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ecriture 新人作家・杉浦李奈の推論 IX 人の死なないミステリ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岡圭祐以年輕女性小說家為主角之系列的第九部作品。雖然只是自己主觀評斷,但是感覺本系列作品好像快要吿一段落,因為在本書故事最後,主角所發表的文藝小說銷量突破200萬本,這樣應該就會讓主角躋身暢銷作家之列,如果作者之後沒有刻意地將這次的暢銷寫成只是曇花一現的話。而這樣的發展,會讓主角人物設定的一些關鍵元素,例如無法靠寫作維生、作品銷量不佳、知名度不高、常常受制於出版社而沒有可與之協商的對等立場等,都開始鬆動而無法被運用來製造戲劇效果與張力。作者讓主角選擇繼續留在便利商店打工,或許就是為前述發展對其接下來創作方向或路線所造成的限制,預留另闢蹊徑的可能,但如果主角不再是沒沒無聞、推理能力比創作實力更為人所認同的小說家,則本系列作品還能維持一路走來的敘事風格嗎?

本書故事的敘事結構並不能說是相當工整或緊實,而其敘事節奏其實有點配速不均且凌亂。更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忽略的瑕疵是,本書故事所鋪陳出的謎團其實不夠困難或懸疑,進而讓其所描述的推理解謎過程沒有太多起伏與轉折,只是看起來像是登場人物們被弄得像是一群無頭蒼蠅到處亂飛,在一陣瞎忙之後局面就頓時柳暗花明,而好事開始發生。對自己來說,在本書故事中因建立互信關係,而共謀要將完全只考慮書能否暢銷之資深編輯殺害的小說家與編輯,其動機其實相當薄弱,且所採取的行動不僅是損人不利己,還費時費力、自找麻煩但效果不如預期。這樣的兩人讓自己覺得就是活在自以為是的價值觀中,以管窺豹地用著狹隘視野看待外在世界,而其所引發的事件,則因為很難讓自己理解或有共鳴,所以讀來就不太容易入戲。

套用固定模式來複製生產暢銷書經驗的敘事橋段,要說是作者對日本出版業現實的觀察與批判,還不如說是作者透過略帶誇張的虛構與想像,來探討文字創作如何求取發揮創意與牟取商業利益之間的平衡。意圖賺取讀者廉價眼淚與感動的作品,其實在這個出版業的寒冬中,應該也是無法在市場上泛起漣漪,而能製造話題並引發讀者購書意願的故事,好像也是數量越來越少且影響範圍有限。或許這是一個誰還在買書與看書的時代,所以當作者寫到一心只追求銷量成績的資深的編輯,執著於讓其經手的每一本書都要有主角在最後因病身亡的結局,甚至蒐集各種可以讓人死亡的罕見疾病或疑難雜症,自己就會讀來感覺其並非符合自己對現實認知的敘事,而不管是堅持或反對前述出版策略的登場人物,其所發言論或所作所為,都好像只是在進行一場無謂而虛妄的爭執。

作者在本書故事最後給了堅持創作初衷的主角一個美好結局,亦即是就算不用訴求讀者廉價同情,只要故事內容夠好,出版社也有適度地推波助瀾,自然能讓讀者買單。前述結局反映出,作者在本書故事中用了一些篇幅去闡述其認為從事小說創作所應有的姿態,即就算不譁眾取寵也能憑實力取勝。然而,這樣的敘事或許太過嚴肅而立場太過鮮明,讓人讀來會感覺有點乏味而少了娛樂性。

部分登場人物,即使戲份不多,卻或許因為其人物形象被刻劃得還算立體,而成為閱讀本書故事所能看到的小小亮點之一。在本書故事中有一名登場人物是一個高中畢業、曾經是沒有成名之地下偶像團體成員的年輕女性,其想要用文字書寫來轉進不同領域,並為其未來鋪路。該名登場人物發表創作於網路平臺並因此被資深編輯所看見,投稿到出版社所舉辦之新人創作比賽,雖然有晉級但卻沒有獲得獎項,但後來便被資深編輯收編成為讓其差遣的雜役。看在主角眼裡,該名登場人物是浪費天賦、誤入歧途,但是該名登場人物卻認為,其是為了在競爭中殺出條血路,而無所不用其極地掙扎著求生存。

沒有留言: