寫成一個謎團事件的解謎過程,因為資訊是有或無的問題,其無法來製造出懸疑性或誤導讀者的效果。而作者的「加油添醋」雖然讓謎團事件得以成形,但卻又讓人感覺,如果是這樣又何必要牽強地與調查戶籍資料扯上關係呢?

舉例來說,本書故事的最大謎團是主角的身世,而因為調查某起委託案件的機緣,讓主角得知其也是其他偵探受委託調查的對象,進而讓主角有機會掌握線索來抽絲剝繭出其父母的真實身分,以及其會被遺棄的原因。主角母親是無法取得戶籍的「棄民」,為了讓女兒能取得戶籍,讓女兒成為「棄児」便是其想出的唯一方法,而對自己來說,這個敘事情節橋段是在本書故事中最能展現作者想像力與創意的部分。作者或許因為想發展成系列作品,所以設定讓主角成為專門為人釐清家族史的偵探,但是本書故事的敘事如果在簡化過後改寫成,一名父不詳且年幼被母親遺棄的女子追溯其家族史的敘事,則自己主觀以為其精彩度會大幅提升。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作家刑事毒島の嘲笑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的作品。雖然本書5個章節所分別敘述的事件都在該章節中完結,但因為這些事件彼此之間有所關聯,且這個關聯所指向的是一個在本書故事最後被揭穿身分的幕後黑手,所以或許把本書視為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也不會說不過去。然而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的最大敗筆或許也是,其嘗試要透過設定一個幕後黑手來製造出敘事情節轉折,卻轉得有點生硬與勉強,非但沒有在最後把整體敘事推向另一波高潮,反而是讓自己讀來感覺敘事收束得有些草率。本書故事在敘事過程中為前述轉折所鋪陳出的線索太少也太隱晦,所描述幕後黑手的行為動機在思考邏輯上也太過迂迴而跳躍,或許都讓自己讀來感覺不是作者敘事功力的正常發揮。

作者在本書故事中透過主角的嘲諷或其他登場人物的省思,表達其對於立場明確甚至激進、但內容完全禁不起邏輯檢證之言論的批判。不管是左派或右派,如果只是拾人涕唾地拼湊一些既有的語彙或概念,就算發言的聲調多麼慷慨激昂、表情多麼正氣凜然,也還是無法改變其為一篇內容膚淺空洞之演說的事實,別說起不了什麼實質的作用,就只能淪為他人笑柄。

在〈大いなる〉中,作者描繪出三個被懷疑有可能對發行右派雜誌之出版社縱火的嫌疑人。三個嫌疑人中有一人是曾在年輕時參與過社會運動、現在從事清潔工作、不斷美化並誇耀自己過去的老人,另一人則是打著公平正義的大旗批判社會現狀、但其實只是展現個人好惡的女性。前述登場人物所陳述理念,都只是複誦著從其他地方學來的隻字片語,其沒有認真思辨過理念內涵,也沒有在其日常生活中落實,就也更不可能為了理念而犯罪。在現實生活中,或許不少人所聲稱認同的政治主張也是這樣,都只是一場仔細檢視其論述邏輯就會發現漏洞百出的鸚鵡學舌。

那些立論基礎薄弱、甚至是似是而非的主張,即使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也不可能就此產生撼動社會現實的效果。所以本書故事所描述的事件,其發生雖然表面上看來好像不是因為政治立場有所歧異而引發衝突,就是因為有人受到不公待遇而引發後續效應,但是到最後卻發現原來所有犯罪,其背後的動機都還是涉及險惡人心與自私人性。

例如,〈祭りのあと〉描述一個思想左傾的大學電影鑑賞社社長在校慶期間被殺害,而與其立場對立的同校學生便成了頭號嫌疑人。然而在兼具作家與警察身分的主角展開調查後,卻發現真正的凶手其實不是因為與死者在價值觀或政治主張上有所不同,而是出自於嫉妒與憎恨等個人負面情緒才鑄成大錯。而〈されどわたしの人生〉則是描述社運人士要替其認為是因為過勞而自殺的女性員工發聲,指控議員所經營的企業是黑心企業,並試圖將勞動事件政治化。然而,被以為是自殺的人,其實是因為被下藥才發生意外,而出於邪念做出下藥這等卑劣舉動的登場人物,還毫無悔意或罪惡感地參與聲援死者的活動。或許人不太會因為高尚的信念殺人,而是會因為謊稱是高尚信念的私心或惡意而殺人。

立場左傾的候選人選擇在象徵軍國主義思想之地點進行演說,而此時如果發生了炸彈攻擊事件,則可能會讓這個候選人得到可以打贏選戰的武器。然而,如果有候選人真的基於前述想像,自導自演一場假的炸彈攻擊,想要藉此成為悲劇英雄,則或許是引火自焚的愚蠢舉動。在〈落陽〉中,做出前述愚蠢舉動的候選人不只當選無望,還連帶讓所屬政黨成為被攻擊的標的,進而讓左傾的政治勢力衰退不少。如果故事就收束在這裡或許就還好,但是作者硬要勉強寫出一個誘導或操縱前述愚蠢舉動發生的幕後黑手,並讓其動機是出於私人恩怨而想報復並殲滅左傾政治勢力,就讓自己讀來感覺有點太過牽強。

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俺ではない炎上

日本推理小說家浅倉秋成的長篇小說作品。雖然書名已經很直接地告訴讀者,本書所講述的故事會是有關在網路上流傳的資訊如何將人逼到絕境,但是作者的創作企圖心不僅只是想要嘗試把這個已經有點浮濫的題材翻出新意,還想要更進一步地探討一些可以讓人反思人性的議題。

作者也在敘事結構上做了較為繁複的設計,除了讓複數登場人物交錯地從其視角出發來敘事外,也讓過去發生的事情與當下正在被釐清的謎團事件,形成兩條並行展開的敘事軸線。然而,即使作者把本書故事的敘事結構弄得很複雜,卻沒有因此讓本書故事的敘事展開變得很有轉折或起伏。或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複雜的敘事結構讓敘事展開變得不那麼直接而線性,卻也相當程度限制了作者在敘事中埋下伏筆或製造誤導的空間。不過,作者在本書故事中所製造出的最大誤導還是奠基在複雜的敘事結構上,亦即是其讓讀者沒有那麼容易看出,並行的敘事軸線是在分別講述過去與當下發生的事。

一個幾乎沒有人關注的社群媒體帳號,上傳了命案發生現場的照片,還發了一些內容像是在說明殺了人有什麼感覺的貼文。而一次轉發讓前述貼文擴散,被害人的屍體被發現,發文者的身分也很快地就被網友肉搜出來。然而,還算事業有成、與妻子間育有一女的中年男子,搞不清楚為何有人會在網路上用十年的時間,經營一個假帳號來盜用其身分,讓其變成透過交友軟體認識女大學生、約見面後將之殺害的惡徒。在被警方鎖定為頭號嫌疑人的情況下,一路逃跑的中年男子,不僅其行蹤被網友持續追蹤,並受到各種自命清高、不懷好意的評論抨擊,甚至讓無辜的人因為被誤認而遭受自詡為正義之士的暴徒攻擊。想要找出真正凶手來證明自己清白的男子,逃亡的過程中有了重新檢視其為人的機會,才發現其過去的自我感覺是有些過於良好。

男子對待他人過於嚴厲而苛刻,在毫無自覺的情況下與許多人結怨,人緣遠比其所想像的要差很多。在凶手構陷,網友眾口鑠金、三人成虎的情況下,得知職場同僚幾乎沒有人相信其清白,甚至還有許多人私下對其懷恨在心,或許都是對已經因為逃亡而身心俱疲的男子來說,是一種雪上加霜的打擊。

男子女兒曾在小時候透過網路與成年男子約見面,雖然後來沒有真正見到面也沒有碰到什麼壞事,但是男子還是用幾乎是虐待的方式來處罰女兒,把女兒關進倉庫裡,還到女兒的學校興師問罪。前述過往為當下所發生的事件種下了因,而雖然這稱不上是什麼蝴蝶效應,但是人的所作所為會有出乎行為人意料的影響或效應,或許也是一個在閱讀本書故事後所能稍稍思考的課題。男子並沒有自覺其是個嚴厲的人,也沒有料想到其對女兒的不當管教會有一天產生讓其措手不及的效應,而這或許就是人需要常常審視自己所作所為與所身處現狀的理由,因為要看到自己的醜陋才能正視醜陋並且不被其反噬。

人往往都是錯不在自己,總是能居高臨下、高舉道德旗幟地批判他人,也總是能為自己所可能引發的問題找到推諉塞責的藉口。以為自己的酸言酸語只是網路上眾多意見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肆無忌憚地敲打著鍵盤,用盡全身力量在創造各種展現惡意的可能。或許本書故事一直希望讀者去思考的就是人在什麼時候應該要認錯,認清自己其實一直都誤以為自己並沒有犯錯,認清自己其實對一些事情的發生或演變是有責任的。或許因為責任是分散或無法被追究的,所以會讓人誤以為自己是完全沒有責任的,但是躲在群眾裡並無法正當化自己做出錯誤行為的草率與疏忽,更不能合理化自己的自私或惡意。也或許因為從來沒有人誠實地講出不中聽的話,所以國王會一直愚昧無知地展現自己的赤裸。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死神さん 嫌われる刑事

日本推理小說家大倉崇裕的短篇小說連作集,收錄4篇作品,為系列作品的第二部。系列作品的主要設定為,主角是一名專門負責重新偵辦被告被法院判決無罪之刑事案件、被戲稱為「死神」的警察,其因為重新偵辦案件會揭露警方疏失或無能而在警察組織內部遭到嫌棄與排擠,但其在每次偵辦案件時,卻都會找出一位涉入第一次偵辦過程的相關人員來當搭檔,而這個舉動最後對被單方面指派為搭檔的人來說是福是禍,或許只有當事人可以論斷或體悟。

本書各篇故事所敘述的謎團事件,都是建立在已經有一個版本之真相被披露的基礎上。雖然這個版本的真相並無法通過法院的檢證,但是如何在推翻這個版本後再重新建構出另一個版本的真相,同時這個再建構的論理不能太過簡單,不然無法合理化先前版本曾經被相信或支持的前提事實,這便考驗著作者構思與設計敘事情節的功力。而作者可以選擇的手法包括,讓當初警方的偵辦過程存在瑕疵或盲點、讓當初真正的犯人採取措施來誤導偵辦等。

舉例來說,在〈死神 対 亡霊〉中,專門偵辦竊盜案件的警察在團隊中被輕視與邊緣化,甚至一度想要輕生,而系列作品主角在此時出現,指派其為搭檔來一起重新偵辦,已退休之當鋪老闆頭部遭麻將比賽獎盃敲擊後陳屍在家中的案件。因為保全系統在案發當時是維持在啟動的狀態,所以凶手如何進出被害人住家便成為一個謎團。主角經過抽絲剝繭後指出,其實根本不存在凶手,因為被害人是死於意外,而這便突顯出,當初在偵辦過程中因為主事者視野受限所導致出的盲點。前述敘事情節的轉折或者可以說是還算峰迴路轉,但是作者在該篇故事中,讓被指派為搭檔的警察在經歷一切後找回自己的定位與熱情,或許才是展現出系列作品的特色,亦即是在推翻舊版本事實、讓謎團事件真相水落石出的同時,被選為搭檔之登場人物的人生也走向不同的方向。

相較起來,〈死神 対 天使〉或許就沒有這麼澈底地體現出系列作品的特色,而之所以會如此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作者在該篇故事中較偏重在鋪陳出敘事情節的轉折。被懷疑替在醫院臥床之老人注射致死藥物的護理師,最後因為證據不足而獲判無罪。主角跟被其指派為搭檔的鑑識人員,在尋找其他嫌疑人時,發現本案凶手可能之前已殺害數名老人,而凶手會如此做的原因,並非如表面所見地是出自有點走偏的信念,而是為了要隱藏其真正動機的障眼法。凶手為了報復幫人脫罪的律師,讓其信譽毀於一旦,選擇相當迂迴的方法並殃及池魚,雖然製造出讓人無法預料的敘事情節轉折,但是卻也讓人讀來有點無法信服。

〈死神 対 英雄〉則是一篇有點變形的故事,因為這次主角所選擇的搭檔並非現職的警察,而是已經離職並在連鎖超市任職的登場人物。給員工優渥福利來增加其認同與向心力,同時又在各分店之間製造競爭來激發各分店拼業績,這樣的經營策略與管理模式雖然讓企業整體營收表現亮眼,但也有表面上看不出來的負面效果。表現優異的分店主管,為了持續保有其競爭優勢,或許會偏激到採取激烈而不可取的策略,並在意外狀況發生時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所有人事物或許都有一體兩面,有時為了維持表面的光鮮亮麗,就會有存在於背面的藏污納垢。

更大的變形出現在〈死神 対 死神〉中,因為這次不只主角所選擇的搭檔是階級比其高的長官,其所重新偵辦的案件也並非被告獲判無罪的案件,而是要拯救因冤罪而被判處死刑的人。當初的偵辦過程有很多瑕疵,而一開始便鎖定嫌疑人的策略,讓警方有了盲點而沒有去調查所有的可能性。最後以為這一切將讓其職涯發展走到盡頭的主角搭檔,卻因為主角的臨別禮物而有了鹹魚翻身的機會,這樣的敘事又更增添了主角的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