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ソウルケイジ

228連假日本推理第三彈。誉田哲也之姫川玲子シリーズ第二弾,自己則是因為該系列作品被電視台翻拍成日劇(由竹內結子飾演女主角)而購入這本原著來一探其究竟。
自己讀完後感覺是一本符合自己預期的警察小說。在案件發生的同時,搜查過程中身為主角的主人翁及其周邊性格不同的警察有了互動發展;29歲獨身的女主角,在警界為相當職位的中階主管,死對頭的他部門主管以及有著相當曖昧的年長部下,作者在設計案件情節的同時,也在創造讓人印象深刻、讓人有所共感的角色。書末所附的解說有寫到,作者在設計角色的時候往往有對應著某個知名演員的形象,而這個系列作品之所以會被電視台青睞而改編成電視劇,或者其鮮明而容易有戲劇化操作的角色設定,是重要因素之一。
至於案件情節,則不能說是跳脫俗套:黑社會暴力團漂白的建設公司,利用員工製造死亡意外案件詐取保險金的黑幕背景;原本應為死者的人,遺留在現場的手掌,原來是其自殘、藉以與真正死者互換身分、混淆視聽的手法;其犯案動機是出於「父愛」,而其過去已經有過一次竊占他人身分的經驗。只是就事件情節來說,自己感覺是有點草草收尾,原本被認為是死者的兇手,因為傷重不治而死,而這樣的結局只是交代了事件真相,就戲劇的結尾來說少了點詳細的歸結。
作者或者把篇幅用來交代主角等警察的性格與人生發展吧!然而過於片段而沒有與事件情節接合的問題,反而讓本書結構顯得有點鬆散,而自己其實也沒有對書中主角的生活、感受或性格,產生太大的共鳴或共感。

マレー鉄道の謎

228連假日本推理第二彈。有栖川有栖的作品,国名シリーズ第6弾,2003年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及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共同受賞作。
相當正統的本格推理小說。在馬來半島度假地的密室中發現藏於櫥櫃的屍體,自殺或他殺無法判定,死者必須遭難的緣由也是謎團重重;過往與新近發生的火車意外造成兩人死亡,還有曾經發生的過勞死意外,過去的事件牽動著當前的人際關係,而之後接連發生的兩起殺人案件,第一名死者親筆所寫之遺書,第三名死者的死者訊息,都在考驗著推理作家與犯罪學教授之搭檔,是否能在時限內找出解答。
密室之謎的答案是相當機械式的操作,這也是本格推理應有的風格。兇手運轉反應奇快的頭腦以及狡猾構陷他人的策略,或者也是相當符合其在異地建立事業的商人形象。最後夫妻間的羈絆與感情,一念之間的惡念想造就借刀殺人而引發一連串事件的悔恨,雖然本格推理的背景往往沒有太深重的人性與情感,而僅有簡單易懂的犯罪動機,不過在本書中至少還是有點人性的曲折,而並非僅有機械式的謎題與偵探天才式的解謎。

完全恋愛

228連假日本推理第一彈。2009年度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受賞作。
以一個勇於開創風格、在畫壇樹立孤高形象的一代畫匠為主角;從二次大戰結束後美軍佔領日本的時空開始,主角涉入了三起殺人案件:第一起在主角協助湮滅證據的情況下,真正的凶手得以逃脫罪嫌,也開啟了主角誤認的「完全戀愛」(作者說不被人知的犯罪是完全犯罪,而不被人知的戀愛就是完全戀愛);第二起殺人案件是號稱地上最大密室的遠距殺人,而第三起殺人案件則是主角涉有相當嫌疑卻有身在他處的不在場證明。
帶有時代演進的歷史風味,世代的更替中有著人際關係糾纏的情節軸線;殺人或者協助犯罪,主角有其人性與情感的根據;即使到頭來完全戀愛是場錯誤,真實的親子關係並非如主角所想像,但似乎該獲得幸福的人有還算不錯的結局,而該獲得救贖的人也實踐了他自己的想望,即使有遺憾與起落,人生的戲劇性不也是如此?本書著實是具備相當娛樂性與感受性的佳作。
而且作者在推理情節的設計上也是相當用心著力;幾乎沒有毫無關聯的橋段交代,連看似僅具備時代背景交代用途的三億日圓事件,到頭來都成為不在場證明構建的重要環節;作者的想像力著實豐富,在虛構的層次上不能說沒有現實感,雖然成為事實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總之,讓讀者享受推理解謎樂趣的成分並不遜色。
能得獎是實至名歸的一部佳作。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The Surrendered

作者為出生在南韓、三歲便移民至美國、現任教於Princeton University的李昌來(Chang-Rae Lee),本書則為2011年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的finalist。
姑且就引用一篇amazon.com的評論中所看到的意見:「At the beginning, I liked the book. But towards the middle, it was just too much. Like the author was just adding weird things in just to add things to the book. The ending was strange, and honestly, I was just so glad to be done I didn't even try to understand it. Not recommended」,而自己也有類似的感覺。
如果硬要說這本書的主題,那或者是三個孤獨的靈魂,無法互相取暖慰藉而演變成帶給彼此傷害的故事:在韓戰逃亡中失去所有親人的女主角,跟著為懲罰自己對父親死亡之愧疚而投入戰爭、面對殺戮的美籍男主角到了一家收容戰爭孤兒的傳教士育幼院,遇到了在二次大戰中國有過非人經歷、無法生育的傳教士妻子,她對於個性乖張的女主角有著偏心的溺愛,與男主角則是發生了不倫。
情節開展是時空不斷的交錯跳接,讀者不斷在接受新的故事軸線,女主角跟著男主角到了美國,極短暫婚姻卻生有一子,在男方不知情的情況下落地生根於美國成為古董商人;原本早已不再連絡的男方過著流離頹廢的生活,在終於遇到可以安定下來的人時卻因為已經病危女方的出現,而發生令人惋惜的意外;兩人前往義大利尋找流浪失蹤的兒子,並且迎接著女方最後的人生盡頭。
但是總而言之,這本書真的不是太好看,太多地方作者的文字雖然簡潔優美,但是描述內容卻是晦澀難解,人物的情緒還有故事的意涵都是越來越讓人丈二金剛摸不到頭緒,結局更是什麼都沒有解釋交代地讓人不知故事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要述說。
再引用另一篇amazon.com評論歸結:「I have been a fan of the author for years, but this book was simply not good. The prose is wordy, and the story and characters were weakly and unrealistically portrayed.」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プリズン・トリック

第55回(2009年)江戸川乱歩賞受賞作,在書帶上被宣傳成「乱歩賞史上最大級の問題作」;在監獄中發生的殺人案件,犯人逃逸、且死者如何出現在現場的密室之謎,一開始讓自己有了相當的閱讀期待。
受賞時該作品之原題為《三十九条の過失》,讀完本書並看完書後的解說後,了解到其指涉的是在日本国憲法第三十九条「何人も、実行の時に適法であつた行為又は既に無罪とされた行為については、刑事上の責任を問はれない。又、同一の犯罪について、重ねて刑事上の責任を問はれない」後段所規定之一事不二罰原則,也讓自己聯想到之前港片溶屍奇案的情節。
於是感覺上是相當異想天開的驚人詭計設計,同時在題材上與犯罪發生緣由的情境描繪上亦是相當有野心的作品;只是讀完後感覺,中段小說結構之鬆散折損閱讀之興致,作者納入酒駕刑責爭議、政治金援黑幕、警察、獄警與更生人之生活實態等附屬橋段雖然是錦上添花,但是卻讓最後的真相大白顯得虎頭蛇尾,結局變得草率且在現實上無法自圓其說。
閱讀過程中是算相當有趣,但是讀完後卻不免失望的作品。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突然舞文弄墨的結果

好久沒有寫這種詩不成詩、假文藝腔的文字,之前因為一時興起,寫下了以下的短文,雖然很快就放棄了原本想要使用的目的,但是把檔案刪除也有點不捨,所以想來想去就還是放在這裡,過了相當時效,不過有了隔閡再重讀,或者也是另一種自我照看吧!

一瓣馨香
落在微寒暫留的湖面上
皺起了倒映的雲影
畫開了雁去無蹤的軌跡

午後 在無以言明的模糊中吟唱純粹的寧靜
一尊臥佛是睡意 是笑意 是諱莫如深的多意
是觀者有心
是言者離去的拂袖 沒有說清楚的待可成追憶

一縷故事
縫入理路未整的畫布中
加深了乾凝的墨色
點破了筆觸深處的真意

午後 在心不在焉的恍惚中膜拜他山的聖石
一頁經書是足跡 是心跡 是落款未成的真跡
是聽者無心
是言者蹙眉的表情 無法演傳神的彩鳳雙飛翼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換個說法的神妙

前幾天看到一則電視新聞報導,台灣人赴澳洲「度假打工」,在牛肉工廠切牛肉、一天工作十小時、兩年存到百萬台幣的人生第一桶金。新聞中還說有夫妻一起去澳洲打工,回來時帶著四百萬存款,準備購屋置產。
切牛肉、收成水果等都是出賣勞力的工作,在澳幣強勢的今日,當地工資水準相較於台灣的辦公桌初階工作,自然是優渥許多;自己並不是認為工作有甚麼高低之分,只是這種從本地輸出勞力、到薪資水平較高的國家從事對方國家居民不會做或者缺乏勞動力去做的勞動工作、迅速累積在本地累積不到之財富的故事情節,不也就是那些菲律賓或印尼的朋友來台灣打工的故事?他們也是回到自己的國家就是打算買房、或者做點小生意脫離貧困,這樣跟台灣前往澳洲從事勞力工作的人並無太大不同,切牛肉十小時跟家庭幫傭照顧老人,都是辛苦的工作。
以前就不斷有人說,台灣可能未來會成為像東南亞國家般的勞動力輸出國,現在看起來似乎正在應驗那樣的預言。
當然這沒有什麼好或不好,也不是什麼高尚卑賤的問題;只是自己對於「度假打工」這樣的美好修辭使用感到佩服,同時也對於只強調獲利這樣的修辭策略感到興趣:我們去澳洲就是度假打工、別人來我們這裡就是討生活,只要是能賺大錢,要怎麼看待自己在做的事情都是有無限解釋的空間與可能。論述的建構性格,真是神妙。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山魔の如き嗤うもの

三津田信三的作品,「刀城言耶シリーズ」的第四長編,2009年本格ミステリ大賞小説部門最終候補作。
帶著強烈詭譎恐怖氛圍的鄉野奇譚、登場人物眾多且附會童謠歌詞的連續殺人事件,超過30個以上的謎題等著民俗學獵奇推理作家、父親是名偵探的刀城言耶;謎題的基調是一人二役,故事中許多人物最後都是扮演兩個角色;最後解謎的推理內容是層層推深,一個接一個嫌疑犯被推論成真凶又被推翻,而到頭來真正兇手行蹤不明,遺留下一種揮之不去的壓迫感與懸念。
本書是在日本民俗傳說的時空環境中所發展出的本格推理小說,以一家人離奇消失為開端,密室殺人、焚燒死者臉部與帶走者衣著等推遲死者身分確認之詭計、殘酷且難明動機的分屍、製造火災調虎離山而一夜中犯下連續三起殺人,謎題接連不斷,但作者最後還是可以綜整針對所有謎題提出彼此呼應一貫且合乎故事所設框架之情理的解答。民俗傳說在本書中很縝密地結合在推理的情節中,其並非只是背景的點綴,而是推理故事發展的重要成分元素。
在詭異玄幻的奇妙氣氛中,被接踵而來的謎題所持續牽引,是這本書的閱讀樂趣所在,也是作者獨特秀逸的風格展現。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カラスの親指

道尾秀介的作品,是2009年(第62回)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長編及び連作短編集部門受賞作以及2008年下半期(第140回)直木賞候補作。
因為擔保同事債務而被高利貸纏身進而為其組織工作的主角,失去妻子女兒後報復高利貸組織且淪為詐欺常業犯;當時在為高利貸組織工作時曾因逼債導致一個單親媽媽自殺,之後主角因為良心不安而暗中送錢接濟那名媽媽所遺留的女兒。
故事一開始主角收留了一個玩弄小花招騙取生意的鎖匠,兩人開始了詐欺師的夥伴生活;後來在看似巧合的發展中,主角及該夥伴收留了被主角逼死之母親的兩個女兒與其中大女兒的男朋友,五個人並開始同居生活。後來五人決定反擊看似步步進逼、書中主要角色均有牽連的高利貸組織,而一場精心策畫的詐欺行動,卻反而被對方看破,完全的敗北卻讓五人開始了新生活,原本該存在的仇恨與悲傷也得到了救贖與釋放。
只是故事到了結尾,巧合是精心的安排,夥伴原來是資深的詐欺師,其佈局且雇用劇團演員來扮演虛構的高利貸組織,為了幫助自己生活沉淪的親生女兒重新出發,也幫助主角走出人生的低潮與灰暗;到頭來可以說得上是壞人的人其實早就不存在,一切都是充滿良善動機的騙局,也是有著人情味、略帶廉價通俗氣息的生活肥皂劇。
讀者知道自己一直在被騙,卻也被騙得很心甘情願;真相不見得難以被看透,推理的挑戰也好像不再是閱讀的主要樂趣;到頭來像是看了場文字的魔術,因為不再追求真實感而沉浸於騙局之中,通俗肥皂劇的魅力也因而散發。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今非昔比三明治

因為突然懷念起很久沒有吃到的基隆廟口豬排火腿蛋三明治,也因為今天突然想不在乎膽固醇而放縱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慾,所以就忍著自己對擁擠人潮的不耐煩,努力鑽縫擠進那攤好久沒有光顧的三明治攤位。
之前有一段長時間這攤三明治都處在休業狀態,原以為他們是否是下一代無意願接班而可能不再營業;但是前一陣子發現他們又恢復正常營業,價位也沒有調漲,只是今天在購買時發現辛苦勞動的人員似乎並非之前熟悉的兄弟姐妹團,是否有什麼經營上的轉變就不得而知。
原本還在尋找排隊隊伍的行列頭,但驚覺該攤位已經採用二聯式點單號碼牌,付完款持號碼牌等出餐。更令自己驚訝的是,點了餐付了款竟被告知要等待30分鐘,所以可以先去繞繞或在不影響隔壁店家營業的情況下耐心等待。
使用號碼牌應該是因為生意變得太好的結果,但是生意變得如此恐怖的好,實在讓自己有種恍如隔世的震撼感;現代人對於食物、衣著與遊玩的專注與追求,或者就是朋友口中的「務實」,也是造就諸如王品、lativ等公司可以發放數十個月年終獎金的背後動力,更是讓自己必須感嘆「百無一用是書生」,追求論理、想像、情感描述以及社會觀察都是淪落貧窮窘境、在就業市場被邊陲化的自作自受。
前幾天才與同事聊到,念書升學不如學習技藝手工;雖然包三明治的人手沒停過、汗如雨下、彎著身子的姿勢必須長時間保持,但是他們的付出能有非常實質而豐碩的物質回饋,反觀自己到了這步田地,景況淒涼只是一言難盡。
排了超過30分鐘、只花幾分鐘就吃完之三明治的口味不能說跟記憶裡有太大出入,但是美味的感覺卻淡化不少,因該是自己的苦澀心境所導致的吧!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美的是書還是店?

今晨看到一則電視新聞,一個美國不知公信力或權威性在何處的某個娛樂網站(這個網站到底是在幹嘛、新聞似乎覺得無須交代),票選出全球最美20個書店(同樣地,抽樣與調查方法是什麼,評選標準是什麼,新聞似乎也是覺得無須交代),其中有個位在台北東區的入選者,新聞說因為老闆愛旅行,所以店內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玩意,裝潢很有特色。
不知道這種新聞為何這些日子常常出現,不知信度效度何在、也不知主辦單位性質與立場的意見調查或者票選排名,可以說又是一個垃圾資訊浮濫的例子。
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在這個獲選最美書店的複合式藝文空間(對自己來說、這個用語比稱之為書店精準些)中,會舉辦像紙筆筒製作、金屬製品製作等相關課程,而在一些流通照片中所呈現的陳設,書感覺不是重點,想像上在裡面應該也買不到什麼工具書,比較多的應該都是符合雅痞式風格品味的書籍,例如談論美學設計的精裝書或者精緻繪本等。不過,以上純屬個人意見,是帶著有色眼鏡的揣測。
只是,閱讀到底是為了什麼?想到想開書店的前同事,購書是興趣也把愛書掛在嘴邊,但是實際上對他來說書的實體似乎遠遠超過其精神內容,文字載具邊緣化了文字,因為閱讀這件事對他來說很邊陲,書放在那裏比拿起來讀更為重要。
於是在這家最美書店中,美的是書還是店?閱讀需要氣氛、需要裝潢嗎?又想起了莊子:得魚忘筌、得言忘書。言應該重於書吧!說愛書的人,愛的是書還是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