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ラウリ・クースクを探して

日本小說家宮内悠介的作品。「戦って歴史を動かした人間ではなく、逆に、歴史とともに生きることを許されなかった人間である。ある意味、わたしたちと同じように」,當讀到作者在本書故事一開始寫出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主角時,自己竟然就毫無掙扎地打算放棄任何批判或質疑,然後享受作者使用愛沙尼亞這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做為場景,書寫一個不知是完全虛構出來、還是有參考實際存在之人的經歷所創作出來之人物的前半生。一個好像可以被處理成大河小說的題材,作者卻用相較之下算是相當精簡的篇幅,將之述說成精彩度毫無減損的故事。登場人物的形象被刻劃得生動而立體,對局勢變化與個人際遇的鋪陳保持著適當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在沒有被寫得很詳盡或瑣細的敘事中,有著像是可以被淘洗出金屑般、觸發想像與體悟的片段。

在國族、政治權力與文化的多方角力中,個人選擇己身的身分認同,或許不僅是能有多少能動性、又有多少是被宰制的問題,而還有到底有多少是經過反覆辨證、權衡輕重之結果的問題。主角的父親因為曾經被強迫遷徙到西伯利亞而對俄羅斯沒有好感,但是對於編寫程式語言有天分也醉心其中的主角,卻因為在當時如果要繼續深造就要向俄羅斯靠攏的社會情勢中,某種程度面對了該如何規劃出路的課題。當尋求獨立的浪潮襲來,那些曾經有著優越感的外來者開始面對挑戰與敵視的目光,該如何選邊站,對於只是想要寫程式與跟少得可憐之友人們相聚的主角來說,或許是個很困惑的問題,但其所做出的選擇卻並非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如同愛沙尼亞這個國家如何在俄羅斯、北歐諸國、波羅的海其他國家等政治與文化版圖中確立其定位般地,個人在歷史洪流中要站穩腳步,或許也是隨波逐流的多,逆勢而為的少吧!

該如何去照顧或者保護一個天才,當其異於常人的部分讓其容易被針對與攻擊,甚至讓其脆弱得很容易就夭折?更殘酷的是,當天才碰撞到了現實,而現實的種種迫使天才必須平庸化、不再異於常人時,是否就該認命而不多做些掙扎或努力?天才其實會逐漸變得平凡,因為天才的資質會被稀釋,又或是天才的展現是一陣閃電,能夠釋放的電量是有其極限,如果一再被壓榨,最後就會無法引爆任何火光或火花。主角在繞了一段遠路後,重新回到可以追尋夢想的位置上,雖然此時現實為其所設立的生存條件,其實不全然符合其期待。能夠為建立數位國家的理想盡一份力,即使已沒有實際參與技術開發而只是從事計畫管理,主角還是成為集體做夢之群體中的一人,隱姓埋名地整理好園基礎,等著未來可能會留名青史的英雄出現。

一個出自人性之懦弱、輕率或短視近利的決定,讓一個人被貼上一張撕不掉的標籤,也讓其生活與性格都產生了質變。有時候人對他人作為所做出評價,不是立基在做出評價的人對所發生事情的審慎檢視,或者對於自身是否有立場做出評價有進行一番省思,而是立基在旁觀者便可以執行私刑、只要是群眾觀點便是道德基準的錯覺。一個人的自私、卑鄙或愚昧,並不一定給其他人對其進行責難或制裁的立場,其行為所造成的不幸,並不一定成為其他人把其推向不幸的理由。當然,一個曾經犯錯的人最後身陷淒涼處境,或許是讓其犯錯的人格特質所導致,即使世界對其少了一點寬容,但卻不必然是把其推下懸崖的那隻手。

沒有不會被時間與距離所淡化的關係,但是某種曾經存在的情感,卻會透過某種召喚儀式被甦醒,即使久別重逢的人們早已沒有共通話題,不一定會變成尷尬的沈默其實是不知從何說起的欲言又止。那個召喚儀式是回憶起塵封在記憶裡的共通經歷,即使不一定回憶到同樣的一件事,但是卻可以感受到當時情感的溫度。

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ecriture 新人作家・杉浦李奈の推論 IX 人の死なないミステリ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以年輕女性小說家為主角之系列的第九部作品。雖然只是自己主觀評斷,但是感覺本系列作品好像快要吿一段落,因為在本書故事最後,主角所發表的文藝小說銷量突破200萬本,這樣應該就會讓主角躋身暢銷作家之列,如果作者之後沒有刻意地將這次的暢銷寫成只是曇花一現的話。而這樣的發展,會讓主角人物設定的一些關鍵元素,例如無法靠寫作維生、作品銷量不佳、知名度不高、常常受制於出版社而沒有可與之協商的對等立場等,都開始鬆動而無法被運用來製造戲劇效果與張力。作者讓主角選擇繼續留在便利商店打工,或許就是為前述發展對其接下來創作方向或路線所造成的限制,預留另闢蹊徑的可能,但如果主角不再是沒沒無聞、推理能力比創作實力更為人所認同的小說家,則本系列作品還能維持一路走來的敘事風格嗎?

本書故事的敘事結構並不能說是相當工整或緊實,而其敘事節奏其實有點配速不均且凌亂。更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忽略的瑕疵是,本書故事所鋪陳出的謎團其實不夠困難或懸疑,進而讓其所描述的推理解謎過程沒有太多起伏與轉折,只是看起來像是登場人物們被弄得像是一群無頭蒼蠅到處亂飛,在一陣瞎忙之後局面就頓時柳暗花明,而好事開始發生。對自己來說,在本書故事中因建立互信關係,而共謀要將完全只考慮書能否暢銷之資深編輯殺害的小說家與編輯,其動機其實相當薄弱,且所採取的行動不僅是損人不利己,還費時費力、自找麻煩但效果不如預期。這樣的兩人讓自己覺得就是活在自以為是的價值觀中,以管窺豹地用著狹隘視野看待外在世界,而其所引發的事件,則因為很難讓自己理解或有共鳴,所以讀來就不太容易入戲。

套用固定模式來複製生產暢銷書經驗的敘事橋段,要說是作者對日本出版業現實的觀察與批判,還不如說是作者透過略帶誇張的虛構與想像,來探討文字創作如何求取發揮創意與牟取商業利益之間的平衡。意圖賺取讀者廉價眼淚與感動的作品,其實在這個出版業的寒冬中,應該也是無法在市場上泛起漣漪,而能製造話題並引發讀者購書意願的故事,好像也是數量越來越少且影響範圍有限。或許這是一個誰還在買書與看書的時代,所以當作者寫到一心只追求銷量成績的資深的編輯,執著於讓其經手的每一本書都要有主角在最後因病身亡的結局,甚至蒐集各種可以讓人死亡的罕見疾病或疑難雜症,自己就會讀來感覺其並非符合自己對現實認知的敘事,而不管是堅持或反對前述出版策略的登場人物,其所發言論或所作所為,都好像只是在進行一場無謂而虛妄的爭執。

作者在本書故事最後給了堅持創作初衷的主角一個美好結局,亦即是就算不用訴求讀者廉價同情,只要故事內容夠好,出版社也有適度地推波助瀾,自然能讓讀者買單。前述結局反映出,作者在本書故事中用了一些篇幅去闡述其認為從事小說創作所應有的姿態,即就算不譁眾取寵也能憑實力取勝。然而,這樣的敘事或許太過嚴肅而立場太過鮮明,讓人讀來會感覺有點乏味而少了娛樂性。

部分登場人物,即使戲份不多,卻或許因為其人物形象被刻劃得還算立體,而成為閱讀本書故事所能看到的小小亮點之一。在本書故事中有一名登場人物是一個高中畢業、曾經是沒有成名之地下偶像團體成員的年輕女性,其想要用文字書寫來轉進不同領域,並為其未來鋪路。該名登場人物發表創作於網路平臺並因此被資深編輯所看見,投稿到出版社所舉辦之新人創作比賽,雖然有晉級但卻沒有獲得獎項,但後來便被資深編輯收編成為讓其差遣的雜役。看在主角眼裡,該名登場人物是浪費天賦、誤入歧途,但是該名登場人物卻認為,其是為了在競爭中殺出條血路,而無所不用其極地掙扎著求生存。

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アリアドネの声

日本推理小說家井上真偽的作品。為了糊口而拼貼文字的日子,讓自己必須把一些遊走在妄想與願景之間的描述,湊成其實也無法說服什麼人相信、只是有個文章樣子的文字排列組合,所以也就讓自己有機會去接觸到,描繪出所謂智慧城市之美好未來的論述。地面上的生活或許有太多侷限,所以想要求新求變的人便把腦筋動到地下,想著如果把城市生活搬到地下,一切從頭打造,就能把新科技所預期創造出的美好都一一實現。

在本書故事中,一個體現前述企圖心的計畫被虛構出來,即在地下建設出運用智慧科技來完善生活機能的居住空間。伴隨著計畫完成,一如在現實中亦可能發生的狀況,政治人物辦了一場放煙火的宣傳活動,處心積慮地拉著民眾一起做夢,並找來其宣布將入住之盲聾啞的親戚,說明該居住空間是如何地對身障人士友善。然而,地震來得突然,美夢也醒得很快,地下居住空間一瞬間被破壞,只留下一個艱難的局面,即如何救助被困在地下的身障人士。

沒有寫出科幻小說的文采,只能寫寫科技前瞻來招搖撞騙的自己,對於運用無人機來救災的場景,應該勉強可以說是還算不陌生,所以在讀到作者開始要描述運用無人機來導引身障人士逃生的過程時,就會想著接下來的敘事該要如何定義的問題。不過,雖然作者筆下的無人機搭載著許多有特殊功能的系統,但是要說是與當前科技水準相距甚遠而純屬想像,可能也不太符合現實狀況,所以自己還是會傾向將本書界定為一部冒險小說,講述一場分秒必爭、環境條件惡劣的救援行動。

可能是因為要增加易讀性與親民感,也可能是因為要讓敘事節奏更明快,作者用選擇較輕薄精簡的篇幅來敘事,但是在細節的鋪陳上卻不會給人太過潦草或偷工減料的感覺,雖然可以多說一些來為敘事增色的枝節末葉都被裁剪掉了。從此角度來看,或許作者在本書故事中做到了一部娛樂小說被期待達到的平衡,即簡潔明快但高潮起伏地講述一場人力終將戰勝意外、危機在千鈞一髮之際被解決的冒險,登場人物或至少是主角有一些內心戲可以發揮,但是整體來說敘事情節又老少咸宜地不會太過複雜或燒腦。

不過達到平衡並不必然讓故事變得有趣。如果只是描述一場難度很高的救援行動,並在過程中加入突發狀況來讓行動不會太順利,則這樣或許還不足以成為一篇讓人讀來覺得有趣的故事,因為有可能只是造就了一個英雄般的登場人物,能為人所不能為,化不可能為可能。因此,為了避免變成一部太過訴諸英雄主義的冒險小說,本書故事被加入了推理小說的元素,即被救援者是否偽裝成身障人士的謎團。從類型化的角度來看,本書故事或許並不能說是正統或典型的推理小說,因為其謎團背後的真相不是透過登場人物的推理來揭開,而是事件在告一段落時便自然而然地水落石出。作者為了這樣的結局,在敘事展開的過程中還是安排了伏筆與線索,但是太過醒目的伏筆反而讓人無法在第一時間便與謎團聯想在一起,而這或許便是作者敘事功力的展現,也製造出本書故事的最大敘事情節轉折。

然而,無法放棄以文載道,無法不對讀者說教,或者無法不讓登場人物在經歷一切後對人生有了不同的體悟,所以作者還是透過敘事傳達了,人過度執著於突破極限,只是製造沒有必要的壓力,同時讓觀察分析現實狀況的視野變得狹隘而已。而或許可以做為一種參照,構成本書故事主要內容的敘事情節是,運用無人機到人類無法進入的場域,做為人類感官與行動的延伸,來替人類完成任務。但是這樣人類能力的延伸是否其實比人類想像得脆弱,而用科技來解決問題的想法只是人類的自我催眠?作者可能並無意追問,所以答案就開放給多事想問的讀者自行探究了。

2023年9月18日 星期一

可燃物

日本推理小說家米澤穂信的作品,收錄5篇故事,講述一名思路縝密、不輕信表象且能從中抽絲剝繭出真相之警察,指揮下屬偵辦各種案件。不知是否有意為之,作者讓本書各篇故事的敘事走輕盈明快路線,幾乎沒有對細節做太多鋪陳,只說明必要資訊,連文字都盡可能用得簡潔而沒有太多裝飾。在每篇故事中被描述出來的謎團都稱不上複雜,雖然有展現出作者豐富而不受框限的想像力,但解謎的過程卻不盡然有在敘事情節展開中被完整闡述或說明,所以讀來或許會有一種脈絡不夠連貫、轉折有些突兀、謎團背後真相不太合情合理的感覺。

舉例來說,〈崖の下〉講述一群昔日友人相約去滑雪卻演變成一場山難,原本以為是因為遭逢意外而死亡的死者,卻是被利器所刺殺,只是不僅在案發現場找不到凶器,甚至連凶手到底如何把凶器帶到現場以及凶器到底是什麼,都無法被釐清。可能犯案的凶手是和死者一起遇難、受傷骨折但僥倖獲救的傷者,而意外的發生並不是在計畫中的事實,讓負責辦案的警察得出讓人預想不到的推論,亦即是用來刺殺死者的凶器其實是傷者身上因骨折而突出的骨頭。不得不說作者的想像力著實豐富,讓人驚訝的手法相當純熟。但是用短篇小說的篇幅,在可能是不得不略去相當多細節描繪的情況下,書寫這樣一個複雜、非一般人所能想到、甚至有點駭人聽聞的敘事轉折,可能會難免變得有點勉強而脈絡不連貫。

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所鋪陳出的敘事情節轉折,或許可以說是運用一種狸貓換太子、以假亂真的手法。〈本物か〉講述一起在餐廳發生的挾持事件,以為是犯人之帶著小孩來用餐的男子,其實是受到原本以為是人質的餐廳店長以其小孩安危做要脅、不得不配合演出的受害者,而店長之所以要如此設局,乃是因為要隱蔽其失手殺害女員工的事實。被栽贓嫁禍的人雖然有讓人不能信任之處但其實沒有動機,而犯人的動機曲折且隱晦,無法在第一時間就被識別出來,因此敘事情節轉折便得以成立。然而,因為不是一個髮夾彎而是一波三折式的轉折,所以雖然作者的敘事功力是有妥善發揮,將敘事軸線收束起來,但還是會讀來有敘事情節展開有點跳躍的感覺。

〈命の恩〉則是講述一個人為了報答救命之恩而要隱瞞恩人是自殺的事實,甚至為提高其頂罪的可信度,做出分屍與棄屍的行為。大費周章把死者屍體肢解並遺棄在不同場所的人,不一定就是殺害死者的人,而其會如此做的原因,或許也是為了達到複數個目的。對自己來說,前述敘事情節轉折或許並非本篇故事讀來感覺最有趣之處。死者因為性格而將人際關係處理得很糟糕,但即便如此,也會因為其曾有過的善念與義舉,而得到願意為其付出的友人。或許能削減人類存在之孤獨本質的力量,並非來自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或心靈契合,而是來自對他人所認知到的應盡義務或責任,因為這樣才會導引出不求等價回報、也不會計較的付出。

在書名同名作中所鋪陳出的謎團,或許是對自己來說相對比較容易猜想到答案的。發生複數起縱火事件卻都沒有釀成大禍,或許就表示犯人的目的不是要破壞什麼,而是要傳達什麼訊息或引導什麼行為,例如要透過告知火災的危險性來阻止某種變化發生。〈ねむけ〉則是講述一個複數目擊者在沒有犯意聯絡的情況下,一起做出偽證的「巧合」。或許在某個環境中,即使是彼此不相識、職業與背景均不相同的人們,會因為某個環境條件而有差不多的反應。例如在深夜裡被迫不能睡覺的人們,不管熬夜工作能獲得的報酬是高是低,都可能在體力透支的狀況下打瞌睡。而當違反生理時鐘的清醒變成責任,這時候屈服在生理需求之下的人們就有了說謊的動機或甚至必要性。

2023年9月11日 星期一

ラブカは静かに弓を持つ

日本小說家安壇美緒的作品,為2023年本屋大賞ノミネート作。本屋大賞的評選是以書店店員票選方式來進行,而本書在十部ノミネート作中得票數為僅次於受賞作的第二名。或許因為這樣的結果,讓自己對於本書有過高期待。但是讀完本書後,雖然沒有到因為期待落空而有失落感或甚至被背叛感覺的程度,卻對於書店店員品味其實不一定和自己相同之事實,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對自己來說,本書故事的內容其實很平淡,甚至是接近單薄的程度,而作者的敘事功力其實也沒有很深厚,在敘事節奏的調控或敘事結構的設計上都不能說是沒有瑕疵。或許本書故事的有趣之處在於作者的發想,而作者企圖心很大地嘗試書寫可能沒有人動念想要寫的題材,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其是否能完美或至少適當地把這個題材寫好寫滿。

任職於日本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的主角,因為曾經學習過大提琴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而被想在派系鬥爭中求表現的上司找去潛入音樂教室蒐證調查。主角任職的團體想要向音樂教室,針對其在授課過程中示範或練習演奏歌曲的部分,請求支付授權費用。而為了要能在訴訟程序中提出證據,證明音樂教室的授課過程確實有侵害著作權,所以主角便帶著偽裝成原子筆的錄音筆,報名成人大提琴一對一課程,並且在上課上了超過兩年的過程中,把每一次上課的內容都偷偷錄音下來。然而,過去主角之所以中斷學習大提琴,乃是因為其遭遇到差點被綁架的意外,而這樣的經歷讓其有了慣性失眠的困擾,甚至必須就醫。

後來主角因為與授課講師以及同學們產生了感情,所以偷偷把所蒐集到的證據錄音檔刪除,但其實其所任職團體還派了其他人隱藏身分潛入調查,所以最後主角也沒有出庭作證。然而,紙包不住火,主角的所作所為還是被眾人知曉,而坦承一切的主角選擇與講師等人完全斷絕聯絡。只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重拾大提琴並有同好為伴的日子是充實且有歸屬感,即使不得不回到過去幽閉慘澹的生活,但是已經形成的羈絆並無法完全割捨,改變並不會完全沒有留下痕跡。信賴關係要修補或重建,即使需要花費心力與時間,但並非不可能,只是需要踏出第一步。

自己其實在讀完本書後一直困惑不解,為何作者需要讓主角遭遇曾經差點被綁架的意外,以及長期有失眠的問題,特別是其並沒有運用這些橋段來為整體敘事情節增色,也沒有將之當成伏筆,好好進行呼應或收束。如果主角只是因為一些較普通的原因被迫放棄繼續學習大提琴,好像也不會影響其潛入調查的敘事情節發展,不會讓其罪惡感變得沒那麼沈重,也不會讓其對大提琴所重新燃起的熱情變得不夠合情合理。主角心中的陰影,並沒有讓其去反思或檢視其所身處的當下,而重新開始拉大提琴,也沒有讓其好好跟過去對話。只是因為有了朋友,所以主角的生活有了好的變化,這樣的敘事情節其實讀來感覺很平庸,雖然放入收取著作權權利金爭議以及潛入調查的敘事元素是有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但作者也沒有好好把這些敘事元素運用到極致。

與主角一對一授課的講師,與主角建立了可以說是還算不錯的交情,所以面對主角的背叛,自然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然而,講師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得不夠立體,其心境變化或情緒轉折沒有被好好書寫,對自己來說是作者白白浪費了一張好牌。或許自己想要讀到的故事不是作者想要寫的吧!好像可以更有戲、角色設定可以更有深度與厚度的人物們,都成了沒什麼發揮空間的跑龍套。

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令和その他のレイワにおける健全な反逆に関する架空六法

日本推理小說家新川帆立的短篇小說集,收錄6篇故事,共通設定是去描述如果存在某種在當前現實中不太可能有的法律與社會體制,則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或衝突,藉以體現出作者對於社會制度與文化現象的觀察、想像與批判。或許在本書中有一兩篇故事可以被歸類為科幻小說,但是對自己來說,本書各篇故事比較像是時空背景被設定在近未來、帶著寓言風格與警世意味的幻想,作者所想像出來的虛構不一定是科技的可能,而是人類對可能生活型態的另類選擇。

自己過去也曾閱讀過一些作者的作品,當時或許已隱約感覺到,作者的敘事技巧其實並不純熟,在敘事結構的整建與敘事節奏的調節上往往會有瑕疵。這樣的問題在本書各篇故事中似乎更加明顯。單一軸線敘事或許對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說來說是不得不的選擇,但是如果把敘事展開處理得節奏忽快忽慢,一個個環節扣得鬆緊不一,敘事元素鋪陳得在分布密度與顆粒尺寸上都略顯雜亂無章,則即使敘事內容新穎有趣,也還是會讓讀者讀來因為無法平順地進入敘事中而感覺到有所負擔。

雖然與前述問題放在一起衡量,能不能稱得上是瑕不掩瑜可能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評斷,但是作者在本書各篇故事中所展現出的想像力,或許可以說是本書價值之所在。作者用一個在當前現實中不存在的虛構,去包裝其實在當前現實中確實存在的現象或狀況,並且用前述虛構為前述現象或狀況帶出一個與慣常討論有所區隔的切入角度,進而引出一個陳腐混雜著新意的觀點。

舉例來說,〈最後のYUKICHI〉講述在一個現金已經被法律禁止使用的世界裡,鈔票被當成傳播病毒的媒介,持有現金的人不僅違法,還被民眾當成可以用道德正義之名來予以制裁的對象。帶著現金而被追捕的人,逃到具象徵意義的建築物頂樓,放棄脫逃的機會而選擇以死明志,希望傳達持有現金不應該被入罪或排除的政治訊息。對抗來自主流價值的壓迫,為所抱持的信念殉道,在霸權無法完全壓制異議、是非曲直並未完全定於一尊的狀態下,用偏激而暴力的方式表達理念,可能只是會變成讓理念被譁眾取寵之手段所遮蔽的一場鬧劇。作者發揮想像力寫出一些描繪現金變成黑市交易之違禁品的敘事橋段,然後帶出一場華麗但寂寥、犧牲得廉價而意義被曲解的政治行動。

〈自家醸造の女〉則是書寫女性在婚姻中所面臨的困境,即被框限在評斷其稱職與否的他人眼光中。如果主流價值變成家家戶戶都應該自行釀酒,無法釀出好酒就不是好媳婦,則不會釀酒就像不擅長家事一樣地會讓女性飽受壓力,但有釀酒手藝的女性就能拿到搶進人生勝利組的門票。然而,窮則變,變則通,在婚姻與家庭中人人都會一些雞鳴狗盜的小把戲,否則很難把日子過下去。

就算法令再怎麼嚴格,勞動環境也不見得能有多大實質的改善或進化,而如果法令只是變得更僵硬,那可能就是會產生反效果。〈健康なまま死んでくれ〉講述一個為了讓勞工維持健康狀態,運動變成勞工必須履行之義務的世界,但是沒有改善太多的勞動環境實際狀況,讓前述強制運動的規範變成掩耳盜鈴。

對自己來說,在本書中最科幻的故事應該是〈シレーナの大冒険〉,但是虛擬世界成熟發展到可以變成一個獨立國家,甚至引發武力衝突,這樣的敘事情節可能就不會讓自己讀來感覺有趣或能有什麼省思。〈動物裁判〉也是科幻色彩較濃厚的故事,但同樣地,即使人類再怎麼想要讓動物活得像人類一樣,但是人類社會的運作還是被人類的七情六慾所驅動,傳達如是觀點的敘事情節,可能無法讓自己讀來有太多共鳴。〈接待麻雀士〉的故事內容或許有作者投射其過往經歷與知識的成分在,但是讀來感覺卻是有點平庸,敘事情節轉折並沒有太讓人覺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