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Tinkers

2010年Pulitzer Prize小說類得奬作。
Tinker的意思是流動販售雜貨、提供修繕服務的人,或者進行修理鍋具等小型修理的工匠。
一個不容易看出內容的標題,書的篇幅輕簡短小,同時也是一本不容易買到的書(在amazon也還需要等上一周的取貨時間)。
不過讀完之後,也有種抓不到書的脈絡、無法完全進入書中氛圍的感覺;很文藝,虛實之間的游移,過於工筆精雕細琢地描繪主觀情緒與意識流動,用字遣詞有些艱澀隱晦,讓自己無法掌握書中的部分段落。
然而這本書有些段落卻很美很深刻。主角父親與祖父類似癲癇或者夢遊症的精神疾病,常常突發性地發生狀況,主角母親對於現實的冷酷面對,主角死前的意識虛實交錯與和外界互動,掛鐘與時間的意象,主角與主角父親面對自己父親病情的方式以及其逃避現實的旅程,對自然與原住民隱而不顯的政治隱喻等等,都讓自己可以接受這本書有得獎的實力。
知道這本書的好,也知道自己因為能力與偏好而無法完全駕馭這本書;有時候對書中片段有所動容,但闔上書扉時卻又無法說服自己,自己讀這本書後有多大的感動或收穫。
對自己來說,這是本太過文藝得有點走火入魔的小說。

科技落後

昨天在歸家的客運車上,鄰座年紀應該不會比我小太多的「青年」上車後就拿出PSP(還去店家確認了一下那台機器應該是PSP)開始觀看日劇(應該是詐欺遊戲2吧),讓自己驚覺這就叫做智慧生活啊!拿著越來越像是應該人手一機的現代科技產品,做著許多原本不能隨身做的事情,方便之餘也讓自己的生活習性有了改變。
有得就有失,有改變就會有被遺留下來的不能變。想起之前朋友在聚會中說到iPod的好,可以整理CD目錄還可以下載各國廣播,對比自己只比USB好一點的1GB MP3,自己實在是離科技進步過於遙遠了點,因為畢竟iPod也已經是個過時的科技產品了。
越來越多的人用iPhone玩著很炫的軟體,其他款的智慧手機也在自己的周邊逐漸滲透;自己的舊型3.5G手機,不能說是最陽春的,但是也是新住民勞動者會使用的機型。
自己應該這輩子都不會去用電子書吧!家裡不能上網,影音作品還在購買最傳統的CD和DVD而沒有善用網路下載,都讓自己像個科技落後的史前人類,保守不求新求變。
還有自己也不玩facebook或推特,只是寫著這個不會告訴任何人的blog。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The White Woman on the Green Bicycle

目前為2010年Orange Prize for Fiction的shortlister.
從千里達獨立後國族主義興起、排白排外反殖民的政治理想浪潮,寫到現今腐敗貪瀆、暴力橫行的政治黑暗與人性疏離,作者透過白人女性的觀點與時光倒敘的敘事手法,呈現出一種歷史洪流莫可奈何的悲觀史觀:所有的民憤激情到頭來能改變什麼?從極端狂熱到漠不關心,或也是民主的必然發展?
主角是完全無法融入千里達自然人文環境的白人女性,她幾乎在千里達過了其一生,卻也在無法認同與無法被認同的過程中掙扎了一生。這其中不僅是文化的歧異,還有無法融入或拒絕融入的情緒,對現實不滿的怨懟,以及無法言說的慾望與情感。從角色情感深度與人性特質的掌握與刻劃來說,這本書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代罪羔羊

只要有不太過牽強或還算言之成理的理由,任何的錯誤、缺點或失敗就會像不干自己事一樣地、完全不用由自己來負責。
例如,怨嘆著運勢就是不好所以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但是人生何事不是無法盡求完美?混口飯吃的工作中還是有自己可以尋求長進的空間,雖然不用過度阿Q地去美化自己的工作有如何美好,但是至少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比怨天尤人來得積極些。
例如,因為別人能力比較好或者是個天才、所以做不來別人可以做的事情是應該的;但是用這種理由的人往往都是沒有好好認真去嘗試做件事的人,如果不是非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或者是中大樂透這樣純憑機運的事情,沒有去做就認輸,給自己過輕鬆敷衍的生活,不就是種擺爛與不負責任?
於是都不是自己不認真過生活,也不是自己的懶惰不上進,都是環境使然、命運使然、能力使然。找個代罪羔羊是比自己求長進來得輕鬆吧!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無可選擇之救贖

因為可以數日不需要與人交際、數日沒有人可以交際,所以感覺孤立寂寞;因為總是虛張聲勢、表面功夫、刻意迎合、浮誇做作地與人交際,所以疲憊但卻還是戒不了對人際關係的渴求;因為對人際關係欲望無窮,所以用盡所有不堪或飲酖止渴的手段,換得短暫的溫暖與之後莫大的空虛落寞。
所有事證都導引向自己必然的離群索居;像是惡性的因果循環,因為不知該如何接近人群,而越來越疏遠,因為不知該如何與人為伍分享人生,而越來越不知該如何拿捏與別人分享自己人生的分寸,因為無法掌握或融入別人的喜好並進而取得共鳴,而越來越在自己的喜好中孤芳自賞、顧影自憐。
所以要救贖身陷孤獨虛無桎梏的自己的肉身,只能讓自己的精神更加孤獨纖細;讓自己因為自己而有所意義,讓意義只需要自己便可以創造出來,毋須別人之認同、相挺或加入。
無可選擇的選擇,繼續當隻蠹書蟲,繼續寫著無人有興趣細讀的文字,繼續想著沒人在乎的論辯與觀察。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River of Heaven

因為The Bright Forever而閱讀了Lee Martin的這本近作。
相較於The Bright Forever,這次的敘事結構有些凌亂、情節鋪陳有點令人匪夷所思、故事本身讀來不容易進入而且沒有現實感。
或許就小說來說是不成功的作品;但是其所設定的角色與其所醞釀出來的情緒與感懷,卻因為讓自己可以有所投射,而讓自己的閱讀很有觸發。
說出自己的故事,展現出真實的自己,是否就能逃離離群索居的孤獨命運?愛是可以努力、還是必須是隨機偶發的命運施捨?善良真的可以導引出好的結果,其又如何與懦弱和自私共存?
不是一個好故事,卻塑造有一個讓自己感觸很深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