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ヒポクラテスの悲嘆

日本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法医学ミステリー」系列作品的第5部。雖然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最後警方能剝去事件表面假象並讓真相水落石出,靠得是法醫在解剖遺體後所蒐集到的線索,但對自己來說,法醫學在其中只是獲取資訊的道具而非有足夠分量的主角,因為法醫抽絲剝繭的過程並沒有被細緻地描述,反而好像只要遺體被解剖,線索就能馬上被法醫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己或許無法界定本書為一本「法医学ミステリー」,不過即使不做如是界定,本書或許還是可以被當成一般推理小說來閱讀或評價。

而做為一本用短篇小說之篇幅來敘述一起事件的推理小說,本書或許在敘事結構上有不夠緊實的問題。在講述個別事件時,作者在敘事展開中所拋出線索的質量或許都不夠,因此到敘事要揭開真相來製造轉折與高潮時,會讓讀者讀來有種真相彷彿無中生有地突然冒出來,而謎團事件的破綻不是被巧妙地被掩蓋,卻是作者沒有在敘事中留下可供人推敲的蛛絲馬跡。當然,本書故事體現作者的社會寫實風格,自然不會也不用比照本格推理小說,設計出複雜而疑雲重重的謎團事件,而作者也的確用了相當篇幅在探討,其在本書故事中想要探討的繭居族啃老、高齡照護高齡等社會問題。這樣的配置讓本書各篇故事做為短篇推理小說或有敘事結構上的瑕疵,而作者的社會關懷是否能夠修補前述瑕疵,就看個別讀者的個人偏好了。

舉例來說,在〈8050〉中,兒子因為在職場上受挫而變成足不出戶的啃老族,甚至會對年事已高的父母使用暴力,讓母親受了必須住院療養的傷。父親為了照護住院的母親,為兒子準備了足夠食物後離家,但當父親帶著出院的母親返家時,卻發現兒子已經餓死在其房間裡。看似是兒子放棄活下去,但在解剖其遺體後卻發現,其是在精神處於相當緊張與驚恐的狀態下身亡,也因而讓警方查出,是父親利用兒子的蜘蛛恐慌症,讓兒子無法離開房間取用食物來將其餓死。就父親遠距殺人的計謀,作者並沒有在敘事展開中鋪陳出太多蛛絲馬跡,而警方所推理出的真相,讓人讀來感覺又有一些漏洞或巧合。不過,當父親說出其是在保護妻子或照顧兒子兩者之間做出選擇,這樣的敘事所點出的無奈與悲哀,或許反映了在現實中失去機能的家庭關係,會導致讓人鼻酸的人倫悲劇。

從是否反映出可以引人省思之人性課題與社會現實的角度來看,自己會覺得〈8070〉是一篇可以討論一下的故事。70歲的丈夫照護著80歲並出現失智症症狀的妻子,會每週去一次有女陪侍的酒店,與菲律賓籍的女公關談一場短暫的虛擬戀愛。如果只是想要暫時逃離沈重的照護壓力,或許還能讓人體諒與同情,但是當丈夫有了想殺害妻子來領取保險金的念頭,這時候人性就開始扭曲而變得卑劣。警方雖然透過相驗遺體發現,丈夫溺斃在浴缸,可能是其想要殺害妻子,卻反被妻子識破並反遭殺害,但面對已經出現失智症症狀的妻子,警方又能如何問責呢?更讓讀者不忍去想像的是,經濟拮据與無人可以依靠,妻子之後處境會是如何的問題。

〈9060〉講述年邁的父親擔心繭居族的兒子在其死後無法自食其力,便授意要兒子在其死後仍謊稱其活著來詐領年金。警方揭穿了兒子偽裝成父親上街散步購物的詭計,卻也更進一步地揭發,父親是被兒子毒害的事實。〈6030〉則是講述價值觀扭曲的繭居族,把其挫敗的人生歸咎給社會或他人,甚至因而犯下隨機殺人的罪行,但這一切都只是損人不利己、徒然增加許多悲劇的荒謬而已。前述故事或許都沒有鋪陳出太讓讀者無法預想到其背後真相的謎團事件,但是卻有點出一些社會的陰暗面可以讓人有所省思。

作者想要製造出全書最後與最大的翻轉,所以安排了在所有事件背後,存在著以社福團體名義出現在人前的幕後黑手。但說實話,這個安排既不細緻而漏洞百出,又沒有達到製造戲劇張力的效果,只是淪為畫蛇添足。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涜神館殺人事件

日本推理小說家手代木正太郎的作品,目前為2024年第24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候補作。做為一部使用特殊設定來構築敘事背景舞臺的推理小說,本書故事或許需要做到,一方面讓特殊設定有嚴謹而明確的邏輯架構,而不是可以任意或隨時被操作或甚至扭曲來自圓其說,另一方面又要讓特殊設定與謎團事件之間存在緊密而合乎所設定邏輯架構的牽連。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本書故事的表現或許還算達標,雖然其所描述之謎團事件,會讓人讀來感覺,即使表面看來繁複,但實則有些平庸而鬆散。

在本書故事中有多人被殺害、有複數個不同形式的密室、有假借他人屍體偽裝成死亡的登場人物、有透過讓屍體身首異處來偽造屍體身分的詭計、也有凶手其實不只一人的共犯關係,甚至作者在敘事情節中所鋪陳出的橋段與所提及的資訊,都在最後有被收束而沒有什麼是用來迷惑讀者目光的贅述。然而,自己在讀完本書故事後卻感覺,其所描述的謎團事件看似結構繁複、環環相扣、內容多元有變化,但其實像是一道放了許多食材的拼盤,個別食材的味道有點清淡,而湊在一起卻又沒有產生彼此截長補短的加乘效果。

舉例來說,因為特別事由而聚集在建築結構獨特、外界觀感不佳之莊園宅邸中的登場人物們,其個別居住的房間,天花板、牆壁與地板都是紅色與黑色的不同排列組合,而個別排列組合還對應到放置在該房間內的雕塑會具備哪些特質。前述用排列組合來組成暗藏資訊的密碼,不僅出現在主要描寫靈異現象與通靈超能力的本書故事中,顯得有點太過理性與實際,讀來還會讓人感覺有種既視感,因為其暗藏資訊的密碼本身並不太複雜或特別。

此外,雖然在本書故事中,有多場透過通靈來讓幽靈提供線索的場景,但是最後擔任偵探角色的登場人物用來辨別幽靈證詞真偽的方法,卻是很常見的邏輯推理遊戲,亦即是一個只會說真話與一個只會說謊話的幽靈交互發言,而偵探要透過邏輯推理來就其發言內容推論出真實的資訊。

把前述排列組合的密碼與邏輯推理遊戲,放入世界觀是充滿怪力亂神的敘事情節中,要說是敘事風格與基調的混搭或拼接也未嘗不可,而作者的確也是發揮其創意,將異質的敘事元素,放入一個完全用想像力虛構出來的敘事時空中。然而,用宗教、善惡、性慾、靈異、奇幻等敘事元素所營造出的幻想性敘事氛圍,即使能在其上拼貼登場人物用心機盤算所構思出來的詭計,但是這樣的詭計卻不必然能與前述敘事氛圍有更緊實的交織或融合。或許應該這麼說,當凶手的故布疑陣其實並不太特別或讓人意想不到,且其實際上可說是使用到與特殊設定有關的元素,只有登場人物們嘗試尋找、用來收藏財寶的地下室時,就會讓人讀來感覺,作者所書寫出來的謎團事件,即使發生在一個充滿特殊設定的舞臺上,其背後真相卻有些過於清淡而平庸。

或許作者有相當大的創作企圖心,而且其並非不具備相當的創意或寫作功力來執行這樣的企圖心,只是其可能並沒有想得夠清楚或細緻,其所想要挑戰寫出的敘事,或許有些細節上的漏洞是無法被填補的。對自己來說,作者並沒有好好細膩地去書寫登場人物們的想法或情感,特別是凶手與其幫凶,而這樣的輕描淡寫,便會讓凶手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的動機,讓人感到有點困惑不解或不太能產生共鳴。一個登場人物為了得到宅邸而不擇手段,甚至對繼承宅邸的年輕女性做出慘無人道的犯罪行為,就算其是功成名就的推理小說家,但能這樣的無法無天可能還是難以想像。凶手如果只是為了報復或許還比較能夠理解,但是其想要重建古代民族的文化,甚至要打開與異世界相通的大門來毀滅現在的世界,這樣的動機就可能有點過於瘋狂。

不過,即使寫了這一串評價有點負面的讀後感,但自己還是覺得,閱讀本書是蠻有娛樂效果的。

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アミュレット・ホテル

日本推理小說家方丈貴恵的作品,目前為2024年第24回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候補作。本書或許可以說是一部將其敘事構築在特殊背景設定之上的本格推理小說。一方面本書故事所講述的犯罪事件,因為凶手的故布疑陣而變成謎團事件,而負責解謎的偵探必須透過抽絲剝繭的推理來釐清出真相。另一方面,本書故事搭建來演出偵探揭開謎團事件背後真相之敘事情節的舞臺,是一個僅提供服務給犯罪者的飯店,而這間飯店的營運有許多特殊的原則與規定,因此讓在其中所發生的犯罪事件變成更複雜難解的謎團。

前述設定讓本書故事的敘事情節可以被操作成一再轉折的迂迴展開,而這樣或許正是作者所想要追求與實現的敘事風格。在本書各篇故事中,偵探的推理過程是峰迴路轉地接近,而非一針見血地直指,存在謎團事件背後的真相,因為牽涉在案情中、直接或間接與謀殺有關的登場人物,往往是多於一人,所以偵探所要面對的謎團就相對複雜許多。

舉例來說,在〈タイタンの殺人〉中,作者安排了因為犯罪現場獨特環境條件而被懷疑行凶的嫌疑人、實際下手殺人的凶手、以及曾在過去行凶並因此策劃出當下事件的共犯等三名登場人物,來讓承受需要迅速破案壓力的偵探傷透腦筋,因為其除了要敏銳觀察到蛛絲馬跡來揭穿謊言與故布疑陣外,還得找到可以支撐其推理不被反駁的證據。作者寫出發生在過去與當下的兩起事件,並以明快的敘事節奏鋪陳出大量且有點龐雜的資訊,看似要挑戰讀者的資訊處理能力,而到最後作者也還算盡責地把所有資訊收束起來,沒有讓整體敘事結構變得鬆散。敘事展開的一再翻轉,犯人不只一人,而一個犯人也並非只牽涉一起案件,作者筆下的敘事情節繁複而曲折,或許是在訴諸喜愛本格推理小說之讀者的閱讀偏好吧!

〈クライム.オブ.ザ.イヤの殺人〉則是講述一起發生在有許多人看著的頒獎典禮舞臺上的殺人事件,而當時還沒有成為犯罪者專用飯店專屬偵探的主角,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殺人的最大嫌疑人。真正的凶手是巧妙地利用其與死者之間不為人知的合作關係,而另一個對死者懷抱殺意的登場人物,則是逮到機會就栽贓主角,落井下石。或許可以說是有點違背推理小說創作倫理之處在於,作者讓負責檢視死者狀況的飯店專屬醫生成為凶手,而一般來說負責提供線索的專業人士,或許都會被預設為在推理小說敘事中不應受到懷疑的登場人物。不過,既然本書故事的舞臺是犯罪者專用的飯店,登場人物被設定為幾乎人人都是狡猾或凶狠的犯罪者,就連後來成為飯店專屬偵探的主角也曾經是小有名氣的職業殺手,那或許醫生是凶手,在本書故事中也並非太過不合理或需要被批評。

在〈一見さんのお断り〉中,為了要幫忙朋友解決問題而嘗試鋌而走險潛入飯店的竊盜集團底層小賊,最後卻陰錯陽差地幫助飯店專屬偵探找出發生在飯店內之殺人案件的背後真相。真凶是冒名頂替他人潛入飯店行凶,而其想要嫁禍的人卻有著雙重身分,再加上小賊亂入,成為改變登場人物行動的突發狀況,便讓案情變得更複雜。不過原以為小賊朋友所遇到的問題會有更多內幕,並與發生在飯店內的凶案有更多的牽連,但可能因為敘事情節即使再複雜也還是會有其極限,所以作者便沒有做出這樣的處理。

書名同名作所描寫的密室殺人事件,其實是兩個人在沒有犯意聯絡的情況下,各自行動所造成的共業。下手行凶跟製造密室分別是由不同人,出於讓其可以脫罪或不被懷疑的動機所採取的行動,而這樣並非兩人有意為之的行為分擔,便讓偵探在破解嫌疑人們的不在場證明上遭遇困難。

不過,自己應該不算是對本格推理小說有特別偏好,所以在讀完本書故事後或許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只是覺得作者很有誠意地想要把故事說得很複雜曲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